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职业教育中运用赏识教育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82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后,小学课堂普遍提倡“赏识”教育,强调对孩子的鼓励。课堂上“你真行”“你真棒”的赞美声此起彼伏。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地举着小手等待回答老师的问题。而再看职业学校的课堂,很少能听到赞美的声音,学生一个个无精打采,有的甚至昏昏欲睡。虽然近年来也有不少人提出在职业教育中也应该提倡“赏识”教育,但却鲜有人这样做,有的即使试了也会半途而废。很多人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是顽石、是朽木,什么方法用在他们身上也没用,只会白费力气。但我却不这样认为。
  尤其是那些中考失败的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特别需要的不是失败,而是别人的肯定、老师的赏识和成功的体验。通过这些,才能促使他们产生一种内驱力,促进他们成就动机的发展,促进他们发现自己,看到自己潜在的力量和优点,从而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在针对职教生的教育中,要如何实施赏识教育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细微观察,放大镜下寻找学生的闪光点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不是抱怨孩子的缺点,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对于职校生,抱怨、责骂只能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变得像刺猬一样难以接近,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对待他们我们要宽容,要带着放大镜去寻找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去给他们鼓励。喜欢迟到的学生,准点到校了;上课爱睡觉的学生,这一节可没睡觉;不爱做作业的学生,一次独立按时完成了作业;平时不爱劳动的学生,主动擦了一次黑板……这些细小的变化,我都会看在眼里,及时热情地给予表扬。让他们能感受到自己所受到的关注,使他们逐渐形成“我是好学生”的感觉,这样就能够为学生创造出一个令他们心灵舒展的成长环境,他们就会把这种外在的激励转化为他们自身发展的动力。
  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鼓励
  在实施赏识教育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客观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鼓励。对顽皮及外向的学生不能总是批评,要多表扬和肯定;而对优秀的学生和内向的学生不能表扬太多,应给予一些批评或指出不足。教师要赏识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赏识的言语一定要少而精,少些评价、判断性的语言,多些描述、叙述性的语言。过度的表扬赏识,有时会让学生觉得虚伪,从而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
  三、创造时机或适时抓住机遇
  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平时我们必须注意观察,做一个有心人,创造时机或适时抓住机遇,才能获得成功。高淳县固城中学校长孔玉良一天中午值日,听到初三某班比较嘈杂,该班在初二时纪律不是很好,这一天正好班主任外出听课了还没有返校,就到班上去巡视了一下。学生看到校长来了,很快就安静了下来。他什么话也没说就离开了,过了几分钟,他又到了班上,看到同学们很安静地在学习,就在黑板上写下“三(某)班学生最”,后面画了一只跷起大拇指的手。学生会心地笑了,还听到有学生小声地议论道:“只有校长才这样夸我们。”接着他就离开了,因为在学生的微笑和议论中,他知道学生是可以信任的。这一天中午该班学生纪律出奇得好。案例中,本来班上学生比较吵,在孔校长到班上巡视时才安静,学生的安静给孔校长创造了赏识学生的机会,而孔校长正是抓住了这次机会才获得了成功。所以,针对学生的赏识教育,我们能否创造时机或适时地抓住机遇非常重要。
  四、在孩子犹豫迟疑的时候给予支持和鼓励
  赏识最发挥作用的时候,应该是孩子想“跳”又有点怕的时候。这时,“赏识”就是一只有力的手,在孩子后面用力推一把。尽量少用奖励诱惑学生,要让学生前进的动力来自自身,而不是外在的诱惑。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潜能,强调孩子“一定能行”,这种办法对一部分孩子管用,而对另一些天性比较胆怯的孩子来说,可能反而增加了心理负担。尤其是对于职校这些曾经失败过的孩子来说,是很难的。要解除孩子后顾之忧,跟孩子说一句:“你放手去做,做好了算你的,做坏了算我的。”让孩子解除对失败的恐惧,这也有利于增强孩子的勇气。
  五、赏识教育必须持之以恒
  职校的学生,他们身上的积习由来已久,所以不要妄想一下就能将一个差生转换成好学生。很多学生迈出第一步后失败了,要他们再次迈出脚步就更加困难了,所以好多老师最终放弃了。其实,孩子失败的时候可能更需要这件武器。如果这时不“赏识”孩子,孩子可能得到的不仅是失败,而且还有失败留给他的沮丧心情,这可比失败本身可怕多了。所以,赏识教育必须持之以恒,教师要不断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为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而加油呐喊,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感受中,把这种外在的激励化为其内在的发展动力。那么,我们收获的必将是幸福和感动。
  六、赏识性教育要掌握度
  赏识性教育要掌握度。俗话说,物极必反,赏识性教育同样遵循这个规律。所以我们在实施赏识性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度的把握,如果度把握不好就会形成“放任式教育”,结果就会出现诸如暴力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孩子是需要赏识的,但赏识要有节制,要有原则,要有具体目标,否则“赏识”就是一种让人上瘾的毒品,单纯的赏识将造成教育的灾难。“赏识”有点像精神上的兴奋剂。它的确可以让人精神一振,力量倍增,但如果使用不当,它对身体的健康也是有害的。一位教育专家这样提醒:如果没有标准,没有明确的教育指向,一味地赏识,就会演变为一种“精神鸦片”,而现实世界是不可能永远提供给孩子“赏识”这种鸦片的。孩子越批评缺点越多,孩子越表扬优点越多。
  会欣赏学生的老师是最幸福的,被老师欣赏的学生是最快乐的。愿天下所有的老师都做一个懂得欣赏学生的幸福老师。
   (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对现阶段高职课程改革中的课程标准建设的内涵作了分析,澄清了相关概念和原则,并对课程标准的框架做了新的调整,给出了作为课标核心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的合理有效的制定方法。  关键词:高职课程标准;职业竞争力;工作过程;学习领域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处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阶段,课程改革成为发展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在具体课程改革中,高职院校应该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要求,参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差异反映出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民族价值观的差异。汉语和英语在时态和语态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两个民族的价值观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别。  关键词:时态;语态;文化差异;价值观  语言是社会存在的产物,是反映文化,传承文明的工具。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它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语言与文化间的关系,是双向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语文作为基础学科责无旁贷的教育目标。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良好的兴趣、爱好能激发人们积极去感知、想象和创造,从而取得创造性成果。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
我是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乡湖西小学校长,参加教育工作25个春秋。这些年,一路坎坷,留下了值得留恋的足迹,收获了值得回味的硕果。  一、面对工作挑战,强烈的责任感让我选择了迎难而上  2004年,我在湖南小学任教导主任,中心校经过研究,决定派我到交通闭塞的湖西小学任校长,不愿服输的我没有拒绝。  当我一路颠簸赶到学校时,见到的是:蒿草丛生,垃圾遍地,门窗破损,难见好的桌椅。眼前的困难像一座大山压得我喘
作为思维品质之一的思维批判性是一种更高的思维品质,它是指一个人对遇到的人和事,能根据一定的原则作出正确的评价,不自以为是,不人云亦云;在处理问题时,能客观地考虑正反两方面的意见,善于从实际出发。勇于独立思考,不把自己的第一个假设当做最后的真理,不轻信轻疑,不随波逐流,这是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因此,养成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我就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谈几点体会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刚刚接触化学,往往不知道如何学习化学,尤其在接触到原子、分子、元素等比较抽象的概念时,更加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喜欢化学而去学习,显得至关重要。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新教材的一些特点,引导学生学习。  一、 利用教材使用了大量的彩色图片  教材使用了大量的彩色图片,形象生动,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让学生对化学产生亲近感。教师应该加以利用,不能只是生硬地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