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它们都是“大道”精神的一部分
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均以“霸道”与“王道”相杂治国。其实,治企思想与传统治国思想中的“霸道”、“王道”的理念有相融相通之处。
守经达变
孔孟思想认为政治统治有两种:王道和霸道。王道是仁政管理思想,靠道德教诲和教育来贯彻的,所谓德治教化;霸道则是依靠暴力实行统治,靠强制手段来推行,武力是其力量源泉。对内以德怀文,对外以礼教化,是为王道;对内严刑峻法,对外穷兵黩武,主张功利强权,是为霸道。促使王道和霸道由对立走向统一的思想家是荀子。荀子主张王道霸道两者兼有之,主张德与力相结合,王与霸相混合,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产生了真正深远的影响。
最后一个梦想“以德服人”的王道理论的实践者,或许就是迂阔的宋襄公。楚、宋泓水之战,当楚军渡河时,宋襄公说:敌军未能组成阵势,不能出战,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本人也受伤。及宋襄公薨,那个时代的礼法亦随之永恒逝去。
而第一个霸道理论的实践者是商鞅。商鞅西行入秦,第一次去见秦孝公就大讲“帝道”,孝公不时打瞌睡。第二次去,又改讲“王道”,谈话比较投机,但不能合孝公心意。商鞅第三次去见秦孝公,以霸道来试探,却未及深谈。商鞅第四次大谈霸道,孝公因此大悦。于是,秦王开始任用商鞅推行霸道。
传统皇朝政治实质上是杂用王道和霸道,有主有辅。返观历史,凡是王道主政时期,大多是三四百年寿命的相对的长命王朝,如两汉、唐、清;凡是霸道主政时期,基本是百年之内的短命王朝,如秦、隋、元三朝。而同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元代短命,清朝长寿。
从哲学上说,王道是正道,当然正道须以实力为基础。王道中也包含霸道,但王道顺势而行,而霸道逆势而行,所以霸道或能残民得逞于一时,难得善终。在道的层次上,王道是经,但有经也有权,要守经达变。
仁则生矣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家是行王道还是霸道?是在制度上实行奖罚分明,还是在文化上通过行为规范去软约束?是鼓励在法律边缘行走,还是鼓励遵守秩序良性发展?
王道管理表现出一种泛爱万物的情怀,是一种整体系统的大生命观,即通过与周边环境的友好关系,使自身达到一种更和谐、更有效地良性循环。王道思想的核心是仁爱思想。“仁则生矣”意味着企业不但自己“生”,而且让自己的伙伴“生”,由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转化成整个链条的价值最大化。王道思想在企业管理中是有其现实的价值基础的。
目前绝大多数经营者眼睛里往往只有征服、只想表现、渴望取胜,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优秀和具备超越性人格。然而经营者们缺少“自我认知”,很少尽情地享受工作和生活的乐趣,只能越来越烦躁、骄横跋扈。从三株、亚细亚、巨人等企业发展中,我们看到了霸道思想的影子。在中国,相当多的经营者崇尚“大”,崇尚“霸”,走的是“霸道”。所以在中国,广泛实践着的盈利模式其实只有产品盈利模式和规模盈利模式,很少有品牌盈利模式,品牌只是被用做宣扬企业家的霸道理念。过去,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竞争关系,如企业拼命压榨供货商;而现代企业的观念已经逐步转化为与供货商合作共赢,这也是一种王道思想。
国际企业也有霸道思想。有媒体称,苹果做大后,逐渐有“从王道走向霸道”的趋势,出现血汗工厂、压迫供货商降价等情况,出现“毒苹果”事件,利益的平衡开始被破坏。苹果行“王道”而得天下,为消费者创造新价值,为产业创造大饼,让大家有得分。而苹果做大后出现的“从王道走向霸道”的趋势,是一种很危险的倒退现象。
或许我们能从GE公司对文化的重视中得到一些启示。GE用诚信塑造价值链;不仅要求员工、下属公司或其他控股关联公司遵守,还要求非控股关联公司遵守,甚至要求第三方(如经销商、独立承包商等)遵守。一旦第三方未能履行遵守GE政策的承诺,必须采取包括终止合同在内的一切行动。这就把诚信扩展到了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
我们怀念乔布斯,希望苹果能越走越好,但我们也知道,苹果存在了30多年,而GE存在了100多年。
企业家选择王道和霸道都是可以的,关键他是想做长还是做短企业。当然,没有实力也就不要谈什么霸道了,因为弱者没有选择的权利。
大道精神
时代的主流思想是王道。但有着更远大梦想的企业家,应有超越王道、霸道的“大道”精神追求。
大道管理的关键是:员工是什么?从人力成本到人力资源再到人力资本,是管理理念的两大进步。从整体上看,员工既是资本和资源,也不可避免的是成本;从个体上看,不是所有员工都是资本,有些主要是资源,有些则主要是成本。更大的局限性:三者都是对员工的物化。人力不仅是成本,也不仅是资源或者是资本,而是人。人和其他成本、资源、资本项目的区别是,人有情感、有追求。企业家除了盈利性的追求之外,还有培养人的责任。
从本质上说,王道和霸道都有“道”,都是“大道”精神的一部分。“道治”,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儒道都强调“德”,儒家是想通过“克己复礼”(辅之以法)后“归仁入德,而渐次达到“道”的层级,与道家思想在本质上并不冲突。企业的“以德治企”、“以礼治企”、“以法治企”,都是不得已的选择。“礼”和“法”的区别在于前者偏重于对人的行为规范的设定,后者偏重于外部的制度的强制力,是一种对人的行为的底线的约定。
“以法治企,以德治企”目前都是并用的状态,但“以道治企”还没有成为企业公开的一个纲领。我们认为,“以道治国”、“以道治企”是未来国家和企业的一个目标和方向。从现实的发展次序的角度来说,法制、礼制、德治、道治结合,并以道统领,层级递进,逐步进化,是所有企业未来发展之路。
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均以“霸道”与“王道”相杂治国。其实,治企思想与传统治国思想中的“霸道”、“王道”的理念有相融相通之处。
守经达变
孔孟思想认为政治统治有两种:王道和霸道。王道是仁政管理思想,靠道德教诲和教育来贯彻的,所谓德治教化;霸道则是依靠暴力实行统治,靠强制手段来推行,武力是其力量源泉。对内以德怀文,对外以礼教化,是为王道;对内严刑峻法,对外穷兵黩武,主张功利强权,是为霸道。促使王道和霸道由对立走向统一的思想家是荀子。荀子主张王道霸道两者兼有之,主张德与力相结合,王与霸相混合,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产生了真正深远的影响。
最后一个梦想“以德服人”的王道理论的实践者,或许就是迂阔的宋襄公。楚、宋泓水之战,当楚军渡河时,宋襄公说:敌军未能组成阵势,不能出战,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本人也受伤。及宋襄公薨,那个时代的礼法亦随之永恒逝去。
而第一个霸道理论的实践者是商鞅。商鞅西行入秦,第一次去见秦孝公就大讲“帝道”,孝公不时打瞌睡。第二次去,又改讲“王道”,谈话比较投机,但不能合孝公心意。商鞅第三次去见秦孝公,以霸道来试探,却未及深谈。商鞅第四次大谈霸道,孝公因此大悦。于是,秦王开始任用商鞅推行霸道。
传统皇朝政治实质上是杂用王道和霸道,有主有辅。返观历史,凡是王道主政时期,大多是三四百年寿命的相对的长命王朝,如两汉、唐、清;凡是霸道主政时期,基本是百年之内的短命王朝,如秦、隋、元三朝。而同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元代短命,清朝长寿。
从哲学上说,王道是正道,当然正道须以实力为基础。王道中也包含霸道,但王道顺势而行,而霸道逆势而行,所以霸道或能残民得逞于一时,难得善终。在道的层次上,王道是经,但有经也有权,要守经达变。
仁则生矣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家是行王道还是霸道?是在制度上实行奖罚分明,还是在文化上通过行为规范去软约束?是鼓励在法律边缘行走,还是鼓励遵守秩序良性发展?
王道管理表现出一种泛爱万物的情怀,是一种整体系统的大生命观,即通过与周边环境的友好关系,使自身达到一种更和谐、更有效地良性循环。王道思想的核心是仁爱思想。“仁则生矣”意味着企业不但自己“生”,而且让自己的伙伴“生”,由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转化成整个链条的价值最大化。王道思想在企业管理中是有其现实的价值基础的。
目前绝大多数经营者眼睛里往往只有征服、只想表现、渴望取胜,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优秀和具备超越性人格。然而经营者们缺少“自我认知”,很少尽情地享受工作和生活的乐趣,只能越来越烦躁、骄横跋扈。从三株、亚细亚、巨人等企业发展中,我们看到了霸道思想的影子。在中国,相当多的经营者崇尚“大”,崇尚“霸”,走的是“霸道”。所以在中国,广泛实践着的盈利模式其实只有产品盈利模式和规模盈利模式,很少有品牌盈利模式,品牌只是被用做宣扬企业家的霸道理念。过去,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竞争关系,如企业拼命压榨供货商;而现代企业的观念已经逐步转化为与供货商合作共赢,这也是一种王道思想。
国际企业也有霸道思想。有媒体称,苹果做大后,逐渐有“从王道走向霸道”的趋势,出现血汗工厂、压迫供货商降价等情况,出现“毒苹果”事件,利益的平衡开始被破坏。苹果行“王道”而得天下,为消费者创造新价值,为产业创造大饼,让大家有得分。而苹果做大后出现的“从王道走向霸道”的趋势,是一种很危险的倒退现象。
或许我们能从GE公司对文化的重视中得到一些启示。GE用诚信塑造价值链;不仅要求员工、下属公司或其他控股关联公司遵守,还要求非控股关联公司遵守,甚至要求第三方(如经销商、独立承包商等)遵守。一旦第三方未能履行遵守GE政策的承诺,必须采取包括终止合同在内的一切行动。这就把诚信扩展到了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
我们怀念乔布斯,希望苹果能越走越好,但我们也知道,苹果存在了30多年,而GE存在了100多年。
企业家选择王道和霸道都是可以的,关键他是想做长还是做短企业。当然,没有实力也就不要谈什么霸道了,因为弱者没有选择的权利。
大道精神
时代的主流思想是王道。但有着更远大梦想的企业家,应有超越王道、霸道的“大道”精神追求。
大道管理的关键是:员工是什么?从人力成本到人力资源再到人力资本,是管理理念的两大进步。从整体上看,员工既是资本和资源,也不可避免的是成本;从个体上看,不是所有员工都是资本,有些主要是资源,有些则主要是成本。更大的局限性:三者都是对员工的物化。人力不仅是成本,也不仅是资源或者是资本,而是人。人和其他成本、资源、资本项目的区别是,人有情感、有追求。企业家除了盈利性的追求之外,还有培养人的责任。
从本质上说,王道和霸道都有“道”,都是“大道”精神的一部分。“道治”,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儒道都强调“德”,儒家是想通过“克己复礼”(辅之以法)后“归仁入德,而渐次达到“道”的层级,与道家思想在本质上并不冲突。企业的“以德治企”、“以礼治企”、“以法治企”,都是不得已的选择。“礼”和“法”的区别在于前者偏重于对人的行为规范的设定,后者偏重于外部的制度的强制力,是一种对人的行为的底线的约定。
“以法治企,以德治企”目前都是并用的状态,但“以道治企”还没有成为企业公开的一个纲领。我们认为,“以道治国”、“以道治企”是未来国家和企业的一个目标和方向。从现实的发展次序的角度来说,法制、礼制、德治、道治结合,并以道统领,层级递进,逐步进化,是所有企业未来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