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与生活美丽相遇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u16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笔者根据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原则,在 更好,让他们在模拟的价值中感受到创作的喜悦。学生在生
  教学中适当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和课程内容,从学生的生活 动的生活情景中运用他们所获得的技能和知识再创造,熟练
  经验出发,让美术与生活联袂,探索将美术“溶解 ”在学生 结合本单元的图书封面设计和内容制作,让学生明白书籍装
  的生活实践之中,注意从生活的源头汲取活水,从而有效的 桢的设计也不是那么谣不可及。这样,把生活融进课堂,增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美术素养创造美的 长了他们的才干和对生活再创造的应用。
  生活的能力。 三、返回“生活天地 ” —应用美术
  一、捕捉“生活现象 ” —亲近美术 《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把所学的
  只有从生活中细心观察,才能得到较深的了解和感受, 美术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教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才能表现出有着真情实感的作品来。在我注重引领学生观 价值。 ”把所学的美术知识有价值地体现出来,引导学生领
  察生活,接触自然,认识生活,使他们时时持一种观察的弁 悟美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
  度。每学期,我总安排几课时让学生来到室外写生,柳条上 生活处处是艺术,如手提袋,画汗衫,实物的联想,纸盒
  的一簇新绿,池塘里一朵刚开放的睡莲,工地上的工程机 包装都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上这类课时,我尽量让学
  械,马路上的车辆行人都会进入他们的眼帘,勾起他们的绘 生去挖掘他们喜爱的真实,如在学习了色彩的冷暖后,我让
  画欲望,引发写生的冲动。如五年级教材中的“风景如画 ” 学生带来各种彩纸剪制服饰,让他们学一学生活中服装如何
  这课,学生迫不及待的带着画板来到校园,认真用眼和手去 搭配,明白色彩的重要性,告诉他们不同的色彩搭配给我们
  表现眼前的美丽。对于写生课学生有着莫名的喜爱,说这是 的视觉所带来的冲击里,让他们明白为什么同一件衣服,在
  他们感觉昀舒适自由的课。我想,这就是生活情景带来的一 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效果,再结合他们自身的服饰,输入
  种亲切。在课后,有的学生还画出生活中观察亲人言行的别 一些简单的美的内涵,这样的课唤醒了学生对美的追求,学
  致画面:“哭哭笑笑的弟弟 ”,“妈妈不怕冷 ”“我的爸爸爱撒 生在课后有时候也会兴奋地告诉我,回去还教了爸爸妈妈如
  娇”……无一不带着浓浓的生活情趣。 何穿衣,在“秋游 ”活动中,他们七嘴八舌地讨论怎么样搭
  二、设计“生活情景 ” —演练美术 配,集体照的色彩效果会更好。立足于生活作起点,让他们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 做从小就有准确的色彩观念的新一代。
  的过程。在生活化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实践感知、参与与体验 四走进“生活世界 ” —欣赏美术
  美术。 ”在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练,在兴趣中有利于提高学生 生活中处处有美术,教师要培养学生带着美的眼睛去观
  美化生活的能力。 察发现生活的细节,练就一双敏锐的慧眼。生活是多姿多彩
  例如在上苏教版第十册的“我做的图书 ”这课时,我精 的,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逐渐会有一颗创造美的心灵,从
  心设计了一个“图书 ”大卖场的活动。我先模拟图书中心的 心底爱上这充满艺术美感的活力课堂。
  环境进行了合适的布置:通过教室的课桌进行了橱架摆放, 在美术教学中,有着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特别是我们
  在一些书台上摆设了各种各样的范作及其现成的书籍,告诉 无锡的泥人和陶艺,在启迪和提高学生艺术的鉴赏力有着强
  学生,今天图书卖场快“断货 ”了,我们一起来动脑子为它 烈的感染力。特别是信息化的今天,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走进
  增添点新品书。什么样的书第一眼就吸引人?带着这样的 网络世界,感受古今中外艺术品的魅力。每学期,我让学生
  要求,学生一下积极地参与进课堂。在我的启示下,他们仔 带一些寻找美的图片和大家一起分享:非洲的雕刻艺术、西
  细观察和研究了图书的基本类型和制作方法,很快,学生思 欧的建筑特色、凡高的资料收集和作品展示、鞋子大世界的
  维活动进入了昀佳状弁,昀终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大家争先 演变、世界大牌服饰衣包、卡通形象大汇总……每次一个系
  恐后为“卖场 ”增加自己的独特作品,当“卖场 ”的图书越来 列的主题,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美术知识,而且让他们感受到
  越多时,我给予他们一些“小货币 ”进行对自己中意的图书 丰富多彩的生活蕴涵这么多美的艺术。
  进行贴上价格,间接地评价告诉了他们创作没有昀好,只好 (作者单位:无锡市钱桥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改变那种以考试为目的的“急功近利”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感悟意境,使学生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鉴赏境界,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拓展思维空间,发展想象能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古诗词教学常用“释题 —读通诗句—解释字词—串讲诗句—总结思想”的老五步法,花大量的时间串讲诗句,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把完整和谐的诗词艺术分解得支离破碎,难以让学生领悟所蕴含的意境美。那么,    怎
期刊
农村小学一般是三年级开始作文。开始作文时,大多数学生不懂得作文是怎么回事,既不知道该写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写。如果引导不当,学生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害怕作文,因此,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一、消除惧怕心理,培养写作兴趣  根据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首先要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写作信心,消除对写作的惧怕心理,让他们明白,作文并不难,它只不过是用笔写话而已。即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用文字
期刊
学生的阅读积累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的得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进行一定的技能训练,还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特别要加强阅读积累的指导,使阅读积累成为学生的精神盛宴。  阅读积累可以分为“阅读积累 —体验内化—运用活化”三个层面,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彼此联系、互为作用。其基本特征是: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拓展和延伸
期刊
课堂中对于文本细读这一部分,教师已经转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转为以生为本的自主探究式学习,但在生字教学这一部分,很多教师还是沿用逐字逐字的教,一个个生词的抄—默—抄,这样机械的死记硬背,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在机械的教与识中,消磨了学生的积极性;那些本来就学习有负担的,这样反复的抄默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就更容易产生懒惰情绪。基于以上的现象,在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改变生字教学,以更好的激发学
期刊
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解决问题 不显得突兀,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创设必要的   的策略”,是以有条理地整理信息,发现数量之间的联系作为 情境,让学生发现情境中呈现的信息比较多,比较乱,从而   策略教学的切入口。发现和利用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 想到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列表格整理条   的途径,通过整理信息明确和把握数量关系,既是可操作的 件是合理的、必要的
期刊
小学英语的预习应立足于积累新出现的单词和句型,能正确朗读对话和语篇,并能简单的表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能说说自己读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惑等。  在学生预习时,教师应先让学生明确预习的任务,这样针对性较强,预习效率较高。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之一,也是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想像能力的重要一环。  一、预习难度应适中,注意贴切性   1. 教师可以根据“读”
期刊
所谓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心理过程中的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兴趣、动机、气质、性格以及理想、信念等,更简单的提法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提高固然离不开智力因素,但也离不开作为学习动力的非智力因素。实践证明,一个智力因素较高,非智力因素较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实例,把生动具体的情境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用数学”的意识,培养“用数学”的能力,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在这里我结合《百分数的应用》练习课的
期刊
笔者是一所农村小学英语,在全校5名英语教师中,仅有2名英语专业毕业生。为了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把名师请进家门:让名师和本校教师通过同课异构方式,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为此,我们采用借班上课的形式,邀请了市级学科带头人( Teacher B)来我校送教,和我校另一位老师( Teacher A)开设同一教学内容(课外的一篇对话课)下面是他们的教学片断及反思  一、师生问候,尽显不同
期刊
小学生在解答题目时经常会出现“教学楼高 6千米”、    “二年级学生有 38.5人”、“铅笔长 20米”、“我的体重是 35克”等明显错误。原因是教师缺乏一种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感,以至于许多学生的头脑中数感缺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升。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把培养数感作为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并制定相应的活动策略,使数感培养落到实处。  什么是数感?数感作为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