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钟海辉读大一暑假的一天早上,家里电话铃响了,对方对彭素清说:“你是海辉的妈妈吗?我是火车上认识海辉的,你的孩子太可爱了。从他的修养可以看出你们的家教和父母的品德。我是国务院体改办贺文忠,请海辉开学经过北京时一定来我家……”彭素清赶快叫醒儿子听电话,听他们俩在说话时,她奇怪地想,这个人的声音起码40多岁了,可儿子才19岁啊……对方的称赞,让她脸上浮现出满足和欣慰的笑——
从礼貌教养入手
由于丈夫钟梅展是一名军人,彭素清夫妻长时间两地分居,培养教育儿子的责任落在了身为海口市秀英区纪委监察局干部彭素清的肩上。别人家早期教育是开发智力,而她认为早期灌输做人的礼节礼貌和爱心才是最重要的。从海辉一岁多开始,彭素清不是教他认字数数,而是教会他叫叔叔、阿姨。到三四岁时,家里来了客人,他就知道请客人坐下,倒茶……
钟海辉刚上一年级时,彭素清因为要到外地开10天会,打算把孩子送到老乡家去。为了“考验”孩子的礼节礼貌是不是过硬,她提前几天带儿子到了老乡家吃饭,观察他的言行举止。那一天钟海辉刚进人家门,马上就叫:“叔叔好,阿姨好,妹妹好……”还跑到阿姨跟前说:“阿姨,我来倒茶好吗?”倒完茶后,看到叔叔在厨房里忙着做饭,他又跑到厨房去问:“叔叔,我能帮你做些什么吗?”到了吃饭时,钟海辉跑前跑后,帮助拿碗筷、摆板凳,让大人先坐,然后自己才坐。吃饭后他又去帮着收拾。
回家的路上,彭素清对儿子说:“孩子,今天你做得很不错,以后不管你去哪里都要这样主动帮助人家干活儿。因为是我们去了,叔叔阿姨才会那么忙,做饭给我们吃,我们帮他们,其实就是帮自己,要不我们得自己做饭吃。你说是不是呀?”
两天后,彭素清有意识地邀请一个朋友带孩子来家里吃饭。女友的小孩比钟海辉大一岁,但是他们不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进屋后,那男孩羞羞答答,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吃完饭离开时,还是父母教他说跟阿姨和弟弟再见,他才说了一句。
彭素清问钟海辉:“像哥哥这样缺乏礼貌的人去到别人家,别人会喜欢吗?”海辉说:“不喜欢,那么大了还要大人教。”“如果他的父母有事要外出,来我们家吃住,你会喜欢他吗?”“不喜欢。”“对了,儿子,那你知道应该怎样做,别人才会喜欢你,并且感觉像在自己家一样的温暖。妈妈过两天要去外地开会10天,把你托付给咱们经常去的老乡家吃住。你每天放学回来问阿婆好,书包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自己穿的鞋要放整齐……”
就这样,等10天后彭素清开会回来,老乡对钟海辉赞不绝口。也正因为他从小就特别懂礼貌,所以总是受到别人的表扬、鼓励和疼爱。这正好应证了彭素清常说的一句话:“有礼貌就有人缘。”
开学前教儿子两件事
从儿子出生到小学毕业,彭素清都坚持“陪吃、陪读、陪睡”。不少父母为了睡懒觉,都是给孩子一块钱,让他到外面去吃早点。从钟海辉上学那天起,彭素清却早早起来给儿子做饭。每天晚上,她总是陪着儿子写作业,到10点她一定让儿子睡觉,好让儿子明天能按时起床。
为了能陪儿子一起吃早饭,彭素清每天起早摸黑,陪儿子在家吃饭只能节省一元钱,看起来微不足道,但长年累月,却能对儿子的成长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彭素清从小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不会乱要钱,也不会乱花钱。家中抽屉里放的生活费从来都没有上锁,海辉需要买什么东西,自己到抽屉里拿,找回来的钱,自动放回原位。
儿子9月1日要上学了。开学前,彭素清特意到学校“考察”周边环境。学校门口有大大小小十二个摊子,小孩一放学就像蜜蜂一样包围了各个摊点。彭素清认真观察发现,这些小孩不是买早餐就是买点心,如果是吃早餐,两元钱根本吃不饱,如果是点心,天天如此,孩子养成这样的坏习惯,也不是什么好事……
一天,彭素清特意带他到市场比较脏的地方买吃的。钟海辉说:“妈妈,那么脏不要买,我不要。”第二天,彭素清把儿子带到学校门口说:“你看看,你就要上学了,这里卖的东西,和妈妈带你去的地方卖的是一样的。那么多哥哥姐姐买,你还会说不要买吗?”每问一句,他总是点点头。彭素清蹲下来问:“你点头是什么意思?你做什么事都很大方,怎么今天点那么多次头?”孩子的回答出乎彭素清的预料:“妈妈,他们是不是没有妈妈呀!家里没有东西吃?”彭素清说:“他们都有妈妈,可能他们的妈妈没有时间做早餐。等你上学时妈妈会每天起来给你做早餐,那你还会想买这些东西吃吗?”“我不想。”“你能坚持吗?”“能。”
在孩子上学的前一天,彭素清问他:“你数一数你现在有多少人爱你,疼你?”他一口气数出38个人。彭素清说:“从明天开始就有上百人、上千人爱你,疼你。但是有一条,你一定要先爱他们,他们才能爱你。怎么爱他们呢?妈妈对你提出的要求是把老师当作你第二任父母,把同学当作你的兄弟姐妹,因为你是独生子。”
钟海辉一直没有忘记这些话,从小学到大学,他和老师同学都相处得特别好。大二暑假,从沈阳到广州的列车上,同行九位同学的钱包被扒手盗窃。钟海辉一边劝大家别着急,一边到车厢寻找海南的同学凑钱,为丢钱的同学筹集从广州回海南的汽车路费。因为钱没凑够,他便打电话回家,让妈妈准备钱到新港码头付路费给司机。
与儿子感情零距离
儿子到东北上大学以后,彭素清充分利用手机发短信的方便,常常发信息和儿子沟通。早晨一起来,儿子在跑操之前,先给她发短信:“妈妈,早上好!”彭素清回短信说:“儿子,早上好!”除了问候的话,彭素清还经常给儿子“汇报”情况。比如,彭素清到市里开会,会利用在路上的时间发短信告诉孩子要到市里开什么会。开完以后再告诉他会上表扬了谁,是因为什么而受到表扬。
晚上11点,彭素清会告诉儿子休息时间到了。东北的天特别冷,钟海辉一进宿舍就发短信说:“妈妈,有热水吗?我都冷死了。”好像妈妈就在屋里等他一样。儿子在大学的4年中间,彭素清感觉是儿子在校园内,自己在校园外,共同成长,共同进步。钟海辉在大学的辩论赛中获得了5连冠,也是两人热线联络的结果。
在儿子就要去深圳上班的头一天晚上,彭素清与他谈到凌晨两点多。她说:“随着角色的转变,一是把上学前妈妈对你说的第一句话改过来,把老师改为领导当作你的第二任父母,同事当作你的兄弟姐妹。二是进入社会后要一切从零开始,希望你尽快调整心态,转换角色。在工作中要懂得包容、谦让,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说必干,干必成。”
2007年8月份,钟海辉外婆上厕所不小心摔倒,摔断了手,头部、腰部严重摔伤,卧床不起。钟海辉立即向领导请假,深夜12点多从深圳赶回海口,守在床边换药、按摩,陪外婆聊天,帮外婆翻身。他对家人宣布:“这三天外婆由我护理。”
到了外婆生日的那一天,钟海辉特意从深圳回海口为外婆过70岁大寿,同时带了几个同学为外婆祝寿。受钟海辉影响,这几个同学也学会了给爸爸妈妈过生日。后来那几个同学的父母给彭素清打电话说:“孩子与海辉在一起,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现在也知道给我们过生日买礼物了,这可是以前从没有过的。”
现在钟海辉虽然人在深圳工作,但他和妈妈交流和沟通己经成为习惯,每天短信不断,邮件照发,聊天随时进行。这可真是母子连心啊!
彭素清母子小档案:2006年,钟海辉在深圳市公务员考试中获得了第一名的成绩。2007年,由于工作出色,他被任命为深圳市南山区劳动局团支部书记。他参加深圳市劳动系统演讲比赛获得第一名,成为深圳市执法宣传先进个人。彭素清荣获海口市首届“十佳母亲”的称号。
(题图为主人公一家)
(编辑/李贤平)
从礼貌教养入手
由于丈夫钟梅展是一名军人,彭素清夫妻长时间两地分居,培养教育儿子的责任落在了身为海口市秀英区纪委监察局干部彭素清的肩上。别人家早期教育是开发智力,而她认为早期灌输做人的礼节礼貌和爱心才是最重要的。从海辉一岁多开始,彭素清不是教他认字数数,而是教会他叫叔叔、阿姨。到三四岁时,家里来了客人,他就知道请客人坐下,倒茶……
钟海辉刚上一年级时,彭素清因为要到外地开10天会,打算把孩子送到老乡家去。为了“考验”孩子的礼节礼貌是不是过硬,她提前几天带儿子到了老乡家吃饭,观察他的言行举止。那一天钟海辉刚进人家门,马上就叫:“叔叔好,阿姨好,妹妹好……”还跑到阿姨跟前说:“阿姨,我来倒茶好吗?”倒完茶后,看到叔叔在厨房里忙着做饭,他又跑到厨房去问:“叔叔,我能帮你做些什么吗?”到了吃饭时,钟海辉跑前跑后,帮助拿碗筷、摆板凳,让大人先坐,然后自己才坐。吃饭后他又去帮着收拾。
回家的路上,彭素清对儿子说:“孩子,今天你做得很不错,以后不管你去哪里都要这样主动帮助人家干活儿。因为是我们去了,叔叔阿姨才会那么忙,做饭给我们吃,我们帮他们,其实就是帮自己,要不我们得自己做饭吃。你说是不是呀?”
两天后,彭素清有意识地邀请一个朋友带孩子来家里吃饭。女友的小孩比钟海辉大一岁,但是他们不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进屋后,那男孩羞羞答答,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吃完饭离开时,还是父母教他说跟阿姨和弟弟再见,他才说了一句。
彭素清问钟海辉:“像哥哥这样缺乏礼貌的人去到别人家,别人会喜欢吗?”海辉说:“不喜欢,那么大了还要大人教。”“如果他的父母有事要外出,来我们家吃住,你会喜欢他吗?”“不喜欢。”“对了,儿子,那你知道应该怎样做,别人才会喜欢你,并且感觉像在自己家一样的温暖。妈妈过两天要去外地开会10天,把你托付给咱们经常去的老乡家吃住。你每天放学回来问阿婆好,书包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自己穿的鞋要放整齐……”
就这样,等10天后彭素清开会回来,老乡对钟海辉赞不绝口。也正因为他从小就特别懂礼貌,所以总是受到别人的表扬、鼓励和疼爱。这正好应证了彭素清常说的一句话:“有礼貌就有人缘。”
开学前教儿子两件事
从儿子出生到小学毕业,彭素清都坚持“陪吃、陪读、陪睡”。不少父母为了睡懒觉,都是给孩子一块钱,让他到外面去吃早点。从钟海辉上学那天起,彭素清却早早起来给儿子做饭。每天晚上,她总是陪着儿子写作业,到10点她一定让儿子睡觉,好让儿子明天能按时起床。
为了能陪儿子一起吃早饭,彭素清每天起早摸黑,陪儿子在家吃饭只能节省一元钱,看起来微不足道,但长年累月,却能对儿子的成长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彭素清从小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不会乱要钱,也不会乱花钱。家中抽屉里放的生活费从来都没有上锁,海辉需要买什么东西,自己到抽屉里拿,找回来的钱,自动放回原位。
儿子9月1日要上学了。开学前,彭素清特意到学校“考察”周边环境。学校门口有大大小小十二个摊子,小孩一放学就像蜜蜂一样包围了各个摊点。彭素清认真观察发现,这些小孩不是买早餐就是买点心,如果是吃早餐,两元钱根本吃不饱,如果是点心,天天如此,孩子养成这样的坏习惯,也不是什么好事……
一天,彭素清特意带他到市场比较脏的地方买吃的。钟海辉说:“妈妈,那么脏不要买,我不要。”第二天,彭素清把儿子带到学校门口说:“你看看,你就要上学了,这里卖的东西,和妈妈带你去的地方卖的是一样的。那么多哥哥姐姐买,你还会说不要买吗?”每问一句,他总是点点头。彭素清蹲下来问:“你点头是什么意思?你做什么事都很大方,怎么今天点那么多次头?”孩子的回答出乎彭素清的预料:“妈妈,他们是不是没有妈妈呀!家里没有东西吃?”彭素清说:“他们都有妈妈,可能他们的妈妈没有时间做早餐。等你上学时妈妈会每天起来给你做早餐,那你还会想买这些东西吃吗?”“我不想。”“你能坚持吗?”“能。”
在孩子上学的前一天,彭素清问他:“你数一数你现在有多少人爱你,疼你?”他一口气数出38个人。彭素清说:“从明天开始就有上百人、上千人爱你,疼你。但是有一条,你一定要先爱他们,他们才能爱你。怎么爱他们呢?妈妈对你提出的要求是把老师当作你第二任父母,把同学当作你的兄弟姐妹,因为你是独生子。”
钟海辉一直没有忘记这些话,从小学到大学,他和老师同学都相处得特别好。大二暑假,从沈阳到广州的列车上,同行九位同学的钱包被扒手盗窃。钟海辉一边劝大家别着急,一边到车厢寻找海南的同学凑钱,为丢钱的同学筹集从广州回海南的汽车路费。因为钱没凑够,他便打电话回家,让妈妈准备钱到新港码头付路费给司机。
与儿子感情零距离
儿子到东北上大学以后,彭素清充分利用手机发短信的方便,常常发信息和儿子沟通。早晨一起来,儿子在跑操之前,先给她发短信:“妈妈,早上好!”彭素清回短信说:“儿子,早上好!”除了问候的话,彭素清还经常给儿子“汇报”情况。比如,彭素清到市里开会,会利用在路上的时间发短信告诉孩子要到市里开什么会。开完以后再告诉他会上表扬了谁,是因为什么而受到表扬。
晚上11点,彭素清会告诉儿子休息时间到了。东北的天特别冷,钟海辉一进宿舍就发短信说:“妈妈,有热水吗?我都冷死了。”好像妈妈就在屋里等他一样。儿子在大学的4年中间,彭素清感觉是儿子在校园内,自己在校园外,共同成长,共同进步。钟海辉在大学的辩论赛中获得了5连冠,也是两人热线联络的结果。
在儿子就要去深圳上班的头一天晚上,彭素清与他谈到凌晨两点多。她说:“随着角色的转变,一是把上学前妈妈对你说的第一句话改过来,把老师改为领导当作你的第二任父母,同事当作你的兄弟姐妹。二是进入社会后要一切从零开始,希望你尽快调整心态,转换角色。在工作中要懂得包容、谦让,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说必干,干必成。”
2007年8月份,钟海辉外婆上厕所不小心摔倒,摔断了手,头部、腰部严重摔伤,卧床不起。钟海辉立即向领导请假,深夜12点多从深圳赶回海口,守在床边换药、按摩,陪外婆聊天,帮外婆翻身。他对家人宣布:“这三天外婆由我护理。”
到了外婆生日的那一天,钟海辉特意从深圳回海口为外婆过70岁大寿,同时带了几个同学为外婆祝寿。受钟海辉影响,这几个同学也学会了给爸爸妈妈过生日。后来那几个同学的父母给彭素清打电话说:“孩子与海辉在一起,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现在也知道给我们过生日买礼物了,这可是以前从没有过的。”
现在钟海辉虽然人在深圳工作,但他和妈妈交流和沟通己经成为习惯,每天短信不断,邮件照发,聊天随时进行。这可真是母子连心啊!
彭素清母子小档案:2006年,钟海辉在深圳市公务员考试中获得了第一名的成绩。2007年,由于工作出色,他被任命为深圳市南山区劳动局团支部书记。他参加深圳市劳动系统演讲比赛获得第一名,成为深圳市执法宣传先进个人。彭素清荣获海口市首届“十佳母亲”的称号。
(题图为主人公一家)
(编辑/李贤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