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流人才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然而物流业中高级物流人才短缺与初级操作型物流人才相对过剩的现象并存,实质原因是院校物流人才培养与企业物流人才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此,本文调研了嘉定区物流人才需求状况,分析了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根据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基础管理型”物流人才培养定位,探讨了依托嘉定区经济发展优势、具有天华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基础管理型;物流人才;天华学院;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252;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2-0122-03
1 引 言
现代物流业被称为“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权威机构的调研显示,我国物流业人才短缺与冗余的现象并存,主要原因是物流人才的结构比例不合理:中高级别具有实践经验的物流人才较少,初级操作型物流人才相对过剩。企业虽然亟须物流人才,却不真正欢迎高校培养的“理论型”学生。“招工难”与“就业难”的矛盾凸显出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错位,同时也导致教育资源的闲置、人才的浪费和就业矛盾的加剧。高校根据市场需求培养物流人才成为推动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则是近年来学术界和实践界提出的较为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2 区域物流人才的需求分析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本科层次的独立民办学院,位于上海市嘉定区。依托嘉定区的制造业优势和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江桥基地)的行业集聚优势,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基于错位竞争的原则,主要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人才需求的具有现代服务意识的“基础管理型”物流人才。为更好把握嘉定区物流人才的需求特征,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协助上海嘉定职业教育集团和上海市物流学会,于2011年12月举办了一次专题研讨《嘉定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暨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讨会》,通过制造型企业与物流企业的互动研讨,结合物流人才需求问卷调查,深入探讨了嘉定区物流人才的需求特征。
2.1 嘉定区物流人才需求层次分析
物流人才的需求层次主要包括策略型物流人才、复合管理型物流人才、基础管理型物流人才以及操作型物流人才。调研结果显示,嘉定地区21.64%的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层次为策略型物流人才,18.51%的企业需要复合管理型物流人才,37.77%的企业需要基础管理型物流人才,而22.08%的企业需要操作型物流人才。嘉定区物流人才的需求层次分布如图1所示。
2.2 嘉定区物流人才需求岗位分析
嘉定区的制造业和物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岗位主要包括物流市场拓展人才、物流单据操作人才、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物流业务操作人才。调查结果显示,32.81%的企业需要物流市场拓展人才,29.69%的企业需要物流业务操作人才,18.75%的企业需要物流信息技术人才,18.75%的企业需要物流单据操作人才。嘉定区物流人才的需求岗位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2.3 嘉定区物流人才素质和能力需求分析
物流业是一个服务型、交叉型产业,这就要求物流人才不仅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还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灵活的知识运用能力。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依次为:一是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二是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三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企业认为物流人才应掌握的主要专业知识与技能依次为:仓储管理、运输管理、信息技术。企业要求物流人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依次为: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嘉定区物流人才需求的素质和能力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嘉定区物流人才的需求特征可以概括为:嘉定地区的制造业优势较为突出,对物流的需求旺盛,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嘉定区物流人才的需求层次以基础管理型物流人才为主,需求岗位以物流市场拓展人才和物流业务操作人才为主,专业和技能需求同样围绕企业的物流需求展开,以物流实操能力和跨组织的团队沟通和协调能力为主。
3 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解析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在我国校企间如火如荼地开展,主要的合作模式包括校企联合建立物流实训基地、物流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订单式”培养与“冠名班”培养四种方式。
(1) 校企联合建立物流实训基地
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由企业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场所或校企共同投入场地和设备,采用物流认知实习和顶岗实习的方式开展实习实训。
(2) 物流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
根据专业发展需要,物流专业教师每年应安排至少1个月的时间到企业进行定岗实习,熟悉企业业务流程,提高物流实践能力。物流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已成为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3)“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是指企业根据岗位需要,与学校签订物流人才定向培养合同。学校根据企业用人“订单”信息安排教学任务、组织师资开展物流教学及培训;企业在人才培养规格、知识和能力要求、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指导和验收。该模式常适用于中高职院校和技工学校。
(4)“冠名班”培养
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与企业战略合作,以企业名称为班级冠名。学校在教学过程中灌输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企业为冠名班提供物流实习基地和奖助学金,并优先录用冠名班毕业生。
3.2 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以上四种校企合作模式在众多院校和企业间实施,已取得初步的培养效果。但是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合作理念、合作形式及合作机制等方面。
(1)校企合作理念不清晰
校企合作理念不清晰的问题凸显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校对校企合作认识不到位,认为开展校企合作主要是完成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及学校各种评估的需要,合作内容限于安排学生实习,未能兼顾企业的需要和利益,造成学校合作热情高,企业冷淡的矛盾;另一方面,大多数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意识,未将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内化为社会责任,认为培养物流人才是学校的事情,对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投入不足。 (2)校企合作形式表面化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以签订实施性不强的实习协议为主,忽视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与双赢举措。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多数学校只是简单地把学生推到企业开展物流实习,缺少对实习内容和实习过程的监控与评估;学校亦未能派出高水平的物流专业教师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与管理问题,严重挫伤了企业的积极性。企业没有参与物流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设计,也没有参与对物流人才培养过程的监控,造成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和表面。
(3) 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
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学校安排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或选派物流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多为无偿性的,企业的利益难以保证,参与热情低。其次,学校应以开展物流技术服务与物流培训作为对合作企业安排学生实习的补偿,但由于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师资缺乏物流实践经验和技能,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较弱,能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和技术支持有限,缺乏吸引力。最后,学校运作机制和企业运作机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使校企合作的深度以及受教育者从“学生、学员、职业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化,受到一定的制约。
由上述分析可见,经过企业和学校双方的努力,校企合作的模式趋于多样化,内容丰富化,但是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尚未完善,校企合作的特色与效果未能显现。
4 依托区域经济优势的校企合作模式创建
上海市嘉定区位于上海西北部,是建设中的上海国际汽车城所在地。嘉定区经济规划重点是:综合传统汽车制造和零件装配优势和新兴电子科技产业优势,形成汽车产业、重大装备产业、精密电子三大先进制造业支柱产业;优化现代服务产业结构,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以公共性服务业为特色,以生活性服务业为基础的新服务业体系。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之初,与国内知名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策略型管理人才进行错位竞争,将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管理型物流人才,这与嘉定区的物流人才需求相吻合。同时,依托嘉定区制造业与电子产业的经济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物流人才培养,开展并深化校企合作,逐渐探索具有天华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天华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4.1 以互惠双赢为校企合作基点
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以企业和院校共同获益为出发点,以长期、互惠、双赢为合作宗旨。以基础管理型物流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嘉定区制造业和电子行业为服务对象,双方签订详细的合作协议与实施细则,企业和学校共建物流实习实训基地,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师生的实践技能;学校为企业提供物流培训和智力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2 以能力提高为校企合作目标
校企合作的目标不仅仅是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其终极目标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具体的实施要点有三:一是建立校企互动合作小组,明确合作任务和职责,并对校企合作的实施进行跟踪式服务;二是共同探索、创新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参与教学过程传授实践技能,教师参与企业业务流程实现业务流程优化;三是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以市场所需的基本素质、物流业务和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抓手,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参与团队配合,提高职业竞争力。
4.3 以项目研究为校企合作纽带
为提高校企双方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提出了以“项目研究”为纽带的长期合作方式。该合作方式在明确物流人才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围绕企业需要的基本素质、物流业务和操作能力、综合能力,确定合作项目和校企导师,学生四年的物流专业课程学习围绕合作项目展开,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与合作项目挂钩。以项目研究为纽带的校企合作,有效地将企业和学校对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合二为一,并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强化企业、学校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便于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4.4 以机制完善为校企合作保障
完善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仅需要校企双方确定合作意愿,更需要完整的校企合作实施准则和指导手册,以及有效的激励机制。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与合作企业间充分进行资源共享,通过详细的合作细则,站在双方立场上宏观考虑,统筹运作,保证企业运行与人才培养之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当然,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完善还有待于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美国“合作教育”模式以及澳大利亚“TAFE”模式,制定完备的校企合作法规和运行保障机制。
5 结 论
校企合作是实现高校物流人才培养与企业物流人才需求有效对接的重要途径。在校企合作实践中,应充分依托区域经济优势进行校企资源共享,通过完善的机制和互惠双赢的合作目标,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的优化组合,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笔者相信,只要政府、企业和学校通力合作、目标一致,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任颖洁.校企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以物流专业为例[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19):72-73.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物流发展与人才需求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3]张大成.走校企合作之路,开展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1(3):136-137.
[4]张晋莉.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1(6):71-72.
[5]袁玉娟,焦勇,冯长虹.基于“校企互动”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5):173-174.
[6]周洁,田侠,何岩松.浅析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J].北方经贸,2011(4):195-197.
[7]刘冰,矫利艳.物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之校企合作[J].商业文化,2011(10):268.
[8]何萍.区域经济发展对区域物流需求的影响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1.
[9]刘晓光.探究民办高校的校企合作培养物流人才模式[J].科技经济市场,2010(4):122-123.
[10]唐立新.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及教学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9):156-158.
[基金项目]上海嘉定职业教育集团职业教育改革与建设重点项目:《校企合作下物流管理实训室建设方案及实施》。
[作者简介]郑宁(1980—),女,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交通与物流管理系副主任。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汪沁(1983—),女,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现任职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交通与物流管理系。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孟林丽(1981—),女,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交通与物流管理系物流管理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关键词]校企合作;基础管理型;物流人才;天华学院;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252;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2-0122-03
1 引 言
现代物流业被称为“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权威机构的调研显示,我国物流业人才短缺与冗余的现象并存,主要原因是物流人才的结构比例不合理:中高级别具有实践经验的物流人才较少,初级操作型物流人才相对过剩。企业虽然亟须物流人才,却不真正欢迎高校培养的“理论型”学生。“招工难”与“就业难”的矛盾凸显出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错位,同时也导致教育资源的闲置、人才的浪费和就业矛盾的加剧。高校根据市场需求培养物流人才成为推动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则是近年来学术界和实践界提出的较为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2 区域物流人才的需求分析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本科层次的独立民办学院,位于上海市嘉定区。依托嘉定区的制造业优势和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江桥基地)的行业集聚优势,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基于错位竞争的原则,主要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人才需求的具有现代服务意识的“基础管理型”物流人才。为更好把握嘉定区物流人才的需求特征,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协助上海嘉定职业教育集团和上海市物流学会,于2011年12月举办了一次专题研讨《嘉定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暨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讨会》,通过制造型企业与物流企业的互动研讨,结合物流人才需求问卷调查,深入探讨了嘉定区物流人才的需求特征。
2.1 嘉定区物流人才需求层次分析
物流人才的需求层次主要包括策略型物流人才、复合管理型物流人才、基础管理型物流人才以及操作型物流人才。调研结果显示,嘉定地区21.64%的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层次为策略型物流人才,18.51%的企业需要复合管理型物流人才,37.77%的企业需要基础管理型物流人才,而22.08%的企业需要操作型物流人才。嘉定区物流人才的需求层次分布如图1所示。
2.2 嘉定区物流人才需求岗位分析
嘉定区的制造业和物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岗位主要包括物流市场拓展人才、物流单据操作人才、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物流业务操作人才。调查结果显示,32.81%的企业需要物流市场拓展人才,29.69%的企业需要物流业务操作人才,18.75%的企业需要物流信息技术人才,18.75%的企业需要物流单据操作人才。嘉定区物流人才的需求岗位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2.3 嘉定区物流人才素质和能力需求分析
物流业是一个服务型、交叉型产业,这就要求物流人才不仅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还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灵活的知识运用能力。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依次为:一是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二是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三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企业认为物流人才应掌握的主要专业知识与技能依次为:仓储管理、运输管理、信息技术。企业要求物流人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依次为: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嘉定区物流人才需求的素质和能力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嘉定区物流人才的需求特征可以概括为:嘉定地区的制造业优势较为突出,对物流的需求旺盛,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嘉定区物流人才的需求层次以基础管理型物流人才为主,需求岗位以物流市场拓展人才和物流业务操作人才为主,专业和技能需求同样围绕企业的物流需求展开,以物流实操能力和跨组织的团队沟通和协调能力为主。
3 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解析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在我国校企间如火如荼地开展,主要的合作模式包括校企联合建立物流实训基地、物流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订单式”培养与“冠名班”培养四种方式。
(1) 校企联合建立物流实训基地
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由企业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场所或校企共同投入场地和设备,采用物流认知实习和顶岗实习的方式开展实习实训。
(2) 物流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
根据专业发展需要,物流专业教师每年应安排至少1个月的时间到企业进行定岗实习,熟悉企业业务流程,提高物流实践能力。物流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已成为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3)“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是指企业根据岗位需要,与学校签订物流人才定向培养合同。学校根据企业用人“订单”信息安排教学任务、组织师资开展物流教学及培训;企业在人才培养规格、知识和能力要求、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指导和验收。该模式常适用于中高职院校和技工学校。
(4)“冠名班”培养
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与企业战略合作,以企业名称为班级冠名。学校在教学过程中灌输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企业为冠名班提供物流实习基地和奖助学金,并优先录用冠名班毕业生。
3.2 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以上四种校企合作模式在众多院校和企业间实施,已取得初步的培养效果。但是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合作理念、合作形式及合作机制等方面。
(1)校企合作理念不清晰
校企合作理念不清晰的问题凸显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校对校企合作认识不到位,认为开展校企合作主要是完成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及学校各种评估的需要,合作内容限于安排学生实习,未能兼顾企业的需要和利益,造成学校合作热情高,企业冷淡的矛盾;另一方面,大多数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意识,未将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内化为社会责任,认为培养物流人才是学校的事情,对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投入不足。 (2)校企合作形式表面化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以签订实施性不强的实习协议为主,忽视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与双赢举措。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多数学校只是简单地把学生推到企业开展物流实习,缺少对实习内容和实习过程的监控与评估;学校亦未能派出高水平的物流专业教师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与管理问题,严重挫伤了企业的积极性。企业没有参与物流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设计,也没有参与对物流人才培养过程的监控,造成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和表面。
(3) 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
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学校安排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或选派物流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多为无偿性的,企业的利益难以保证,参与热情低。其次,学校应以开展物流技术服务与物流培训作为对合作企业安排学生实习的补偿,但由于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师资缺乏物流实践经验和技能,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较弱,能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和技术支持有限,缺乏吸引力。最后,学校运作机制和企业运作机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使校企合作的深度以及受教育者从“学生、学员、职业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化,受到一定的制约。
由上述分析可见,经过企业和学校双方的努力,校企合作的模式趋于多样化,内容丰富化,但是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尚未完善,校企合作的特色与效果未能显现。
4 依托区域经济优势的校企合作模式创建
上海市嘉定区位于上海西北部,是建设中的上海国际汽车城所在地。嘉定区经济规划重点是:综合传统汽车制造和零件装配优势和新兴电子科技产业优势,形成汽车产业、重大装备产业、精密电子三大先进制造业支柱产业;优化现代服务产业结构,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以公共性服务业为特色,以生活性服务业为基础的新服务业体系。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之初,与国内知名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策略型管理人才进行错位竞争,将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管理型物流人才,这与嘉定区的物流人才需求相吻合。同时,依托嘉定区制造业与电子产业的经济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物流人才培养,开展并深化校企合作,逐渐探索具有天华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天华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4.1 以互惠双赢为校企合作基点
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以企业和院校共同获益为出发点,以长期、互惠、双赢为合作宗旨。以基础管理型物流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嘉定区制造业和电子行业为服务对象,双方签订详细的合作协议与实施细则,企业和学校共建物流实习实训基地,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师生的实践技能;学校为企业提供物流培训和智力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2 以能力提高为校企合作目标
校企合作的目标不仅仅是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其终极目标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具体的实施要点有三:一是建立校企互动合作小组,明确合作任务和职责,并对校企合作的实施进行跟踪式服务;二是共同探索、创新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参与教学过程传授实践技能,教师参与企业业务流程实现业务流程优化;三是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以市场所需的基本素质、物流业务和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抓手,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参与团队配合,提高职业竞争力。
4.3 以项目研究为校企合作纽带
为提高校企双方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提出了以“项目研究”为纽带的长期合作方式。该合作方式在明确物流人才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围绕企业需要的基本素质、物流业务和操作能力、综合能力,确定合作项目和校企导师,学生四年的物流专业课程学习围绕合作项目展开,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与合作项目挂钩。以项目研究为纽带的校企合作,有效地将企业和学校对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合二为一,并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强化企业、学校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便于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4.4 以机制完善为校企合作保障
完善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仅需要校企双方确定合作意愿,更需要完整的校企合作实施准则和指导手册,以及有效的激励机制。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与合作企业间充分进行资源共享,通过详细的合作细则,站在双方立场上宏观考虑,统筹运作,保证企业运行与人才培养之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当然,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完善还有待于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美国“合作教育”模式以及澳大利亚“TAFE”模式,制定完备的校企合作法规和运行保障机制。
5 结 论
校企合作是实现高校物流人才培养与企业物流人才需求有效对接的重要途径。在校企合作实践中,应充分依托区域经济优势进行校企资源共享,通过完善的机制和互惠双赢的合作目标,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的优化组合,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笔者相信,只要政府、企业和学校通力合作、目标一致,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任颖洁.校企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以物流专业为例[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19):72-73.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物流发展与人才需求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3]张大成.走校企合作之路,开展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1(3):136-137.
[4]张晋莉.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1(6):71-72.
[5]袁玉娟,焦勇,冯长虹.基于“校企互动”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5):173-174.
[6]周洁,田侠,何岩松.浅析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J].北方经贸,2011(4):195-197.
[7]刘冰,矫利艳.物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之校企合作[J].商业文化,2011(10):268.
[8]何萍.区域经济发展对区域物流需求的影响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1.
[9]刘晓光.探究民办高校的校企合作培养物流人才模式[J].科技经济市场,2010(4):122-123.
[10]唐立新.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及教学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9):156-158.
[基金项目]上海嘉定职业教育集团职业教育改革与建设重点项目:《校企合作下物流管理实训室建设方案及实施》。
[作者简介]郑宁(1980—),女,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交通与物流管理系副主任。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汪沁(1983—),女,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现任职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交通与物流管理系。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孟林丽(1981—),女,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交通与物流管理系物流管理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