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体系的探讨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zhin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农业推广体系不断成熟,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服务应用于农业、应用于农业推广是现实需要。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农业推广信息服务方面也做出了大量努力。但我国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在实践中仍存在信息资源不到位、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不到位、与信息服务受体无法有效对接等问题有待探讨与解决。
  关键词:农业推广;信息服务;服务体系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推广信息服务工作将农业生产和科研成果联系起来,是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地位。农业推广信息是指为各类推广对象与生活咨询服务和有关决策参考、涉及农村发展各个领域的信息内容,是直接或间接与农业推广活动相关的信息资源。农业推广信息服务是指以信息技术服务形式向农业推广对象提供和传播信息的各种活动(高启杰,2013)。
  一、我国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我国的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体系以不同的角度可分为不同的模式,一般来说,从农业推广信息服务方式与手段的不同可划分为传统农业推广信息服务模式、现代农业信息服务模式与综合农业信息服务模式(高启杰,2013)。传统农业推广信息服务模式以培训、现场指导、报纸杂志等方式进行信息传播;现代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即借助“三电合一”、“三网合一”、“农业科技110”等手段来进行信息服务;综合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即前两者相结合。从组织模式的角度,我国农业推广信息服务模式可分为“政府+农户”型信息服务模式、“政府+中介+农户”型信息服务模式、“政府+协会+农户”型信息服务模式、“政府+通信企业+农户”型信息服务模式、“政府+企业+协会+农户”型信息服务模式、“农业龙头企业+农户”型信息服务模式(侯均达,201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网络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农业推广的工作中,我国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体系也不断健全和完善。
  其中,农业推广信息系统是开展农业推广信息服务的重要载体。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展了信息管理系统等技术应用于农业方面的研究,农业部于1986年开始组建农业部信息中心。1994年12月在“國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提出了金农工程,建立了中国农业信息网,向全国发布农业技术、市场动态分析和农业气象等重要信息,1997年10月开通了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2002年7月开通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办的全国农技推广网,自此先后建立了8000多家农业网站。据统计,如今我国农业网站日益健全,网站建设已覆盖到市级,发布网络信息资源内容分主要分布在食品加工、农业机械、观赏园艺、畜牧养殖、农药化工等方面。网络平台为农业推广信息服务建构了良好的手段与方式,更加快捷便利准确地向农民传播信息。
  良好的农业推广信息服务政策环境是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得以良好运行的保障。近年来,我国持续对农业问题重点关注,尤其是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2011年,农业部《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发布,为我国进一步的农业推广信息服务提供了依据。在“十三五”期间,“互联网+”现代农业是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主线。2014年农业信息化专题展暨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开展,以“信息化与现代农业”为主题,“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全面融合”为宗旨,通过展示、宣传和推广等多种方式展示了农业信息化研发成果和技术产品,推介信息化成熟解决方案,开展技术洽谈与产品交易,促进信息化高新技术更多更好地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应用。2016年12月8日,农业部召开农业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全体会议,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和标准化工作,在农业信息化领域开展标准化工作是新形势下的迫切需求。该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农业部农业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秘书处工作细则和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等文件材料。我国的农业推广信息服务政策环境较以前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仍需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体系的良好运行。
  二、我国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在实践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信息资源不到位
  我国农业推广信息化起步较晚,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来监测评估信息的发布与使用。信息资源不到位体现在目前信息平台上信息交叉重复,甚至伴有虚假信息。尽管我国目前建立了大量农业网站,但是仍缺乏统一标准与体系,加上信息量庞大繁杂,不便于管理,呈现出“多头建设,分散管理”的局面。这导致在资源采集、信息发布时无法保证信息内容的可靠性与质量,并且信息繁杂,不便共享利用。很多地方甚至因为不实信息的推广与宣传导致了生产者的损失,对农业推广失去信心。
  除此之外,现有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很低,实际推广利用率很低。据统计,我国科技成果推广率(形成规模转化为生产力)不足20%,信息资源不到位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我国的农业科研方向成果并不少,但是大部分科技成果只能留在实验室里,没有得到及时宣传和示范,有些已经推广的成果还缺少技术服务,没有形成配套的专业化服务功能。很多科技人员由于“重科研、轻推广”的思想愿意留在实验室里进行科研,很少愿意下到第一线去推广技术,导致了缺少及时有效的一线科研成果信息,影响了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
  (二)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不到位
  我国目前已经初步构建起“部、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虽然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农业推广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仍较为薄弱,没有解除新技术推广与农民之间的“最后一公里”的制约。体现在农业推广信息服务系统虽然建立且不断完善,但是我国乡村及落后偏远地区在网络通讯技术上仍有缺陷,仍有偏远没有覆盖到网络,甚至农业推广信息服务组织也没有覆盖下去,从而使农民无法便利得到有效信息服务。再有就是与相关组织的连接不够,上述模式中的企业以及协会等没有达到理想规模,仍需加强合作。   但是这一问题并不体现在技术层面的制约,比如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曾在建设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上研发出显著成果——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村村通就很好的覆盖了农业推广的“最后一公里”。该“村村通”以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专家数据库为主要信息来源,以 VPDN 专用网络为通道,综合运用“云广播”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与农村大喇叭有机结合,实现从市级“云广播”中心直接控制村里的大喇叭,不需要农村拥有高配置的基础设施即可每天及时、高效地传播农业方面的有效信息,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产业需求来提供差异化的特色服务,形成了提前推送、定时广播和自动开关的智能化技术系统。这说明我国在这一点上并不是无计可施,而是已有的成果没有得到很好地运用落实,根据各地情况进行推广。
  (三)与信息服务受体无法有效对接
  农民是农业推广信息服务的对象,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的文化水平、科技素质与其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密切相关,也与信息服务推广的效果不可分割。本身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善生活,以自身利益为主。由于农民习惯于接受无偿服务以及担心新技术的效果等种种风险,对于新技术的推广有一定的排除心理,给农业推广造成一定的困难。再加上农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自身的文化素质较低,导致信息意识较差,无法有效接受信息服务,信息服务体系的良好运行更是难上加难。在实践推行中,他们对新技术接受相对较慢,长期下来容易产生畏难、抗拒心理,无法有效利用网络等现代农业推广信息服务,影响了农业推广信息服务的发展。
  同时,一些推广成果无法与当地实际产业相对接,不考虑当地实际情况提供信息服务。可能当地多为林业,种植板栗等产品,但是推广信息多为养殖等。这就造成了推广信息名存实亡,无法为农村、农民提供服务。而且有些成果应用投入过多,周期长,收益不明显,实际上可能当地的经济条件无法满足,给农民帶来了很大负担,影响了农民在接受信息服务的积极性。
  (四)相关政策制度有待完善
  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信息化在我国仍属于起步阶段,农业信息服务管理制度等都需要建立与完善,缺少一个专门为农业信息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的部门。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也表明虽然农业部的标准化工作开展较早,但农业信息化还是一件新事物,相关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应用刚起步,缺乏系统性研究,存在标准缺失、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急需加快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标准化体系。而且我国现行的农业推广体制是政府直接领导的农业推广,以国家农业推广机构为主,各部门协作推广。在各级的实际执行中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可能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表面功夫的情况,信息服务作为农业推广中的一环也避免不了受到影响,无法有效适应市场化机制。
  三、总结与讨论
  针对以上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简单思考:一是促进农业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与管理。开发适用信息技术,针对农村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利用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建立起统一标准与体系对信息进行整合加工,保证信息来源及其可靠性。二是注重基础设施信息化。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业土地、种子培育、畜禽农场以及农产品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和农业设备进行改进,与现下技术水平相匹配。三是提高农民推广意识。通过农业信息员培训或送信息下乡等活动培养农民的信息意识,培养知识型农民,为农民朋友提供适时、实用的农业信息并被他们有效利用,促进信息服务的开展。四是完善信息服务管理制度与法律法规。结合信息服务开展实际情况,政府部门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体系的良好运行提供保障。健全信息服务管理制度,促进农业信息服务规范化发展。职能细化,不断强化机制创新,与时俱进。
  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需要政府为主导,深化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完善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拓宽信息服务渠道,与服务主体进行有效对接,从而使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更进一步。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要支持,农业信息化建设还需要各部门以及群众的共同努力,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启杰.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2]侯均达.我国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创新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何建新.对农业推广的信息服务[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06):38-40+44.
  [4]赵琬余.我国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创新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05):42.
  [5]陈庆.现阶段农业推广信息服务创新探析[J].商,2015(27):216.
  [6]潘薇.建立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及相应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1992(04):48-50+47.
  [7]夏刊.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2.
  [8]陈莉,李瑜玲,李夕军,宋晓,李建芬.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村村通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发展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5(01):52-55.
  [9]游秀梅,王子齐.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对策研究——福建省南平市王台镇农技推广案例调查[J].江西农业学报,2008(12):170-173.
其他文献
今年对金贤敏来说,可谓是收获的一年。前不久他获得了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0万)的资助,支持他做光量子芯片研究。9月初,国内外媒体报道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特别研
期刊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代表,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基本
摘要: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历时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胜利,这场战争的胜利除了由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外,相关领导人的决策、谋局也起着重大作用。本文将对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彭德怀的决策、谋局艺术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抗美援朝;彭德怀;谋局艺术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拉开帷幕。当时,我军的战
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形势发展背景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融合于校园文化中是极为有利且必要的,它让校园文化价值观更加丰富多元化,也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与人格的完善,在有效抵御西方不良社会思潮同时,也维护我国校园文化生态环境安全。文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高校并与校园文化相融合的现实意义入手,探讨二者实现融合教育的契合思路,并给出基于主体互动理念的融合教育有效优化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
在获得第149届芥川奖小说《指甲与眼睛》中,藤野可织以第二人称的独特文学创作手法,刻画了一个鲜明的日本家庭主妇形象.本文围绕小说中的主人公麻衣,分析其与“我”的父亲、
巴瑞斯的研究发现,神经胶质细胞对于大脑突触可塑性和预防神经退行性失调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发现让神经胶质细胞从配角摇身成为舞台明星。在过去25年里,本·巴瑞斯(Ben
期刊
大江健三郎作为一个一直以来致力于关注人类灵魂救赎的作家,其作品塑造了无数“边缘化”的人物.《鸟》作为其早期的一个短篇,无论是从文本刻画的心理疾病的主人公形象,还是文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具有十分丰富的时代意义,小说中象征意义的运用更深化了主题.本文主要分析小说中运用的象征手法,旨在突显其反
摘要:国家发布了通过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概念,要完成知识产权创建、监管、运行和保护的全方位提高,必须着重强调对增强知识产权运营方面的关注。通过协同作用和生命周期理论做基础来建构专利协同应用模型,从专利权当事人、知识产权运行公司、监管人才三个方面研究知识产权运营方略。知识产权运营机构的相关运营战略应该在专利所有运行阶段进行执行,才能最大化获得专利价值; 对人才进行相关教育是决定专利运营策略是否能贯彻实
《杀死一只知更鸟》由女主人公童年时发生的几个故事串联,是一部被读者高度评价,富有教育意义的作品.故事里的父亲阿迪克斯·芬奇尊重儿童的天性,同情穷苦的人,还包括以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