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落泪的等待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haoyi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期我回老家,听文友钟老师讲了一件他亲身经历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不久前的一个星期天,在阴冷如黑白画片的集市中,钟老师看到一个让他心情更难受的画面——桥边,一个身高不足一米的孩子,浑身颤抖地蹲在桥头,河道上的风,使他努力将原本已很小的身子蜷得更紧,但他仍没挪地方,因为只有这个风口没人来和他抢,别的背风的地方,卖菜的人们早已挤成团了,他根本没实力插进去。
  他可能算整个集市上最小的生意人,无论是身材还是生意的规模,一张旧报纸做成的小摊上整齐地放着四把猪鬃刷,五把土豆刮皮器和几把白色泡沫的灯草,整个小摊值不了二十元钱。
  看着小孩冻得鼻涕长淌,钟老师动了恻隐之心,上前问起价钱来,他一张嘴,发出一个低沉而沙哑的成年人的声音,这才明白,他其实是一个侏儒,这让钟老师的同情心如火堆里浇了酒一般腾地升了起来。
  孩子对难得来搭讪的主顾很热情。钟老师觉得自己应该为他做点什么,于是从口袋中摸出五元钱来,放到摊上。孩子很高兴,说:你买哪样?
  钟老师没打算要他的货,因为所有东西都用不上。
  孩子说:这样吧,每样拿一个,我……我没钱找你。
  他的样子局促不安,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一样。
  钟老师说:好吧,就一样一个,只是我这阵儿去朋友家,拎着不方便,先存在这,回来再说。
  他的想法,是放下钱,来个金蝉脱壳,悄悄溜掉。
  孩子说:好吧,我等你。
  钟老师只把这句话当成了平素听到过的客套话一样,没有当回事,就去忙活自己的事情,很快忘记了这件事。
  直到下午,他吃完晚饭上街去办事,过桥时,那一幕画面让他震惊了:菜市所有的人都散了,那个孩子还呆在那里,小摊上的东西只剩他点名要的三样……
  (流水摘自《今晚报》2010年3月10日)
其他文献
我念大学本科时,我哥哥在读研究生。我是学理科的,我哥哥是学逻辑学的。有—回我问他:依你之见,在中国人写的科学著作中,哪本最值得一读?他毫不犹豫地答道:费孝通的《江村经济》。现在假如有个年轻人问我这个问题,不管他是学什么的,我的回答还是《江村经济》———但我觉得这本书的名字还是叫作“中国农民的生活”为好。它的长处在于十分诚实地描述了江南农村的生活景象,像这样的诚实在中国人写的书里还未曾有过。同是社会
夕阳西下,朔风凛冽。  苍茫无际的沙漠里,一个车队整装待发。这个车队的阵势不简单——五辆大车载着二十九个大木箱,每辆都拴上三匹马来拉,车后还排着长长的驼队。领头的是一个书生模样的人和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二人眼下是一抹乌青色,依稀可见通宵忙碌后的疲惫,却难掩眼中渴望的光芒。他们跃上马,急不可耐地望着远方。一道士站在道旁,恭敬相送。車队浩浩荡荡地向日落的方向进发——带走了那二十九个木箱,只留下一串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