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虽然地震对那些劫后余生的人们来说似乎是无休无止的,但实际上它却几乎是在开始发生之前就已结束了。1989年的旧金山地震只持续了15秒钟,而初震还要快得多。研究地壳究竟如何开裂的地质学家们希望能够延长这一痛苦的过程。在实验室里模拟地震能把通常以毫秒计的时间里发生的事情拉长到几个小时。这种新技术使人们得以详尽地研究应力的积累及其突然释放。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洛克纳(D.Lockner)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地震对那些劫后余生的人们来说似乎是无休无止的,但实际上它却几乎是在开始发生之前就已结束了。1989年的旧金山地震只持续了15秒钟,而初震还要快得多。研究地壳究竟如何开裂的地质学家们希望能够延长这一痛苦的过程。在实验室里模拟地震能把通常以毫秒计的时间里发生的事情拉长到几个小时。这种新技术使人们得以详尽地研究应力的积累及其突然释放。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洛克纳(D.Lockner)
其他文献
在历史上,美国从开拓时代起,就开始利用当地的木材建造住宅。现在每年新建的140万户住房中90%也是木结构房屋,而且,就连近年来以大城市为中心建造的四五层中等高度住宅中木结构房屋也有增加的趋势。说到木结构住宅,在日本,通常被认为防火和抗震性能差,缺乏耐久性。相反,美国却认为木材作为住宅的建筑材料比钢筋、铁架地震时的抗震性能要强,防火方面也不差。1989年10月的旧金山地震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旧金山
本文根据地震与保险部门的业务性质和工作关系,研究了地震宣传与保险宣传的交叉关系、减灾作用和协作实践,提出了几点建议。
由日本各建筑公司和大学研究人员进行的建筑物减震技术开发工作进入高潮。中部大学研究出用粘性体吸收晃动的建筑方法;户田建筑公司与三菱炼钢公司共同研制了节能型减震装置。目前,超高层建筑已不仅限于办公大楼,就连公寓大楼也是超高层的,因而如何减小地震时产生的晃动成了重大的课题。由于岸线开发扩展为全国规模,减震技术作为地基液化对策也是很必要的。因此,一些部门相继在研究所内设置振动实验室。中部大学研制出新减震建
1989年10月17日的洛马普列塔地震事先没有任何清晰的地震、应变或大地测量前兆。但是,震前一天,距7.1级地震震中东南60公里的圣安德烈斯断层上的斯通坎宁土壤氦气浓度监测站的氦浓度却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增大。在加利福尼亚中部斯通坎宁现场,由2米深探头采集的土壤
加利福尼亚奥洛维尔近代活动正断层的三维井下地震剖面和在帕克菲尔德的圣安德烈斯断层上用靠近断层的三分向井下地震仪记录的微震事件,显示出许多在剪切波后面跟有明显的频散波列的实例。这些波列被解释为断层带的地震俘获波,帕克菲尔德地震激发俘获波的位置,深的达10公里,浅的为4公里,并且沿记录台站两侧延伸12公里。把选出的奥洛维尔和帕克菲尔德的波形模拟为断层狭窄低速层的SH 基阶和第一高阶振型。模拟结果表明:
日本竹中工程店开发出采用图像处理装置的地基和结构体位移测量系统。把几部超小型照相机固定在拍摄物的周围,拍摄纵横两方向的动态,然后将数据输入计算机,自动进行解析。采用该系统可大幅度提高测量地基下沉和钢筋结构体梁的弯曲等的精度和工作效率。该系体使用的超小型照相机的透镜直径为17.5毫米,重25克。首先,把照相机固定在可在瞬间确认拍摄物上下左右位移的位置上,再通过图像处理装置把照相机拍摄的位移影像转换成
唐山地震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是极其惨重的。唐山人民以巨大的血的代价,为人类换取了地震防灾和救灾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在唐山地震前和地震发生过程中,曾出现过很多奇异而且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现象,这些现象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素材。作为亲身经历唐山地震的地震工作者,调查震时现象,收集地震经历者的感受,责无旁贷。所以,在地震发生后,我们从几个方面对几百名从死亡线上逃脱出来的地震幸存者、震时现象的目睹者进行了调
日本熊谷组建筑公司与日本成型混凝土公司(总公司在东京,社长江崎,拥有资金12亿日元)共同开发研制出把减震装置放入用于楼房间壁的预制混凝土构件(PC)内部的“减震墙”。这种减震墙可使地震和台风时的楼房晃动减少一半。因为是与预制混凝土构件一起制造的,所以,可以大量生产,安装费用也不超过总工程费用的1%。今后这种减震墙将应用于熊谷组公司承接的楼房建设中。这种减震装置为板状,其安装方式是把装在墙壁上方的铁
一、前言灾害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灾害发生后防灾对策活动的成功与否。开展适当的紧急救援活动,可将灾害控制到最小程度。由地震而导致死亡的人数也可以因采取有效的事后应急措施而减少。在倒塌的建筑物里面,也有被营救出来的幸存者。倘若开展迅速的救援活动,将提高救出幸存者的可能性。在紧急救援活动的初期,存在着尚未掌握足够情报的情况下就必须开始采取行动的困难。在这个阶段,切实地推断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田善一和副教授家村浩和等人研制出了判断地震时受灾桥梁破坏程度和指出恢复方法的专家系统。输入桥梁构造和破坏情况,该系统就能判断出破坏程度、应急措施和正式恢复的施工方法。尽管恢复对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但使用该系统有助于在现场作出决定,所以,不仅在日本有用,还将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制定震灾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