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新时期开始,我国航天产品在科研与生产方面的压力都在不断加大,其面临着产品技术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体系化要求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等多方面的挑战,要想有效应对这些挑战,航天企业必须要转型与调整现有的科研生产管理模式。基于此,本文首先将阐述新时期航天产品的任务特点,然后提出新时期航天产品科研生产管理模式的转型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航天产品;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策略
中图分类号:F426.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从“十二五”开始,我国航天型号任务的增长速度持续加快,多型号并行研制及生产成为了新常态,这对航天产品研发与生产单位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以科研为主线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航天任务发展的需求,因此,相关单位必须要由科研型转变成科研和产业共同发展的模式,以此来实现进一步发展。
1 新時期航天产品任务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航天产业的发展速度持续加快,在这个大背景下,相关的研究单位不但满足了国内的需求,也致力于开发国际宇航市场。但是,航天产品的需求会受到型号任务的影响,通常航天企业是根据订货需求组织科研与生产,而且,因为航天产品的使用背景比较特殊,持续增多的订货需求又具体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每种型号的个性化需求使得产品的种类多样,且每种型号任务都涉及多类单机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多型号产品并行研制,研发资源被“平均”,导致产品研发周期过长。
第二,型号产品涉及专业较多,且专业之间跨度较大,每个专业的零部件在设计、工艺、参数等方面都不一样,从而导致生产组织流程与工艺方法愈加复杂。
第三,产品的零部件种类多,标准件与通用件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使加工对象多样化,各零部件尺寸、形状和材料等规格多,精度要求不一。
第四,每一类产品的需求量较小,形成了“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情况,导致很多时间被用在工艺准备、设备调整、品种更换等不会产生收益的环节中,在这种情况下,生产效率大大降低、成品周期大大延长。
2 新时期航天产品科研生产模式转型策略
2.1 构建数字化研制模式
结合航天产品研发特点,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构建基于产品模型的协同研制模式,形成跨单位、跨专业基于知识的数字化协同设计、协同试验和协同制造能力,使产品在数字化环境中快速验证迭代,在实物生产环节一次验证成功,从而缩短产品研制时间,节约研制成本,从而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2.2 深化项目管理任务要求
将单项目管理模式作为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制定多项目、综合性的管理模式,并建立起对应的多层次管理的管理体制。按照项目领域的不同,设立独立的项目办公室,以此来确保同规格、同技术产品的一致性,从而也就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规模化、高效化的生产。此外,应该加强产品推介,在满足型号刚需的前提下促进产品的专业化发展。最后,建立起产品生产线,用专业化生产代替作坊式生产,以此来提高生产效率【1】。
2.3 形成矩阵式立体管理体系
进一步分化原有的单一型号科研管理,以实现对于型号和产品的独立管理。具体来说,型号管理指的就是根据项目下发任务需求,做好系统化的需求分析与管理,以此来保证型号任务的如期完成。而产品管理主要指的就是面向资源综合计划安排,加大资源调配与综合管理力度,以此来确保每一型号所需产品的均衡、稳定、持续生产。
下表1是型号—产品矩阵式管理模式,其中纵向的黑点表示的是型号对于每种产品的需求,而横向的黑点表示的是由产品维度出发来分析与汇总产品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制度、安排生产。这种方式能够对产品的生产进行合理安排,以此来确保已有设备、人力等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分配,防止传统模式下对于设备、人力等的集中利用,并能够有效防止出现产品质量不稳定、资源在某个时期闲置等问题。
2.4 建立主动型产品管理模式
要想建立主动型的产品管理模式,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转变产品研发与管理的理念与模式,促使定制产品转变为货架式生产与应用。第二,创新产品开发流程,用自主型开发模式代替牵引型开发模式,以此来达成实现的工作理念与工作机制【2】。第三,在专业的产品单位内部建立专门的产品中心,并组织一批专业的产品专家建立其高素质的产品研发队伍。第四,由产品规划部门负责对产品的研发工作进行规划,加强每种型号产品的推广,以此来促进产品的专业化发展。第五,建立起定型化与规范化的产品生产线,以此来确保产品的生产效率。第六,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并对产品进行优化更新,以此来保证各项目都能够给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
2.5 建立健全任务同步机制
按照目前航天工业整体形势的变化与发展,在保证任务完成的基础上,也应该持续完善生产与研发能力建设,使用协调统计模式来促进产品的平台化发展,以此来提高整体的研发和设计能力【3】。此外,需要建立健全的建设机制以及较为成熟的产品工程。在建设队伍的过程中,应该立足项目的整体特点,以此来实现对于队伍的合理配置,并通过梳理外协网络在提高外部系统的保障能力。最后,也应该要持续提高研发与生产能力,在开展生产任务与研发任务的过程中,需及时发现与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保证航天产品研发与生产工作的稳定进行。
3 结束语
总之,目前,我国正在朝着航天强国的方向努力,在这个大背景下,必须要加强航天产品管理模式转型,具体来说,应该从构建数字化研制模式、深化项目管理任务要求、形成矩阵式立体管理体系、建立主动型产品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任务同步机制等多个方面来提高航天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效率,从而也就能够更加有效地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并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为明 . 宇航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的研究与推进[J]. 航天工业管理,2015(9):22-26.
[2] 付若愚,曹宇,刘鹭航 . 新时期航天产品科研生产管理模式研究(上)[J]. 航天工业管理,2016(2):19-22.
[3] 卫翠玉,李宁,马腾,白军杰.航天产品外协质量管理风险与控制措施[J].项目管理技术,2019(05).
关键词:新时期;航天产品;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策略
中图分类号:F426.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从“十二五”开始,我国航天型号任务的增长速度持续加快,多型号并行研制及生产成为了新常态,这对航天产品研发与生产单位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以科研为主线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航天任务发展的需求,因此,相关单位必须要由科研型转变成科研和产业共同发展的模式,以此来实现进一步发展。
1 新時期航天产品任务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航天产业的发展速度持续加快,在这个大背景下,相关的研究单位不但满足了国内的需求,也致力于开发国际宇航市场。但是,航天产品的需求会受到型号任务的影响,通常航天企业是根据订货需求组织科研与生产,而且,因为航天产品的使用背景比较特殊,持续增多的订货需求又具体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每种型号的个性化需求使得产品的种类多样,且每种型号任务都涉及多类单机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多型号产品并行研制,研发资源被“平均”,导致产品研发周期过长。
第二,型号产品涉及专业较多,且专业之间跨度较大,每个专业的零部件在设计、工艺、参数等方面都不一样,从而导致生产组织流程与工艺方法愈加复杂。
第三,产品的零部件种类多,标准件与通用件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使加工对象多样化,各零部件尺寸、形状和材料等规格多,精度要求不一。
第四,每一类产品的需求量较小,形成了“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情况,导致很多时间被用在工艺准备、设备调整、品种更换等不会产生收益的环节中,在这种情况下,生产效率大大降低、成品周期大大延长。
2 新时期航天产品科研生产模式转型策略
2.1 构建数字化研制模式
结合航天产品研发特点,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构建基于产品模型的协同研制模式,形成跨单位、跨专业基于知识的数字化协同设计、协同试验和协同制造能力,使产品在数字化环境中快速验证迭代,在实物生产环节一次验证成功,从而缩短产品研制时间,节约研制成本,从而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2.2 深化项目管理任务要求
将单项目管理模式作为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制定多项目、综合性的管理模式,并建立起对应的多层次管理的管理体制。按照项目领域的不同,设立独立的项目办公室,以此来确保同规格、同技术产品的一致性,从而也就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规模化、高效化的生产。此外,应该加强产品推介,在满足型号刚需的前提下促进产品的专业化发展。最后,建立起产品生产线,用专业化生产代替作坊式生产,以此来提高生产效率【1】。
2.3 形成矩阵式立体管理体系
进一步分化原有的单一型号科研管理,以实现对于型号和产品的独立管理。具体来说,型号管理指的就是根据项目下发任务需求,做好系统化的需求分析与管理,以此来保证型号任务的如期完成。而产品管理主要指的就是面向资源综合计划安排,加大资源调配与综合管理力度,以此来确保每一型号所需产品的均衡、稳定、持续生产。
下表1是型号—产品矩阵式管理模式,其中纵向的黑点表示的是型号对于每种产品的需求,而横向的黑点表示的是由产品维度出发来分析与汇总产品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制度、安排生产。这种方式能够对产品的生产进行合理安排,以此来确保已有设备、人力等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分配,防止传统模式下对于设备、人力等的集中利用,并能够有效防止出现产品质量不稳定、资源在某个时期闲置等问题。
2.4 建立主动型产品管理模式
要想建立主动型的产品管理模式,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转变产品研发与管理的理念与模式,促使定制产品转变为货架式生产与应用。第二,创新产品开发流程,用自主型开发模式代替牵引型开发模式,以此来达成实现的工作理念与工作机制【2】。第三,在专业的产品单位内部建立专门的产品中心,并组织一批专业的产品专家建立其高素质的产品研发队伍。第四,由产品规划部门负责对产品的研发工作进行规划,加强每种型号产品的推广,以此来促进产品的专业化发展。第五,建立起定型化与规范化的产品生产线,以此来确保产品的生产效率。第六,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并对产品进行优化更新,以此来保证各项目都能够给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
2.5 建立健全任务同步机制
按照目前航天工业整体形势的变化与发展,在保证任务完成的基础上,也应该持续完善生产与研发能力建设,使用协调统计模式来促进产品的平台化发展,以此来提高整体的研发和设计能力【3】。此外,需要建立健全的建设机制以及较为成熟的产品工程。在建设队伍的过程中,应该立足项目的整体特点,以此来实现对于队伍的合理配置,并通过梳理外协网络在提高外部系统的保障能力。最后,也应该要持续提高研发与生产能力,在开展生产任务与研发任务的过程中,需及时发现与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保证航天产品研发与生产工作的稳定进行。
3 结束语
总之,目前,我国正在朝着航天强国的方向努力,在这个大背景下,必须要加强航天产品管理模式转型,具体来说,应该从构建数字化研制模式、深化项目管理任务要求、形成矩阵式立体管理体系、建立主动型产品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任务同步机制等多个方面来提高航天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效率,从而也就能够更加有效地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并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为明 . 宇航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的研究与推进[J]. 航天工业管理,2015(9):22-26.
[2] 付若愚,曹宇,刘鹭航 . 新时期航天产品科研生产管理模式研究(上)[J]. 航天工业管理,2016(2):19-22.
[3] 卫翠玉,李宁,马腾,白军杰.航天产品外协质量管理风险与控制措施[J].项目管理技术,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