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只想做自己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wa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两天,我回了趟老家。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我半年多没回家。推开家门,就撞见正要出门办事的我爸:他穿了一件洗得掉色的上衣,裤子膝盖处烂了个大洞,脚上的鞋也不知道穿了多久,大拇脚指头顶着鞋尖,“呼之欲出”。
  那一刻,我心里五味杂陈。这些年,不说我妹、我哥嫂,单单我给爸妈买的衣裳,两天换一件,一年365天也够换了。可我每次回家,他们都穿着不知是多少年前的旧衣裳。
  我们兄妹没少做父母的思想工作:苦日子已经过去了,我们都已经长大了,我们都在努力赚钱,你们是时候享享福了;给你们买的吃的、喝的、用的,你们只管享用好了,千万别藏起来、放起来,放久了就放坏了。
  “好的,好的。”对于儿女的苦口婆心,老两口每次都把头点得像捣蒜一样,但只要脱离了我们的视线和掌控,他们就“原形毕露”:给他们买的营养品,放过期了还没舍得喝;买的衣裳,放得不合身了还没穿到身上;银行卡上明明打了钱,他们遇事儿还是抠搜,恨不得把一元钱分成两半花……刚开始,我挺生气,一遍一遍说他们。如此“斗争”了一二十年,我发现自己操碎了心,说破了嘴,气得头顶冒烟,脚底打滑,仍没什么效果。
  3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坐在老家楼顶,看着四野夜幕低垂,一点点吞噬我出生的这片土地、河流、村庄和老屋。忽然,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最大的心愿,到底是父母活成我期待的样子,还是安然地做他们自己?
  得到答案的那一刻,我有点脸红。
  这些年,我一直教育自己的孩子,没有人能活成我们期许的样子,每个人都只能活成他自己的样子。但面对生我养我的父母,我何尝不是一次次地用自己的标准,要求他们,说服他们,想让他们活成我期待的样子呢?最终,我那一辈子都在乡村和土地、四时五谷之间辗转的父母,还是用他们的习惯和执拗,教训我:他们只想做自己。
  这个认知,在几天前和我表弟媳妇的聊天中,进一步得到了深化。我舅家的表弟和表弟媳,大学毕业后到北京打拼。俩人特别能干,表弟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副总,表弟媳在网络上做商品直销,有自己的品牌和工厂。后来,女儿上中学,她果断放下生意,自学心理学,然后用学到的知识和青春期的女儿做伴。她家闺女和她是沟通无障碍的好朋友,学习成绩还是班里的前几名,优秀开朗到让人羡慕。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强人,面对自家老人却束手无策。老人年龄大,骨头特别脆,轻轻摔一下就可能骨折。她每天都要打电话叮嘱:要喝牛奶,要吃钙片,走路慢点,不能摔倒了。老太太答应得很好,但转身该干吗干吗:忘记喝牛奶、吃钙片,走路不看脚下,不小心又摔成骨折。她气得不行,把老太太接到身边来,调理身体,陪她康复。陪了大半年,可算把老太太的坏习惯和坏毛病都纠正过来了。一转眼,老太太回了老家,不到两个月,一切推倒,重又我行我素,又摔倒进了医院。
  令我叹服的,是她的这些观点:我们和父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错位,是因为我们早已离开了故乡,和我们的父母在习惯和认知上早已不在一个水平面。生活在城市钢筋水泥里的我们,在另一个轨道上,一直向前;而我们的父母,却留在故乡,守着老屋,抱着旧习惯,越活越小,越来越老,越走越慢。“不是我们嫌弃他们,而是他们跟不上我们了。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为了改造他们,把家里闹得鸡飞狗跳呢?让他们做他们自己好了,直到他们自己愿意改变。”
  是啊,每个人,都只能活在自己认知的王国里。去了远方的我们和留在故乡的父母,早已不在同一个王国。我们无法把自己王国的准则,在他们的王国里推广。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当好自己王国的国王,然后在他们的王国出现危情时,坚定地站在他们身旁,告诉他们:“我爱你们。哪怕,你们和我不一样。”
  这一层的认知,在和另一个老友聊天后,又有了不一样的答案。
  他比我大两岁,5年前,他辞职单干,后来越做越好,有了自己的公司和团队。但他父亲还是觉得他没有正经工作,只要他回家,就要数落他:“你看看你,40岁的人了,还整天瞎混,丢不丢人!”他拿着自己的产品、合同和订单给父亲看。父亲不认,说:“你就是个不孝之子!”为此,他又是摆事实,又是讲道理,就是入不了父亲的心。后来,他索性投降,父亲看他不顺眼,那就让他看去;父亲说他是瞎混,那就让他说去;父亲以他為耻,那就让他耻去。
  3年前,他父亲得了重病,前前后后做了3次大手术。这位兄长,一个人包揽了几十万的医疗费。父亲出院后,说城里太吵,他又出钱,在郊区给父母买了栋有院子的小洋楼,找了个保姆伺候照顾。从那以后,父亲再也不说他瞎混,再也不说他是不孝之子了,而是逢人就说:“时代不一样了啊,孩子们的事儿就让他们自己做主吧,咱可不能拿老一套要求他们。”
  这位兄长说:“年岁越大越明白,我们活着是为了实现自己,而不是为了说服父母。如果说有一个办法能说服父母,那就是过好自己的生活,让父母在事实面前承认你是对的,主动改变。”
  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活成梦想中的样子,也要允许父母固守他们的偏见,活成舒服的样子。打破父母偏见的最好方式,是超越父母,而不是和父母争斗一辈子,最终活得还不如父母。
  (芳 华摘自《祝你幸福》2020年第7期,李小光图)
其他文献
即便在有航線的空域,即便有仪器的帮助和无线电的指引,夜航依旧是一种孤独的工作。而飞越牢不可破的黑暗,没有冰冷的耳机陪伴,也不知道前方是否会出现灯光、生命迹象或标志清晰的机场,这就不仅仅是孤独了。有时那种感觉如此不真实,相信别人的存在反而成了毫无理性的想象。山丘、树林、岩石,还有平原都在黑暗中合为一体,这黑暗无穷无尽。地球不再是你生活的星球,而是一颗遥远的星星,只不过星星会发光。飞机就是你的星球,你
期刊
可怜的柳树发现,为利于葡萄和附近树木的生长,人们总是修剪损伤它,令它无法享受幼嫩枝条自由生长的快乐,无法长至自己所盼望的高度——直指天空。于是它集中精神,敞开想象的大门,沉思良久,想从植物界寻求一个无须柳枝缠绑的盟友。丰富的想象驰骋了一段时间后,它猛然想到葫芦。柳树极其欢喜地摇摆起所有的枝条,认为自己找到了称心的同伴,因为葫芦善于自行攀附,无须人缠绑。打定主意后,柳树伸直枝条,指向天空,等待友好的
期刊
我目睹过无数人受苦受难,自己也没少受苦难。当我还在学医的時候,我在圣托马斯医院的病房里见过病痛对各类病人的影响。大战中,我也有过相同的经历,而且我还见过心灵上的折磨对人的影响。我从没见过痛苦能加强人的品性修养。“痛苦能使人完美、使人高尚”,这纯属杜撰。  痛苦对人的第一个影响是使他变得狭隘。他们变得以自己为中心,他们的身体、他们的周围环境,在他们眼中都变得无比重要,在外人眼里这不可理解。他们变得暴
期刊
书海泛舟  2019年8月21日,《读者》迎来一位特别的读者,成就了一次难忘的际会。又到榴实照眼之时,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读者出版集团,已近一载。  总书记在读者杂志社讲:“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这一年来,“读者人”践行总书记的嘱托,笃定地为大众挽留心香,点亮心灯,一如既往、不遗余力地推进全民阅读。  苏格拉底有言,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度过。如果说有什
期刊
做创造性工作的人,最头疼的就是,盯着电脑屏幕,没有灵感,抠着手指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那怎么办呢?  作家贾行家说,他的办法是,得想明白明天第一行字该写什么,才能停下今天的工作。这样就能确保明天一开始就能迅速投入工作。  一开始就进入投入的状态,想法也就源源不断地来了。  作家海明威也是一样。  海明威把一个句子写到一半就停下来,明天再开始的时候,面对一个残缺的句子,马上就有补全它的冲动,继续写下
期刊
一位阔太太抱住一个流浪汉。事发突然,绝非预先安排。他走到她面前,问她要点儿钱买咖啡。她住的社区没有流浪者,所以他找上她完全是偶然。他也不是你以为的那种常见的流浪汉。虽然只擁有一辆超市购物车,而且露宿街头,但他外表整洁,还刮了胡子。阔太太的钱包里一枚硬币都没有,只有一百美元纸币。如果能找到一张十美元甚至二十美元的纸币,她会毫不犹豫地递给他,但一百美元对她来说似乎多了,也许他接受起来也会有点儿窘迫。 
期刊
我的內在生命于是更响亮地重新吼起来,  宛如登上更辽阔的河岸。  万物于我愈益亲近,  图像愈益鲜明。  我感到自己更加属意未名境界。  我凭感官鸟攀,  从橡树飞上多风的云间,  我觉得如足踏鱼背  没入池波倒映的青天。  (林 一摘自译林出版社《里尔克抒情诗选》一书)〔美〕米尔顿·艾弗里 水彩
期刊
1  我永远记得6岁那年的除夕。  1988年岁末,我独自在母親的宿舍等她归来。室外天寒地冻,宿舍内因悄声燃烧的蜂窝煤而温暖了许多。  我饿了,开始不停往那口冒着蒸汽的铝锅望去,随着蒸汽一同弥漫的,是满屋的粉蒸肉香味。  我到底还是抵不住肉香的诱惑,揭开锅盖,夹了一片粉蒸肉放进嘴里,心里想着“再吃一片就好”,嘴上却不停,连吃了半碗。  我吃得正酣,母亲带着一身冷气回来了。她推门而入时,我嘴里正含着
期刊
寻找历史真相,下断语时,对肯定的断语比较容易有把握,只要你找到了可信的史料,纵然只有一条,有时也可以下肯定的断语。如说某人某年某月出生,某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你只要提出可信的证据,就可以做出判断。  但做出否定的判断就不容易了,也可说极其困难,尤不可因为自己没有见到正面的史料,就否定某件事的存在。因为过去发生的事,只有少數被记录下来;有记录的,又未必传世,进而一直传到现在;而现在保存的记录
期刊
不管你是否自愿加入皮肤党,你肯定已经是一个皮肤党了。  当今之世,还有谁,甘愿自己的皮肤暗沉、哑黑、长痘、长斑、干燥、粗糙、眼袋肿大、法令纹加深、鱼尾纹加深?没有谁。我与女大学生聊天,原本主题是文学,聊到后来,发现她们对化妆品的钻研程度之深,个个都像化学系的,哪个品牌含有哪些成分,什么硫辛酸、丙二醇、抗坏血酸以及香桃木叶提取物,张口就来,如数家珍。有些女生来自农村,父母都是打工一族,家境并不富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