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网络应用的逐步普及,电脑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IT行业迅猛发展,就业工作岗位也比比皆是,在最近几年内,IT职业仍旧处于所有行业中的"老大"。相比过去的几年,随着社会的需求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应该有所提高,但据统计表明,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率有明显的下降,这是为什么呢?虽然说计算机就业单位很多,但是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由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短期培训,也可以达到相应的知识水平。所以,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应随着市场需求与信息技术的改革明确自身学习方向,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明确学习目标,充分发挥自己才能。
中图分类号:P315.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370-01
一、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
多年来在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及就业方面的研究已经进行了比较长的时间,也深入的进行了调研。IT项目主管认为,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点: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人力资源主管则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机专业人才最欠缺的五个方面依次为: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外语能力欠缺;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不足。但同时66.2%的IT项目主管则认为,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相比,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有比较明显的择业优势。在2013年的4月到6月三个月期间,我对一些相同类型的学校和企业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所发现的问题总结有如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专业学生基础知识博弱、技术功底差
计算机专业就业方向主要分布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网络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计算机硬件这方面在目前看来就业人数已供多于求,而在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技术上还是缺乏人才,尤其是高科技创新人才。
2、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学生专业的素质要求
(1)表达和沟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论你做出了怎样优秀的工作,不会表达,无法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和分享,那就几乎等于自做。所以,在学习阶段,你不可以只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而应当尽量学会与各阶层的人交往和沟通,主动表达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看法意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2)学生要生活在群体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3、专业知识技术好,基础知识功底好,社会知识渊博。
4、很多公司所渴求的人才大部分是有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灵活自信的人才。
经过以上的调研与分析,针对目前的就业现状,我们提出一个关于校企合作的构想,这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是职业学校未来发展的要求。那么,校企合作模式的基本内涵与现实意义是什么呢?
(一)基本内涵
校企合作模式,作为职业教育中一种先进的模式,是基于市场和社会需求为目标导向的职业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实际上指的是职业教育为满足企业人才质量需要而采取的一种办学样式,其基本要义是强调学校与企业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合作,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通过这些样式,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校企合作模式的本质在于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双赢”局面,其核心是产教结合、工学交替、双向参与、互联互动,最终实现增强学校的办学效益,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竞争力。
(二)现实意义
校企合作模式倡导的“产教结合、工学交替”,是职业教育职业性本质的必然要求。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与所培养的人才类型上具有实践性。因此,以职业性和实践性为本质特征的职业教育,与产业界有着天然紧密的联系,职业学校与企业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是职业教育特有的规律。基于教育与产业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回归。以就业为导向,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把就业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实现教育与就业的衔接,而校企合作模式就是贯彻这一办学方针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模式可使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学生在校求学期间能有机会到企业进行半年至一年时间的顶岗实习,按照企业實际的生产和服务要求参加实践,获取工作经验,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了企业等用人单位录用新员工所需的工作经验以及工作态度。
多年来形成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就业后一般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适应期和再学习期,而职业教育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校企合作模式,使职业教育冲破了校园的围墙,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依据市场需求而设置,培养目标根据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而确立,注重与社会特别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相结合,课程的制定及教学的评价吸收行业、企业专家的参与和指导,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不断作调整。在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在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除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提供获得真实工作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刻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校企合作模式沟通了理论与实践,实现了人才培养从传统的偏重学生知识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提高和综合职业素质养成的转变,重构了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切实提高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学生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深入进行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和研究,本身是一个社会大课题。为了深入发展我们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我们还要不断的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积极运用一切可能的教学资源,一切为了教育教学服务。而对本课题的探究也仅仅是以本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历程作为模板,研究的还不是很全面,在此仅是抛砖引玉,诚恳希望得到更多专家的指点。
中图分类号:P315.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370-01
一、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
多年来在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及就业方面的研究已经进行了比较长的时间,也深入的进行了调研。IT项目主管认为,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点: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人力资源主管则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机专业人才最欠缺的五个方面依次为: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外语能力欠缺;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不足。但同时66.2%的IT项目主管则认为,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相比,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有比较明显的择业优势。在2013年的4月到6月三个月期间,我对一些相同类型的学校和企业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所发现的问题总结有如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专业学生基础知识博弱、技术功底差
计算机专业就业方向主要分布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网络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计算机硬件这方面在目前看来就业人数已供多于求,而在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技术上还是缺乏人才,尤其是高科技创新人才。
2、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学生专业的素质要求
(1)表达和沟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论你做出了怎样优秀的工作,不会表达,无法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和分享,那就几乎等于自做。所以,在学习阶段,你不可以只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而应当尽量学会与各阶层的人交往和沟通,主动表达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看法意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2)学生要生活在群体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3、专业知识技术好,基础知识功底好,社会知识渊博。
4、很多公司所渴求的人才大部分是有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灵活自信的人才。
经过以上的调研与分析,针对目前的就业现状,我们提出一个关于校企合作的构想,这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是职业学校未来发展的要求。那么,校企合作模式的基本内涵与现实意义是什么呢?
(一)基本内涵
校企合作模式,作为职业教育中一种先进的模式,是基于市场和社会需求为目标导向的职业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实际上指的是职业教育为满足企业人才质量需要而采取的一种办学样式,其基本要义是强调学校与企业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合作,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通过这些样式,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校企合作模式的本质在于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双赢”局面,其核心是产教结合、工学交替、双向参与、互联互动,最终实现增强学校的办学效益,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竞争力。
(二)现实意义
校企合作模式倡导的“产教结合、工学交替”,是职业教育职业性本质的必然要求。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与所培养的人才类型上具有实践性。因此,以职业性和实践性为本质特征的职业教育,与产业界有着天然紧密的联系,职业学校与企业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是职业教育特有的规律。基于教育与产业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回归。以就业为导向,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把就业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实现教育与就业的衔接,而校企合作模式就是贯彻这一办学方针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模式可使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学生在校求学期间能有机会到企业进行半年至一年时间的顶岗实习,按照企业實际的生产和服务要求参加实践,获取工作经验,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了企业等用人单位录用新员工所需的工作经验以及工作态度。
多年来形成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就业后一般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适应期和再学习期,而职业教育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校企合作模式,使职业教育冲破了校园的围墙,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依据市场需求而设置,培养目标根据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而确立,注重与社会特别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相结合,课程的制定及教学的评价吸收行业、企业专家的参与和指导,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不断作调整。在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在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除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提供获得真实工作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刻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校企合作模式沟通了理论与实践,实现了人才培养从传统的偏重学生知识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提高和综合职业素质养成的转变,重构了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切实提高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学生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深入进行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和研究,本身是一个社会大课题。为了深入发展我们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我们还要不断的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积极运用一切可能的教学资源,一切为了教育教学服务。而对本课题的探究也仅仅是以本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历程作为模板,研究的还不是很全面,在此仅是抛砖引玉,诚恳希望得到更多专家的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