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在高考紧张的氛围和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一篇高分作文,写好开头是关键。好的开头,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可在第一时间紧紧抓住阅卷老师的目光,所谓“一见钟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明代著名学者谢榛所提倡的“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高考作文开篇也要像放炮仗似的,干脆响亮,使人耳目为之一震。
那么如何下笔才能有个好开头呢?针对高考作文的特点,应当做到“开门见山,紧扣中心”,切忌故弄玄虚,拐弯抹角。或者拖拖拉拉,玩“深沉”,玩“哲理”,卖弄修辞技巧,这样,反而让人不知所云。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首句标其目”,意思是指作品一开头就要切题,要开门见山。这就是高考作文开篇应当牢牢遵守的基本原则。同学们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法。
一、开篇点题,简洁明快
写文章的最终目的就是说明一个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高考作文同样如此。因此,文章的首句或者开头几句话就要明明白白地摆出自己的观点,说明全文的中心,清晰明了,直奔主题。
例1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醇厚,历史越悠久,诚信之气越充盈中华,诚信之光越普照华夏。诚信早已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诚信》)
解析 这种方法强调的是“亮明观点,快速入题”,开头就能紧扣中心,统领全文,所以开头行文十分关键。例文论述“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语言洗练准确,有气势和力度。
二、巧妙引用,彰显文采
名人名言,诗词歌赋,往往具有很强的哲理意蕴和启示作用。在高考作文中选择与主题有密切关系的名人名言、诗词歌赋开头,可以营造一种哲理氛围,使文章中心突出,发人深思,更能彰显文采,为文章加分。
例2 唐时的风,吹动了多少公子的飘飘白衣;宋时的雨,打湿了多少女子乌黑鬓发?那是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是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他们正热切仰望着那张张沧桑的脸、期待祝福的脸、渴望热切的脸。(2005年江西高考满分作文《明月,照着我们的脸》)
解析 引用的关键首先是要“准”,一定要完全理解引文的内涵,确保能与文章的主题吻合。第二点是要“巧”,引用的时候切忌生搬硬套,简单罗列,而是如例文一样自然地融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将名篇名句化入自己笔下为我所用。
三、故事先行,鲜活有趣
鲜活的故事比长篇大论更能说明问题。如果想使文章具有趣味性,引人入胜,不妨在文章的开头写一两个小故事,既借助故事导入话题,引出论点,又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例3 当28岁的欧拉仅用两天时间就将几位数学家几个月得出的结论进行了完美的证明时,举世震惊。但年轻的他却十分平静,他早已知道这是必然的结果:他深知自己为此付出的心血。
当斯坦梅茨仅用三天时间就使数名工程师几个月也不能修好的机器重新启动时,整个工厂的人都对他刮目相看。他却平静地说:“这一切源于我几十年的积累。”
是啊,有的人成功看起来只是源于运气,但在那出人意料的成就背后,却是包含了他多少辛勤的努力。这样看来,一切又是在情理之中了。(2006年河南高考满分作文《偶然?必然!》)
解析 应当牢记引用故事的目的是为全文中心服务,所以在故事之后,要及时写明其中揭示的道理,进而摆出自己的观点。另外故事要有代表性,不可以采用太过生僻无人知晓的事例。最后一点是注意文笔要简练概括,不能占用太多篇幅,以防喧宾夺主。
四、正反设问,发人深思
设问是为了引起注意,引人思考,进而导出文章主旨。适当地运用正反设问可以大大深化文章的内涵,加强行文的力度。散文运用疑问法可以委婉深刻地表达思想感情;议论类文体运用它,可以便于展开议论或树立对立面,揭露矛盾的本质,阐述正确的观点,批驳错误或反动的立论。
例4 根是什么?根是游子对家的思念,根是绿叶对土壤的眷恋。那么我们的根是什么?我们中华民族对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根又是什么呢?是《诗经》,是《楚辞》,是长城,是秦俑。(2001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把根留住》)
例5 人人都热情洋溢地表示要爱护花草树木,但真正面对花中捷径,能有几人绕道而行?
人人都慷慨激昂地陈述要坚决打击犯罪分子,但真正面对凶残暴戾的歹徒,能有几人挺身而出?
人人都信誓旦旦地保证要廉洁自律,但真正面对糖衣炮弹的诱惑,能有几人洁身自好?(高考优秀作文《说谎脸不红》)
解析 正问是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摆明自己的看法。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示确定的意思。这里要注意的是学习以上两篇例文中多种修辞手法并用的特点,设问和比喻、借代、排比等其他修辞方法结合使用后效果更佳。
纵览历年高考优秀作文,精彩的开头是取得高分的关键,希望同学们结合上述几种方法,在平时复习中有意识地多加练习,争取在高考作文中“一炮打响”。(编辑 文 墨)
那么如何下笔才能有个好开头呢?针对高考作文的特点,应当做到“开门见山,紧扣中心”,切忌故弄玄虚,拐弯抹角。或者拖拖拉拉,玩“深沉”,玩“哲理”,卖弄修辞技巧,这样,反而让人不知所云。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首句标其目”,意思是指作品一开头就要切题,要开门见山。这就是高考作文开篇应当牢牢遵守的基本原则。同学们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法。
一、开篇点题,简洁明快
写文章的最终目的就是说明一个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高考作文同样如此。因此,文章的首句或者开头几句话就要明明白白地摆出自己的观点,说明全文的中心,清晰明了,直奔主题。
例1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醇厚,历史越悠久,诚信之气越充盈中华,诚信之光越普照华夏。诚信早已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诚信》)
解析 这种方法强调的是“亮明观点,快速入题”,开头就能紧扣中心,统领全文,所以开头行文十分关键。例文论述“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语言洗练准确,有气势和力度。
二、巧妙引用,彰显文采
名人名言,诗词歌赋,往往具有很强的哲理意蕴和启示作用。在高考作文中选择与主题有密切关系的名人名言、诗词歌赋开头,可以营造一种哲理氛围,使文章中心突出,发人深思,更能彰显文采,为文章加分。
例2 唐时的风,吹动了多少公子的飘飘白衣;宋时的雨,打湿了多少女子乌黑鬓发?那是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是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他们正热切仰望着那张张沧桑的脸、期待祝福的脸、渴望热切的脸。(2005年江西高考满分作文《明月,照着我们的脸》)
解析 引用的关键首先是要“准”,一定要完全理解引文的内涵,确保能与文章的主题吻合。第二点是要“巧”,引用的时候切忌生搬硬套,简单罗列,而是如例文一样自然地融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将名篇名句化入自己笔下为我所用。
三、故事先行,鲜活有趣
鲜活的故事比长篇大论更能说明问题。如果想使文章具有趣味性,引人入胜,不妨在文章的开头写一两个小故事,既借助故事导入话题,引出论点,又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例3 当28岁的欧拉仅用两天时间就将几位数学家几个月得出的结论进行了完美的证明时,举世震惊。但年轻的他却十分平静,他早已知道这是必然的结果:他深知自己为此付出的心血。
当斯坦梅茨仅用三天时间就使数名工程师几个月也不能修好的机器重新启动时,整个工厂的人都对他刮目相看。他却平静地说:“这一切源于我几十年的积累。”
是啊,有的人成功看起来只是源于运气,但在那出人意料的成就背后,却是包含了他多少辛勤的努力。这样看来,一切又是在情理之中了。(2006年河南高考满分作文《偶然?必然!》)
解析 应当牢记引用故事的目的是为全文中心服务,所以在故事之后,要及时写明其中揭示的道理,进而摆出自己的观点。另外故事要有代表性,不可以采用太过生僻无人知晓的事例。最后一点是注意文笔要简练概括,不能占用太多篇幅,以防喧宾夺主。
四、正反设问,发人深思
设问是为了引起注意,引人思考,进而导出文章主旨。适当地运用正反设问可以大大深化文章的内涵,加强行文的力度。散文运用疑问法可以委婉深刻地表达思想感情;议论类文体运用它,可以便于展开议论或树立对立面,揭露矛盾的本质,阐述正确的观点,批驳错误或反动的立论。
例4 根是什么?根是游子对家的思念,根是绿叶对土壤的眷恋。那么我们的根是什么?我们中华民族对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根又是什么呢?是《诗经》,是《楚辞》,是长城,是秦俑。(2001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把根留住》)
例5 人人都热情洋溢地表示要爱护花草树木,但真正面对花中捷径,能有几人绕道而行?
人人都慷慨激昂地陈述要坚决打击犯罪分子,但真正面对凶残暴戾的歹徒,能有几人挺身而出?
人人都信誓旦旦地保证要廉洁自律,但真正面对糖衣炮弹的诱惑,能有几人洁身自好?(高考优秀作文《说谎脸不红》)
解析 正问是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摆明自己的看法。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示确定的意思。这里要注意的是学习以上两篇例文中多种修辞手法并用的特点,设问和比喻、借代、排比等其他修辞方法结合使用后效果更佳。
纵览历年高考优秀作文,精彩的开头是取得高分的关键,希望同学们结合上述几种方法,在平时复习中有意识地多加练习,争取在高考作文中“一炮打响”。(编辑 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