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媒体以其数字化、交互性、高技术支持等构筑了一个全球性、开放性的信息空间,它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教育环境、教育者和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了巨大挑战,迫切需要构建新媒体平台、加强新媒体文化建设和媒介素养教育,本文通过对九江学院在校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进行摸底了解,采用抽样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更好地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以九江学院为例,在校大学生拥有电脑人数占到在校学生人数的78%,手机更是人手一部,因此营造文明、和谐、绿色、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至关重要。为了充分了解大学生使用网络和其他媒体的情况,从而分析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机制及其机制构建研究》课题组专门制作了调查问卷,对九江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下是调查报告内容。
一、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概况
(一)调查目的。为了充分发挥新媒体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独特作用,研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文化建设机制及其机制建构,分析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更好的利用网络文化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调查对象。随机调查了九江学院各二级学院的在校大学生400人,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及提出问题进行汇总。
(三)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发放450份问卷,回收420份,其中20份为无效问卷。
(四)分析方法。本次调查报告采用spss相关性分析,分析过程中使用spss19.0中文版分析软件分析调查问卷所得数据。产生了一系列相关性分析结果。同时本调查报告所采用的图标,均来自spss相关分析软件生成。误差较小,便于分析。
二、结果分析
(一)样本与资料。本次调查的样本设计考虑到不同学院、不同年级以及不同性别等方面的因素。具体的抽样过程如下:首先确定九江学院主校区所有院系的名称,也就是学院的抽取,并分别给这些院系进行随即编号,然后在抽取的学院中发放问卷。其次是年级的抽取。最后是具体的对象抽取。依据整体分层抽样方法,到最后一步时就要具体到每个人即样本。在09、10、11级内各抽出150名学生,最后收回420份样卷资料。
(二)结果与分析
1、你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程度是什么?大部分大学生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程度并不高,约有47.5%的同学基本了解,还有47.5%的同学对新媒体技术的概念比较模糊。甚至还有5%的同学不了解新媒体。这说明大部分同学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意识并不高,了解的渠道也不广,致使产生了这个结果。
2、你在学校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会经常使用新媒体技术如网络、手机飞信、微博、微信吗?只有12.5%的同学表示有时会用,依赖性不强,没有同学几乎不用和完全不用,而有近87.5%的同学表示使用频率比较高,经常使用。足以见得当代大学生对网络、手机飞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的依赖性较强,使用频率较高。这种现象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人面对面交流的能力下降了很多。
3、在校园中,你平均每天利用电脑、手机等上网的时间是多少?被调查的所有同学每天至少用电脑、手机上网1小时以上,32.5%的同学上网时间1-2小时,45%的同学上网时间是3-4小时,15%的同学上网时间超过5-6小时,少数7.5%的同学上网时间在6小时以上。此现象说明大多数同学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少,并越来越信服于网络这个平台。
4、在学校生活中,你是如何利用电脑、手机等工具使用新媒体技术呢?被调查的同学中利用新媒体最多的方式是浏览微博、网页,约占92.5%;其次是看电影、听音乐,约占82.5%;再次是网络聊天、购物,约占75%,看书、学习72.5%,最后是32.5%的同学用来游戏、娱乐。此现象说明大多数同学并没有好好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并且对用网络来学习的意识也不高。
5、高校校園文化建设中,你认为哪些新媒体技术应用较为广泛?
6、相对于报刊、广播、校园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有哪些?新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同学们认为更加方便快捷、涵盖的信息量更大、覆盖的范围更广、形式更为创新。这种现象说明网络对高校校园文化的提高占主导位置。
7、你认为新媒体快速发展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较大影响的有那些?对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影响,90%的同学认为丰富了校园社团文化、扩大了活动宣传面,77.5%的同学认为方便了班级事务通知及发布,充足了学生日常生活、娱乐,70%的同学认为对学校教学、教务系统管理,35%的同学认为丰富了校园党团组织文化建设。此现象说明在社会中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还是占据主导位置,大家也较重视新媒体的发展。
8、你认为在新媒体环境下,应如何更好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从调查结果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下,应该从以下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应该关注大学生网络上诉求意见的解决;二是进一步搭建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增强学生、社团活力;三是加强新媒体在校园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方面的引导;四是建立网络意见领袖队伍,鼓励发表积极言论;五是重视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的培养,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
由此可见,随着校园网络的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了大学生学习、交友、休闲、购物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日常行为、上网环境、网络法规观念等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是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运用,同时还引发了人类思想观念、交往方式、学习方式、商业模式等方方面面的变革。新媒体对大学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最终将可能重塑大学的文化。置身于新媒体时代,大学管理者必须加强文化工作的自觉,抓住新媒体赋予的变革机遇,有效应对新媒体带来的种种挑战,努力建设与新媒体时代相适应的大学文化,夯实大学的基础。 (一)切实转变观念,确立适应新媒体的大学文化观。新媒体对大学的影响,观念层面最为深刻。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必须转变观念,确立符合时代特征的文化观。结合新媒体的特征,对于新媒体条件下的大学文化,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去把握:一是从空间上看,要走出“象牙塔”,面向社会,视野更加开阔,决不可局限于校园的狭小空间。二是从时间上看,要更加迅捷,增强应变能力;要更加长远,面向未来,决不可短视。三是从内容上看,要更加丰富,主动把握社会动态,决不可自我隔离。四是从主体上看,要更加多元,尤其要尊重大学生作为大学文化主体的地位与作用,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与大学生对立起来。五是从方法和手段上看,要更加注重互动,避免简单说教与灌输。总的来说,新媒体条件下的大学文化,应当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亲切、更强调互动。
(二)改革课程设计,将新媒體知识和技术融入通识教育。新媒体是观念和技术的融合,引领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对新媒体理念的认知,对基本新媒体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已成为当今时代大学生应当掌握的基本技能。为此,大学有必要改革课程设计,将新媒体知识与技术纳入通识教育,提供与新媒体相关的课程,为大学生认识新媒体、掌握新媒体、运用新媒体提供更多的选择。这样,即表明了大学对于新媒体的开明态度,同时也有利于紧跟新媒体的发展节拍,掌握新媒体的最新动态,避免陷于被动局面。
(三)建设数字校园,加强对新媒体的掌控与运用。如今,新媒体作为人类新技术革命的最新成果,已经融入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理应在新媒体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方面走在全社会的前列。对此,大学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应适当超前规划大学的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提升大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水平,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广大师生运用新媒体创造必要的条件,避免成为信息社会的孤岛。
(四)加强舆论监测和引导,为大学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在新媒体时代,几乎人人都有麦克风,导致缺乏意见权威,在许多问题上众说纷纭,众口难调,很难取得一致。具体到大学校园,就是主流文化话语权被削弱。特别是各种亚文化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对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有时候甚至混淆视听。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校园文化更加多元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更加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时常可能面临价值判断的迷茫和价值选择的困境。因此,必须加强舆论监测和引导,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及时消除各种错误观念的误导,增强大学生的鉴别能力,确保他们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为大学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基金项目:
2012年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机制及其机制构建研究”(编号:DJ-2012-).
作者简介:王一成(1984.09-),男,汉族,甘肃庆阳人,学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以九江学院为例,在校大学生拥有电脑人数占到在校学生人数的78%,手机更是人手一部,因此营造文明、和谐、绿色、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至关重要。为了充分了解大学生使用网络和其他媒体的情况,从而分析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机制及其机制构建研究》课题组专门制作了调查问卷,对九江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下是调查报告内容。
一、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概况
(一)调查目的。为了充分发挥新媒体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独特作用,研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文化建设机制及其机制建构,分析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更好的利用网络文化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调查对象。随机调查了九江学院各二级学院的在校大学生400人,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及提出问题进行汇总。
(三)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发放450份问卷,回收420份,其中20份为无效问卷。
(四)分析方法。本次调查报告采用spss相关性分析,分析过程中使用spss19.0中文版分析软件分析调查问卷所得数据。产生了一系列相关性分析结果。同时本调查报告所采用的图标,均来自spss相关分析软件生成。误差较小,便于分析。
二、结果分析
(一)样本与资料。本次调查的样本设计考虑到不同学院、不同年级以及不同性别等方面的因素。具体的抽样过程如下:首先确定九江学院主校区所有院系的名称,也就是学院的抽取,并分别给这些院系进行随即编号,然后在抽取的学院中发放问卷。其次是年级的抽取。最后是具体的对象抽取。依据整体分层抽样方法,到最后一步时就要具体到每个人即样本。在09、10、11级内各抽出150名学生,最后收回420份样卷资料。
(二)结果与分析
1、你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程度是什么?大部分大学生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程度并不高,约有47.5%的同学基本了解,还有47.5%的同学对新媒体技术的概念比较模糊。甚至还有5%的同学不了解新媒体。这说明大部分同学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意识并不高,了解的渠道也不广,致使产生了这个结果。
2、你在学校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会经常使用新媒体技术如网络、手机飞信、微博、微信吗?只有12.5%的同学表示有时会用,依赖性不强,没有同学几乎不用和完全不用,而有近87.5%的同学表示使用频率比较高,经常使用。足以见得当代大学生对网络、手机飞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的依赖性较强,使用频率较高。这种现象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人面对面交流的能力下降了很多。
3、在校园中,你平均每天利用电脑、手机等上网的时间是多少?被调查的所有同学每天至少用电脑、手机上网1小时以上,32.5%的同学上网时间1-2小时,45%的同学上网时间是3-4小时,15%的同学上网时间超过5-6小时,少数7.5%的同学上网时间在6小时以上。此现象说明大多数同学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少,并越来越信服于网络这个平台。
4、在学校生活中,你是如何利用电脑、手机等工具使用新媒体技术呢?被调查的同学中利用新媒体最多的方式是浏览微博、网页,约占92.5%;其次是看电影、听音乐,约占82.5%;再次是网络聊天、购物,约占75%,看书、学习72.5%,最后是32.5%的同学用来游戏、娱乐。此现象说明大多数同学并没有好好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并且对用网络来学习的意识也不高。
5、高校校園文化建设中,你认为哪些新媒体技术应用较为广泛?
6、相对于报刊、广播、校园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有哪些?新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同学们认为更加方便快捷、涵盖的信息量更大、覆盖的范围更广、形式更为创新。这种现象说明网络对高校校园文化的提高占主导位置。
7、你认为新媒体快速发展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较大影响的有那些?对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影响,90%的同学认为丰富了校园社团文化、扩大了活动宣传面,77.5%的同学认为方便了班级事务通知及发布,充足了学生日常生活、娱乐,70%的同学认为对学校教学、教务系统管理,35%的同学认为丰富了校园党团组织文化建设。此现象说明在社会中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还是占据主导位置,大家也较重视新媒体的发展。
8、你认为在新媒体环境下,应如何更好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从调查结果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下,应该从以下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应该关注大学生网络上诉求意见的解决;二是进一步搭建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增强学生、社团活力;三是加强新媒体在校园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方面的引导;四是建立网络意见领袖队伍,鼓励发表积极言论;五是重视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的培养,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
由此可见,随着校园网络的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了大学生学习、交友、休闲、购物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日常行为、上网环境、网络法规观念等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是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运用,同时还引发了人类思想观念、交往方式、学习方式、商业模式等方方面面的变革。新媒体对大学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最终将可能重塑大学的文化。置身于新媒体时代,大学管理者必须加强文化工作的自觉,抓住新媒体赋予的变革机遇,有效应对新媒体带来的种种挑战,努力建设与新媒体时代相适应的大学文化,夯实大学的基础。 (一)切实转变观念,确立适应新媒体的大学文化观。新媒体对大学的影响,观念层面最为深刻。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必须转变观念,确立符合时代特征的文化观。结合新媒体的特征,对于新媒体条件下的大学文化,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去把握:一是从空间上看,要走出“象牙塔”,面向社会,视野更加开阔,决不可局限于校园的狭小空间。二是从时间上看,要更加迅捷,增强应变能力;要更加长远,面向未来,决不可短视。三是从内容上看,要更加丰富,主动把握社会动态,决不可自我隔离。四是从主体上看,要更加多元,尤其要尊重大学生作为大学文化主体的地位与作用,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与大学生对立起来。五是从方法和手段上看,要更加注重互动,避免简单说教与灌输。总的来说,新媒体条件下的大学文化,应当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亲切、更强调互动。
(二)改革课程设计,将新媒體知识和技术融入通识教育。新媒体是观念和技术的融合,引领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对新媒体理念的认知,对基本新媒体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已成为当今时代大学生应当掌握的基本技能。为此,大学有必要改革课程设计,将新媒体知识与技术纳入通识教育,提供与新媒体相关的课程,为大学生认识新媒体、掌握新媒体、运用新媒体提供更多的选择。这样,即表明了大学对于新媒体的开明态度,同时也有利于紧跟新媒体的发展节拍,掌握新媒体的最新动态,避免陷于被动局面。
(三)建设数字校园,加强对新媒体的掌控与运用。如今,新媒体作为人类新技术革命的最新成果,已经融入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理应在新媒体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方面走在全社会的前列。对此,大学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应适当超前规划大学的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提升大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水平,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广大师生运用新媒体创造必要的条件,避免成为信息社会的孤岛。
(四)加强舆论监测和引导,为大学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在新媒体时代,几乎人人都有麦克风,导致缺乏意见权威,在许多问题上众说纷纭,众口难调,很难取得一致。具体到大学校园,就是主流文化话语权被削弱。特别是各种亚文化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对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有时候甚至混淆视听。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校园文化更加多元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更加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时常可能面临价值判断的迷茫和价值选择的困境。因此,必须加强舆论监测和引导,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及时消除各种错误观念的误导,增强大学生的鉴别能力,确保他们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为大学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基金项目:
2012年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机制及其机制构建研究”(编号:DJ-2012-).
作者简介:王一成(1984.09-),男,汉族,甘肃庆阳人,学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