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专家考证,“喀什”一词意为“玉石”,“噶尔”一词是 “地方”、“辖区”之意。如果将两个词联系在一起,意为“玉石之地”。
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承,总有一些脉线牵引,玉就是其中一种。玉是中华民族赞誉、喜爱、推崇的精灵!从某种意义上讲,她记载着炎黄子孙的酸甜苦辣、硝烟呐喊、地灵人杰、盛世昌荣……
“玉”说盛世
乱世黄金盛世玉。自古以来,人们始终把玉和天、地、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自古至今,玉这一通灵的石头,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并与之共舞。
谈到美玉,就不能忘记喀什噶尔——这里是世间尤物的摇篮。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喀什的美玉就和中华民族一道开创了人类的文明史。喀什噶尔,这一独特地域命名,就带有浓厚喻意,据专家和学者研究、考证:“喀什”一词意为“玉石”,“噶尔”一词是古代塞种人语言中的“地方”、“辖区”之意。如果将两个词联系在一起,意为“玉石之地”。这一解释在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语大辞典》中有明确的佐证。虽然有些学者将喀什噶尔解释为“多彩的房屋”、“琉璃瓦般美丽、富饶的地方”或者“彩石之地”……但笔者以为,无论是“多彩”、“琉璃”还是“美丽、富饶”……都含有玉石喻意。“玉石之地”才配这一方地杰人灵的土地!
虽然人们把和田玉推崇为玉之极品,却不知和田玉是以地域而命名的,远古时代地域的行政规划并非像现代一样那么明细,正是因为这一区域的命名,才使喀什噶尔在传统玉文化中往往被民众忽略。
事实上,无论和田玉的交易、加工、运输,还是将和田玉带入内地和国外,喀什噶尔才是纽带和中枢。同样,喀什噶尔(以目前的行政区划)内也拥有丰富的玉矿,其所产之玉也可与和田玉媲美!
远在六千多年前,叶城、莎车一带的密尔岱玉矿被古人发现和开采,两千多年前,塔什库尔干帕米尔高原的玉矿也被发现和利用。叶城、莎车、泽普一带所产籽玉,以其温润、形美、色泽多姿备受人们推崇,多出稀世珍品。目前,该地区的部分农牧民们在枯水季节仍用古老传统的“捞玉”方式在叶尔羌河里采玉。据地质机构探测考证:叶城、莎车、塔什库尔干的玉矿和和田玉矿同处一个矿脉,并在统一的地质结构中形成,其质地和和田地区所产的玉一样体如凝脂,精光内蕴,温泽精密,可谓是孪生姐妹般细腻、滋润。
据史书记载,每逢太平盛世,叶尔羌河必出美玉。汉、唐盛世时,和田玉经喀什噶尔输入内地,因当时开采条件限制,供不应求,而密尔岱玉矿所产之玉,同样被世人尊为和田美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盛世,叶尔羌发现一重大数吨的大块玉料,乾隆皇帝得知后欣喜若狂,下旨将其运往北京。据史料记载:乾隆曾将密尔岱矿确定为“官矿”。仅乾隆二十七年至五十年的28年间,从密尔岱矿运出可制作玉册、玉印的玉料三万斤以上。这些玉料制做出我国许多珍宝,展现出中华民族玉器的辉煌。
2003年,叶尔羌河再次发现重达40多吨的青玉。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以和田玉为材料,制作奥运会徽宝。和田地区工艺美术公司接受这一光荣使命后,他们把密尔岱矿珍藏多年的玉料运到北京,制作成人类瑰宝。
玉入平常百姓家
改革开放以来,历来被皇权贵族赏玩的美玉,也进入平民百姓的生活。人们从穿金戴银发展到佩带玉石。“人养玉,玉养人”。生活在玉的世界里的喀什人也尽情地享受和谐盛世带给他们的通灵宝玉。带玉、淘玉、购玉……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喀什人的生活,人们从玉中得到自信,从玉中享受生活。
张先生是老喀什人,他在喀什儿孙满堂,亲友众多。2004年退休后,他热衷于收玉、购玉,他操有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常年奔波在喀什、莎车、和田之间,走村串巷,从老乡手里收购籽玉。
老人有一怪癖:从不卖玉,仅作馈赠。他按家人的年纪、喜好、体态去寻找籽料,然后雕刻、馈赠。每每赠玉时,他总是要告诫:“君子如玉,好好珍惜。”
王先生是一位经营机电产品多年的生意人。他自2008年以来,至少购买了500个平安扣。据他说,有山料的,也有籽料的。他将这些平安扣送给老家的亲朋好友和自己身边有车的朋友,祝福他们平安健康。
陈先生是一个公务员,爱石如命,但他从不买雕刻过的玉石,无论是摆件还是挂件,他只购原石。据了解他的人说,他有20多块石头,但从不示人。他说:“原石展现纯真之美!”笔者多次恳求,想一饱眼福,但多次被婉拒。他的理论是:“世间独有,我所得之,岂能他人窥之?”真是“自私”至极。
我被玉包围,被玉感动。有时会向采访者提出很俗的问题:“花不少钱吧?”他们总是笑笑,“又不缺吃少穿,花钱怕啥!”是啊,上至国之珍宝,下至民间钟情,从一件件小小的玉器中,我看到了繁荣、宁静、祥和……
“玉”说商贾
盛世出美玉,是因为社会在和谐发展进步,人们安居祥和,对物质文化生活不断追求,才有条件有机遇地去寻觅心目中的美玉。
据有关部门粗略统计,十多年间,喀什地区新增玉产品贸易机构或个人近千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区12县市经营玉产品的个体、民营企业以及玉石加工者有1200多个,这还不包括民间的个体交易者,仅喀什市区已有玉产品经营者近800家。叶城、莎车、泽普、塔什库尔干县和喀什市均有玉石巴扎,每到双休日或节假日,玉石巴扎上热闹非凡,人头攒动。无论是买者还是卖者,嘴上都能说出油头、色浆、沁色、皮、肉等专业术语。热闹的玉市映射出商机。
张先生是喀什最早的玉产品经营者之一。创业时,他在喀什市开了一个很小的店铺,怀揣不足万元现金,到和田购进一批摆件和挂件,回喀什时又购买了十多副手镯,没想回来后不到3天,所进货物销售一空。他从旺盛的购买力中看到了商机,扩展店面,加大进购量,增加产品品种……成功永远伴随着有心人。他的玉产品生意日益火爆,购买者多为团购,且大多为外地人。他从中又嗅到了商机,不仅在喀什市区内而且在郊区的个别景点内也开设了分店,生意照样红火,玉货常常供不应求。他拓展经营之路,分别在乌鲁木齐、北京等地开店,经营和田美玉。玉给他带来了殷实的家业,也使他成为喀什的知名人物。他告诉笔者,他成功的秘诀就是:“绝不经营假货!”
40多岁的余先生是半路出家。2006年,他从部队退役留在喀什,外地的战友、老乡总让他帮忙在喀什购买玉器。他是个热心人,为满足好友的欲望,经常走街串巷购买玉器。当时,他对玉一窍不通。有次他收到一封来自西安的信件,战友告诉他有一个玉佛质地不好,可能上当了。战友希望他多研究玉,最好经营玉器。他琢磨再三,生活在玉乡不识玉,太可悲了!于是他开了一个玉器店,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对玉的研究上。如今,他的玉器店生意出奇的好,部队上的战友和老乡常来捧场。他深有感触地说:“玉使他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玉使他的友情愈加浓厚!”
52岁的艾克拜尔也是玉石的受惠者。他原是莎车县喀群乡的一位农民,因他有“祖传”的采玉绝招,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的“玉石鉴定家”。自2003年开始,他从村民手中收购玉石,辗转到县城和喀什市售出,从中赚取差价。如今,他不仅有了私家车,在莎车县和喀什市都有了自己的房产。
琳琳琅琅的玉店,眼花缭乱的玉器,为玉石之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承,总有一些脉线牵引,玉就是其中一种。玉是中华民族赞誉、喜爱、推崇的精灵!从某种意义上讲,她记载着炎黄子孙的酸甜苦辣、硝烟呐喊、地灵人杰、盛世昌荣……
“玉”说盛世
乱世黄金盛世玉。自古以来,人们始终把玉和天、地、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自古至今,玉这一通灵的石头,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并与之共舞。
谈到美玉,就不能忘记喀什噶尔——这里是世间尤物的摇篮。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喀什的美玉就和中华民族一道开创了人类的文明史。喀什噶尔,这一独特地域命名,就带有浓厚喻意,据专家和学者研究、考证:“喀什”一词意为“玉石”,“噶尔”一词是古代塞种人语言中的“地方”、“辖区”之意。如果将两个词联系在一起,意为“玉石之地”。这一解释在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语大辞典》中有明确的佐证。虽然有些学者将喀什噶尔解释为“多彩的房屋”、“琉璃瓦般美丽、富饶的地方”或者“彩石之地”……但笔者以为,无论是“多彩”、“琉璃”还是“美丽、富饶”……都含有玉石喻意。“玉石之地”才配这一方地杰人灵的土地!
虽然人们把和田玉推崇为玉之极品,却不知和田玉是以地域而命名的,远古时代地域的行政规划并非像现代一样那么明细,正是因为这一区域的命名,才使喀什噶尔在传统玉文化中往往被民众忽略。
事实上,无论和田玉的交易、加工、运输,还是将和田玉带入内地和国外,喀什噶尔才是纽带和中枢。同样,喀什噶尔(以目前的行政区划)内也拥有丰富的玉矿,其所产之玉也可与和田玉媲美!
远在六千多年前,叶城、莎车一带的密尔岱玉矿被古人发现和开采,两千多年前,塔什库尔干帕米尔高原的玉矿也被发现和利用。叶城、莎车、泽普一带所产籽玉,以其温润、形美、色泽多姿备受人们推崇,多出稀世珍品。目前,该地区的部分农牧民们在枯水季节仍用古老传统的“捞玉”方式在叶尔羌河里采玉。据地质机构探测考证:叶城、莎车、塔什库尔干的玉矿和和田玉矿同处一个矿脉,并在统一的地质结构中形成,其质地和和田地区所产的玉一样体如凝脂,精光内蕴,温泽精密,可谓是孪生姐妹般细腻、滋润。
据史书记载,每逢太平盛世,叶尔羌河必出美玉。汉、唐盛世时,和田玉经喀什噶尔输入内地,因当时开采条件限制,供不应求,而密尔岱玉矿所产之玉,同样被世人尊为和田美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盛世,叶尔羌发现一重大数吨的大块玉料,乾隆皇帝得知后欣喜若狂,下旨将其运往北京。据史料记载:乾隆曾将密尔岱矿确定为“官矿”。仅乾隆二十七年至五十年的28年间,从密尔岱矿运出可制作玉册、玉印的玉料三万斤以上。这些玉料制做出我国许多珍宝,展现出中华民族玉器的辉煌。
2003年,叶尔羌河再次发现重达40多吨的青玉。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以和田玉为材料,制作奥运会徽宝。和田地区工艺美术公司接受这一光荣使命后,他们把密尔岱矿珍藏多年的玉料运到北京,制作成人类瑰宝。
玉入平常百姓家
改革开放以来,历来被皇权贵族赏玩的美玉,也进入平民百姓的生活。人们从穿金戴银发展到佩带玉石。“人养玉,玉养人”。生活在玉的世界里的喀什人也尽情地享受和谐盛世带给他们的通灵宝玉。带玉、淘玉、购玉……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喀什人的生活,人们从玉中得到自信,从玉中享受生活。
张先生是老喀什人,他在喀什儿孙满堂,亲友众多。2004年退休后,他热衷于收玉、购玉,他操有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常年奔波在喀什、莎车、和田之间,走村串巷,从老乡手里收购籽玉。
老人有一怪癖:从不卖玉,仅作馈赠。他按家人的年纪、喜好、体态去寻找籽料,然后雕刻、馈赠。每每赠玉时,他总是要告诫:“君子如玉,好好珍惜。”
王先生是一位经营机电产品多年的生意人。他自2008年以来,至少购买了500个平安扣。据他说,有山料的,也有籽料的。他将这些平安扣送给老家的亲朋好友和自己身边有车的朋友,祝福他们平安健康。
陈先生是一个公务员,爱石如命,但他从不买雕刻过的玉石,无论是摆件还是挂件,他只购原石。据了解他的人说,他有20多块石头,但从不示人。他说:“原石展现纯真之美!”笔者多次恳求,想一饱眼福,但多次被婉拒。他的理论是:“世间独有,我所得之,岂能他人窥之?”真是“自私”至极。
我被玉包围,被玉感动。有时会向采访者提出很俗的问题:“花不少钱吧?”他们总是笑笑,“又不缺吃少穿,花钱怕啥!”是啊,上至国之珍宝,下至民间钟情,从一件件小小的玉器中,我看到了繁荣、宁静、祥和……
“玉”说商贾
盛世出美玉,是因为社会在和谐发展进步,人们安居祥和,对物质文化生活不断追求,才有条件有机遇地去寻觅心目中的美玉。
据有关部门粗略统计,十多年间,喀什地区新增玉产品贸易机构或个人近千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区12县市经营玉产品的个体、民营企业以及玉石加工者有1200多个,这还不包括民间的个体交易者,仅喀什市区已有玉产品经营者近800家。叶城、莎车、泽普、塔什库尔干县和喀什市均有玉石巴扎,每到双休日或节假日,玉石巴扎上热闹非凡,人头攒动。无论是买者还是卖者,嘴上都能说出油头、色浆、沁色、皮、肉等专业术语。热闹的玉市映射出商机。
张先生是喀什最早的玉产品经营者之一。创业时,他在喀什市开了一个很小的店铺,怀揣不足万元现金,到和田购进一批摆件和挂件,回喀什时又购买了十多副手镯,没想回来后不到3天,所进货物销售一空。他从旺盛的购买力中看到了商机,扩展店面,加大进购量,增加产品品种……成功永远伴随着有心人。他的玉产品生意日益火爆,购买者多为团购,且大多为外地人。他从中又嗅到了商机,不仅在喀什市区内而且在郊区的个别景点内也开设了分店,生意照样红火,玉货常常供不应求。他拓展经营之路,分别在乌鲁木齐、北京等地开店,经营和田美玉。玉给他带来了殷实的家业,也使他成为喀什的知名人物。他告诉笔者,他成功的秘诀就是:“绝不经营假货!”
40多岁的余先生是半路出家。2006年,他从部队退役留在喀什,外地的战友、老乡总让他帮忙在喀什购买玉器。他是个热心人,为满足好友的欲望,经常走街串巷购买玉器。当时,他对玉一窍不通。有次他收到一封来自西安的信件,战友告诉他有一个玉佛质地不好,可能上当了。战友希望他多研究玉,最好经营玉器。他琢磨再三,生活在玉乡不识玉,太可悲了!于是他开了一个玉器店,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对玉的研究上。如今,他的玉器店生意出奇的好,部队上的战友和老乡常来捧场。他深有感触地说:“玉使他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玉使他的友情愈加浓厚!”
52岁的艾克拜尔也是玉石的受惠者。他原是莎车县喀群乡的一位农民,因他有“祖传”的采玉绝招,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的“玉石鉴定家”。自2003年开始,他从村民手中收购玉石,辗转到县城和喀什市售出,从中赚取差价。如今,他不仅有了私家车,在莎车县和喀什市都有了自己的房产。
琳琳琅琅的玉店,眼花缭乱的玉器,为玉石之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