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对生态问题的反思和审视也逐渐反映到教育中,充分说明生态文化正逐渐崛起。为了能够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本文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运用意义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阐述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生态文明;运用;意义
物理是高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具有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的特点,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将生态文明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在语文、地理等学科中较为常见,在高中物理学科中却较为冷门,因此,本文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运用意义进行分析,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从而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学生能够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将物理知识与生态文明相结合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的意识
结合高中物理教材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多项内容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教材内容,挖掘其中的环保教育元素,并与物理知识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同时提高课堂效率。
(一)结合教材本身渗透生态教育内容
高中物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想要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内容,需要教师从物理教材本身出发,将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环保意识。
例如:物理教材中对平顶山进行介绍时,会涉及火力发电以及煤矿资源等方面内容,此时教师可以适当渗透生态教育元素,如:火力发电是科学技术演变而来的一种新兴发电方式,有利于为社会群众生活和生产提供便利,同时可以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但是在发电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煤矿资源,并且产生大量粉尘污染,对生态发展造成严
重影响。而在在“静电的防止和利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对火力发电产生粉尘污染的问题加以解决,静电除尘是一种效果显著的净化环境方式,利用静电能够消除空气中大量的灰尘,对生态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学生生态文明意识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教学资源逐渐丰富,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在直观、生动的教学环境下提高学习积极性,而将生态文明与物理教学进行融合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搜集生活中破坏生态环境的图片或视频,使学生能够切身体会生态破坏对人类发展以及生命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效提高学生生态文明意识。
例如:在“运动学和动力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搜集高空抛物、乱扔垃圾等新闻。如:环卫工人在清扫卫生过程中被迎面而来的垃圾车撞伤、居民高空抛物砸伤楼下正在游戏的孩子、行人踩到马路上的香蕉皮摔伤等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新闻设置习题,不仅能够使学生在习题分析过程中对物体质量、运行速度、动摩擦因数等知识有所掌握,还能够使学生了解乱扔垃圾或杂物对人类生命健康以及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有利于达到物理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将物理实验与生态文明相结合培养学生生态保护习惯
高中物理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需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而将生态文明知识融入物理实验中,有利于学生亲自做实验,探索自然,从而养成生态保护习惯。
学生在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中会用到许多设备仪器以及材料,教师需要在实验前督促学生,将仪器和材料等摆放整齐,在实验过程中有关水、电等资源材料,需要尽量节约,避免过度浪费,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自身行为、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帮助学生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例如:在“验证运量守恒定律”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天平、刻度尺、白纸、圆球、圆规等材料。教师在实验前,需要督促学生将实验器材有序摆放,实验过程中,不能过度浪费纸张,从而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树立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有利于在提高实践能力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再如:在“声光控开关”实验过程中,需要学生了解光控开关的原理,在白天光感较强的情况下,开关会自动熄灭,如果天色变暗并且有声音时,开关会自动启动,开启1分钟左右自动关闭,这种开关不仅能够节约用电,还能够有效延长灯泡的寿命,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渗透生态知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有意识地节约用电,养成随手关闭电源的好习惯。
三、在物理研究学习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教学方式也面临创新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在沟通、交流中提高探究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养成探究学习的好习惯,探究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知识,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心里特征,寻求适合学生深入研究的材料和案例,并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网络搜索深入探究。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还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可以在提供材料方便融入生态文明教育,使学生能够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例如:在物理“汽车尾气净化成本”调查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材料或实际调查等方式进行分析,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填写报告、亲身体验,能够切身体会生态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感受生态文明建设对社会持续进步的重要性,不僅能够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还能够使学生了解汽车尾气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性,以及汽车尾气的净化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四、提高教师生态文明教育能力
由于生态环境教育是一门刚刚兴起的文化教育,因此生态教育课题并没有列入教师资格证考查项目中,导致生态环境教育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许多教师认为生态环境教育只是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一个环节,使教师在研究和教授教材时忽略了生态环境意识教育的渗透。加上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教师更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基于这一问题,学校需要通过开展知识讲座提高教师的生态文明意识,使教师了解到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改变教育方法,深入研究教材内容,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生态意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涉及众多生态文明知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深入挖掘,有意识地渗透到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自主投入生态文明建设中。
参考文献:
[1]周小林.有意义学习理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曹婧.高中物理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资源有效使用的途径研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6(19).
[3]肖玲.有意义学习理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生物学,2007(3).
[4]屈建妮.高中物理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路径研究[J].高中生学习,2018(2).
(责任编辑 袁霜)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生态文明;运用;意义
物理是高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具有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的特点,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将生态文明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在语文、地理等学科中较为常见,在高中物理学科中却较为冷门,因此,本文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运用意义进行分析,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从而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学生能够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将物理知识与生态文明相结合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的意识
结合高中物理教材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多项内容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教材内容,挖掘其中的环保教育元素,并与物理知识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同时提高课堂效率。
(一)结合教材本身渗透生态教育内容
高中物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想要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内容,需要教师从物理教材本身出发,将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环保意识。
例如:物理教材中对平顶山进行介绍时,会涉及火力发电以及煤矿资源等方面内容,此时教师可以适当渗透生态教育元素,如:火力发电是科学技术演变而来的一种新兴发电方式,有利于为社会群众生活和生产提供便利,同时可以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但是在发电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煤矿资源,并且产生大量粉尘污染,对生态发展造成严
重影响。而在在“静电的防止和利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对火力发电产生粉尘污染的问题加以解决,静电除尘是一种效果显著的净化环境方式,利用静电能够消除空气中大量的灰尘,对生态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学生生态文明意识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教学资源逐渐丰富,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在直观、生动的教学环境下提高学习积极性,而将生态文明与物理教学进行融合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搜集生活中破坏生态环境的图片或视频,使学生能够切身体会生态破坏对人类发展以及生命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效提高学生生态文明意识。
例如:在“运动学和动力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搜集高空抛物、乱扔垃圾等新闻。如:环卫工人在清扫卫生过程中被迎面而来的垃圾车撞伤、居民高空抛物砸伤楼下正在游戏的孩子、行人踩到马路上的香蕉皮摔伤等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新闻设置习题,不仅能够使学生在习题分析过程中对物体质量、运行速度、动摩擦因数等知识有所掌握,还能够使学生了解乱扔垃圾或杂物对人类生命健康以及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有利于达到物理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将物理实验与生态文明相结合培养学生生态保护习惯
高中物理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需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而将生态文明知识融入物理实验中,有利于学生亲自做实验,探索自然,从而养成生态保护习惯。
学生在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中会用到许多设备仪器以及材料,教师需要在实验前督促学生,将仪器和材料等摆放整齐,在实验过程中有关水、电等资源材料,需要尽量节约,避免过度浪费,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自身行为、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帮助学生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例如:在“验证运量守恒定律”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天平、刻度尺、白纸、圆球、圆规等材料。教师在实验前,需要督促学生将实验器材有序摆放,实验过程中,不能过度浪费纸张,从而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树立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有利于在提高实践能力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再如:在“声光控开关”实验过程中,需要学生了解光控开关的原理,在白天光感较强的情况下,开关会自动熄灭,如果天色变暗并且有声音时,开关会自动启动,开启1分钟左右自动关闭,这种开关不仅能够节约用电,还能够有效延长灯泡的寿命,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渗透生态知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有意识地节约用电,养成随手关闭电源的好习惯。
三、在物理研究学习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教学方式也面临创新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在沟通、交流中提高探究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养成探究学习的好习惯,探究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知识,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心里特征,寻求适合学生深入研究的材料和案例,并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网络搜索深入探究。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还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可以在提供材料方便融入生态文明教育,使学生能够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例如:在物理“汽车尾气净化成本”调查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材料或实际调查等方式进行分析,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填写报告、亲身体验,能够切身体会生态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感受生态文明建设对社会持续进步的重要性,不僅能够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还能够使学生了解汽车尾气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性,以及汽车尾气的净化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四、提高教师生态文明教育能力
由于生态环境教育是一门刚刚兴起的文化教育,因此生态教育课题并没有列入教师资格证考查项目中,导致生态环境教育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许多教师认为生态环境教育只是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一个环节,使教师在研究和教授教材时忽略了生态环境意识教育的渗透。加上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教师更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基于这一问题,学校需要通过开展知识讲座提高教师的生态文明意识,使教师了解到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改变教育方法,深入研究教材内容,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生态意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涉及众多生态文明知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深入挖掘,有意识地渗透到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自主投入生态文明建设中。
参考文献:
[1]周小林.有意义学习理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曹婧.高中物理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资源有效使用的途径研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6(19).
[3]肖玲.有意义学习理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生物学,2007(3).
[4]屈建妮.高中物理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路径研究[J].高中生学习,2018(2).
(责任编辑 袁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