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依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和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需求,提出了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中课程设置的一种新思路,该方案可以灵活适应企业就业岗位需求,同时也能够满足人才培养通道贯通所要求的学科体系课程设置。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人才培养通道贯通 宽基础 灵活性 扩展课程
  【中图分类号】TN92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043-01
  1.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3G和4G移动通信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应用,高等教育中移动通信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从通信技术专业中分离了出来,并得到快速发展,为移动通信相关产业培养出大量人才。移动通信领域属于高科技产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高等学历教育中,分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由于两者培养目标的不同,专业建设思路和方案也有较大差异,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学历教育。近几年,提出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它与传统的职业教育体系相比,能够实现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通道贯通、终身教育等理念[1],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本文主要依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产业人才需求状况、人才培养贯通要求和终身教育理念,来探讨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建设思路。
  2.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
  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靠“技术进步”。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职业教育。经过了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目前,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已趋于成熟,我国的职业教育需要建立以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通道贯通、开展终身教育为目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
  “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意味着人才的培养要以产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产业界与教育界要深度合作,企业技师到学校开展教学,学校中的教师到企业中产教结合,学校为企业进行研发,企业为学校提供教学、生产等真实环境。
  “人才培养通道贯通”的要求,是需要实现高职教育与中等教育、高职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的无缝衔接,课程内容能够无缝对接,做到学分互认,真正实现学分制。
  “终身教育”理念要求职业教育能够提供不同层次,不断深入的继续教育机会。
  3.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
  我国高职院校的学历层次主要为大专,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技术技能型高级人才。一般来说,不同高职院校在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方面的定位会有不同侧重,主要反映在专业课上有所差异,如有的学校侧重在移动通信工程管理和勘察设计上,有的学校侧重于网优方面,但在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上差异不大,由于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是从通信技术专业分化出来的,而通信技术又是以电子电路为基础的,因此,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课程与通信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课程有一部分是重叠的,这也反映在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中: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去做电子产品的生产和测试,也有一部分去做数据通信设备维护与测试。
  根据智联招聘和某高职院校提供的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最近几年,高职院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有5大类:
  (1)移动设备电路绘图员、移动设备焊接工和装配工、通信与电子产品制造等岗位。
  (2)移动通信系统运营与维护、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
  (3)移动网络工程建设、移动网络技术支持、移动网络设备销售。
  (4)射频设备安装与调试、射频设备测试、射频设备研发。
  (5)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
  这些岗位主要都是技术技能类的岗位,需要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才能够掌握。目前的学科体系下的讲授方式是不可能达到岗位所要求目标的,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很多大学毕业生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的原因所在。
  4.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新思路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职业教育要求实现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通道贯通、终身教育等目标。“实现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意味着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而要求人才培养通道贯通,就必须做到高职和大学课程要对接,也就是要求课程体系也应符合大学学科体系的要求,一方面要满足岗位需求,一方面也要满足学科体系的要求。要使得两个方面都得到满足,就必须使得课程的设置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学科体系是稳定的,只需要随着技术进步对过时的内容进行更新就可以,而岗位需求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变化是较大的,每一年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也可能有所不同,要符合新岗位的要求,就需要对相关课程进行调整[2-3],因此,对应于不同岗位的相关课程设置需要具有较大灵活性。要实现这种灵活性,可以通过开设类似于选修课方式的扩展课程来实现,而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需要依据学科体系采用必修课形式进行设置,这样既保证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又灵活地满足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除此之外,我们从前面的人才需求状况看到,宽基础能够扩展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因此,进行专业建设应该以宽基础作为一项策略。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应保持学科知识体系,以宽基础,深度适合大专学生培养目标为原则,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一部分专业课作为必修课程进行设置,理论深度应适当,依据岗位需求灵活设置扩展课程以满足企业需求,以选修课形式设置与本科接轨的扩展课程。设置继续教育课程,满足毕业生或者社会人士终生学习所需。所有课程实行真正学分制,学习不设定年限,只要修够规定学分,达到学业水平即可毕业。
  5.总结
  本文主要依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产业人才需求状况,提出了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的一种新思路,从而满足就业岗位需求的灵活性,也保证了专业课程设置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6号,2014年6月16日。
  [2]岳岱伟.高职院校移动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信息通信,2013年第一期。
  [3]施泽波,高帅.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现代商贸工业,2015年第8期(上)。
其他文献
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陕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技术研发应用情况进行了综合述评,认为全省肉牛产业已进入以秦川牛为主肉用选育改良和商品肉牛生产时期,技术研发和应
[摘 要]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小培养,这对学生未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其在此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成功人士,而不好的行为习惯就会导致这个学生的生活素质低下,严重地说,行为习惯将影响每一个人的一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也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   [关键词] 行为;习惯;课堂;责任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一个教
绿色阅读是一种有益身心、有品质的自立阅读,从一种被动方式“要我读”向主动方式“我要读”的转变。本文首先对绿色阅读进行概念界定,其次从育人功能、素质教育理念、课堂成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教育2030学习指南》报告中指出,面向2030年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交和情感、实践和身体技能同样重要,尤其要着力涵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
为切实掌握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状况,为消减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提供实证资料,采用司法大数据实证研究法,以陕西省学生伤害事故司法案件数据为研究对象,筛选出2013年至2018年发
【摘要】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的重要载体,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辅导员既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者,同时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导师,所以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做好学生管理的常规工作,更需要不断的加强情感教育,像朋友一样走进学生生活,对于学生勤于引导、善于宽容,责无旁贷的承担起帮助学生解决难题的重任。  【关键词】辅导员情感教育 大学生 学习生活 引路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