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线路上多方式自杀案件的勘验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6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绝大多数自杀者仅采用一种自杀方法,也有少数自杀者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对于此种复杂的自杀方法称作多方式自杀,也叫复杂自杀[1]。本文着重对用其它手段自杀未遂后又利用铁路完成自杀案例的探讨。此类案例因尸体损伤复杂,和铁路损伤明显不符合,常被怀疑为他杀而引起重视,其实质是自杀与他杀的鉴别。
  关键词:死亡性质;多方式自杀;铁路人身伤亡;现场勘验;损伤机制
  一、多方式自杀的特征
  自杀者使用多种手段达到自杀的目的,极少情况下系多种手段综合作用导致死亡;多数情况下,先前手段的实施是无效的,决定了自杀者要经历自杀未遂、自杀手段的重新选择和实施等阶段。
  1.多方式自杀手段的选择
  多方式自杀的案例报导较多。钟继荣报道7例多手段自杀,男5例、女2例;采用3种方法自杀1例,采用2种方法6例。曹际玉报道15例多手段自杀,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采用4种方法2例,3种方法1例,2种方法12例。笔者统计在铁路线路多手段自杀16例,使用3种方法(割腕割颈、服毒、卧轨1例;割腕、电击、卧轨1例)2例;使用2种方法(割腕、卧轨8例;服毒、撞车5例;头部钝器损伤、卧轨1例)14例;年龄在18~25岁。 铁路线路上多方式自杀先期手段的选择以锐器切脉、服毒为主,最终手段的实施以卧轨和撞击列车为主。
  2.自杀未遂阶段
  自杀未遂或称为自伤,从不同的研究目的出发又可称为准自杀、非致死性蓄意自伤、蓄意自伤、自残、局部性自杀等。作者认为在强调自杀者死亡性质、死亡结果上考虑时,使用自杀未遂的概念较易理解;在分析研究致伤机制,强调损伤的实施者时,可使用自伤的称谓。
  “自杀未遂导致自杀身亡的决定因素有三:自杀意图的致死性;自杀手段的致死性;预后不良”。采用多方式自杀,表明了其自杀意图的顽固;先期自杀的不成功,通常来说是自杀手段的致死性出了纰漏。多数多方式自杀的先期手段实施结果“预后较好”,没有产生大的伤害;在铁路线路上可见到先期严重的自伤,如服用大量毒药后的撞车身亡,可能由于难以忍受痛苦而采取快速死亡方式,并非药物的致死性不能达到。
  铁路上常见的多方式自杀前期手段多系切腕、切颈、服毒等。自杀未遂导致的损伤是带有明确的动机在自己身上实施的损伤。和造作损伤的目的不同,不是为转移视线的伪装欺骗行为,而是因工具不适或心理、疼痛等诸多原因导致的自杀未遂。其主要特点是损伤的位置自己能够达到,其损伤位置、走向、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特别是表现在肢体上的损伤;其次为可见到损伤程度显著轻微的损伤。自伤存在试切、犹豫、速度缓慢、避免破损衣着等特点。自伤的现场多在铁路附近或死者家中,致伤工具多遗留在原始现场中。自伤的中止,在放弃工具时即放弃了此种自杀手段,暗示着下一手段的预谋。前期服毒者,现场勘验同单纯服毒自杀相同,注意药品、药瓶、包装物、瓶盖、盛装物及常规痕迹物证的处理,还应调查药品来源。要对毒物的致死性、毒物作用动力学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其可能的行为能力。
  3. 自伤后的行为能力
  行为能力是指人有意识有目的的生理活动性。多方式自杀中,前期自杀未遂的后果至少应具备二点:一是损伤的不致死性,至少是不能立即致死;二是伤后应具备一定的行为能力,且该行为能力可以满足其下一步自杀手段的实施。
  自伤后的行为能力赋予了更大的勘验空间,可为解读死亡性质提供有力支撑,也提示铁路多方式自杀案件的现场不只一个。伤者可能对原始现场进行清理、打扫;对造成的损伤多有处理或救护的过程,尸体检验时可见到手部、衣物上的血痂痕迹及清理痕迹。作者在铁路多方式自杀的尸体上分别见到:腕部切割后简单擦拭处理的、腕部损伤被缝合包扎的、头部损伤仅用医用纱布衬垫后戴帽的、腕部及颈部损伤用床单类布条简单扎缚掩饰的情况。从其行为动机分析,以上情况有的是救护措施,有的应为掩盖伤口的行为。对于自伤后明显接触他人的救护行为和相关物证进行调查搜集,可为揭示其自杀行为提供充分的第三方证据。现场的回溯有可能会发现未实施的其它自杀手段备用工具。总之,多方式自杀中,发现自伤后有意识、有目的的表现及行为轨迹比单纯判断尸体上的致命损伤系铁路交通形成更有说服力。
  4.自杀手段的转换
  自杀行为的酝酿一般要经历厌世情绪、自杀意念、自杀意图、自杀行动这几个阶段。每一具体的阶段都有若干种应激、诱导发生新的变化,向下一阶段发展。前期自杀未遂产生的疼痛和心理负担有可能成为新的应激因素,诱导其向下一阶段发展。
  多手段自杀是在前期自杀手段未有效或者说未能有效执行的情况下采取的补救措施或重新选择。自杀未遂也是对已使用过自杀手段的否定与重新校正。从某种角度讲,多种自杀手段表现在一具尸体上,对于法医检案来说,意义更大,自杀方式转移、自杀手段的重新选择并实施表现了自杀意图的顽固,有助于死亡性质的判断。
  二、多方式自杀的鉴别思路
  1.损伤的甄别
  铁路损伤复杂多变,有时可致支离破碎,其它手段的损伤夹杂于尸体上,更为繁杂。检验此类尸体,首先要对损伤进行分类。自伤造成的伤害为有目的性的损伤行为,甄别出自伤行为的前提是要对损伤的类型,致伤工具,损伤方式,以及损伤形成时间等的准确认识。
  列车撞击、辗轧过程中人体不能控制的损伤表现为无目的损伤。把列车形成的损伤剔除出来可以更有效的分析其余损伤的意图,勘验时,应首先把列车损伤结合现场情况,综合判断是否符合借助铁路自杀的一般规律。
  有目的的损伤行为作用一个人体上,其实质是区分该损伤行为是攻击损伤或是自伤。常见的掐颈、捆绑等手段是明显的他人攻击或束缚手段,易于鉴别;其余的攻击损伤一般都通过使用工具完成,多是一种致命性的损。攻击损伤是他杀案件的强烈指向,多方式自杀的尸体显然应无此类损伤。
  2.死亡原因的确定   列车撞、辗造成的损伤系巨大钝性暴力导致的机械性损伤,多是绝对致命伤,具有损伤严重、死亡迅速的特点。铁路线上的多方式自杀尸体绝大多数是借助铁路设施完成了自杀,是自杀的终结,其最终的自杀手段是符合铁路交通事故损伤特征的,死亡原因系铁路损伤导致。这种模式无疑大大简化了对其致伤过程的分析,有利于最终死亡性质的准确判定,也就是说其余手段造成的损伤均不足以致命,否则可能是他杀案件。特殊情况下,如服用大量毒药后被列车撞、辗的,毒物检测可能达到致死量,产生死因竞争情况。总之,铁路多方式自杀尸体的死亡原因最终应系铁路机械性损伤造成,这一点需要很好的把握
  3.各种手段间的关系
  多方式自杀中各手段间有一定的时间、次序先后关系和死亡机理相互转变的关系。各手段的实施在时间上可有或长或短的间隔,表现为损伤部位血痂的形成、伤口出现感染现象、服毒者药瓶上有血手印出现、甚至有的有救治痕迹等。
  多方式自杀的各手段间有较密切的关系,具备一定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自杀手段的转换,有其自身的规律;从其有效性来讲致死率升级,如从割腕到撞击列车,从低楼层坠落到高楼层坠落;从其易获得性来讲在下降,如随手用小刀割腕到寻找列车撞击;从致死机理上来讲多从失血、毒物作用到巨大机械性损伤;从其预后或能否有效中止来讲危险性递进,如从切割到溺水、列车辗轧。
  首次自杀未遂后,后期的自杀方式可能是仓促的二次选择、三次选择,后面的选择可能表现出不可理解性,有可能与初次选择对比更不符合单纯自杀选择的一般规律;从自杀手段的暴烈程度来讲多从温和手段向暴烈手段的转变,罕见从温和手段转为暴烈手段的。多方式自杀中各手段间表现有一定的渐进、递升趋势。
  铁路沿线多方式自杀最终选择铁路损伤致死,究其原因,可能与铁路损伤死亡迅速、痛苦小,可被动接受,以及有效性显著、高致死率有关。
  4.铁路线路上多方式自杀的认定
  相对于单纯方式的自杀而言,铁路线路上的多方式自杀定性要求必须肯定,不能以“未检见人为加害迹象”,“排除他杀”等模糊性语言,否则更易引发缠诉。多方式自杀中面对复杂的自杀方式、离奇的自杀手段,若能根据人体损伤的表现,结合自杀心理分析出人体活动和行为的动态变化,重建损伤形成的经过,越是离奇、复杂的方式自杀的可能性越大。检验中,要注意各类物证的链结,结合多方式自杀的规则,有效把握。
  参考文献:
  [1]钟继荣.揭开自杀之谜.[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36-37.
  [2]曹际玉.多种手段自杀15例分析.[J].法律与医学杂志,1994,3:119.
  [3]李功迎.自杀与自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13.
  [4]何兆雄.自杀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341-349.
  [5]闵建雄.命案现场重建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230.
  [6]闵建雄.法医损伤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198.
其他文献
摘 要:从屈原开始,中国传统的文人都有一种“入仕”的情怀,都期望自己能一朝中第,进而施展抱负,恩泽百姓。然而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历史却将这种纯粹的情怀演绎成了一种对“官职”的追求,对“权力”的崇拜。“官本位”思想应运而生。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官本位意识在行政文化中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如何克服官本位意识的负面作用,是建立民主、高效、法治、国际化的有限政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官本位思想;政府部门;人
期刊
摘 要:会计行业是大多数行业不可缺少的基础环节,为满足整个经济市场发展趋势的要求,会计领域正变得越来越规范。本文对会计数字教学点资源在实际工作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字教学点;案例教学;会计;应用  会计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的“实践活动”中,会计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
期刊
摘 要:煤炭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因此安全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陕煤化集团黄陵矿业公司的安全管理经验为例,通过对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安全管理的几点具体对策。  关键词: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四部曲  一、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2012年全国原煤产量36.5亿吨,在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全国煤矿发生事故779起,死亡1384人,同比减少42
期刊
板块模型是指木块和木块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型,该模型能够综合考察学生对力和运动知识的理解,其中包含静摩擦力力和滑动摩擦力、运动规律、能量守恒定律等相关知识,是高考试题当中重点考察的常见模型,笔者对试题当中的各类能共速板块模型经过分析,发现共速之后的二者的运动分为相对静止和相对滑动两种情况,下面列举几种关于共速之后的模型供同学们参考。  一、在没有人为施加外力的情况下的共速模型  模型特点:木块和木板在
期刊
摘 要:资料室是图书情报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促进教学和科研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学院资料室建设的重要性,后面对如何加强高校院系资料室建设进行了分别论述。  关键词:高校;资料室;建设  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学和科研在形式和制度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对资料室的要求不但没有弱化,反而是提高了。可是现今许多学校对资料室建设却重视程度不够,设施和管理制度不完善,对读者所提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雾霾问题十分严峻,分析雾霾的产生原因,从我国法律制度角度探讨如何治理以雾霾为首的大气污染问题。  关键词:大气污染;环境影响评价;法律责任  过去一年里,东北到江淮,湖广到川渝,大半个中国都被笼罩在厚厚的雾霾中。其影响地域之广,持续时间之久,实属罕见。一时间,这“看不见”的雾霾,成了中国全民关注的最重要的话题。然而雾霾仅仅是大气污染问题的一个方面,人们在思索是什么原因导致大气污
期刊
为管理下一个标准的定义是比较困难的。自上世纪初美国工程师泰罗和法国的法约尔等创立古典管理以来,在近一个世纪里,学术界关于管理的概念层出不穷。我国学者给出定义为,管理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人们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及任务,依照某些原则、程序和方法,针对管理对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等一系列的工作和职能。由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极大提高, 现代化管理的工作需要预测、
期刊
摘 要:医院档案是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是整个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只有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医院管理和发展提供服务档案。本文就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医疗单位面临着更多的工作困难与调整,医院档案是指医院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按照医院的职能要求和业务范围
期刊
摘 要:新《民事诉讼法》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其第五十六条第三款是关于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规定,即以立法形式奠定了第三人撤销之诉在民事诉讼制度中的地位。这一制度的设立,既能为因故没有参加诉讼得不到程序保障但可能受民事判决既判力扩张效果拘束的第三人给予救济途径,又能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不因他人利用诉讼获得生效的法律文书受到侵害。然而,遗憾在于新《民诉法》对于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规定仅有一条,与最先确立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如今的影视产业集聚区已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建造影视基地从而发展影视集群的物理地块集聚,更多的是一种产业链背后自然形成的资本集聚。本文基于对国内外的影视产业集聚地的经验分析,从历史沿革和未来架构两个维度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对上海建立影视产业集聚区作一合理的发展设想。  关键词:资本集聚;产业链;金融平台  一、国内外影视产业集聚地的历史沿革及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