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小花(化名),今年16岁,正上高中一年级,在一所艺术学校学美术。原本处在无忧无虑年纪的她每天生活的都很不开心,原因是从来没有人关心过她,她的身边也没有可以说心里话的亲人。她的父母在她4岁时便离婚了,所以她一直和父亲还有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从没有感受过母爱的温暖。
田小花的生活充满了心酸,很小便经历了父母离婚,没有人疼她,也没有人爱她,在她的记忆中,只有坚忍着,才能挺过去,母亲对她来说是非常遥远的一个人。她的父亲经常用言语刺激她,说她和她的母亲一样,软弱、无能,等等。曾经有一次,田小花在委屈无助的时候向她的母亲打电话哭诉,想让母亲接她走,但是她的母亲离婚后自己的生活环境也不是很好,觉得没有能力抚养孩子,就只承诺了会经常去看她,这让田小花感到很绝望。她觉得她的母亲不爱她,她的父亲天天羞辱她,她的爷爷奶奶也不喜欢她,她就是个多余的人。
这种情况持续了很久,直到田小花上高中后,她的母亲再婚了,才把她接到了自己身边。但是接到身边后不久,田小花的母亲就发现田小花身上有一堆“臭毛病”,尤其是邋遢,一個十多岁的孩子,房间乱的像“猪窝”,也不知道收拾整理。因为田小花的母亲要顾及现任丈夫的感受,免不了就要经常指责田小花的坏习惯,所以田小花在母亲家里生活的也不是很愉快。最近,在田小花的主动要求下,她的母亲带她来到了心理咨询室。
在和田小花的交流过程中,听到了她对自己过去的表述——一无是处,自己就是一个多余的孩子,同时对父母带有怨恨,尤其是对母亲,同时还带有委屈。她悄悄告诉医生自己有自残的行为,自述只有在自残的时候,才感觉到自己活着。
现代社会,婚姻相对自由,离婚家庭的数量日渐增长,如何引导孩子面对父母离婚,如何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婚姻不仅对大人有影响,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如果看护不当,可能会给他们造成一生都无法抹去的伤痛。
像田小花这样的案例表现出了一些特点:首先,孩子在小时候就经历父母离异,父母虽然给孩子提供基础的物质生活,但在精神生活上却很贫瘠,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而且,在一起生活的母亲或者父亲,如果经常在孩子面前唾弃或者指责对方,就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精神压力。其次,孩子在认同上出现问题。一般情况下孩子随着父母的行为方式的认同,慢慢就会变成自己的价值观,形成自己的风格,也就是家风或者传承,但是在田小花这样的孩子身上,家风虽然也在传承,传承的却是一种怨恨,是一种指责。这样的孩子内心很分裂,知道应该去感恩父母,但却没有能力去做到感恩。再次,在养育过程中更换了养育者。这样的更换将孩子在幻想中曾经形象很好的那一个父母形象进行了活化和现实化,也可以说把孩子理想中的父母形象,变得非常糟糕,造成了支撑他内在力量的下降,经历这种过程的孩子很容易出现问题。最后,因为养育者已经再婚。本身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和养育者建立一种稳定的依恋关系,才能将这种关系慢慢的投射外界,才有安全感。当田小花进入到母亲新组建的家庭的时候,一个是她的亲生母亲,还有一个是陌生的继父,她亲生母亲因为要考虑现任丈夫的感受,对她的要求,对她的管教,对她的控制,可能会多一些,这就造成了田小花心理的不适应。
针对田小花这样的家庭,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原则:首先,在孩子面前,不要指责对方,要最大限度的将夫妻关系锁定在自己的婚姻内,减少对孩子的伤害,不要破坏孩子对自己另一个父母的期待。其次,不要羞辱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批评是很正常的,但是不能羞辱孩子,尤其是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作为孩子,遇见父母离异,确实不是一件愉悦的事情,需要承受比别的孩子更多的人生磨难。但是父母把你带到这个世界,给了你生命,所以不管前路有多艰难,都应该坚持走下去。当你长大成人,有能力脱离那种环境后,你就会发现,生活原本还是很美好的。
(作者系北京市西城区平安医院)
田小花的生活充满了心酸,很小便经历了父母离婚,没有人疼她,也没有人爱她,在她的记忆中,只有坚忍着,才能挺过去,母亲对她来说是非常遥远的一个人。她的父亲经常用言语刺激她,说她和她的母亲一样,软弱、无能,等等。曾经有一次,田小花在委屈无助的时候向她的母亲打电话哭诉,想让母亲接她走,但是她的母亲离婚后自己的生活环境也不是很好,觉得没有能力抚养孩子,就只承诺了会经常去看她,这让田小花感到很绝望。她觉得她的母亲不爱她,她的父亲天天羞辱她,她的爷爷奶奶也不喜欢她,她就是个多余的人。
这种情况持续了很久,直到田小花上高中后,她的母亲再婚了,才把她接到了自己身边。但是接到身边后不久,田小花的母亲就发现田小花身上有一堆“臭毛病”,尤其是邋遢,一個十多岁的孩子,房间乱的像“猪窝”,也不知道收拾整理。因为田小花的母亲要顾及现任丈夫的感受,免不了就要经常指责田小花的坏习惯,所以田小花在母亲家里生活的也不是很愉快。最近,在田小花的主动要求下,她的母亲带她来到了心理咨询室。
在和田小花的交流过程中,听到了她对自己过去的表述——一无是处,自己就是一个多余的孩子,同时对父母带有怨恨,尤其是对母亲,同时还带有委屈。她悄悄告诉医生自己有自残的行为,自述只有在自残的时候,才感觉到自己活着。
现代社会,婚姻相对自由,离婚家庭的数量日渐增长,如何引导孩子面对父母离婚,如何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婚姻不仅对大人有影响,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如果看护不当,可能会给他们造成一生都无法抹去的伤痛。
像田小花这样的案例表现出了一些特点:首先,孩子在小时候就经历父母离异,父母虽然给孩子提供基础的物质生活,但在精神生活上却很贫瘠,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而且,在一起生活的母亲或者父亲,如果经常在孩子面前唾弃或者指责对方,就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精神压力。其次,孩子在认同上出现问题。一般情况下孩子随着父母的行为方式的认同,慢慢就会变成自己的价值观,形成自己的风格,也就是家风或者传承,但是在田小花这样的孩子身上,家风虽然也在传承,传承的却是一种怨恨,是一种指责。这样的孩子内心很分裂,知道应该去感恩父母,但却没有能力去做到感恩。再次,在养育过程中更换了养育者。这样的更换将孩子在幻想中曾经形象很好的那一个父母形象进行了活化和现实化,也可以说把孩子理想中的父母形象,变得非常糟糕,造成了支撑他内在力量的下降,经历这种过程的孩子很容易出现问题。最后,因为养育者已经再婚。本身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和养育者建立一种稳定的依恋关系,才能将这种关系慢慢的投射外界,才有安全感。当田小花进入到母亲新组建的家庭的时候,一个是她的亲生母亲,还有一个是陌生的继父,她亲生母亲因为要考虑现任丈夫的感受,对她的要求,对她的管教,对她的控制,可能会多一些,这就造成了田小花心理的不适应。
针对田小花这样的家庭,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原则:首先,在孩子面前,不要指责对方,要最大限度的将夫妻关系锁定在自己的婚姻内,减少对孩子的伤害,不要破坏孩子对自己另一个父母的期待。其次,不要羞辱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批评是很正常的,但是不能羞辱孩子,尤其是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作为孩子,遇见父母离异,确实不是一件愉悦的事情,需要承受比别的孩子更多的人生磨难。但是父母把你带到这个世界,给了你生命,所以不管前路有多艰难,都应该坚持走下去。当你长大成人,有能力脱离那种环境后,你就会发现,生活原本还是很美好的。
(作者系北京市西城区平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