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出水”的西昌发射场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TRE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南方热带的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建成,它将是继酒泉、西昌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之后,建设的第4个卫星发射基地,并且预计文昌卫星发射基地2010年前投入使用,届时将形成中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格局。从本期开始,将连续4期为读者介绍这四大卫星发射基地。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又称“西昌卫星城”,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始建于70年代初期,它是以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的航天发射基地,担负通信、广播、气象卫星等试验发射和应用发射任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目前对外开放中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承揽外星发射任务最多、具备发射多型号卫星能力的新型航天器发射场。发射中心拥有测试发射、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技术勤务保障等系统。发射场区的两个发射工位及技术测试中心、指挥控制中心等配套设施,能担负和完成多种型号的国内外卫星发射服务。在中国目前的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中,功能比较齐全,设备比较完善,既能发射采用低温推进剂的“长征3号”系列运载火箭,又能发射运载能力较大的捆绑火箭。
  
   历史回顾:长征火箭百叩苍穹
  
   1970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
   1982年,交付使用;
   1984年,发射中国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时,当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只能使用一种型号火箭,运载一千四百多千克的有效载荷;
   1985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正式对外开放,承揽国际商业卫星发射业务;
   1990年4月7日,中心成功发射了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随后又相继把美国研制的澳普图斯B1、B3和亚太1号、亚洲2号、亚太1A、马部海等国际通信卫星送入太空;
   1990年7月,新型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从这里起飞,将1颗模拟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
   1997年8月,中国长征系列火箭中推力最大的火箭———“长征3号乙”火箭再次从这里升空;现在,该中心已能使用长征3号甲、长征3号乙、长征2号丙等5种型号火箭,将有效载荷从数十千克至数千千克不等的卫星送入太空,实现了从使用单一型号火箭到发射多种型号火箭的跨越,运载能力不断攀升。
   1998年7月,我国制造的“长征3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次发射升空,成功地将法国宇航公司为主承制的“鑫诺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的第1颗由欧洲国家制造的通信卫星;
   2006年10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大功率通信广播卫星“鑫诺2号”,由“长征3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2007年6月,“鑫诺3号”通信卫星于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
   2007年7月,中国卫通中星6B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2007年10月,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1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2008年第一季度,中星9号届时将在西昌使用我国长征3号乙运载火箭发射。
  
  名副其实的“天然发射场”
  
   据航天专家介绍,这里具有“天然发射场”的优越条件:一是纬度低(北纬28.2度),海拔高(1500米),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纬度越低,离赤道越近,这既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节省火箭的有效负荷。
   二是峡谷地形好,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对地面发射设施、技术设备及跟踪测量,通讯的布网有利,能满足多个发射场的建设。
   三是晴好天气,“发射窗口”好。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是全国气候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日照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天,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较多。
   西昌的纬度低、海拔高、云雾少,无污染,空气透明度高。因此,一座现代化高科技的卫星发射中心,就高高矗立在西昌北部的大山里,这里也是我国目前唯一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航天基地。
   从单一型号火箭发射到多种型号火箭发射,从发射国产卫星到承担国际商业发射,从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极轨卫星到将要开展探月卫星发射......经过20年“长征”洗礼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如今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这也是我国目前唯一发射地球同步先进水平的综合航天靶场,也是我国目前唯一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航天基地。
其他文献
利用手动极轴天线实现多星的快速转换与接收,无疑是广大卫视爱好者探索“星空”的一种新途径,它既节省了银两与空间,又能锻炼身体(因为要手动嘛),手动极轴天线真可谓是发烧之利器也!但笔者认为若将“手动”变为“动手”,岂不更好?购买一套手动极轴天线比起购买一套全自动极轴天线虽说已是化整为零,但爱好者若能自己动手自制(或利用手中已有的天线改制)一套手动极轴天线,既节省了开支,又能体验动手的乐趣,我们何乐而不
期刊
我最近有机会用到3种不同牌子的Ku多星夹具,分别是中卫、斯威克、紫气东来牌。使用以后有点心得体会,现在就它们的实际使用情况和特点进行简单介绍。  最先用到的是中卫的双星夹具,记得最早面世的Ku多星夹具好像就是中卫的这种塑料夹具。当时用它来收热门的138°E和146°E两颗卫星。这种夹具的特点是如果主焦对准142°E时可以两星信号得到兼顾,使其信号最强。当然这样由于142°E没有实际的卫星信号作为调
期刊
目前,互联网迅猛发展,网民已逼近亿人大关,而伴随而来的是互联网公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互联网的需求已经不再仅仅是单一地浏览网页、查看新闻,而是提出了更多样化的应用需求。在现有的形式中,网络游戏、在线影视、电子邮件等网络应用都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基于P2P技术的网络电视概念的提出及应用,将给互联网的带宽、稳定性、连续性等提出了更加高端的要求。    关于网络电视    网络电视,顾名思义就是可
期刊
条件接收系统(CA系统)是数字电视收费控制的技术保障系统。基于CA技术的CA系统,是数字电视实现个性化服务以及有偿服务的关键,是推动数字电视走向市场成功的重要环节,也对保证节目供应商的利益、保护节目版权起着重要的作用。    数字电视网络提供了丰富的电视频道和增值服务机会,一些电视节目和服务需要收费。与收费电视密切相关的有条件接收技术(Conditional Access),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条件
期刊
2008年已经来临了,对于我国广大的TVRO爱好者来讲,又是满怀希望、充满激情的一年。当2006年的鑫诺2号直播卫星将亿万中国网友的心带走之际。2007年伴随国人的关注的中星9号直播卫星却迟迟未能发射。我们广大的TVRO爱好者都把目光关注到2008年的卫星发射上。  TVRO就是这样的一个群体,时刻地关注着卫星的发射和接收信息。作为一名卫视烧友,没有人不知道什么是TYRO。TVRO是Televsi
期刊
1949年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88年12月5日,中国第一座用于科学研究的探空火箭发射场在海南岛西海岸建成,同年12月19日成功发射了火箭。该发射场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靠近赤道的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其建成对中国发展空间科学和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南方热带的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将是中国继酒泉、西昌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之后,建设的第四个卫星发射基地。文昌卫星发射基
期刊
软件篇:六大应用将迅速崛起    CA市场还需洗牌  目前,CA厂商的市场主要是集中在永新同方、NDS、天柏等厂商。其中,永新同方的CA卡发放量居全国第一。NDS的市场主要分布在直辖市和一些重点城市(如深圳)等地区,用户普遍反映NDS安全性能良好。Nagra和Conax的市场份额分布在北京和天津。天柏的市场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海南等地区。现阶段,体验CA系统最核心的安全性的检验时刻还未到来,谁优
期刊
本篇文章要探讨的主题是“使用PC来达成高清影音的采集(录像)、压缩,个人广播的实用技术”,若读者觉得太冗长的话,或者可以称之为“高清采集实战教学”。所谓的高清影音简单来说就是数字化1920×1080的影片加上2到6声道的数字音效。在台湾或是大陆地区,目前一般人常见收视到的卫星高清广播频道,包含有日本的BS Digital系统以及中央电视台的CCTV高清影视频道。高清影片的魅力就在于凡是收视过高清电
期刊
雨衰是影响Ku波段卫星通信系统传输质量及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Ku波段卫星通信中雨衰产生的机理及其对信道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减少雨衰对Ku波段卫星通信不利影响的措施。    雨衰的机理及影响    1、雨衰的产生  当电波穿过降雨的区域时,雨不仅吸收电渡能量,而且对电波产生散射。这种吸收和散射共同形成电波衰减?散射还能导致大范围无线电干扰,并对电波存在去极化效应,称这些衰减和干扰为雨衰
期刊
我们首先简单谈谈DM500S卫星多媒体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接收机开始工作时,首先各芯片进行上电复位,STB02500从TE28F640内加载并运行程序。程序首先完成软硬件初始化,包括时钟、系统内存、前端解调及音视频解码寄存器等初始化,并建立多个工作进程。多进程模式不但使STB02500能同时处理多个工作流程,还可以进行进程间的通讯控制。  系统完成初始化后,用户就可通过遥控器进行频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