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医院财务管理是财务人员在特定环境下,依据各种信息,对医院的资金运动进行计划、组织、监督、调节和评价,以达到管理目标的活动。医院财务管理作为财务控制系统,对保障患者康复和医院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国际资本进入我国医疗行业的可能性日益增大,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着新形势,并对之提出了新要求。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医院财务必须认真面对的新课题。
关键词:医务财务管理途径
中图分类号: F25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更新观念,确立财务管理的新思路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组织体系,实行精细财务管理 以前医院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实行的是指令性差额预算拨款。至于经济效益如何,医院是不管不问的。随着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向医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要求医院树立综合效益观念,要在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兼顾经济效益,这就需要财务人员为医院当好家、理好财。对医院来说,“精细管理”体现在医疗服务的精耕细作、医疗技术上的精益求精、经营管理上的精打细算。
(二)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医院经营活动合理合法 内部控制制度是医院经营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医院普遍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视不够,对防范财务风险预警监控机制的认识不足,使一些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因此,医院应从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三)确立新的理财观,增强财务人员的积极主动参与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人员必须树立全新的理财观,走出就“账”管“财”的狭小天地,自觉从记账、算账、报账转变为在做好核算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财会信息参与经营活动决策和管理。对医院经营活动的预测和决策要从能否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角度作出分析、判断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具体而言:
(1)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提高经营效益。根据科室的业务开展情况、业务工作的发展计划、计划投资项目及其他资料信息,编制收支预算、效益预算、分配预算、资金运用计划等一系列预算方案,并提供给医院领导作为决策的基础。
(2)参与医院决策管理,确保资金的正常周转和合理利用。医院财务总监参与医院的经营、基建计划、大型设备配置、项目开发等与经济相关的重大决策,在资金投入前进行可行性论证。
(3)实行计划目标管理,保证医院预算的完成。医院编制预算后,经济核算中心把预算确定的指标层层分解至有关科室,使科室明确工作目标,全面开展优质高效低耗服务,最大限度地利用科室的人、财、物、技术等要素,组织经营,提高效益,实现目标。
二、强化财务管理
(一)健全会计账簿,细划核算明细科目 医院必须按照财政部和卫生部颁布的《医院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设置会计账簿,根据医院的行业特点和单位的具体业务流程设置核算科目,并细划科目,做到日清月结,账账相符,清晰准确地反映医院的业务及经营状况。
(二)强化内部控制制度 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是财务管理的关键。财务人员必须熟悉医院的业务流程,设定控制目标,鉴别控制点,确定控制措施。
(三)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加强医院预算管理有利于合理配置医院资源、实现收支平衡并协调医院各科室的工作。因此在编制预算时,要灵活运用各种预算编制方法,编制出科学、合理的预算。首先,编制收入预算时要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收入的增减因素测算、编制收入预算。应特别注意的是,不得将上年的非正常收入作为编制预算收入的依据。其次,编制支出预算时要周全,重点保证3类支出,即人员费用、基本公用费用如水、电、燃料、药品、材料等的费用、医院发展费用如设备购置费用、修缮费用等,这是醫院支出的重点。在编制预算时要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合理安排。再次,应建立科学的现金流量预算,按照现金的流入量安排现金的流出量。现金预算要基于收付实现制,以实际收到现金的时间确认现金收入,以实际支付现金的时间确认现金支出。预算有较大的主观成分,所以其准确性难以有效保证,因此要保证预算具有一定的弹性。
(四)强化资金管理 为了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行,医院必须把有限资金进行合理分配、使用。应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安排资金,严格用款计划,定期召开资金平衡调度会,根据预算情况,着重安排重点项目、紧急项目的资金落实工作。同时,各业务部门每月必须向财务部门上报月度用款计划,由财务部门根据轻重缓急安排资金,按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加强资金的核算和管理。
(五)积极处理沉淀资金,盘活闲置资产,加快资金流动性 医院存货资金闲置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医院一方面资金不足,另一方面存货中又有不少多年不用的材料与设备占用了大量资金,如何把这部分呆滞资金灵活运用起来是医院需要解决重要的问题。每个年度,财务部门应和物资设备管理部门共同调查摸底,提出积压清单,明确处理积压物资的意见和审批手续,办理报废手续或变卖为货币资金。对库存物资,财务部门可采取下达库存资金定额,对超过或降低库存资金定额部分按银行同期利率奖罚,对闲置不用的设备应提出处理意见,加速医院资金周转,使闲置的设备给医院带来新的效益。
(六)加强购进药品、耗材和设备的价格管理 医院正常购进药品、耗材与设备的支出约占每年总支出的48%,药品、耗材和设备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院的药品采购成本、医疗成本和设备的使用效益。因此合理采用采购资金、降低采购费用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关键。其一,应设立采购小组专管药品、耗材和设备采购的具体业务,明确采购成员的采购权限和采购程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采购小组要对采购的商品公开向供应商询价,列表比较、筛选后选择供应商,把确定的供应商及其报价填在申请表上,证明询价工作已经完毕,报请医院物资归口管理办公室审批。医院物资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医院物资的价格管理工作,对所呈报采购价格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核实无误后,签批价格审批单,将比价工作落到实处。对大型设备要采用竞价招标方式进行,这种采购方式往往能通过供应商之间的激烈竞争,最终得到最为合理的供应价格,以降低医院的采购成本,节约资金,提高经济效益。
(七)严格控制管理费用,节约资金 财务人员应吸取同行业其他医院的先进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使费用与科室、个人利益挂钩,促使各部门转变观念,制定出合理的费用支出计划,以便督促各部门自觉地节约资金。
(八)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医疗单位已实行政府宏观调控和一定程度上的自主经营、自我核算、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医疗单位无论哪方面的改革,都要反映到财务工作中,要想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卫生经济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就必须对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医疗单位的在职财务人员应自觉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关键词:医务财务管理途径
中图分类号: F25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更新观念,确立财务管理的新思路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组织体系,实行精细财务管理 以前医院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实行的是指令性差额预算拨款。至于经济效益如何,医院是不管不问的。随着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向医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要求医院树立综合效益观念,要在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兼顾经济效益,这就需要财务人员为医院当好家、理好财。对医院来说,“精细管理”体现在医疗服务的精耕细作、医疗技术上的精益求精、经营管理上的精打细算。
(二)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医院经营活动合理合法 内部控制制度是医院经营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医院普遍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视不够,对防范财务风险预警监控机制的认识不足,使一些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因此,医院应从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三)确立新的理财观,增强财务人员的积极主动参与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人员必须树立全新的理财观,走出就“账”管“财”的狭小天地,自觉从记账、算账、报账转变为在做好核算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财会信息参与经营活动决策和管理。对医院经营活动的预测和决策要从能否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角度作出分析、判断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具体而言:
(1)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提高经营效益。根据科室的业务开展情况、业务工作的发展计划、计划投资项目及其他资料信息,编制收支预算、效益预算、分配预算、资金运用计划等一系列预算方案,并提供给医院领导作为决策的基础。
(2)参与医院决策管理,确保资金的正常周转和合理利用。医院财务总监参与医院的经营、基建计划、大型设备配置、项目开发等与经济相关的重大决策,在资金投入前进行可行性论证。
(3)实行计划目标管理,保证医院预算的完成。医院编制预算后,经济核算中心把预算确定的指标层层分解至有关科室,使科室明确工作目标,全面开展优质高效低耗服务,最大限度地利用科室的人、财、物、技术等要素,组织经营,提高效益,实现目标。
二、强化财务管理
(一)健全会计账簿,细划核算明细科目 医院必须按照财政部和卫生部颁布的《医院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设置会计账簿,根据医院的行业特点和单位的具体业务流程设置核算科目,并细划科目,做到日清月结,账账相符,清晰准确地反映医院的业务及经营状况。
(二)强化内部控制制度 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是财务管理的关键。财务人员必须熟悉医院的业务流程,设定控制目标,鉴别控制点,确定控制措施。
(三)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加强医院预算管理有利于合理配置医院资源、实现收支平衡并协调医院各科室的工作。因此在编制预算时,要灵活运用各种预算编制方法,编制出科学、合理的预算。首先,编制收入预算时要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收入的增减因素测算、编制收入预算。应特别注意的是,不得将上年的非正常收入作为编制预算收入的依据。其次,编制支出预算时要周全,重点保证3类支出,即人员费用、基本公用费用如水、电、燃料、药品、材料等的费用、医院发展费用如设备购置费用、修缮费用等,这是醫院支出的重点。在编制预算时要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合理安排。再次,应建立科学的现金流量预算,按照现金的流入量安排现金的流出量。现金预算要基于收付实现制,以实际收到现金的时间确认现金收入,以实际支付现金的时间确认现金支出。预算有较大的主观成分,所以其准确性难以有效保证,因此要保证预算具有一定的弹性。
(四)强化资金管理 为了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行,医院必须把有限资金进行合理分配、使用。应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安排资金,严格用款计划,定期召开资金平衡调度会,根据预算情况,着重安排重点项目、紧急项目的资金落实工作。同时,各业务部门每月必须向财务部门上报月度用款计划,由财务部门根据轻重缓急安排资金,按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加强资金的核算和管理。
(五)积极处理沉淀资金,盘活闲置资产,加快资金流动性 医院存货资金闲置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医院一方面资金不足,另一方面存货中又有不少多年不用的材料与设备占用了大量资金,如何把这部分呆滞资金灵活运用起来是医院需要解决重要的问题。每个年度,财务部门应和物资设备管理部门共同调查摸底,提出积压清单,明确处理积压物资的意见和审批手续,办理报废手续或变卖为货币资金。对库存物资,财务部门可采取下达库存资金定额,对超过或降低库存资金定额部分按银行同期利率奖罚,对闲置不用的设备应提出处理意见,加速医院资金周转,使闲置的设备给医院带来新的效益。
(六)加强购进药品、耗材和设备的价格管理 医院正常购进药品、耗材与设备的支出约占每年总支出的48%,药品、耗材和设备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院的药品采购成本、医疗成本和设备的使用效益。因此合理采用采购资金、降低采购费用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关键。其一,应设立采购小组专管药品、耗材和设备采购的具体业务,明确采购成员的采购权限和采购程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采购小组要对采购的商品公开向供应商询价,列表比较、筛选后选择供应商,把确定的供应商及其报价填在申请表上,证明询价工作已经完毕,报请医院物资归口管理办公室审批。医院物资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医院物资的价格管理工作,对所呈报采购价格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核实无误后,签批价格审批单,将比价工作落到实处。对大型设备要采用竞价招标方式进行,这种采购方式往往能通过供应商之间的激烈竞争,最终得到最为合理的供应价格,以降低医院的采购成本,节约资金,提高经济效益。
(七)严格控制管理费用,节约资金 财务人员应吸取同行业其他医院的先进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使费用与科室、个人利益挂钩,促使各部门转变观念,制定出合理的费用支出计划,以便督促各部门自觉地节约资金。
(八)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医疗单位已实行政府宏观调控和一定程度上的自主经营、自我核算、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医疗单位无论哪方面的改革,都要反映到财务工作中,要想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卫生经济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就必须对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医疗单位的在职财务人员应自觉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