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侧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活动,教学与生活相对脱节。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访一访,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生活有时空距离,导致学生认识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对此,教师可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笔者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有条件的,也可以让学生去采访老红军,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当时环境的恶劣,深刻理解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
教《小露珠》一文,小露珠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笔者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使学生知道因为有了它,植物才会有变化,这样,学生就能深刻理解和真切感受课文了。再如教《夕阳真美》一文,笔者指导学生去观察落山时的太阳,领略夕阳的美景;教《云房子》一文,笔者指导学生去观察云彩的变化,了解它的万千姿态。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演一演,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文字形式记录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负荆请罪》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就可以把课本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全面深刻认识廉颇知错就改的爽直性格、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德,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又如教《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笔者借助多媒体,播放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卫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将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而被敌人用刺刀挑死的英勇场面,加之教师抑扬顿挫的都声调朗读、精心剪辑的配乐,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二小的英雄气概,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
三.学一学,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例如《碧螺春》一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品茶情景:夕阳西下,明月初升,朋友相聚,品茶谈心。如果仅限于品味语言文字,可能学生感受不深,笔者布置学生回家后邀友品茶,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感悟像品茶那样,愈品愈香,愈品愈回味无穷。
又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笔者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春风拂面、几位同学在公园内尽情游湖、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了,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高春艳,教师,现居河北乐亭。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访一访,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生活有时空距离,导致学生认识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对此,教师可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笔者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有条件的,也可以让学生去采访老红军,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当时环境的恶劣,深刻理解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
教《小露珠》一文,小露珠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笔者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使学生知道因为有了它,植物才会有变化,这样,学生就能深刻理解和真切感受课文了。再如教《夕阳真美》一文,笔者指导学生去观察落山时的太阳,领略夕阳的美景;教《云房子》一文,笔者指导学生去观察云彩的变化,了解它的万千姿态。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演一演,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文字形式记录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负荆请罪》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就可以把课本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全面深刻认识廉颇知错就改的爽直性格、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德,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又如教《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笔者借助多媒体,播放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卫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将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而被敌人用刺刀挑死的英勇场面,加之教师抑扬顿挫的都声调朗读、精心剪辑的配乐,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二小的英雄气概,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
三.学一学,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例如《碧螺春》一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品茶情景:夕阳西下,明月初升,朋友相聚,品茶谈心。如果仅限于品味语言文字,可能学生感受不深,笔者布置学生回家后邀友品茶,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感悟像品茶那样,愈品愈香,愈品愈回味无穷。
又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笔者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春风拂面、几位同学在公园内尽情游湖、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了,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高春艳,教师,现居河北乐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