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q11.2微缺失综合征胎儿的产前诊断及家系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fire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22q11.2微缺失综合征胎儿的产前诊断、亲代验证及妊娠结局,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方法

对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或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发现的6例22q11.2微缺失胎儿的产前诊断指征、超声检查情况、亲代验证以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

结果

6例胎儿均在染色体22q11.2区存在2.54~3.2 Mb的微缺失,其中母源性和父源性各1例,新发4例。2例父母选择继续妊娠,引产4例。对2名亲代以及2名携带22q11.2微缺失者的检查提示,1例新发变异患儿存在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其余3人均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

对于产前诊断发现的22q11.2微缺失胎儿,应结合超声检查以及亲代验证综合考虑,谨慎处理。

其他文献
鼻整形是整形外科的难题之一。数字化技术为鼻整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治疗方法。通过术前设计规划、术中导航、术后效果客观评价,数字化技术展示了在鼻整形治疗的广阔前景。计算机三维成像技术和三维打印个性化的鼻填充假体日臻完善,已在国内鼻整形手术中广泛开展,推动了追求鼻整形患者的个性化治疗;随着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机器人辅助手术等其他技术将使鼻整形再上一个新台阶。
探讨超声刀和电刀对内窥镜辅助假体隆乳术术后引流量的影响。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友谊整形外科医院整形科行内窥镜辅助假体隆乳术女性患者86例,年龄19~55岁,平均33.1岁。分为超声刀组和电刀组,每组各43例(86侧乳房)。超声刀组在内窥镜辅助下使用超声刀分离腔隙,电刀组在内窥镜辅助下使用电刀分离腔隙。观察并记录术后48 h每侧乳房引流总量。超声刀组引流(98.1±7.
目的探讨提升年轻住院医师美容缝合技术的训练方法。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在大坪医院整形美容科临床轮转学习的住院医师开展美容缝合技术培训,共32人。通过美容缝合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微创概念的实践训练,系统掌握美容缝合技术。比较美容缝合训练前后不同组间(整形外科研究生、轮转整形外科研究生、整形外科住培生、轮转整形外科住培生)学员的操作水平,随访术后6个月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结果经过培训和实践
期刊
目的分析T1期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风险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利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库搜索并筛选出2010至2015年T1期乳腺癌女性患者73 4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观察总生存(OS)和乳腺癌特异性生存(BCSS);单因素log-rank检验和Cox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目的观察骨膜微环境下,脂肪脱细胞基质(DAM)在体内向成脂或成骨方向分化的情况。方法2020年6—12月,将人体吸脂术获取的脂肪组织在全军整形外科研究所制备为DAM,选取6只4~6周雄性SD大鼠,按照同等初始体积植入到大鼠顶骨骨膜下。术后84 d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染色、免疫荧光染色观察DAM支架材料成脂和成骨分化情况;非标记定量蛋白质谱检测DAM中成骨相关蛋白。结果大体观察显示,DAM支架
目的探讨医源性所致的阴茎皮肤不同程度坏死的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治疗20例阴茎皮肤坏死的患者(年龄21~49岁,平均32.3岁),根据阴茎皮肤坏死的轻重程度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其中2例行清创换药后自行愈合,9例行减张缝合术,7例行阴囊前动脉皮瓣转位修复术,2例行Ⅰ期阴茎创面阴囊包埋术加Ⅱ期阴囊皮瓣断蒂修复。结果20例患者经治疗后均恢复良好,
目的探讨上睑臃肿的软组织构成及其在上睑成形术中的处理经验。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十六科的单睑伴上睑臃肿女性患者165例,年龄18~40(26.1±6.2)岁。行切开法重睑手术过程中,去除多余皮肤及眼轮匝肌,常规暴露眶隔前壁,观察眼轮匝肌后脂肪及眶隔脂肪容量,对眶隔前壁膨出者全层打开眶隔并探查泪腺。根据软组织的构成情况行眼轮匝肌后脂肪及眶隔脂肪部分
目的:对1例超声显示唇腭裂胎儿进行遗传学检测,分析胎儿唇腭裂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对引产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