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曲艺是劳动人民对生活场景、社会存在、人间万象的艺术化描述,因而具有通俗性、大众性、地域性、开放性的特点.在多元娱乐时代,曲艺传承发展举步艰难.在国家相关政策扶持的前提下,强调依据曲艺的特点壮大曲艺事业,发挥曲艺人锐气、底气、勇气、骨气,担当起振兴曲艺的责任和使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曲艺是劳动人民对生活场景、社会存在、人间万象的艺术化描述,因而具有通俗性、大众性、地域性、开放性的特点.在多元娱乐时代,曲艺传承发展举步艰难.在国家相关政策扶持的前提下,强调依据曲艺的特点壮大曲艺事业,发挥曲艺人锐气、底气、勇气、骨气,担当起振兴曲艺的责任和使命.
其他文献
新编历史川剧《信仰》系广安市2021年文艺创作重点项目.该剧具有大气厚重的历史真实感以及尊重戏曲本体的艺术表达.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是历史剧的核心问题,只有用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去看待历史剧,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手法的处理,才能出创作出精彩的艺术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川剧音乐经历了继承、改革、挖掘、创新的曲折发展历程.本文根据时代背景和川剧剧目创作数量的起伏变化,将川剧音乐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阶段.通过回顾川剧音乐发展的历程,管窥各个阶段戏剧音乐的创作生态,进而反思当今川剧音乐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展望未来川剧音乐振兴的突破路径.
川剧化妆造型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承,是川剧舞台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川剧角色形象的重要艺术创作手段.本文以笔者多年来在川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经历,以川剧旦角的化妆造型为例,对川剧舞台化妆造型艺术的流程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能够为川剧化妆造型艺术提供借鉴和参考.
东方文化承载的审美表达极具文化内涵,影像为东方美学氤氲生成提供了坚实基础.地理相近、文化同源的中韩两国,其影像创作在媒介融合、商业化的时代趋势下呈现出同质异化特点,最典型的表征是韩国电影的中国化翻拍.本文拟从东方伦理视角出发,剖析具体作品,审视中韩翻拍片的文化同一、异质表征、审美趋向.
冰心于1926年11月所做的演讲《中西戏剧之比较》,向来被视为“中西比较戏剧学研究的起点”.冰心在演讲中介绍了西方悲剧的意义、简史和题旨,基于“自由意志”的原则来判定中国一直以来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悲剧.据此,冰心呼吁中国能像西方那样出现一次发挥个性、张扬自我的文艺复兴运动.冰心的悲剧观实则寓含用文艺召唤个体意识、引导人们关注现实人生的强烈意图.
“场景理论”为川剧艺术与城市融合共生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将川剧放在公共空间、文化活动与市民消费体验等元素共同组成的“场景”视域中来审视,通过川剧艺术生活化、川剧场景动态化、川剧内容创意化等创新转换路径,能推动“川剧”与“场景”的内在关联融合,实现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与价值更新.
近年来,我国戏剧舞台美术获得了很大发展,但从观众的整体感受和评价来看,戏剧舞台美术的当代化发展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学界迫切关注.文章分析了我国戏剧舞台美术当代化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认为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特别是推动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实现我国戏剧舞台美术的当代化.
本文从舞台设计的特色、灯光与色彩的表现、人物造型、时空呈现的技巧四个方面浅析川剧《信仰》在舞台艺术上的综合表现;从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解读《信仰》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核心思想主旨,感悟革命历史中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学习他们为了信仰不惧牺牲、舍身取义的伟大精神.进而从中汲取优秀的创作经验为日后的相关创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通过分析《牡丹亭》不同的演出样本,明确昆曲使用视觉符号的外部路径是吸收雅化的生活符号进入舞台,内部路径则是在方便表演的基础上对程式符号进行固本培新的微调.基于昆曲形式即内容的符号化结构特征,昆曲视觉符号既有助于意象的形象性呈现和程式符号的现代性审美,又有利于浅阅读特征下的戏曲现代接受.
“海派”电影是近代上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上半叶“海派”电影的形成与发展中,历经由城市新景物到以“影”为“影”的消费空间,到以本土故事生产为“影”的文学叙事发展,再到20世纪40年代“海派”电影形成本土的叙事逻辑和电影风格.特别是以本土故事生产为“影”的叙事空间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大众通俗文娱消费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促进了大众启蒙教育,使近代上海海派文化发展到新的公共视觉文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