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

来源 :大经贸·创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型小型的企业信用评估在以往是根据银行的单个分割的信用评价而进行的,银行的关注重点在于企业内部财报,但是在供应链的金融模式下,信用评估的体系将迎来主体评级与债项评级的方法,免除当下信用评级以来评级专家的专业水平的缺陷,并分析传统银行业与新兴的供应链对中小企业的不同融资政策而对中小企业产生的不同困局,提出对客户的数据库加强构建并且完善和构筑当下的信用评价体系的方法,最终达到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作用。
  【关键词】 金融市场 新型供应链 客户守约
  一、供应链金融产生的背景
  随着最近银行业面临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的挑战,利润空间也越发有限,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市场也越发重要,这一市场也成了各个竞争者的重点关注地,利用供应链与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的金融方式“供应链金融”逐渐成为了替代传统金融贷款方式的一个渠道,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充分的利好。所谓供应链,就是建立在传统供应链基础上的金融流动的资金解决方案。银行之所以讲资金投入近供应链市场,实际上是促进了供应链上游、下游的配套企业的流程整体的平稳运行,来使得整个金融市场体系的平稳运行与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还能够增加商品的竞争能力,打造金融机构与制造业整体的优质联动,促进全行业的高效率发展。在这一体系中,银行通过贷款、金融产品、理财产品、信用评估、提供賬户管理、发信用证等方式参与供应链,并为上下游企业分配充足的质押贷款,充当信用中间人的地位,最终达到银行金融机构、中小型企业与运输企业的三赢的结果。
  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公开程度低,所以在获得贷款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同时可供质押的质押物少,且单次贷款额度小造成了贷款的程序成本较高。但是供应链的存在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供应链的金融运行模式中,银行能够准确地捕捉到中小型企业地交易信息,并且能够准确地把握整个供应链的信用状况,也就能包括进更多的中小企业,纳入银行的服务范围。这一领域已经有越发多的银行参与进来,开展积极的竞争。
  我国的供应链金融在世界范围内起步相对较晚,是属于较为新兴的行业,但是在国内已经可以通过供应链整体的企业相互合作、资金流动、生产协商来达到企业间优势互补的局面,最终实现整体行业的扩大与优化。这一行业在国内已经有中国银行、光大银行等各个银行的业务中得以体现。
  二、对供应链的金融信用风险的简要评估
  (一)传统银行业授信机制。过去我国的信贷业务主要以传统的贷款方式进行,对企业的资产信用状况、债务状况以及过去的信用记录、现有抵押物等方面进行方方面面的考察,对企业的信用状况开展完整的评估,对企业的获利能力、市场规模、信用记录以及贷款项目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完整的考察与分析,并根据这一评价结果来最终决定是否放出贷款。
  从这一过程中我们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银行在以往的传统的信贷业务活动中对企业信誉情况的考察重点关注在企业的财务状况上,但是在中小企业中,由于业务、人员等各种原因,财务系统往往健全度不足,并且财务状况也并不清晰,所以在相对不透明的财务情况下想要获得银行的信用认可的难度是远大于大型企业的。无法得到银行的信任,从而导致了中小企业获取资金能力相对较弱,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困境。
  (二)供应链金融的授信机制。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融资的方式与传统的银行授信模式不同,它有着充分完善的整体生产环节的资金流动与物资流通状况的控制,并且财务在这一环节中的重要性明显降低,这就降低了企业的融资困难程度。其中,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结合了主体的评级与债项的评级。银行在放出贷款的过程中淡化企业自身的情况,不把资金交由企业,而是讲资金分配到单笔业务上,以业务为基本单位进行授信,这也就避开了小型企业在公开自身财务信息上的困难以及由此带来的银行对企业信誉的消极审视态度,使得资本信心增强,降低交易成本。在风险评价过程中不仅是考察企业的财务的信息状况,更多的要考虑整个供应链的交易稳定度、上下游企业的自信状况、单笔业务商品的前景以及价格与企业对这一单个市场的控制能力。将企业整体的资信状况判断转移到部分资信状况判断上来,能够更加精确的识别企业的还款能力,最终实现整体金融市场的中小额金融市场的扩大与繁荣。
  (三)供应链金融的授信标准。通过一个囊括全面、识别精准、判断正确的信用评估标准是实现对中小企业供应链的准确评估的重要前提。笔者在借鉴传统金融信贷市场的业务评估系统,同时结合供应链企业上下游的自身市场特点,设计了一套供应链金融评价指标体系,用以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能力进行评价。以单个业务的整条供应链的情况做出考察。该指标主要包括了以下内容:
  1、贷款申请人能力,在传统的金融市场信贷考察过程中也是重要的一环,这一环节重点对企业的既往信贷资质、还款能力以及综合盈利能力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环节进行考察,重点关注企业的综合信贷能力和信贷水平,与传统贷款考察财务状况类似。
  2、交易人能力资质,这其中包括了交易对象的信用程度、信用特征、信用支付能力与偿付能力等。这一指标是整个供应链金融信用评价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型企业的执行能力,供应链金融的授信对象并不是对整个企业法人,而是对企业的单笔交易进行授信,所以在授信的过程中,更应当注重的是单笔交易的信用状况以及交易的质量,交易相对人的信用状况也就是必要考察的一个环节。
  3、融资项目的产业状况以及交易的规模以及给付额度,融资项目资产考察在金融机构的考察过程中是一个核心考察项目,根据项目情况来对整体资产情况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是否放出贷款的决定。倘若受信人违约,项目的质押财产也是强制执行还款的一个保障,对于金融产品质押融资的,需要充分考虑到在市场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市场波动造成的可能的质押缩水的情况,充分考虑质押风险,尽量降低可能损失。   4、供应链的整体运营,这其中包括了行业的整体情况以及行业的合作能力、对以往交易的稳定性的考察。供应链的整体运营情况与运营历史也是银行作为考察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考察以往平均业务的运营状况可以对本次的信贷业务的执行预期作出一个合理的估计,为受信人的信用提供一个行业经验担保,使得银行能够对单笔业务的自信能力与资信状况有一个更为完整的考察,减轻由于信息不完善造成的信息评估质量低下。
  三、评价状况
  线上的供应链金融方式实际上是减轻了中小企业作为贷款主体的承担的信用压力,把信用考察的核心转移到整个行业供应链的运营状况的考察与审核,中小企业相对薄弱的信用基础就可以依附到行业整体中的核心企业上,从而得到融资。中小企业在请求融资的过程中往往依附于一个相同的核心企业,从而在进行信用评估的过程中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往往就会被大企业的运营状况影响,中小企业只要依附的大企业一致,他们的信用评价在很多时候往往相同,这就能够为未来的信用市场决策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
  四、结论
  建立在供应链金融基础之上的金融市场往往采用更为新型的平台,本文着重讨论了供应链金融的运作价值与运作原理,我们发现以往的就有传统金融市场有其固有的信用审查的误区,所以讨论了供应链金融作为新型信贷方式的风险新型评估方式,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
  通过研究供应链金融理论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传统融资情况还是新型供应链的信用评估,二者在本质上一致,都是依赖信用评价来对本次授信的风险进行一次完整的评估,来促进交易进行。不同的是供应链金融更倾向于对行业的核心企业进行评价来对上中下游的中小型企业进行一次信用保证的辐射,依靠行业的总体置信力为单次具体的信用活动进行保证。互联网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更是实现了无纸化的信用评估,更是加强了信息的流通与检索的效力,实现了资金、诚信、财产、货物的无缝对接,以更加有综合性的信用评价体系来对企业的信用能力进行考察与评估,这一体系是具有代表性与概括性的,对未来的供应链金融市场的信用评价有著指导性的意义。这就要求银行有准确调查市场的财务、交易信息的能力,准确把握供应链的运营状况,做好银行的行业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构建适合于不同产业的信贷信用评估方法,达到提升精确调查、稳定信贷市场的目的。也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贷款顺利批准,决策更加契合自身的实际需要。
  信用评价可以让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能够有更好的保障,降低交易风险,中小型企业在资金缺乏时由于自身不够透明的信用财务状况往往在贷款时处于不利的地位,对银行的不确定性相对较强,所以银行以行业整体资信情况为基底来对借款人的违约风险有一个更为准确、完善的评估,从而规定更加科学、准确的还款期限与利率,减轻中小型企业的贷款压力,风险利差加大。同时扩大自身业务体量,最终实现整体金融市场的繁荣。
  总而言之,当下我国的银行管理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不断趋向成熟,各个银行在现有业务受限的情况下积极拓展中小企业贷款项目。能有一个契合小额企业贷款的信用评估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有利于拓宽自身客户数量,它将为信贷市场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韩琴.供应链金融视角下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时代金融,2019(09):171-172.
  [2] 倪风华.大数据视角下商业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探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08):8-9.
其他文献
【摘 要】 我国的普惠金融在近年来的不断发展越发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普惠金融的推广实施在农村地区也颇有成效,带来了很大的利好。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由于发展经验不足而导致的问题,这代表我国的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中仍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笔者在文中将目光放在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式与发展现状上,并尝试为解决当下普惠金融发展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 普惠金融 风险控制 解决方案 
期刊
【摘 要】 随着移动设施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以及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普及,人们接触互联网越发便捷,在此基础上的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也就成为了新兴行业中的一个迅猛的势头,这就对传统商业银行造成了很大的业务上冲击,同时把传统的银行业务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本文将简单回顾以往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史,并对商业银行的竞争策略提出建议性的见解,为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中寻找出路。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传统
期刊
【摘 要】 随着IOT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与环境的日益复杂,企业需要更加科学与综合得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通过ABC分析法与XYZ分析法建立多层次供应商管理网络的管理策略,同时根据以上理论构建新的战略采购策略矩阵,根据企业采购需求量和市场供应商渠道将物资分为战略物资、杠杆物资、瓶颈物资、一般物资四大类,通过对不同类别物资制定两类11种差异化采购策略,从而为企业建立稳定可靠互利共赢的供需关系和降
期刊
【摘 要】 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升级,但目前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严重阻碍居民消费升级的步伐。基于此,本文在剖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居民消费水平的措施,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理财知识储备,养成良好的借貸消费习惯;推动金融机构的发展,开发更多有利于促进消费升级的金融产品。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对策和建
期刊
【摘 要】 有效的银行监管是货币政策顺利实施的必要保证,为了确保银行体系的安全与稳健,银行实施了银行监管手段,这是其主要目的。中国实施准确有效的货币政策是为了维护中国货币的稳定。银行监管与货币政策的目的不一样,达到目的的途径也不一样,因此,这两者在实施的时候可能会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基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国情,银行监管必须越来越完备。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监管 相互
期刊
【摘 要】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企业面临着全新的生存环境,这对于现代企业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而当下,企业的管理存在诸多弊端,已然无法满足互联网金融时代对于企业的要求,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适时的改变企业管理模式、实现互联网时代下的模式革新,才能使企业在新时代下实现长远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企业管理 模式改革  一、互联网金融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  近几年,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
期刊
【摘 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投资与融资方式不断出现了革新,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方式也面临新的挑战。但是新型融资方式的门槛低,造成了参与者众多的同时投资规模往往较小。金融投资市场的规模与组织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如何应对新型金融产品的不稳定性,有效规制新型金融市场的秩序,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是新时代银行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方案。  【关键词】 新型投资;金融衍生品;市场规制 
期刊
【摘 要】 债券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运行关乎金融稳定。本文以债券市场近几年违约事件为背景,从外部环境、企业自身经营及债券市场监管三个层面探析债券违约成因,建议应理性看待债券市场违约,在坚持打破刚性兑付导向不变的基础上,从严把握政策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建立多方协调配合机制,以维护债券市场稳定,防范化解债务违约风险。  【关键词】 债券市场 违约风险 风险防范  自
期刊
【摘 要】 金融在支持精准扶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金融支持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各金融机构之间还未形成有效协同,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政策的针对性较低。现有的政策缺乏长期的规划。风险识别和担保等存在问题。为此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要加强金融支持精准扶贫主体之间的协调联动。要建立健全风险识别和担保机制,从而保证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最终达到预期效果,实现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期刊
【摘 要】 我国商业银行的产品推出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加速,其发展是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而不断的改进,但是由于风险管理存在某些不完善,使得在产品的模式创新的过程中经常受挫,对客户利益和银行信誉是一个双向的损失,本文旨在讨论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试图为未来的金融风险管理提供适当的参考。  【关键词】 金融创新 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已经有了一段时期,但是相比于西方几百年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