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近些年来发展速度持续增速,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与课程对接也存在很多问题,因为教育事业发展速度过快,很多细节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实践性社会人才的一个平台,需要针对性的提高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对接能力,保证学员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完整性,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与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改善计算机使用的不足,提高计算机专业课程对接的效果,达到学员的满意度,改善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实现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积极转型。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对接;改革
中图分类号:TM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5-0081-01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对接教学状况
纵观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材内容体系不是从计算机实际应用出发,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开的太多,而急需实践训练的环节却又安排得太少,这种教学内容体系已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足。计算机行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零距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面对这种情况,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对接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大纲问题
教学大纲设计本身存在问题,因为教学大纲长期保持传统的教学思路,因此不能较为科学的提高教学设计的现代化目标,无法实现计算机学习的有效性,计算机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知识的实时更新,知识技能的掌握与知识的更新对于计算机教学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挑战,教学大纲的设计必须要紧紧跟随教学目标与教学标准,这样才能够实现高职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的,快速提高高职计算机的教学效果。高职计算机要掌握教学技术与教学目标,科学有效的制定符合当前现代化的教学大纲,但是当前教学大纲不但没有动态调整与更新,反而频繁采用陈旧思想与观念,在教授知识时意识落后,思想陈旧,导致了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落后。
2.2教学模式问题
教学模式存在一定问题,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本身存在一些问題,学生对于目前的教学方式报以消极的学习方式,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对接教学模式难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交流的信息渠道,不能让学生完全适应这样的学习模式和教学要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高低没有分层教学,对学生来自不同地方的考虑也较为缺乏。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因为自身的教学层次差距,对接受计算机知识的水平与能力有限,存在高低不同的区别,高职教学模式难以实现有效的转变和对接,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不能符合他们的心理要求。
2.3计算机教学实践操作较差
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对接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l生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专业教学更是离不开大量的上机实践操作,但是有些高职院校或因为教学条件的限制,或因为教学大纲的束缚,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没有系统的实践教学规划,这直接影响了专业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三、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对接改革的方向
3.1理论课程要精讲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理论课程与实际课程的对接较差,而且理论课程的讲授过程一般都是简单的概括一下,随便带过,教师虽然重视实际教学与操作,但是相对应的理论课程较差,导致了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对接的难度加大。因此必须要加强理论课程教学。应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有些难度高且不实用的课程应当取消,切实做到“精理论,多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以实例教学为主,在每个章节的开始给出有代表性的实例,使学生一开始就能从“可视化”的实例中对学习目标有一个整体认识,明白学习这些知识能做什么,大概需要哪些知识,随后,以实例为主介绍相关的知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3.2课程开设要“新”、课程设置要分层次
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要掌握的宗旨是时刻保持站在时代的前沿。在开设课程之前应当多做调查研究,定期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考察,把握住当前的形势,大胆地抛弃一些陈旧的课程,充实新内容,使学生毕业后面对社会能够多一份自信,尽量缩短工作后的培训周期。所以,应当首先抓好其基础知识的积累。其次专业课程的开设也要以实用为主,引起他们的兴趣,着重培养其计算机操作技能。大专层次的学生应当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制定好其主干课程的教学思路,突出重点课程并加大课时量。例如,JAVA程序设计这样的课程实用性很强,但难度也很大,可以采取连续两个学期开课方式,力争让学生真正地有所突破。不应当追求多而全,浅尝辄止的教学方式,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最终将造成学生收获甚少,面向社会时也很难有较强的竞争力。
3.3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课堂练习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这一环节,可以为其它实践环节积累经验。基于专业的特点,我们每一堂课都设计了适当的练习内容和形式,巩固每堂课所学的知识。为了保障学生在上机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教师应悉心辅导,学生应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每次上实验课时应该采用实验课记成绩制度,用以激发学生完成实验课的积极性。实践证明,采取每次上机后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记成绩能更好地使学生高效完成实验任务,学生学习劲头更足,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更高。校内实训可使学生对所讲述内容有完全的了解和真正的认识,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实践巩固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同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进行训练,使学生通过训练、经过考核考试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4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应该切实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起知识和能力的结构。在教学中选择一套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模式,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是高职教师的任务。计算机实验教学,都是教师先讲授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等内容,然后学生像操作员似地照着一步一步去做,这样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可以采用“启发式”方法。例如,在网络实验前,只给出一个实验的目标和原理,或者只给出一个目标,教师只在必要时加以点拨、引导,剩下的实现过程就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学生才会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对接;改革
中图分类号:TM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5-0081-01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对接教学状况
纵观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材内容体系不是从计算机实际应用出发,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开的太多,而急需实践训练的环节却又安排得太少,这种教学内容体系已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足。计算机行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零距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面对这种情况,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对接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大纲问题
教学大纲设计本身存在问题,因为教学大纲长期保持传统的教学思路,因此不能较为科学的提高教学设计的现代化目标,无法实现计算机学习的有效性,计算机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知识的实时更新,知识技能的掌握与知识的更新对于计算机教学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挑战,教学大纲的设计必须要紧紧跟随教学目标与教学标准,这样才能够实现高职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的,快速提高高职计算机的教学效果。高职计算机要掌握教学技术与教学目标,科学有效的制定符合当前现代化的教学大纲,但是当前教学大纲不但没有动态调整与更新,反而频繁采用陈旧思想与观念,在教授知识时意识落后,思想陈旧,导致了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落后。
2.2教学模式问题
教学模式存在一定问题,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本身存在一些问題,学生对于目前的教学方式报以消极的学习方式,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对接教学模式难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交流的信息渠道,不能让学生完全适应这样的学习模式和教学要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高低没有分层教学,对学生来自不同地方的考虑也较为缺乏。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因为自身的教学层次差距,对接受计算机知识的水平与能力有限,存在高低不同的区别,高职教学模式难以实现有效的转变和对接,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不能符合他们的心理要求。
2.3计算机教学实践操作较差
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对接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l生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专业教学更是离不开大量的上机实践操作,但是有些高职院校或因为教学条件的限制,或因为教学大纲的束缚,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没有系统的实践教学规划,这直接影响了专业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三、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对接改革的方向
3.1理论课程要精讲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理论课程与实际课程的对接较差,而且理论课程的讲授过程一般都是简单的概括一下,随便带过,教师虽然重视实际教学与操作,但是相对应的理论课程较差,导致了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对接的难度加大。因此必须要加强理论课程教学。应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有些难度高且不实用的课程应当取消,切实做到“精理论,多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以实例教学为主,在每个章节的开始给出有代表性的实例,使学生一开始就能从“可视化”的实例中对学习目标有一个整体认识,明白学习这些知识能做什么,大概需要哪些知识,随后,以实例为主介绍相关的知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3.2课程开设要“新”、课程设置要分层次
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要掌握的宗旨是时刻保持站在时代的前沿。在开设课程之前应当多做调查研究,定期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考察,把握住当前的形势,大胆地抛弃一些陈旧的课程,充实新内容,使学生毕业后面对社会能够多一份自信,尽量缩短工作后的培训周期。所以,应当首先抓好其基础知识的积累。其次专业课程的开设也要以实用为主,引起他们的兴趣,着重培养其计算机操作技能。大专层次的学生应当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制定好其主干课程的教学思路,突出重点课程并加大课时量。例如,JAVA程序设计这样的课程实用性很强,但难度也很大,可以采取连续两个学期开课方式,力争让学生真正地有所突破。不应当追求多而全,浅尝辄止的教学方式,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最终将造成学生收获甚少,面向社会时也很难有较强的竞争力。
3.3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课堂练习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这一环节,可以为其它实践环节积累经验。基于专业的特点,我们每一堂课都设计了适当的练习内容和形式,巩固每堂课所学的知识。为了保障学生在上机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教师应悉心辅导,学生应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每次上实验课时应该采用实验课记成绩制度,用以激发学生完成实验课的积极性。实践证明,采取每次上机后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记成绩能更好地使学生高效完成实验任务,学生学习劲头更足,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更高。校内实训可使学生对所讲述内容有完全的了解和真正的认识,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实践巩固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同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进行训练,使学生通过训练、经过考核考试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4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应该切实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起知识和能力的结构。在教学中选择一套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模式,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是高职教师的任务。计算机实验教学,都是教师先讲授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等内容,然后学生像操作员似地照着一步一步去做,这样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可以采用“启发式”方法。例如,在网络实验前,只给出一个实验的目标和原理,或者只给出一个目标,教师只在必要时加以点拨、引导,剩下的实现过程就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学生才会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