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导学,以“题”促教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是构建初中历史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时要讲究策略,要体现问题的学科性、思维性、科学性,以充分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与热情,启迪学生的智慧。
  一、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提出背景
  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核心创设历史情境,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策略,分析史料和图表,通过解决问题而获得知识。近年来,随着教育界对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的不断深入,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越来越为广大师生所欢迎、所接受,并被广泛地应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二、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历史课标(2011版)强调,结合具体、生动的史实,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因此,问题探究式教学既符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表明,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判断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在探究问题和求证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启迪智慧,有效促进课堂生成。
  三、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问题即关注,有了问题,就有了课堂聚焦,就有了研讨和探究的平台。巧妙设置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欲,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潜移默化的锻炼,使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润物无声”的滋养。那么,课堂教学中该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呢?什么时候引入问题?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有哪些策略?下面,我将就这些问题谈些粗浅的认识。
  1.问题设置的类型。
  赵亚夫教授提出的历史思维具有三种能力:判断能力、理解能力、反思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应围绕这三种能力进行发问。所以,设置的问题类型主要有:知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反思性问题。它们所对应的思维难度是循序渐进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结合教学和学生实际,有梯度地设置问题。
  (1)知识性问题。
  知识性问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故知识性问题的设置要注意指向明确,使学生能够一眼洞穿答案,不能拖泥带水。例如:我国四大发明是什么?世界有哪三大宗教?等等。
  (2)理解性问题。
  理解性问题考查学生的理解水平,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这类问题要成为问题教学的主角。理解性问题的设置要切中要害,要善于营造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认知冲突,达到孔子所说的“愤”“悱”。只有这样,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得到提高,自主探究的欲望才最强烈。例如,教师通过展示军机处内部陈设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军机处只是皇帝专制统治的工具的结论后,教师再进一步设问:军机处既然是一个名不符实的机构,为什么还要设置?这样,学生原来的认知思维被打破,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思维得到有效训练。
  (3)反思性问题。
  反思性问题考查学生的反思、创新能力,所以,设置这类问题时应重视思维的开放性、多元性,让学生参与讨论,学会反思,对历史进行价值判断,从而升华情感认识。例如,2018年4月13日,英、法、美空袭叙利亚,联想到香港、澳门回归,我设置了如下问题:从叙利亚人民的悲惨经历中,你们能联想到中国曾经经历过的类似伤痛吗?中国由原来受尽屈辱到收回香港、澳门主权,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设置诸如此类的反思性问题,让历史与现实对话,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关注国家发展与世界形势,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问题设置的时机。
  苏格拉底说:“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现在课堂提问已十分寻常,可是很多时候,提问的时机不恰当,设置的问题没有思维梯度,不但不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无法起到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了。所以,问题设置的时机就像“时节”,而问题就像“好雨”,“好雨”在学生需要的“时节”适时而下,就会发挥事半功倍、润物无声的作用。
  (1)在导入时设问。
  每节新课对学生来讲都是未知的领域,在导入处巧妙设问能唤醒学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就像李惠军老师说的那样:“第一锤敲在学生的心上。”例如,在介绍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时,我结合图片,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母狼乳婴”的故事。正当学生沉浸在故事之中时,我展示罗马帝国的疆域不断扩大的图片,设问:罗马是怎样从一个小城邦,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的?罗马的历史究竟怎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学生主动去教材中找答案,表现出极浓厚的探究热情。
  (2)在教学重点处设问。
  教学重点是一节课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所以,在教学重点处设置一些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教学的有效生成。例如,明初加强皇权措施是新编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一课的重点,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来解决:明初进行这样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改革前后皇权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说通过这些改革皇权得到了加强?通过一系列相关问题的设置,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和学科思维品质。
  (3)在教学难点、疑点处设问。
  教学难点、疑点是教学中难以领会或理解的内容,它往往是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复杂、难懂。对于这类问题的教学,教师要设置有一定梯度、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对于八股文这个难点,教师可以这样设问:①“八股文”由何得名?②这种文體有什么利弊?③这种考试制度对知识分子、统治者和国家发展分别带来什么影响?通过抽丝剥茧、层层递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锻炼,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批判性地看问题的能力。
  四、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1.要符合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指导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三维目标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因此,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时首先要对教材中的三维目标做到信手拈来,这样,我们在设计问题时才能抓住教材的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充分挖掘教材,具有文本意识。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因此,历史教师要充分挖掘、理解蕴藏在教材文本中的五大核心素养,通过设置问题,将文本本身的史料价值、人文内涵分散于问题之中,使学生的学史兴趣、价值观和人生情愫得到不同程度的激发、唤醒和培育。
  3.发挥学生主体性,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开展和组织任何教学活动的重要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因而,我们在设计问题时,不可“一刀切”,问题设置要讲究方法技巧,既不能过于简单,使学生丧失探究的兴趣,也不可过难,使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受挫,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出发点,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4.善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要营造开放、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就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上进,成为学生的“知己”,用良好的情绪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热情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主动、安全信任的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开放思维和创新精神。
  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是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一剂良方,对于课堂生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意义非同一般。但如何将历史课堂的教学问题设计得尽善尽美是又一个永恒的课题。我们既要善于发现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存在的不足之处,又要及时寻找解决对策,优化问题思路和质量;既要不断探索研究,又要认真总结、反思。这样,才能接近我们所不懈追求的高效课堂,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与探索的热情,发展、启迪学生的能力和智慧。
其他文献
新一轮的课改活动主要培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合作)的高效课堂模式。这种模式就是让学生自己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他们自主参与学习、探究及合作的意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的探究。  一、课前预习  1.熟练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公式H=90°-纬度差。  2.测量三中新校区教学楼的高度和教学楼之
随着我国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已是大势所趋。现在,新课改的春风已吹遍祖国大地,我们思品学科也不例外。但无论怎么改变,更新观念、注重实效、方法指导是思品学科不变的主题。  当前,“支架式”教学已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被广泛采用。“支架式”教学是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
“主题突出、案例分析”式高中区域地理教学有助于落实高中区域地理的育人功能,也顺应了全国卷的高考命题趋势。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压缩初中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计主线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融合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设计典型教学案例;总结提升,增强教学的系统性。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高中地理原理的重要载体。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应从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三个角度
【摘要】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当今教学的重点课题。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设置贴切的英语情景,让学生筑牢基礎知识根基,并发散其思维,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英语教学; 培养  【作者简介】杨文燕(1976.01-),女,福建漳州人,漳州玉兰学校,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提高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策略。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各国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家国情怀的培养需要以对史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职教育教学工作也在与时俱进。当前教学工作需要以实用性为主要教学目的,这种教学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中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全能型实用性人才。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英语教学需要引起重视。随着我国中职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以及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中职英语教学需达到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中职院校改革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就业的基本需求。  【关
纵观历年高考政治试题,考查的重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是困扰考生的一个问题,下面笔者结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构建知识网络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要突出主干知识,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通过构建知识网络,能使零碎的知识系统化,混乱的思维条理化,这有助于强化对主干知识的理解、记忆,而且能将知识有序存储起来,在需要调用时能从头脑中快速提取。更重要的是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础文本材料,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为构建高效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中隐性内容进行适度的拓展,以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鉴于此,我们可以参照如下顺序来丰富教学内容。  一、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  课程标准是教学内容完成标准的依据,规定了考试考查知识的范围,其中以形象动词“简述、了解、知道、探讨”等明确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明确了教学三维目标与以往内容相比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创新。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满足不了当代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而翻转课堂的应用,能够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开阔学生视野,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  一、翻转课堂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更专注于课程的学习,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来讲授学习内容,学习内容需要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学习。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
选择题是政治高考题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高考卷中有12题,共48分,占了单科近一半的分数,这块成绩的稳定对于学生至关重要,不容小觑。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有多种方法,本文所谈的小题练主要从选择题课堂训练角度进行分析。  一、小题练与目标激励法  在政治高考的选择题课堂训练中引入目标激励法能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礼记·中庸》指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