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锤炼作文的语言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bang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我们的一切情感、一切思想都要诉诸语言,一篇文章,内容充实固然重要,若有了华美的辞藻,就如同插上一对翅膀,翱翔于天地间。为了给我们的文章插上一对翅膀,只有从现在做起,努力锤炼你的语言。那么,如何锤炼自己的作文语言呢?下面,笔者试从几个方面稍作分析。
  一、咬文嚼字,夯实基础
  我们的老师在批改作文时,最不愿看到的是那些小儿科式的大白话,读来味同嚼蜡,淡如白水,要改变这种状况既不能无所作为又不能急功近利,我们只有静下心来,多读多写,打下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才是唯一的出路。在读写的过程中,还要养成咬文嚼字的习惯,从而使我们的语言灵动起来。
  文章只要多读就自然会写了,读课本,读读本,读一切好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仔细品味语言,感悟语言,这样能够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文章语言、形象碰撞的过程中还能够唤醒学生对语言的敏感,这些体验和敏感一经积淀,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从而积累深厚的语言底蕴,这才是我们写好语言的源头活水。
  同时,在教学过程我们不妨作以下尝试:①积累词语,辨析词义;②改错小练习;③联词组句;④赏析名言警句;⑤仿写。只要我们每天坚持,持之以恒,就会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变换句式,张弛有度
  恰当的选用句式,能为我们的语言增色不少。句式的选择常常表现为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语序的选择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安排。
  其一,长短句、整散句的变换。
  长句,字数多,形体长,结构复杂,它可以收到严密周到、精密细致的效果,又给人气势畅达、跌宕摇曳的感受。短句,字数少,形体短,结构简单,因而既便于表达,又便于理解,简捷有力,生动活泼。长短句的交替使用,不仅可以起到错落有致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能够使文章的表达效果和内容特点协调一致。
  整句,是字数相近,结构相似,内容互相补充、互相映衬的句子。散句是相对于整句而言的,它不讲究齐整和对称,长短自由,结构多样,更富有灵活性,也更适应表达复杂的内容,整散句结合,在表达上会产生明显的效果。整中有散,散句就使语气有舒缓之处,也使文章显得摇曳多姿、舒卷自如;散中有整,整句就成了文眼,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其二,语序的选择。
  语序的选择不光是形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表达效果的准确和优化。首先,语序的变化关系到表意的不同,语序的调整还能起到明显的强调作用。
  三、求变求新、文采飞扬
  语言是文章最重要的表达工具,最忌淡而无味,如何使我们的文章灵动起来,从而文采飞扬,我们不妨尝试以下操作。
  1.妙用名言名诗、成语等。
  有的学生在写作时深感自己的文章文采不足,缺少文化底蕴,对此,不妨把自己平时积淀的诗文名句,成语等,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之中,使自己的文章搭上提升文化品位的“直通车”。
  2.活用广告词,流行歌曲等。
  时下,广告词、流行歌曲歌词等深受学生喜爱。如果我们能在作文中准确恰当地运用这些语言材料,定会为文章增色不少。
  3.善用修辞,创作语言。
  修辞手法是修饰语言最重要的手段,因此在作文中要有意识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的运用,能使语言生动、形象。
  四、洞幽察微、意蕴深厚
  文句有意蕴主要表现为句子含有丰富的内蕴,追求警策性、哲理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使句子增加厚重感,让人读后产生思想的享受,以及联想的收获。文句的意蕴大多数是在常见的对象身上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道理,或者具有启发性的深刻内涵。要写出文句的意蕴,需要常常对事理进行深入的思考,需要常常优化自己的语言习惯。只要有心追求,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写一些这样的句子并不难。教师在平时还要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人生,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生活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你才能言人所未言,对问题有较深入的认识,你的见解才能入木三分。见多识广,你才能洞幽察微,写出意蕴深厚的句子来。
其他文献
孔子说:“情欲信,词欲巧。”即语言要生动、形象。如何使学生语言变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一些探索,收到了一些成效。  一、借用“他行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不同的行业有着各自的特殊语言,因而大大丰富了我们祖国的语言库存。引导学生积累、借用“他行语”会使其作文的语言生动、幽默。所谓借用,实际是将此行业性词语活用到彼行业的文章中去,并赋予新的内涵、旨趣。如:  1.在他看来,无论生
期刊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吕叔湘语),修改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可当前的中学作文教学中常常忽视了修改,往往是上课前老师说个题目,并作简单指导,最多师生一起互动一下,就让学生进行作文。老师把收上来的作文简单批阅一下,等到下节作文课上适当地点评,最多将写得突出作文当众表扬一番,结束了,又布置下一篇作文题目了。  其实这样作文教学收效甚微,“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此笔者从自身的实际教学中总结经验,认为
期刊
没有问题就难以激发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没有问题就难以激起学生求索的兴趣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老师问的巧,不如学生问的妙。  一、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语文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和培养:  1.抓住中心事件提问  一篇记叙文必须通过具体的事件来反映生活,只有中心事件内容最能体现主旨。这种提问,直接指向阅读目标和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学习和阅读中起到导向作用。   2.对重点词句、语
期刊
教育的目的是要造就终生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一、加强平时的自主学习锻炼,提高现代文学习阅读的能力  1.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要确立学习目标,用能目标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学习计划的完成,从而形成正确的自主学习态度。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要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产生对新知识渴求的冲动,把思维的兴奋点都集中在自己感兴趣
期刊
一般情况,语文老师上文言文讲授课只是注重解决字词解释、句逗问题、文言句式句法和翻译问题,而作为一篇文章这只是解决的最浅层面的问题,文章还有作者的思想情感问题、技巧问题和语言特色问题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解决,而这些问题才是大问题,才是根本问题。可惜,这些问题我们的语文老师解决的不透。大凡流传下来的文言文,它们为什么千古流传?它们的真正的价值何在?   中学的语文老师普遍感到文言文课好上,究其原因:不就是
期刊
以前,执教《再别康桥》,被诗歌优美的文字,柔美的情感,幽雅、深邃的意境,深深的陶醉。诗歌具有很强的音乐性,一唱三叹,宛转悠扬;情感缠绵悱恻,柔肠百结。迷恋康桥的夕阳,绚丽多姿;沉醉康河的碧水,清澈透亮;留恋岸边的垂柳、青草地,翠绿的芳香;更迷人的是夜晚撑着长篙追逐满天的星星。如此的诗情画意,读来荡气回肠。还有诗人伫立甲板,面向西天,海风轻抚,海鸥声声,最是那迷人的挥手,挥不去诗人长长的思念。这是何
期刊
杜甫死前二年所作《登岳阳楼》诗,被后世目为咏岳阳楼诗的绝唱。诗的主旨在表达身世凄凉之叹和忧国伤时之感,已有定评。然而,对诗的前两联,尤其是对颔联的理解和赏析各家意见基本上比较一致,但大多语焉不详,没能深入透析老杜此诗的妙味。  诗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仅用十个字,就写出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其意境的开阔宏丽历来为人称道。但是,我们不禁要问:诗中的意境只要是宽阔广大就好了么
期刊
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一般文化基础知识相对普通高中学生而言要差一些,于是他们大多忽视文化课。针对职校生的特点,在自主写作的教学上,应该有适合职高生的独特的语文教学方法。就其中“自主写作:社会见闻”的教学有一点感想。  第一、真实体验生活  作为人,首先有见闻,后才有思想,这也是符合物质到精神的哲学理论。因此要求学生要留心身边的各种社会现象。凡是耳闻目睹的事情,往往自己感触最深,学生最容易下笔,因此也
期刊
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文中对“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粪土”一词的注释仍沿用了旧版高中语文课本:“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这里的“粪土”果真是作动词用的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视……如粪土”中的“视”的含义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要想弄清楚“粪土”一词到底是不是作动词用的,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名词作动词的活用。什么是名词作动词的活用呢?所谓名词作动词就是在特
期刊
我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体会到要从以下几方面多思考、多探索、多研究。  一、“学生”教学生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讲读课、自读课、课外阅读课三种类型。正常情况下,讲读课是以老师讲授为主;自读课是以学生自学为主,那么能不能赋予学生以“老师”的职能,让学生走上讲台呢?可尝试采用“学生”教学生模式。根据每册教材一般都有十二、三篇自读课,可安排语文成绩突出者进行分组,由小组主讲来完成。教师给他们提供资料,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