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隨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式进入了以微博、贴吧、即时通信工具和论坛等为主要标志的新媒体时代。随着网络在科技当中的不断提升,网络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据统计,高校是网络信息教育普及的最主要场所。在高校当中,网络已经逐渐成为师生交流、获取信息以及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从新媒体的特性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出发,分析了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大学生是新科技和新技术的主要受众,互联网等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主要方式,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深远的影响。 网络技术的发展丰富了当今的媒体形式,微博、论坛等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成为了人们重要的发声工具和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新媒体的出现,一方面拓宽了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新媒体传播的内容良莠不齐,也给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面影响
(一)新媒体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广阔前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好的传播媒介和广阔空间,通过网络等媒体,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快速的将重要的思想、政策和理论传播出去,避免其它繁琐程序的限制。同时,网络的开发,实现了信息的全球共享,可以帮助党建工作者及时的了解国内外的时事变化,将这些信息及时的传递给学生们,同时,也开阔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视野。
(二)增强了大学生的自主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信息传播更具有实时交互性,每个大学生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交流者和获得者,使信息交流从单向被动式向多向互动式转变;同时在具有网络虚拟的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使用匿名方式交流思想、传递情感、宣泄压力,容易形成畅所欲言的氛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时了解和收集大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和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快速全面深入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在网络环境中和现实环境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新媒体的发展有利于优化和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系统。作为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在受教过程中,需要对大量不同种类的知识进行学习和了解,包括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和天文等课程,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匮乏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媒体平台下,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搜索学习资料,通过网络等平台的互动,加强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促使学生主动的去了解课本以外的知识,丰富学生的涉猎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例如,当今盛行的微博等媒介,学生通过微博与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互动和交流,了解各个领域的最新动态,加深对大千世界的了解,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负面影响
(一)新媒体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推进,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新媒体的出现促进了这种交流的加深。然而,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大众媒体也开始进行市场化经营,部分媒体经营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对新闻内容缺乏科学的审查,有些低级趣味,这样不仅损害了新传媒的形象,也导致很多的大学生受到其危害,不能正确的判断是非,迷失了自我的观点。新媒体的出现虽然扩宽学生获取资源和信息的渠道,但是,不良的新媒体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埋下隐患。
(二)社交群体虚拟化。由于新媒体的虚拟性,导致对学生行为约束力减弱,在互联网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交友、游戏,使学生抵御诱惑、分辨是非的能力减弱。新媒体的发展超越了一切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在网络上建构了一个相对封闭的虚拟生活空间。长期的网上交流常使一些大学生习惯于从网络世界中寻找个人价值和精神寄托,把自己埋藏在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与现实生活脱轨,逐渐迷失在网络虚拟世界中,从而导致思想孤僻、意志消沉。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上网成瘾而患上网络孤独症。网络迷恋症的大学生屡见不鲜,这些大学生性格内向,厌恶与他人交往,对身边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心理极度空虚、孤独、抑郁,甚至有时还会产生轻生念头。容易引发部分大学生出现认知偏差和人格障碍。
(三)媒体快速发展使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挑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以及其所依赖的教育环境已经严重的落后,不能适应新媒体的冲击和影响,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等都处于滞后状态。缺乏前瞻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前沿认知。新媒体环境下,纷繁复杂的大量信息影响着大学生对信息的正确辨别和选择,有的甚至触及社会道德和公众价值观念的底线。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着大学生的理想追求、价值判断和生活方式。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效果。
三、新媒体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首先,将课堂灌输转向网络讨论新媒体自身有着诸多优点,教育者可以通过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虚拟教育,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还能够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空间与枯燥的课堂灌输相比,新媒体新型的教育方法更能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大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教育者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发博客、制作网页等方式,结合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对时事热点问题和大学生关心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努力吸引学生们加入进来,通过这种轻松的交流方式,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联系,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二)建立思想政治交流网站。在这个网站上可以包含:热点新闻、学生科技创新、学生创业、教务信息等部分,并且将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传播马克思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渗透到网站上。其次,高校应该,在学校当中成立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中心,高校还应该加强对网络信息平台的监控和管理,将学生或者其他人员发布到网上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审查,这样就能够有效的规范和约束学生的网上行为,高校也应该搭建自己学校的网络“防火墙”,这样就能够起到抵御恶意攻击的作用,并且可以进一步过滤有害信息或者是一些不当言语、过激言论等。杜绝非法牟利的现象的出现,政府有关部门应及管理和认真审批。对已经存在的网吧,要进行网络环境的规范化改造,这样就能够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网络有效地被开展。
(三)拓展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增强引导力和渗透力。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主流价值文化、校园文化以及党团组织引入新媒体,做好舆论宣传引导,润物无声的把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中铺开。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好微博、微信、朋友圈、贴吧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关注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有效互动,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转化为大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把握新媒体的优势,营造积极向上,活泼生动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传播环境,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引导力和渗透力。
(四)明确责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在当前的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中,要更加注重管理工作的时效性,这不仅仅是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问题,更根本是要明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职责问题,精简管理机构,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时,应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要将具体责任细分到个人,界定各个部门、各个人员的职责,做到权责分明,只有这样才能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此外,高校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建与运行维护,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语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指运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教育在我国一直被放在教育的首位,它是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我们应该充分正确地认识到新媒体带给我们的机遇,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越性,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季海菊.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2]吴琼.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创新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
[3]程婧.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3.
[4]孙珊.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5]张文学.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大学生是新科技和新技术的主要受众,互联网等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主要方式,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深远的影响。 网络技术的发展丰富了当今的媒体形式,微博、论坛等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成为了人们重要的发声工具和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新媒体的出现,一方面拓宽了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新媒体传播的内容良莠不齐,也给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面影响
(一)新媒体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广阔前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好的传播媒介和广阔空间,通过网络等媒体,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快速的将重要的思想、政策和理论传播出去,避免其它繁琐程序的限制。同时,网络的开发,实现了信息的全球共享,可以帮助党建工作者及时的了解国内外的时事变化,将这些信息及时的传递给学生们,同时,也开阔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视野。
(二)增强了大学生的自主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信息传播更具有实时交互性,每个大学生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交流者和获得者,使信息交流从单向被动式向多向互动式转变;同时在具有网络虚拟的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使用匿名方式交流思想、传递情感、宣泄压力,容易形成畅所欲言的氛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时了解和收集大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和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快速全面深入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在网络环境中和现实环境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新媒体的发展有利于优化和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系统。作为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在受教过程中,需要对大量不同种类的知识进行学习和了解,包括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和天文等课程,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匮乏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媒体平台下,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搜索学习资料,通过网络等平台的互动,加强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促使学生主动的去了解课本以外的知识,丰富学生的涉猎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例如,当今盛行的微博等媒介,学生通过微博与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互动和交流,了解各个领域的最新动态,加深对大千世界的了解,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负面影响
(一)新媒体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推进,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新媒体的出现促进了这种交流的加深。然而,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大众媒体也开始进行市场化经营,部分媒体经营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对新闻内容缺乏科学的审查,有些低级趣味,这样不仅损害了新传媒的形象,也导致很多的大学生受到其危害,不能正确的判断是非,迷失了自我的观点。新媒体的出现虽然扩宽学生获取资源和信息的渠道,但是,不良的新媒体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埋下隐患。
(二)社交群体虚拟化。由于新媒体的虚拟性,导致对学生行为约束力减弱,在互联网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交友、游戏,使学生抵御诱惑、分辨是非的能力减弱。新媒体的发展超越了一切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在网络上建构了一个相对封闭的虚拟生活空间。长期的网上交流常使一些大学生习惯于从网络世界中寻找个人价值和精神寄托,把自己埋藏在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与现实生活脱轨,逐渐迷失在网络虚拟世界中,从而导致思想孤僻、意志消沉。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上网成瘾而患上网络孤独症。网络迷恋症的大学生屡见不鲜,这些大学生性格内向,厌恶与他人交往,对身边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心理极度空虚、孤独、抑郁,甚至有时还会产生轻生念头。容易引发部分大学生出现认知偏差和人格障碍。
(三)媒体快速发展使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挑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以及其所依赖的教育环境已经严重的落后,不能适应新媒体的冲击和影响,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等都处于滞后状态。缺乏前瞻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前沿认知。新媒体环境下,纷繁复杂的大量信息影响着大学生对信息的正确辨别和选择,有的甚至触及社会道德和公众价值观念的底线。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着大学生的理想追求、价值判断和生活方式。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效果。
三、新媒体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首先,将课堂灌输转向网络讨论新媒体自身有着诸多优点,教育者可以通过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虚拟教育,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还能够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空间与枯燥的课堂灌输相比,新媒体新型的教育方法更能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大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教育者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发博客、制作网页等方式,结合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对时事热点问题和大学生关心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努力吸引学生们加入进来,通过这种轻松的交流方式,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联系,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二)建立思想政治交流网站。在这个网站上可以包含:热点新闻、学生科技创新、学生创业、教务信息等部分,并且将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传播马克思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渗透到网站上。其次,高校应该,在学校当中成立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中心,高校还应该加强对网络信息平台的监控和管理,将学生或者其他人员发布到网上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审查,这样就能够有效的规范和约束学生的网上行为,高校也应该搭建自己学校的网络“防火墙”,这样就能够起到抵御恶意攻击的作用,并且可以进一步过滤有害信息或者是一些不当言语、过激言论等。杜绝非法牟利的现象的出现,政府有关部门应及管理和认真审批。对已经存在的网吧,要进行网络环境的规范化改造,这样就能够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网络有效地被开展。
(三)拓展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增强引导力和渗透力。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主流价值文化、校园文化以及党团组织引入新媒体,做好舆论宣传引导,润物无声的把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中铺开。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好微博、微信、朋友圈、贴吧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关注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有效互动,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转化为大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把握新媒体的优势,营造积极向上,活泼生动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传播环境,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引导力和渗透力。
(四)明确责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在当前的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中,要更加注重管理工作的时效性,这不仅仅是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问题,更根本是要明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职责问题,精简管理机构,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时,应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要将具体责任细分到个人,界定各个部门、各个人员的职责,做到权责分明,只有这样才能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此外,高校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建与运行维护,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语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指运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教育在我国一直被放在教育的首位,它是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我们应该充分正确地认识到新媒体带给我们的机遇,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越性,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季海菊.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2]吴琼.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创新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
[3]程婧.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3.
[4]孙珊.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5]张文学.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