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通过阐述城市园林绿化的功能作用,指出了当前城市建设中大力发展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当前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高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水平提出了几点在园林绿化中植物的配置原则与方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使更多园林工作者能够认识到植物配置原则在园林绿化建设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字】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植物配置;原则方法
随着城镇居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就目前我国的城市生态环境现状而言,现有的生态环境质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生态绿化的需求。为此,必须要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绿化面积占有率,在提高自然环境质量的同时做到美化城市的效果。那么如何使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既能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又能满足人们对城市绿化的视觉享受呢?笔者以为,按照一定的植物配置原则对城市园林建设做出设计与实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城市园林绿化的功能作用
在城市工业化发展的影响下,大多数城市都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也不但破坏了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也对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危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还城市一个洁净的生态环境,我国大力开展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以增大城市绿化面积,提高城市园林建设水平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由此可见,城市园林绿化对于城市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城市园林绿化通过植树、种灌、栽花、培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过程,不仅要提高城市的绿地率,也要充分利用立体多元的绿色植被的生态效应,包括吸音除尘、降解毒物、调节温湿度、有效降低城市污染的程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使城市环境质量达到清洁、舒适、优美、安全的要求,从而为市民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活空间。
1.2美化市容,充分烘托城市环境的文化氛围。城市园林绿化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同时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园林绿化中,营造出各种不同风格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从而使城市色彩更丰富,外观更美丽,并且通过不同园林绿化景观的展现,充分体现出城市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品味。成功的城市园林绿化在美化市容的同时还应充分体现出城市特有的人文底蕴,这是城市园林绿化重要而独特的功能。
2、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植物配置现状
由于园林绿化建设的优良功能特性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国的大多数城市,尤其是大中型城市都开始积极的进行园林绿化建设。但在园林建设中却急于求成,太过注重整体城市园林规划的整齐一致,而使得城市的绿地结构过于单调,不能体现出良好的生态特性。据研究显示,草木、灌木与乔木相互孤立种植的园林设计方式是当前很多城市园林建设的主要手段,而所选择的树木种类也太过单一,并没有根据生态学中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所适宜生长的树木植物品种也不同的理论依据,选择最适合本地生长,同时又能体现出当地特色的植物品种。
另外,缺乏历史文化内涵和品位也是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和现象。城市园林绿化,并不是随意种植树木花草这么简单的内容,而是要通过植物传递出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或者说是一种城市风格,使人们在感受园林绿化所带来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能够感受了园林绿化的独特魅力。使城市园林绿化在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的同时,将人文底蕴融合在园林绿化建设之中,烘托出城市环境的文化氛围,从而体现出城市特有的景观效果,提高城市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3、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
3.1整体优先原则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自然规律,利用城市所处的环境、地形地貌特征,自然景观,城市性质等进行科学建设或改建。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把握好它们与城市园林的关系,使城市建设与自然和谐,在城市建设中可以回味历史,保障历史文脉的延续。充分研究和借鉴城市所处地带的自然植被类型、景观格局和特征特色,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植物配置的艺术性、趣味性,使之具有人性化和亲近感。
3.2生态优先的原则
在植物材料的选择、树种的搭配、草本花卉的点缀,草坪的衬托以及新平装的选择等必须最大限度地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为出发点,也应该尽量多地选择和使用乡土树种,创造出稳定地植物群落;充分应用生态位原理和植物他感作用,合理配置植物,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才能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
3.3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自然环境为出发点,按照生态学原理,在充分了解各植物种类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合理布局、科学搭配,使各植物种和谐共存,群落穩定发展,达到调节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关系,在城市中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3.4文化原则
在植物配置中坚持文化原则,可以使城市园林向充满人文内涵的高品位方向发展,使不断演变起伏的城市历史文化脉络在城市园林中得到体现。在城市园林中把反应某种人文内涵、象征某种精神品格、代表着某个历史时期的植物科学合理地进行配置,形成具有特色地城市园林景观。
4、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方法
4.1近自然式配置
所谓近自然式配置,一方面是指植物材料本身为近自然状态,尽量避免人工重度修剪和造型,另一方面是指在配置中要避免植物种类地单一、株行距地整齐划一以及苗木的规格的一致。在配置中,尽可能自然,通过不同物种、密度、不同规格的适应、竞争实现群落的共生与稳定。目前,城市森林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森林绿地的近自然配置应该大力提倡。首先要以地带性植被为样板进行模拟,选择合适的建群种;同时要减少对树木个体、群落的过渡人工干扰。上海在城市森林建设改造中采用宫协造林法来模拟地带性森林植被,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4.2融合传统园林中植物配置方法
充分吸收传统园林植物配置中模拟自然的方法,师法自然,经过艺术加工来提升植物景观的观赏价值,在充分发挥群落生态功能的同时尽可能创造社会效益。
5、结语
总之,在当代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中,必须要遵照一定的植物配置原则,按照自然配置的方法进行植物配置设计,使园林绿化建设充分发挥其改善环境、美化市容的功能作用,提高城市的园林文化内涵,因地制宜,使植物配置呈现出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继而促进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加快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
【关键字】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植物配置;原则方法
随着城镇居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就目前我国的城市生态环境现状而言,现有的生态环境质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生态绿化的需求。为此,必须要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绿化面积占有率,在提高自然环境质量的同时做到美化城市的效果。那么如何使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既能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又能满足人们对城市绿化的视觉享受呢?笔者以为,按照一定的植物配置原则对城市园林建设做出设计与实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城市园林绿化的功能作用
在城市工业化发展的影响下,大多数城市都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也不但破坏了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也对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危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还城市一个洁净的生态环境,我国大力开展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以增大城市绿化面积,提高城市园林建设水平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由此可见,城市园林绿化对于城市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城市园林绿化通过植树、种灌、栽花、培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过程,不仅要提高城市的绿地率,也要充分利用立体多元的绿色植被的生态效应,包括吸音除尘、降解毒物、调节温湿度、有效降低城市污染的程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使城市环境质量达到清洁、舒适、优美、安全的要求,从而为市民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活空间。
1.2美化市容,充分烘托城市环境的文化氛围。城市园林绿化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同时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园林绿化中,营造出各种不同风格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从而使城市色彩更丰富,外观更美丽,并且通过不同园林绿化景观的展现,充分体现出城市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品味。成功的城市园林绿化在美化市容的同时还应充分体现出城市特有的人文底蕴,这是城市园林绿化重要而独特的功能。
2、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植物配置现状
由于园林绿化建设的优良功能特性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国的大多数城市,尤其是大中型城市都开始积极的进行园林绿化建设。但在园林建设中却急于求成,太过注重整体城市园林规划的整齐一致,而使得城市的绿地结构过于单调,不能体现出良好的生态特性。据研究显示,草木、灌木与乔木相互孤立种植的园林设计方式是当前很多城市园林建设的主要手段,而所选择的树木种类也太过单一,并没有根据生态学中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所适宜生长的树木植物品种也不同的理论依据,选择最适合本地生长,同时又能体现出当地特色的植物品种。
另外,缺乏历史文化内涵和品位也是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和现象。城市园林绿化,并不是随意种植树木花草这么简单的内容,而是要通过植物传递出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或者说是一种城市风格,使人们在感受园林绿化所带来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能够感受了园林绿化的独特魅力。使城市园林绿化在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的同时,将人文底蕴融合在园林绿化建设之中,烘托出城市环境的文化氛围,从而体现出城市特有的景观效果,提高城市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3、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
3.1整体优先原则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自然规律,利用城市所处的环境、地形地貌特征,自然景观,城市性质等进行科学建设或改建。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把握好它们与城市园林的关系,使城市建设与自然和谐,在城市建设中可以回味历史,保障历史文脉的延续。充分研究和借鉴城市所处地带的自然植被类型、景观格局和特征特色,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植物配置的艺术性、趣味性,使之具有人性化和亲近感。
3.2生态优先的原则
在植物材料的选择、树种的搭配、草本花卉的点缀,草坪的衬托以及新平装的选择等必须最大限度地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为出发点,也应该尽量多地选择和使用乡土树种,创造出稳定地植物群落;充分应用生态位原理和植物他感作用,合理配置植物,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才能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
3.3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自然环境为出发点,按照生态学原理,在充分了解各植物种类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合理布局、科学搭配,使各植物种和谐共存,群落穩定发展,达到调节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关系,在城市中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3.4文化原则
在植物配置中坚持文化原则,可以使城市园林向充满人文内涵的高品位方向发展,使不断演变起伏的城市历史文化脉络在城市园林中得到体现。在城市园林中把反应某种人文内涵、象征某种精神品格、代表着某个历史时期的植物科学合理地进行配置,形成具有特色地城市园林景观。
4、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方法
4.1近自然式配置
所谓近自然式配置,一方面是指植物材料本身为近自然状态,尽量避免人工重度修剪和造型,另一方面是指在配置中要避免植物种类地单一、株行距地整齐划一以及苗木的规格的一致。在配置中,尽可能自然,通过不同物种、密度、不同规格的适应、竞争实现群落的共生与稳定。目前,城市森林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森林绿地的近自然配置应该大力提倡。首先要以地带性植被为样板进行模拟,选择合适的建群种;同时要减少对树木个体、群落的过渡人工干扰。上海在城市森林建设改造中采用宫协造林法来模拟地带性森林植被,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4.2融合传统园林中植物配置方法
充分吸收传统园林植物配置中模拟自然的方法,师法自然,经过艺术加工来提升植物景观的观赏价值,在充分发挥群落生态功能的同时尽可能创造社会效益。
5、结语
总之,在当代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中,必须要遵照一定的植物配置原则,按照自然配置的方法进行植物配置设计,使园林绿化建设充分发挥其改善环境、美化市容的功能作用,提高城市的园林文化内涵,因地制宜,使植物配置呈现出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继而促进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加快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