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可持续发展的数学能力”是指既能满足学生当时学习数学的需要,又能满足他们今后学习发展和终生学习的需要,还能保证其身心全面、均衡、长久不受损害地发展的能力,让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关系,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理解周围世界,更好地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学会表达交流、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数学能力呢?
一、教育观念必须更新
1.降低数学的学习难度,让学生不再畏惧
当前数学课改的首要任务是降低学习要求与难度,让学生学习“容易的数学、有用的数学、真正的数学”,把学生从繁杂的数学推理和计算中解放出来。作为教师要主动投身课改实践,热情关心学生成长,再不能返回到摧残学生身心,挤压学生人格的题海战术中去。把有益学生身心、健全学生人格作为首要标准,知识技能指标必须是健全人格的必然产物。 因此,只要学生的态度是诚恳的,学习状态是健康的,灵魂是自由的,我们就没有理由因为成绩的高低去责罚他,更不能诋毁他的人格,相反要给予其更多的关爱。否则,将与歧视聋哑人不能歌唱、腿残者不能奔跑一样遭人鄙视。
2.正确理解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数学思想是数学科学发生、发展的根本,是探索研究数学所依赖的基础,也是数学课程教学的精髓。人们在用数学思想解决具体问题时,会逐步形成程序化的操作,就构成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前者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后者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要明确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认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本质之所在,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教学方式必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引导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面临的迫切而重大的课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我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提供探究素材,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尝试等具体活动,给学生一个从不同角度思考、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机会。日积月累,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逐渐建立起来,并得到发展。
2、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更重要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小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他们的认知情感和学习兴趣,主要倾向于学习活动本身和学习内容的趣味性。教师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和生活情境、游戏性和竞赛性的练习等,都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愉快的环境里生动活泼的学习,自然能够挖掘学生地潜能,促进学生寻找知识的增长点。
3.加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及数学方法拓宽了途径,更重要的是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合作意识,锻炼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创设情境,把教学过程创设成个性发展、合作交流的过程。如学习了多边形面积计算后,我让学生分组选择和设计问题,运用学到的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同学们通过合作选题,测量数据、解答计算,很好地完成了这个实践性练习。
三、关注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验是从现实生活开始的,沿着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数学问题到抽象数学概念,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建立数学模型。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
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来源于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它是具体的,但又经过了抽象。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他们自己对现实生活中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我们应将抽象的数学内容附以现实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學习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数学。如:在认识钟表这节课中,通过“你几点起床?”“在表盘上拨出这一时间”“这个时间你在做什么?”等问题,把十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学生可以体验的数学事实,使学生亲身经历了将实际问题抽象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教师就要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论:
总之,在数学课上,不应只引导学生学数学知识,练数学技能,进行数学思维训练,还应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世界,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关系,学习交往,磨砺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张良贵.核心素养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如何获得持续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7(34):114-115.
[2]蔡宏圣,杨桂花.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持续发展[J].黑龙江教育,2001(Z1):51-54.
一、教育观念必须更新
1.降低数学的学习难度,让学生不再畏惧
当前数学课改的首要任务是降低学习要求与难度,让学生学习“容易的数学、有用的数学、真正的数学”,把学生从繁杂的数学推理和计算中解放出来。作为教师要主动投身课改实践,热情关心学生成长,再不能返回到摧残学生身心,挤压学生人格的题海战术中去。把有益学生身心、健全学生人格作为首要标准,知识技能指标必须是健全人格的必然产物。 因此,只要学生的态度是诚恳的,学习状态是健康的,灵魂是自由的,我们就没有理由因为成绩的高低去责罚他,更不能诋毁他的人格,相反要给予其更多的关爱。否则,将与歧视聋哑人不能歌唱、腿残者不能奔跑一样遭人鄙视。
2.正确理解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数学思想是数学科学发生、发展的根本,是探索研究数学所依赖的基础,也是数学课程教学的精髓。人们在用数学思想解决具体问题时,会逐步形成程序化的操作,就构成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前者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后者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要明确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认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本质之所在,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教学方式必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引导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面临的迫切而重大的课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我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提供探究素材,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尝试等具体活动,给学生一个从不同角度思考、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机会。日积月累,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逐渐建立起来,并得到发展。
2、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更重要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小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他们的认知情感和学习兴趣,主要倾向于学习活动本身和学习内容的趣味性。教师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和生活情境、游戏性和竞赛性的练习等,都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愉快的环境里生动活泼的学习,自然能够挖掘学生地潜能,促进学生寻找知识的增长点。
3.加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及数学方法拓宽了途径,更重要的是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合作意识,锻炼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创设情境,把教学过程创设成个性发展、合作交流的过程。如学习了多边形面积计算后,我让学生分组选择和设计问题,运用学到的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同学们通过合作选题,测量数据、解答计算,很好地完成了这个实践性练习。
三、关注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验是从现实生活开始的,沿着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数学问题到抽象数学概念,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建立数学模型。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
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来源于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它是具体的,但又经过了抽象。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他们自己对现实生活中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我们应将抽象的数学内容附以现实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學习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数学。如:在认识钟表这节课中,通过“你几点起床?”“在表盘上拨出这一时间”“这个时间你在做什么?”等问题,把十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学生可以体验的数学事实,使学生亲身经历了将实际问题抽象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教师就要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论:
总之,在数学课上,不应只引导学生学数学知识,练数学技能,进行数学思维训练,还应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世界,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关系,学习交往,磨砺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张良贵.核心素养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如何获得持续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7(34):114-115.
[2]蔡宏圣,杨桂花.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持续发展[J].黑龙江教育,2001(Z1):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