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堂 生活化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A-0085-01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只有将生活与品德教育有机联系起来,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使小学品德课堂生活化。
一、真情体验,走进生活
传统的品德教育注重灌输和说教,致使学生的情感与生活严重脱节。笔者认为,品德教育应该让学生走进生活,使其通过亲身的实践和体验,真切感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进而触及其灵魂深处,使其领悟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例如,教学《别把花草弄疼了》时,笔者设计了一个实践环节。笔者先让学生说一说花草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人们应该怎样保护花草。接着,笔者把学生带到校园内的绿化带旁,要求学生动手制作标注有环保标语的牌子,并将这些环保标牌插在绿化带内。学生天天都能在校园内看到自己制作的环保标牌,激发了学生保护花草、美化环境的情感。这样的实践活动,将生活和品德课堂紧密联系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角色扮演,品味生活
教师可以将舞台表演艺术移植到课堂教学之中,通过组织课堂表演或再现生活场景,把学生带到生活情境之中,引导学生通过对行为的辨析而获得情感的体验,即在课堂上运用角色扮演法。运用角色扮演旨在活用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文本中的抽象情境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唤起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促使学生自觉地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参与辨析,获得真知。
例如,教学《皮诺曹的鼻子》一课,笔者要求学生先阅读课本,然后编排课本剧《说谎的害处大》。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笔者趁势引导学生思考:“你有过相关的体验吗?”“这样的行为好吗?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在交流过程中对说谎的害处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的角色扮演,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还为师生、生生的互动对话搭建了平台。
三、创设情境,感悟生活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在品德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在公共汽车上》一课时,笔者用播放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在候车室里,一位叔叔乱扔香蕉皮和易拉罐,随后又跷起了二郎腿吸烟。视频播放完毕后,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3个问题:(1)你发现了哪些不文明的行为?(2)他这样做会给大家带来什么影响呢?(3)如果你在场,你会怎样劝阻他?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视频播放给学生的视觉带来极大的冲击,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之中,唤醒了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自主体验中得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四、相机引导,理解生活
小学生年龄小,思想单纯,缺乏生活经验,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足,他们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认识往往比较片面、模糊,甚至会对其产生错误的理解。因此,在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分析生活,从而使学生对生活、对社会有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
例如,教学《诚实守信》一课,笔者为学生呈现了诚实守信的正面例子,让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学生呈现了因不诚实守信而获得利益的事例。此举意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的复杂性,让教学回归生活。另外,笔者还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或身边的人所遇到的诚实守信的事例或不诚实守信的事例,对不同的情况进行比较,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思考和探索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促使其学会根据情境做出恰当的判断和行为选择。
笔者认为,生活是最好的课堂,生活的课堂就是教师引领学生在经历生活的过程中超越、发展、创造和自我更新。教师应该牢牢把握住“认识生活、丰富生活、表现生活、学会生活”这一切入点进行教学,使小学品德课堂生活化,进而提升品德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责编 雷 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A-0085-01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只有将生活与品德教育有机联系起来,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使小学品德课堂生活化。
一、真情体验,走进生活
传统的品德教育注重灌输和说教,致使学生的情感与生活严重脱节。笔者认为,品德教育应该让学生走进生活,使其通过亲身的实践和体验,真切感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进而触及其灵魂深处,使其领悟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例如,教学《别把花草弄疼了》时,笔者设计了一个实践环节。笔者先让学生说一说花草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人们应该怎样保护花草。接着,笔者把学生带到校园内的绿化带旁,要求学生动手制作标注有环保标语的牌子,并将这些环保标牌插在绿化带内。学生天天都能在校园内看到自己制作的环保标牌,激发了学生保护花草、美化环境的情感。这样的实践活动,将生活和品德课堂紧密联系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角色扮演,品味生活
教师可以将舞台表演艺术移植到课堂教学之中,通过组织课堂表演或再现生活场景,把学生带到生活情境之中,引导学生通过对行为的辨析而获得情感的体验,即在课堂上运用角色扮演法。运用角色扮演旨在活用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文本中的抽象情境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唤起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促使学生自觉地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参与辨析,获得真知。
例如,教学《皮诺曹的鼻子》一课,笔者要求学生先阅读课本,然后编排课本剧《说谎的害处大》。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笔者趁势引导学生思考:“你有过相关的体验吗?”“这样的行为好吗?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在交流过程中对说谎的害处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的角色扮演,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还为师生、生生的互动对话搭建了平台。
三、创设情境,感悟生活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在品德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在公共汽车上》一课时,笔者用播放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在候车室里,一位叔叔乱扔香蕉皮和易拉罐,随后又跷起了二郎腿吸烟。视频播放完毕后,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3个问题:(1)你发现了哪些不文明的行为?(2)他这样做会给大家带来什么影响呢?(3)如果你在场,你会怎样劝阻他?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视频播放给学生的视觉带来极大的冲击,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之中,唤醒了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自主体验中得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四、相机引导,理解生活
小学生年龄小,思想单纯,缺乏生活经验,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足,他们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认识往往比较片面、模糊,甚至会对其产生错误的理解。因此,在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分析生活,从而使学生对生活、对社会有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
例如,教学《诚实守信》一课,笔者为学生呈现了诚实守信的正面例子,让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学生呈现了因不诚实守信而获得利益的事例。此举意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的复杂性,让教学回归生活。另外,笔者还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或身边的人所遇到的诚实守信的事例或不诚实守信的事例,对不同的情况进行比较,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思考和探索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促使其学会根据情境做出恰当的判断和行为选择。
笔者认为,生活是最好的课堂,生活的课堂就是教师引领学生在经历生活的过程中超越、发展、创造和自我更新。教师应该牢牢把握住“认识生活、丰富生活、表现生活、学会生活”这一切入点进行教学,使小学品德课堂生活化,进而提升品德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责编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