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旅游业在我国快速发展,城市旅游的研究日渐引起旅游和城市研究者们的重视。通过检索相关刊物1993-2010年核心期刊,从研究内容上进行分析,认为城市旅游的形象、环境、竞争力、空间、规划是当前城市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地反映了近20年来国内城市旅游研究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城市旅游研究的未来趋势。
关键词:城市旅游;文献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1
至少从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城市日益处于竞争环境中,城市需要一些新的活动来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而旅游业日益承担这方面的作用。由于城市旅游发展较晚,真正的城市旅游研究在国际上也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逐渐引起关注的,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也相继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城市旅游研究方面的论文,内容涉及形象、环境、竞争力、空间、规划等诸多方面。
一、研究文献总体分析
我国城市旅游相关研究始于90年代,研究文献数量逐年增多,充分反映出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二、城市旅游研究内容
(一)城市旅游形象和定位研究
金卫东、黄安民,先后在1995年提出了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并论述了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问题,为后来的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城市形象也是近年来城市科学和城市规划界探讨的热点。
(二)城市旅游环境影响研究
从某种程度上说,旅游是依附环境而发展的,优美的旅游环境是城市旅游持续发展的基础。这方面的研究在我国已越来越多。科学衡量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状态是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判据,气候是影响城市旅游活动的重要因子。
(三)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
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是评价城市旅游发展的现状和潜力。同世界旅游产业相比,我国城市旅游竞争力还存在较大差距。陈兆坤指出必须从“硬”、“软”环境入手,正确选择城市发展战略,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苏伟忠,丁蕾都先后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苏伟忠介绍了指标权重确定、指标量化与处理以及综合评价值测定的方法。丁蕾通过运用AHP模型,测算了指标权重,并对权系数进行修正,以避免专家打分时因循环导致标度把握不准丢失信息。两人在此基础上都选择不同城市进行了实证研究。邢珏珏分析了我国城市国际竞争优势的时空间特征以及重要的50个城市的国际旅游竞争优势,利用皮尔逊相关法探讨我国城市国际旅游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
(四)城市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
在城市旅游开发规划的理论建设上,陈传康作了开创研究,提出了旅游开发规划研究内容。李蕾蕾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构建城市旅游开发与规划的操作模式,并以不同城市旅游规划、设计实例说明三大操作块的功能和操作意义。周建明等针对我国城市旅游发展中的误区,在界定旅游城市与城市旅游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城市旅游的主要因素,并着重对城市规划建设在城市旅游发展中8个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
(五)城市旅游发展动力研究
保继刚探索了城市旅游驱动力的转化问题,指出每个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发展都存在相应的主导驱动机制,城市旅游的主导驱动机制因时因地而不同,城市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跟随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转变自己的主要驱动力。唐承财等根据不同城市旅游发展的四种动力模型,构建AHP模型,建立判别不同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模型的判别指标体系,并以北京、广州、深圳、桂林为例,运用判别指标体系进行判别分析。徐红罡等运用复杂系统的理论和系统动力学的工具,分析城市旅游的增长模式,构建城市旅游增长的基本模型,为城市旅游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六)城市旅游产品研究
1、城市旅游文化研究
陶伟等结合历史文化名城荆州的城市旅游发展,以关注地方文化在城市旅游中的作用为视角,着重探讨文化因素对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诸丹指出旅游文化中的艺术美根植于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沃土中,要大力加强城市旅游文化的美学应用研究。龙梅提出城市怀旧旅游开发大有可为,但不能忽视当前开发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够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更能够保证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生态旅游
城市生态旅游是城市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新型城市旅游开发模式。程道品等通过对日益兴起的城市生态旅游的缘起、概念及内涵的阐述,提出了城市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功能分区等观点。
3、城市工业旅游
工业旅游对于专业化城市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李炯华等以专业化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工业旅游开发条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从开发思路、旅游产品、宣传促销、企业与政府间合作等方面探讨了这类城市的工业旅游开发策略。
(七)城市旅游空间研究
关于城市旅游空间研究,陶伟等以苏州为例,在分析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节点、通道和域面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整合苏州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两个途径:整体整合与核心整合。卞显红等认为指出城市旅游空间发展的无序、空间布局的不合理是破坏城市旅游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对如何正确运用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来优化与调控城市旅游生态环境作了初步探讨。
三、城市旅游研究启示与展望
(一)在研究内容上,国内以城市旅游形象和开发规划研究居多,应进一步扩大和细化城市旅游研究范围,加强理论体系和方法论的构建、借鉴并运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建立专业的科研体系、开展旅游和城市学术界的合作交流。
(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旅游也迅速的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及中小城镇普及,城市旅游研究应积极拓展研究范围,为我国中小城市及小城镇的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三)城市旅游合作是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区域旅游圈构建和协作问题应更加深入研究,尤其是中小城市旅游共同体构建问题还可以多加关注。
(四)虽然近年来相关城市旅游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对于城市旅游的文化品牌战略的相关研究理论滞后于实践,不能很好的为城市旅游的文化品牌战略发展提供导向。
参考文献:
[1]金卫东.城市旅游形象浅析[J].城市规划汇刊,1995,(1):60-63.
[2]李蕾蕾.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探讨[J].旅游学刊,1998,(1):47-49.
关键词:城市旅游;文献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1
至少从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城市日益处于竞争环境中,城市需要一些新的活动来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而旅游业日益承担这方面的作用。由于城市旅游发展较晚,真正的城市旅游研究在国际上也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逐渐引起关注的,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也相继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城市旅游研究方面的论文,内容涉及形象、环境、竞争力、空间、规划等诸多方面。
一、研究文献总体分析
我国城市旅游相关研究始于90年代,研究文献数量逐年增多,充分反映出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二、城市旅游研究内容
(一)城市旅游形象和定位研究
金卫东、黄安民,先后在1995年提出了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并论述了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问题,为后来的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城市形象也是近年来城市科学和城市规划界探讨的热点。
(二)城市旅游环境影响研究
从某种程度上说,旅游是依附环境而发展的,优美的旅游环境是城市旅游持续发展的基础。这方面的研究在我国已越来越多。科学衡量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状态是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判据,气候是影响城市旅游活动的重要因子。
(三)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
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是评价城市旅游发展的现状和潜力。同世界旅游产业相比,我国城市旅游竞争力还存在较大差距。陈兆坤指出必须从“硬”、“软”环境入手,正确选择城市发展战略,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苏伟忠,丁蕾都先后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苏伟忠介绍了指标权重确定、指标量化与处理以及综合评价值测定的方法。丁蕾通过运用AHP模型,测算了指标权重,并对权系数进行修正,以避免专家打分时因循环导致标度把握不准丢失信息。两人在此基础上都选择不同城市进行了实证研究。邢珏珏分析了我国城市国际竞争优势的时空间特征以及重要的50个城市的国际旅游竞争优势,利用皮尔逊相关法探讨我国城市国际旅游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
(四)城市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
在城市旅游开发规划的理论建设上,陈传康作了开创研究,提出了旅游开发规划研究内容。李蕾蕾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构建城市旅游开发与规划的操作模式,并以不同城市旅游规划、设计实例说明三大操作块的功能和操作意义。周建明等针对我国城市旅游发展中的误区,在界定旅游城市与城市旅游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城市旅游的主要因素,并着重对城市规划建设在城市旅游发展中8个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
(五)城市旅游发展动力研究
保继刚探索了城市旅游驱动力的转化问题,指出每个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发展都存在相应的主导驱动机制,城市旅游的主导驱动机制因时因地而不同,城市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跟随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转变自己的主要驱动力。唐承财等根据不同城市旅游发展的四种动力模型,构建AHP模型,建立判别不同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模型的判别指标体系,并以北京、广州、深圳、桂林为例,运用判别指标体系进行判别分析。徐红罡等运用复杂系统的理论和系统动力学的工具,分析城市旅游的增长模式,构建城市旅游增长的基本模型,为城市旅游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六)城市旅游产品研究
1、城市旅游文化研究
陶伟等结合历史文化名城荆州的城市旅游发展,以关注地方文化在城市旅游中的作用为视角,着重探讨文化因素对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诸丹指出旅游文化中的艺术美根植于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沃土中,要大力加强城市旅游文化的美学应用研究。龙梅提出城市怀旧旅游开发大有可为,但不能忽视当前开发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够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更能够保证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生态旅游
城市生态旅游是城市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新型城市旅游开发模式。程道品等通过对日益兴起的城市生态旅游的缘起、概念及内涵的阐述,提出了城市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功能分区等观点。
3、城市工业旅游
工业旅游对于专业化城市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李炯华等以专业化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工业旅游开发条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从开发思路、旅游产品、宣传促销、企业与政府间合作等方面探讨了这类城市的工业旅游开发策略。
(七)城市旅游空间研究
关于城市旅游空间研究,陶伟等以苏州为例,在分析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节点、通道和域面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整合苏州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两个途径:整体整合与核心整合。卞显红等认为指出城市旅游空间发展的无序、空间布局的不合理是破坏城市旅游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对如何正确运用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来优化与调控城市旅游生态环境作了初步探讨。
三、城市旅游研究启示与展望
(一)在研究内容上,国内以城市旅游形象和开发规划研究居多,应进一步扩大和细化城市旅游研究范围,加强理论体系和方法论的构建、借鉴并运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建立专业的科研体系、开展旅游和城市学术界的合作交流。
(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旅游也迅速的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及中小城镇普及,城市旅游研究应积极拓展研究范围,为我国中小城市及小城镇的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三)城市旅游合作是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区域旅游圈构建和协作问题应更加深入研究,尤其是中小城市旅游共同体构建问题还可以多加关注。
(四)虽然近年来相关城市旅游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对于城市旅游的文化品牌战略的相关研究理论滞后于实践,不能很好的为城市旅游的文化品牌战略发展提供导向。
参考文献:
[1]金卫东.城市旅游形象浅析[J].城市规划汇刊,1995,(1):60-63.
[2]李蕾蕾.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探讨[J].旅游学刊,1998,(1):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