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业院校《农学概论》教学探讨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ouwe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学概论》是农业院校非农学专业所学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专业选修课程以及全校通识教育课程。农业院校非农专业开设《农学概论》专业选修课的宗旨在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全方位的专业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背景特点,开展启发与探讨式课堂教学,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改革考核内容,坚持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平衡教学重点和学习兴趣之间的关系,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他们对农业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专业选修课 通识课 农学概论 课程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7-0105-04
  目前, 我国大部分高校采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学生除了修满基础课与必修课以外, 还可以自主选择专业选修课以及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制下的专业选修课和通识教育教学的初衷是实现学生的 “选我所爱, 爱我所选”,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有利于因材施教, 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1]
  《农学概论》是农业院校园艺、生物、植物保护、资源环境、经济管理等专业的选修课,也是学校其他非农林专业的任意选修课,即通识课程教育,可以由全校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学生组成课堂教学。课程内容涉及作物学、土壤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耕作学、植物保护学等理论。其内容多、覆盖面广、章节之间联系性差、知识差异性大,并具有综合性、宏观性、战略性、应用性等特点。因此,如何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把这些知识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是每一个任课教师面临的问题与探讨的课题。对于农业大学的非农专业学生而言,农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扩大知识面,培养热爱农业、学习农业、服务农业的理念。为此,张学林等人就大学生对农学概论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环节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2]真正从课堂教学中学到应该普及的农学知识内容。
  鉴于此, 笔者结合自己近年来为资源与环境学院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生命科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和工学院机械化专业学生讲授 《农学概论》专业选修课,以及该课程作为全校公共选修课的通识教育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针对不同课程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与对策,来不断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的。
  一、《农学概论》开设的目的及选课概况
  近年来,在我国高校各个专业课程体系中,选修课程所占比例愈来愈大,成为大学阶段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学概论》作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已成为农业高校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的开设,不仅巩固了必修课所学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全面了解了本专业相关研究领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技能和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般来讲,高校选修课的开设应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对本专业所在的学科领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2.对本专业相关的学科进行了解;3.有助于学生在非专业素质方面的提高,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因此,学生如果能够根据其兴趣所在,结合专业方向,选修一些专业课,就能够很好地促进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提高自身的素质。尽管专业选修课具有促进专业知识的掌握、提高专业素质等多种功能,但是由于学生对选修课作用和功能认识不同,致使专业选修课在不同学生中所发挥的作用有很大的不同。在一些农林高校中,学生的具体修课动机可以分为三种:1.对选修课的课程内容感兴趣;2.为毕业凑学分;3.其他动机。[3]
  针对学生对《农学概论》课程的选课目的与动机,笔者做过相应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学生选修《农学概论》的主要目的是:1.优势学科环境影响之说,认为身为华中农业大学的学生,农学又是优势学科,有必要通过选修《农学概论》了解农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农业的发展概况; 2.爱面子之说,有来自农村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农业基础理论知识不甚了解,想通过选修《农学概论》加强对农业常识的了解,认为不了解一些农学知识,无法解释简单的农业现象,从面子上过不去;3.考试简单容易通过之说,该课程容易学习并通过考试,拿到学分; 4.无其他课程选修之说,认为想选修的课程由于人数限制选不上,同时又必须有选修课程的学分要求,而只能选修该课程,持有这种说法的主要是选修通识课程的学生,而对于专业选修课来说一般不存在该现象。
  关于以上几种目的也不是孤立的,简单而言,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选修《农学概论》课程普及自己的农学知识,顺便通过考试拿到学分,持有该想法的学生也是上课的主力,他们一般都不会逃课;第二种就是为拿学分而选修该课程,这类学生到课堂来听课就表现得不那么令人满意了。因而,无论从情感还是学习态度上,都决定了该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要低于专业课。由于专业选修课和通识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并不重要,学生对选修课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学习目的较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态度散漫。另一方面,由于选修课本身具有内容广泛、课时数有限,有时也会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和节奏,这时就需要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内容与进度。
  二、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我们学校的《农学概论》课程而言,无论是专业选修课,还是学校的公共选修课,师资力量都是我们学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学系作物栽培与耕作学教研室的教师,各位教师应该都能够胜任该课程的讲授任务。每位任课教师所教授的课程都是2-3门,不存在对主干课程与选修课程重视程度不同的现象。就笔者而言,在为农学专业的学生讲授主干课程《耕作学》的同时,也在为其他专业的学生讲授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农学概论》。只是在上课的时候,感觉学生对主干课程与选修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同而已,当然这应是与学生的选修课程目的有关,与教师的上课能力与上课热情无关。由于学生对专业选修课和通识选修课的重视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就表现得有些散漫, 对于教师讲的内容一问三不知,这可能会影响教师上课的激情。   三、教学方式方法多种多样
  (一)多媒体的灵活运用
  目前,一般高校教学基本上都用多媒体教学,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越加显得传授的信息贫乏,不太适应当前的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满足《农学概论》 内容多的需求, 在有限的时间向学生传授更多、更新的知识, 达到传统教学中无法实现的效果。以多媒体技术为辅助手段进行《农学概论》教学, 有增加教学信息量, 教学内容更加直观;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 利于知识的交流、共享等诸多优点。[4]特别是对于《农学概论》这样一门形象的课程更是如此。对于《农学概论》这门课而言,书中涉及直观的知识内容很多,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多媒体进行讲解,学生对知识点能一目了然。
  当然,课堂是一门艺术, 教师应该进行充分的备课, 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多媒体只是一种手段和方式,其他还有板书、肢体语言等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必须是为了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农学概论》 的教学中, 应该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 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 取得最佳效果。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就很好的教学方式方法,当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容易发生知识不够系统,讲解速度过快、传授知识点过多、学生没法掌握等问题,如果一堂课仅用多媒体教学,也可能会使教师的主导地位缺失。
  (二)启发与探讨式教学
  教师应改进教学方式,多采用启发与探讨式教学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发表观点,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而学生通过回答教师提问、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强化课堂专题讨论, 开展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程专题为辅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可以启发学生结合生产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独立思考、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当然,关于课堂讨论也要适度,不能够全堂课时间都在讨论,就某一问题抛出几种观点与看法即可,深层次的探讨可以留给学生去思考。
  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相关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知识点进行引导和启发,尤其是第一节课。例如,笔者在为不同专业的学生上第一节内容时,基本上都是从作物的生活史开始,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也即作物从种到收的过程。对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来说,让学生思考在作物从种到收的过程中,有哪些农业机械可以使用、怎样用,农业生产上常见的农业机械有哪些、自己见过多少,如何实现机械化,提高劳动效率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对资源环境学院的地理信息专业的学生,让他们思考如何实现数字农业和精准农业,能否通过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图像分析作物的生长状态,进行合理灌溉施肥,并对作物产量预测预报。对生命科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 让他们思考如何获得抗逆、优质、高产的作物种子,并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通过生物措施和农业措施对作物进行调控,实现作物的高产。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一项重要教学环节。它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和拓展,具有直观性、实践性、探索性和启发性等特点。应尽可能带领学生到校内外试验田参观,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与管理的一般过程,使学生完成对农学概论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巩固。
  由于受学时的限制,《农学概论》课程内容理论知识基本要在课堂上完成。华中农业大学有较大的校内实验基地,学生也经常到田间去游玩,但对于相关的农学知识不甚关心。因而可以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到实验基地去印证课上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外,我们一般也都是安排一次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到学校实验基地认识作物种类、杂草危害、种植方式、田间管理、土壤耕作等内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当然,将课堂内容放到试验基地去上,对教师来说也面临着一个麻烦问题,还要向教务处备案,否则就可能会出现课堂上见不到人就认为是没有上课的教学事故,这对教学管理与教师本人都会带来麻烦。将学生带到试验地上课,白天的专业选修课还容易实现,而对于排在晚上的通识公共选修课几乎无法实现,只能留作业给学生到试验地去看,然后在课堂上分析。
  四、 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相结合
  一是兼顾专业,灵活调整。《农学概论》是针对非农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和公共选修通识课。对于专业选修课学生而言,针对不同的专业,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简、重组和更新,使农学概论的教学内容形成既有独立性而又与其他课程和知识广泛联系的内容体系。对于公共选修通识课来说,由于是全校学生混合组班,就更难处理,只能讲授最基本的内容。
  二是突出重点,兼顾兴趣。学生专业不同,其兴趣和关注点也不相同。50% 以上的学生认为作物生产条件、技术和种植方法等教学内容最重要,也是教学重点,然而他们对农业现代化等教学内容更感兴趣( 占60% 以上) 。如何平衡教学重点和学生兴趣之间的关系是值得任课教师深思的问题。
  三是纲为基础,补充更新。农学概论的教学内容既要符合作物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又要满足生产实践发展的需求,这就对我们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以农学概论的教学大纲为基础,适当补充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接轨的、能够反映出最新的农业科研成果、符合农学概论教学内容、特别是符合当前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的内容。
  四是关注中国农业政策。每年的农业政策都会影响农业的发展,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关注的重点也不完全相同。近些年来,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关注农业的文件。“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该文件在国家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一号文件中提到的问题是中央全年需要重点解决,也是当前国家亟须解决的问题,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2004年至2011年连续八年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名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强调“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一半篇幅涉及农业科技。   五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了《农学概论》中的相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后,面对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未知问题进行概念界定、理论分析和技能重组,从而最终解决问题。简言之,就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五、加强课堂管理
  就教师本身而言,无论是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满足学生的上课需求,但是从上课学生到课情况以及课堂听课情况来看,加强课堂管理是我们目前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加强课堂管理是任课教师的基本责任,也是任课教师的一个负担。无论是专业选修课还是公共选修通识课,都是选修课的性质,学生的重视程度与必修课就不同。从目前的上课情况来看,一是上课到课率不高,尤其是高年级大四学生,几乎不到课,这种现象对于必修课也是如此;二是到课学生听课不认真,课堂现象也是五花八门,写作业、玩手机、看课外书等。互动提问问题时,一些学生站起来就大声地说不懂,这让教师也很无奈,课堂签到和提问都会让学生不高兴,进一步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评分评价。
  六、学习考核
  冯丽肖等针对传统考核方式难以体现实践创新能力的弊端,以《农学概论》为例,提出了开放试题-课堂讨论-闭卷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新方式。[6]通过构建综合实践性试题库,以课堂讨论为主要形式,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创新型考核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专业知识,来自生产实践的考题为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提供了舞台。这一创新型考核革新对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和学校教育资源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目前采用的考核方式仍是以闭卷理论考试为主要方式,在内容上我们设置了不同层次的问题, 基础知识考核,综合问题分析等。考核虽说是采用常用的闭卷考试,但是在考试内容上更加侧重对农业现象、农业问题的综合分析和解决农业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考核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试卷内容和难易程度要结合学生的基础,这一点也必须与前面的不同专业学生教学相一致。要让学生去理解一些农学知识内容,考前还要强调重点内容,否则,考试可能就会出现不及格率较高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学生学业评优,也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
  七、结语
  《农学概论》是农业院校非农学专业所学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专业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通识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强化课堂教学,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学习背景特点,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开展启发与探讨式课堂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农业科学的兴趣,培养知农、爱农的全方位专业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李道西, 张世宝, 陈平.高校专业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0(5):170-172.
  [2] 张学林,张小全,杨青华,郝晓峰,基于实证调查的农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8):80-82.
  [3] 邢韶华,雷霆,栾晓峰,魏鑫.对农林高校专业选修课内容设置与课堂教学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47-148.
  [4] 崔翠.《农学概论》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1):199-201.
  [5] 孙红春, 刘连涛, 李存东.精品课程《农学概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2011(2):179-181.
  [6] 冯丽肖,孙红春,张凤路,李存东.面向农业生产实践推进创新型考核改革——以《农学概论》考核革新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2011(3):348-350.
  [责任编辑:陈 明]
其他文献
[摘 要]证券投资学作为培养证券投资人才的一门主要课程,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在分析金融本科毕业生在证券业就业所需的职业能力基础上,对证券投资学课程设计贴近实战操作的实践教学内容,配合恰当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使实践内容设计的初衷得以落到实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 实践内容 实践教学 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
期刊
[摘 要]高等数学由于其抽象的语言形式和“沉闷”的逻辑推演而容易使学生对其敬而远之,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要改变这种状况,首要的任务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多年授课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就如何激活课堂,将抽象的高等数学解构得既深刻又生动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兴趣 高等数学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8-
期刊
[摘 要]嘉兴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技能竞赛为载体,以《电子技能竞赛》课程为平台,落实职业综合技能为目的,根据技能竞赛操作规范,结合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联系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探索“产品导向,赛教结合”的教学模式。经过认真探索,目前的教学更加贴近行业需求,接近職业教育对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能推进专业、课程、实训基地和教学团队的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产品导向 赛教结合 技能竞赛 应用电子  [
期刊
[摘 要]面对当今地方高校学生写作水平较低的现状,从地域文化的角度阐释其对写作教学的影响,地域文化对提升写作兴趣、提供写作材料、学习独特艺术样式等方面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写作教学 地域文化 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102-02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期刊
[摘 要]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当代研究型大学面临的重要问题。电子科技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项目支持下,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全面开展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针对研究型工科专业也面临的诸多问题,设计了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化教学和综合设计项目系统,通过引入研发项目管理模式,培养学生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培养模式 创新型人才 工程能力 模块化教育  [中图
期刊
[摘 要] “美”存在于生活中,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中,更加遍布于情感行为中。可是,这种蕴含于情感行为中的美却是那么含蓄,让人难以发现,难以认知,甚至被忽略。情感行为的存在为美的具体表现提供了载体。情感行为的美悄然融入了美学研究范围之内,以一种不可剥离的状态存在于各个角落。具有美感的情感行为其实是以道德为支撑的,但又不仅限于具有道德性的具体形象。  [关键词]情感行为 载体 审美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 90后大学生在低碳认知、低碳行为表现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表现出不一致,生活自主与自控表现出两面性,在精打细算与粗放生活中徘徊。针对这些问题,应引入社会学习理论,提高认知水平,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引导倡导的方式,树立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和生态消费理念;分析校园低碳情境因素,完善管理制度。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低碳认知 低碳行为  [中图分类号] G6
期刊
[摘 要]青岛滨海学院党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学院价值观为统领,精心设计、倾心建设了德育系统工程,包括:核心工程、灵魂工程、载体工程、基础工程、暖心工程、特色工程、保障工程、前提工程。  [关键词]滨海学院 价值观 民办高校 德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7-0074-03  青岛滨海学院建校二十周年来,院党委认真贯彻落
期刊
[摘 要]根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经验和发展现状,在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循序渐进式的系统教学方法。以概率统计中的古典概型和极大似然估计两个知识点为例,演示了如何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简单问题,然后再逐一解决,体现了该方法化整为零、循序渐进、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特点。  [关键词]渐进式 超骰子 古典概型 极大似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
期刊
[摘 要]幸福指数是当今兴起的一股研究思潮。大学生的幸福指数与精神需要是紧密联系的。女生在人际维度方面的幸福要高于男生。幸福与收入间具有幸福鸿沟现象,“学有所用”是幸福指数中一个重要指标。  [关键词]幸福指数 精神需要 幸福鸿沟 学有所用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7-0040-03  一、引言  幸福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目标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