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什么时代,劳动者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还应该是那些不仅贡献汗水还贡献智慧的人。在天津港就有一位“蓝领专家”,他组织实施了220多项技术创新项目,获得10项国家专利,多次填补了我国港口系统设备接卸煤炭的技术空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亿元,他就是“最美奋斗者”、天津港中煤华能煤码头有限公司孔祥瑞操作队原党支部书记、队长孔祥瑞。
孔祥瑞是党的十七大代表,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08年,他还荣幸地成為天津奥运火炬传递的第一棒。
今年,孔祥瑞在北京参加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他深情地说:“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10年前,我曾参加过2009年的国庆活动,这10年来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了。我赶上了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好时候,作为一名奋斗者,我幸福感满满!”在奋斗逐梦的道路上,已退休的孔祥瑞仍念念不忘天津港的发展。他说:“我将继续发挥光热,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为天津港带出更多年轻的‘蓝领专家’。”
“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
1972年,17岁的孔祥瑞初中毕业后来到天津港当上了一名门吊司机。别看他年纪小,但是他非常积极上进,“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这句话正是孔祥瑞的一句名言。他把工作岗位作为课堂,把生产实践作为教材,把设备故障作为课题,把身边拥有一技之长的工友作为老师,勤奋学习、不断钻研,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1985年,已经开了13年门式起重机的孔祥瑞,参加了职工大学的考前培训班。那时候,他已经是值班队长,是队里的技术骨干。上学就要占用工作时间,岗位上离不开他呀!他人在课堂,心里却惦记着生产。上课第三天,孔祥瑞就作了决定:告别课堂,重新回到他最牵挂、最热爱的工作岗位。
平日里,每当面对新设备,他都第一时间找来设备说明书,一页一页地学,一项一项地啃,不明白的查资料,不懂的找人问,直到把厚厚的说明书弄通弄熟。孔祥瑞的家住在天津市区,到港口有50多公里的路程。那些年,他每天上下班都要坐汽车、倒火车、再换汽车,来回要走5个多小时。路上,他总是带着书,如饥似渴地学习。他还有个记工作日志的习惯,小本子每天随身携带,设备出现哪些故障、什么原因、修理过程、注意事项等都一一记录在案。日积月累,一本本工作日志成为他搞技术创新的资料库。
“多先进的设备,都需要工人来操作;多先进的设备,也有不完善的地方。”这许多年来,孔祥瑞的名字始终与许多创造发明联系在一起的。1995年,他在天津港六公司担任固机队党支部书记、队长,掌管公司装卸生产的核心设备——18台40吨门机。有一次,12号门机发生故障,如果不立即修复,将严重影响生产。而修复门机的前提,是将重168吨的门机上盘抬起,按照常规,需要租用海吊作业,要等两个月。
孔祥瑞依靠自己长期的积累和实际工作经验,决心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他带领工友们经过反复研究,攻克了下支点因轴承旋转不易固定的难关,用10个单个承压30吨的千斤顶顶起168吨的门机上盘,使门机故障得以修复,并由此形成了一项新成果——焊接在大法兰盘下的新型顶生支座技术。
1999年7月,天津港码头作业现场地面温度已达零上40摄氏度,一台正在作业的主力门机却突然短路起火。此时,烈日下晒了一天的门机表面已经热得烫手,冒着浓烟的铁皮机房温度也超过了零上50摄氏度。此时,孔祥瑞心急如焚。南方五省电厂电煤告急,国务院急令抢运,不能耽搁啊。
“军情紧急!”孔祥瑞第一个钻进了烤箱似的机房。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汗水不断流进他和工友们的眼眶、嘴角,湿透了工装。他和5名工友个个挥汗如雨,喉咙冒烟,每个人的工装上都可以拧出水来。6个人喝了整整5箱矿泉水,却没人去上厕所。孔祥瑞让工友们轮换着出机房喘口气儿,而他自己却一直扎在机房里不停地抢修,直到晚上11时,整整干了8个小时。最后,故障修复,装船作业恢复了。走出大罐的孔祥瑞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身体像棉花一样,瘫坐在地上。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孔祥瑞就是这样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他热爱的本职工作中,四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而在创出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他所在部门的机械设备使用管理迈上新台阶,设备管理跨入同行业全国领先、世界一流水平。
“只有创造更大的价值,活得才有价值”
2001年前,天津港冲击亿吨大港时,孔祥瑞组织技术骨干集体攻关,通过“抓斗起升、闭合控制合二为一”创新,成功地使每台门机平均每天多装卸480吨,全年完成装卸任务2717万吨,远远超过预定目标。“孔祥瑞操作法”也正式推广到天津港各码头,成为助推港口吞吐量增长的新“招法”。
第二年夏天,孔祥瑞作为公司技术代表,到河南采购门机制动设备。由于连日奔波,他腰部的粉瘤溃烂,必须马上在当地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在他身上留下了一道深2厘米多的刀口,光药棉一次就要下6块。
出差回来,孔祥瑞隐瞒了病情,像往常一样,每天换上工装,爬上40米高的门机,检查设备,安排工作。炎炎夏日的煤码头作业,汗水和煤尘总要浸透工服,每天工作完洗澡的时候,孔祥瑞总要等到最后才走进浴室,打上一盆水,端到门角的椅子上,悄悄地擦洗,生怕工友们看到他的伤口。
可是,“秘密”还是让工友撞见了。看着队长的伤口,工友们的眼睛湿润了。公司领导知道这一情况后,“命令”他回家休息,孔祥瑞却说:“门机的部件马上开始安装了,这个时候我说什么也不能离开。” 经过“谈判”最终达成“协议”:孔祥瑞每天仍旧上班,只是不能走出队部,更不能去现场。一个多星期后,门机制动设备安装成功,试运行显示良好。公司领导给孔祥瑞所在队部打来慰问电话,接听电话的一位工友说:“孔队在现场调试门机,这些天他真的累坏了……”原来,孔祥瑞背着领导,忍着伤口的疼痛,一天也没有离开现场。
2003年12月,孔祥瑞被调到煤码头公司一队任党支部书记、队长。他要掌控的是从国外进口的价值8亿元的世界最新自动化传输设备。这对于一直与门机打交道的孔祥瑞来说,无疑是一次挑战。
孔祥瑞迎难而上,继续摸索。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两年光景,他的努力就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进口的自动翻车机在港口用来承担接卸运煤列车的任务,翻车机一次翻卸两节车厢的原煤。
由于翻车机摘钩杆设计不合理,很容易损坏,经常造成车厢摘不了钩,每月要停机二十几次,维修起来费时费力,直接影响卸车效率。孔祥瑞通过研究力学原理,找出“缓冲杠杆自身承受应力,简化维修更换程序”两个突破点加以改进,将原来单根一米长的摘钩杆变成三截,中间用法兰盘连接,便于调整角度。
这样一来,不仅减轻了摘钩杆的承受力,延长了使用寿命,而且拆装也更加灵活,维修更换时间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至15分钟。
这项技术改造自2004年1月开始,用了两个月时间,4套杠杆总共用了不到两千元,就解决了大问题。投入使用后,每年节省卸车时间1800小时,多接卸列车65700节,接卸原煤320万吨。 翻车机摘钩杆的改造成功,更加增强了孔祥瑞进一步改造、完善进口设备的信心。
自从当上值班队长,孔祥瑞几乎没有和家人度過一个除夕和中秋,每逢节日他全都是在码头上与工友们在一起值班。他曾对工友们坦言:“参加工作后,很长一段时间就是想着多挣钱,让家里人过上富裕日子。后来国家富强了,企业也发展了,日子也好过了,我越来越觉得,人这一辈子只有创造更大的价值,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活得才有价值。”
“勤奋拼搏,用智慧和汗水来建设国家”
2006年, 随着天津港“北煤南移”战略的加快推进,孔祥瑞所在的公司改造为集装箱码头,因此他也工作需要调至位于天津港南疆港区刚刚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煤码头公司。
面对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煤炭连续作业设备,孔祥瑞在没有先例可供借鉴、一片空白的情况下,主动请缨,勇于担当,组织编写了全国港口第一本《系统设备故障维修技术指南》,将日常保养和维修442项做法加以总结归纳,供一线工人解决“疑难杂症”,实用性强,深受欢迎。
2012年,天津港成立了“孔祥瑞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难题攻关,培养后备力量。身教重于言教的孔祥瑞,不仅自己成为了“蓝领专家”,而且还在天津港带出了一批年轻的“港口工匠”和技术能手,他用自己的成就证明了知识型工人的价值。
虽然获得了很多荣誉,但是孔祥瑞仍像往常一样,天天同工友们一起,琢磨着多干点儿事。经过几个月的钻研,2013年,他与伙伴们在港口大型机械设备领域取得了又一项技术性突破——“电缆卷筒防出槽、脱落保护装置”研制成功。
这项革新,可以避免港口大型机械电缆损坏事故的发生,自改造以来,堵住了两起事故隐患,避免了直接损失160万元,而这种新装置的研制及安装费用每台设备不足3000元。
孔祥瑞的奋斗创新之路从未停歇。在这位老港口人的眼中,他对港口生产一线、对这座国际大港始终饱含无限深情与热爱;从他朴实无华的言语中,他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拼搏向上、创新不服输的劲头。
这些年来,天津港的货物吞吐量飞速增长,已经从千万吨跃升至超过5亿吨,如今正在向世界一流的绿色智慧枢纽港口迈进。“以前设备跟不上,压船是常事,眼看着门机出故障自己却不会修,心里甭提多着急了。”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这么多年,他每天都会不断的现场检视,观察器械是否有故障和安全隐患,特别是改造的设备、关键的部位,发现问题随时处置,“只有在一线,才有解决问题的捷径。”
每当工作有危难需要他的时候,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每逢节日,孔祥瑞也总是主动值班,把合家团聚的机会让给队友,20多个除夕夜他都是在码头上度过。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为了发挥团队作用,他坚持召开“诸葛亮会”,举办“员工讲堂”,组织开展“自助餐式培训”、岗位练兵等活动。在他的言传身教和悉心培养下,众多青年技术工人迅速成长起来。维修班知识型产业工人QC小组连续多年获得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
孔祥瑞说,“我们是天津港艰苦创业的建设者,更是天津港腾飞发展的受益者。天津港日新月异的变化,使我们职工的工作环境一天比一天改善,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美好,我们天津港人的社会地位一天比一天提高。有了天津港的发展,才有了我们天津港职工的人气和志气;有了天津港的辉煌,才有了我们天津港职工的今天和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孔祥瑞说:“所以我想,我们要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发展局面,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勤奋拼搏,用智慧和汗水来建设国家。”
责任编辑 王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