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阵线提出的新要求。建设国际一流的学术期刊,提升我国学术传播的影响力,是学术期刊编辑的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期刊编辑应不断增强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以发现知识、挖掘知识、辨别知识和运用知识,推动期刊质量的提升与影响力的扩大。
【关 键 词】“四力”;编辑;知识管理;期刊
【作者单位】范艳芹,南京邮电大学期刊社。
【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校级规划项目“以‘四力’要求为导向增强高校学报育人功能研究”(XC219010);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社科学报在高校师德建设中的作用机制研究”(JG06519JX55);江苏省期刊协会2019年度立项课题“学术期刊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研究”(2019JSQKB53)。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23.01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四力”要求系统全面、指向明确、意蕴深厚、内涵丰富,涵盖了宣传思想工作者所应具备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业务能力、工作作风[1]。而学术期刊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承担“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神圣职责中,占有重要地位[2]。期刊编辑作为学术期刊能动的策划、把关和传播主体,其学术性、积极性与能动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期刊的质量。因此,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提高政治能力,增强专业本领,是新时代期刊编辑的使命与担当。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主要是指如何挖掘、传播、运用个人、团队、研发过程中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个人知识管理是指个人组织和集中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使其成为自己知识基础的一部分,并将散乱的信息片段转化为可以系统运用的信息,以此扩展个人知识的一种战略与过程。个人知识管理主要包括三层含义:(1)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知识,学习别人的经验和优点,弥补自身思维和知识的缺陷,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特色;(2)对个人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管理;(3)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观点和思想,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创造出新的知识[3]。
通过知识管理,期刊编辑可以更充分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将其运用于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从而多方位提升期刊质量。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提升“四力”,不但是期刊编辑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而且是其改进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路径。
二、知识管理视角下期刊编辑提升“四力”的路径
编辑个人能力对期刊整体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未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以及个人主观能动性,许多编辑工作动力或者能力不足。比如,有的编辑虽然基本功扎实,但是策划能力与组稿能力较弱;有的编辑虽然社交能力相对较强,但是编校能力不高;有的编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一定的造诣,却未能将自己的能力与期刊的发展相融合。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化,数字化阅读、碎片化阅读成为主流的阅读方式。与此同时,传统的期刊编校与出版方式也面临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担负起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责任与使命,成为学术期刊编辑的时代使命。为此,期刊编辑应不断增强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并充分實现个人知识管理。
1.增强脚力——发现知识
个人进行知识管理的基础就是学习知识。在知识获取方式多元化的时代,关门办刊早已行不通。编辑要从为人民服务、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立场出发,充分了解读者的需求、学术热点,这就要增强脚力。编辑只有拥有过硬的脚力,才能有深厚的实践基础,推出具有时代性的作品。
首先,编辑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具有基本的政治素养。这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编辑必须要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站在合乎历史潮流、与时俱进的立场上,站在理性客观的立场上 [4] 。编辑要一切从实践出发,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要学习、理解并掌握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要积极践行“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唯有如此,编辑才能在实践中站稳脚跟,生产出有益的精神文化产品。
其次,编辑还要脚踏实地,深入群众,一切从实践出发,多做调查研究,从而发现问题,积累知识,自我提高。编辑在实践中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编辑要勤于参加学术会议。专业的学术会议一般聚集了本专业的知名学者,这些学者集思广益,进行观点碰撞。参加学术会议是期刊编辑结识业内专家学者,了解学术前沿与热点问题的重要方式,是发现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编辑应经常参加与本刊相关的专业学术会议。在参加会议时,编辑不能浮于表面,仅仅停留在参加或者听的层面,而应该掌握一定的技巧,通过听取会议报告、与参会学者沟通交流等方式,发现知识点,挖掘新作者。一些有实力的期刊还可以通过举办学术会议的形式,发现隐性与显性的知识。其二,编辑要走进专家。专家是本专业的知识精英,在某一研究领域具有一定造诣。这里所指的专家可能是期刊的审稿者、编委和作者,也可能是与期刊暂时没有交集,但其研究方向与本期刊的特色栏目相吻合的潜在作者。这些人都是编辑应该多联系、多交流的对象。对与期刊已有联系的专家,期刊编辑应通过共同探讨稿件、定期拜访等形式与其加强沟通交流,并在交流中迸发灵感,策划选题,组约稿件。对暂时与期刊没有建立联系的专家,期刊编辑更应该走出去,积极与其取得联系,拓展期刊的专家队伍。全媒体时代,人与人的交流方式更加便捷、多样。编辑可以采取邮件、电话和微信等联系方式,与专家取得联系。在人际传播过程中,面对面的交流更容易让他人感受到交流者的态度,交流也更深入。因此,编辑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样更容易发现知识,也为下一步深入的交流奠定基础。其三,编辑要走进作者。作者是期刊发展的基础,是期刊的知识源,高水平的作者群能推动期刊的发展。编辑负有发现作者、引导作者与维系作者的重任。这里的作者指已经在本期刊上刊登过稿件的显在作者,及未曾在期刊上刊登过稿件的潜在作者。对显在作者,编辑应通过邮件、微信和面对面交流等方式继续加强和他们的联系,并在此过程中发现新知识,策划新选题,组织新稿件。对潜在作者,编辑可以通过期刊的网站、微信公众号推送相关信息,在会议现场推介期刊的相关信息,为期刊的发展储备作者。 2.增强眼力——挖掘知识、辨别知识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与知识量呈几何式增长态势,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变得多样化,挖掘知识与辨别知识的能力成为关键。为此,期刊编辑应增强眼力,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取有价值的知识。眼力就是编辑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在目前的期刊出版模式下,编辑作为学术成果的把关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术论文的传播路径及传播质量。而影响把关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的认识结构,二是动机,包括选择的价值判断、需求和要克服的干扰或者障碍 [5]。编辑的判断力与辨别力就是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世界,始终坚持辩证科学的方法看待事物,分析问题,不被表象所迷惑,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面对大量来稿,编辑要对稿件的政治性、学术性和创新性等进行把关。在此过程中,编辑要擦亮双眼,不能被隐藏其中的错误、虚假观点和信息所迷惑。编辑要把握好正确的舆论方向,把期刊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除此之外,在稿件编辑过程中,编辑还要对具体细节进行把关,及时修正稿件中隐藏的错误,提高文章的质量。因此,编辑是否具有慧眼,将直接影响刊物稿件的质量。
编辑要增强眼力,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编辑要有明辨是非的政治观念和责任意识。编辑的责任意识指以提供具有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优秀作品为己任,在工作过程中,要秉持工匠精神,提高辨别力,精益求精。这种责任意识要求编辑认真审读每一篇稿件,仔细编辑校对每一篇稿件,不让细枝末节的差错逃过自己的眼睛。其次,编辑要有辩证的思维方法。面对选题和来稿时,编辑要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编辑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编辑出版工作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合乎历史发展规律。最后,编辑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指个人不仅具有某一方面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广博的知识面。编辑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但要掌握国家的各类法律法规,而且要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只有这样,编辑才能在工作中树立大局意识。
3.增强脑力——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编辑的个人知识系统中,存在大量隐性知识。编辑要利用自己长期以来的知识积累,将这些知识显性化,以实现知识创新。
编辑出版活动是一种多种思维相结合的脑力活动。编辑的思考能力就是在推出优秀社会主义文化成果的目标指引下,所具有的发现规律的能力。它表现在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既表现为对稿件整体质量的把握能力,也表现为对栏目的策划能力。这就要求编辑具有坚定的党性原则、较高的理论素养和过硬的政治能力,要始终具有问题意识,把握时代脉搏,进行有效思考。在媒体融合时代,编辑的思考力还表现在对新媒体的使用能力上。比如,编辑要不囿于期刊传统的编辑出版模式,借助微博、微信和期刊APP等,采用多种信息展现方式拓展读者的阅读渠道。
编辑要增强策划能力。目前,人工智能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新闻出版领域,语音录入、机器校对和机器写作等已成为常态 [6] 。在期刊出版工作中,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对字词、句子、科技名词和古籍等进行校对,并且未来有望向更多领域拓展。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编辑应侧重自身策划能力的提升。选题策划能力与编辑个人的脑力密切相关,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短期内难以被人工智能取代。
编辑要增强脑力,首先要勤于思考。当今时代,知识日新月异,编辑作为最前沿学术知识的传播者,要勤于思考,不仅要对某一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而且要能预测其发展趋势。只有多思考,编辑才能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不固守现状,策划出新颖的选题,发现稿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其次,编辑要采用科学的思考方法。编辑要坚持问题导向,采用科学的方法。比如,在策划选题时,编辑要从本刊可用的特色与优势资源出发,从推出优秀学术成果、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出发,策划有持续性、可行性的选题。最后,编辑要善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使得知识的传播突破了时空的界限,推动了期刊编辑出版模式的变革。编辑可以借助互联网提供的海量資源,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还可以借助互联网的搜索、分析工具,对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发挥主观能动性,策划选题和组稿。
4.增强笔力——运用知识
编辑脚力、眼力、脑力的增强,都要体现在笔力上。编辑的笔力体现了个人的政治素质、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编辑的校对能力,二是编辑自身的学术研究与学术表达能力。
编辑校对能力是编辑基本的职业技能。在面对稿件时,编辑要对其中的字词句和其他标点、图表进行规范化处理。语言文字的笔力既是编辑的基本职业能力,也是需要终身学习与提高的能力。编辑的笔力还体现在自身的学术研究与学术表达方面。编辑一方面要能撰写出具有一定见解的审稿意见,给作者以启发;另一方面,编辑还应提升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撰写高水平的学术文章,并将自己的这种笔力运用于期刊的选题策划中。
要增强笔力,编辑要具有创新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只有不断创新,编辑才能适应媒介融合的现状,推出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在内容方面,编辑要坚持内容创新,刊载集学术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学术成果,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而努力;在形式方面,编辑要掌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传播形式,借助新媒体拓展传播渠道。
编辑增强笔力的重要路径就是成为学者型编辑。学术期刊的学术性决定了期刊编辑必须是某一个专业的行家,要具有学术敏感性,并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编辑只有成为学者型编辑,才能把握本专业的学术热点,预测研究趋势,策划具有影响力的选题;才能与业界的专家学者进行平等的学术对话,甚至能够主动设置议题,为期刊约到高质量稿件。
编辑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劳动。编辑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提升是一个相互关联、有机统一的整体。编辑只有这四个方面都得到增强,才能成为新时代的合格编辑。编辑只有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实现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才能顺应历史发展规律,推出具有学术深度和社会影响力的稿件,推动期刊质量的提升,增强我国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蔡名照.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更好完成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EB/OL]. (2019-04-02)[2019-09-1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4/02/c_1124314854.htm.
[2]张积玉. 文化强国战略下学术期刊的地位与作用[J].思想战线,2013(6):131-136.
[3]陈鹏. 论编辑的个人知识管理[J]. 编辑之友,2006(3):39-41.
[4]李芸. 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把“四力”融入媒体融合全过程[J]. 新闻战线,2019(7):8-10.
[5]黄旦.“把关人”研究及其演变[J]. 国际新闻界,1996(4):27-31.
[6]武菲菲. 人工智能技术与出版行业的融合应用[J].出版广角,2018(1):26-28.
【关 键 词】“四力”;编辑;知识管理;期刊
【作者单位】范艳芹,南京邮电大学期刊社。
【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校级规划项目“以‘四力’要求为导向增强高校学报育人功能研究”(XC219010);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社科学报在高校师德建设中的作用机制研究”(JG06519JX55);江苏省期刊协会2019年度立项课题“学术期刊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研究”(2019JSQKB53)。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23.01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四力”要求系统全面、指向明确、意蕴深厚、内涵丰富,涵盖了宣传思想工作者所应具备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业务能力、工作作风[1]。而学术期刊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承担“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神圣职责中,占有重要地位[2]。期刊编辑作为学术期刊能动的策划、把关和传播主体,其学术性、积极性与能动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期刊的质量。因此,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提高政治能力,增强专业本领,是新时代期刊编辑的使命与担当。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主要是指如何挖掘、传播、运用个人、团队、研发过程中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个人知识管理是指个人组织和集中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使其成为自己知识基础的一部分,并将散乱的信息片段转化为可以系统运用的信息,以此扩展个人知识的一种战略与过程。个人知识管理主要包括三层含义:(1)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知识,学习别人的经验和优点,弥补自身思维和知识的缺陷,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特色;(2)对个人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管理;(3)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观点和思想,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创造出新的知识[3]。
通过知识管理,期刊编辑可以更充分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将其运用于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从而多方位提升期刊质量。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提升“四力”,不但是期刊编辑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而且是其改进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路径。
二、知识管理视角下期刊编辑提升“四力”的路径
编辑个人能力对期刊整体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未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以及个人主观能动性,许多编辑工作动力或者能力不足。比如,有的编辑虽然基本功扎实,但是策划能力与组稿能力较弱;有的编辑虽然社交能力相对较强,但是编校能力不高;有的编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一定的造诣,却未能将自己的能力与期刊的发展相融合。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化,数字化阅读、碎片化阅读成为主流的阅读方式。与此同时,传统的期刊编校与出版方式也面临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担负起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责任与使命,成为学术期刊编辑的时代使命。为此,期刊编辑应不断增强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并充分實现个人知识管理。
1.增强脚力——发现知识
个人进行知识管理的基础就是学习知识。在知识获取方式多元化的时代,关门办刊早已行不通。编辑要从为人民服务、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立场出发,充分了解读者的需求、学术热点,这就要增强脚力。编辑只有拥有过硬的脚力,才能有深厚的实践基础,推出具有时代性的作品。
首先,编辑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具有基本的政治素养。这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编辑必须要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站在合乎历史潮流、与时俱进的立场上,站在理性客观的立场上 [4] 。编辑要一切从实践出发,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要学习、理解并掌握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要积极践行“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唯有如此,编辑才能在实践中站稳脚跟,生产出有益的精神文化产品。
其次,编辑还要脚踏实地,深入群众,一切从实践出发,多做调查研究,从而发现问题,积累知识,自我提高。编辑在实践中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编辑要勤于参加学术会议。专业的学术会议一般聚集了本专业的知名学者,这些学者集思广益,进行观点碰撞。参加学术会议是期刊编辑结识业内专家学者,了解学术前沿与热点问题的重要方式,是发现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编辑应经常参加与本刊相关的专业学术会议。在参加会议时,编辑不能浮于表面,仅仅停留在参加或者听的层面,而应该掌握一定的技巧,通过听取会议报告、与参会学者沟通交流等方式,发现知识点,挖掘新作者。一些有实力的期刊还可以通过举办学术会议的形式,发现隐性与显性的知识。其二,编辑要走进专家。专家是本专业的知识精英,在某一研究领域具有一定造诣。这里所指的专家可能是期刊的审稿者、编委和作者,也可能是与期刊暂时没有交集,但其研究方向与本期刊的特色栏目相吻合的潜在作者。这些人都是编辑应该多联系、多交流的对象。对与期刊已有联系的专家,期刊编辑应通过共同探讨稿件、定期拜访等形式与其加强沟通交流,并在交流中迸发灵感,策划选题,组约稿件。对暂时与期刊没有建立联系的专家,期刊编辑更应该走出去,积极与其取得联系,拓展期刊的专家队伍。全媒体时代,人与人的交流方式更加便捷、多样。编辑可以采取邮件、电话和微信等联系方式,与专家取得联系。在人际传播过程中,面对面的交流更容易让他人感受到交流者的态度,交流也更深入。因此,编辑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样更容易发现知识,也为下一步深入的交流奠定基础。其三,编辑要走进作者。作者是期刊发展的基础,是期刊的知识源,高水平的作者群能推动期刊的发展。编辑负有发现作者、引导作者与维系作者的重任。这里的作者指已经在本期刊上刊登过稿件的显在作者,及未曾在期刊上刊登过稿件的潜在作者。对显在作者,编辑应通过邮件、微信和面对面交流等方式继续加强和他们的联系,并在此过程中发现新知识,策划新选题,组织新稿件。对潜在作者,编辑可以通过期刊的网站、微信公众号推送相关信息,在会议现场推介期刊的相关信息,为期刊的发展储备作者。 2.增强眼力——挖掘知识、辨别知识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与知识量呈几何式增长态势,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变得多样化,挖掘知识与辨别知识的能力成为关键。为此,期刊编辑应增强眼力,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取有价值的知识。眼力就是编辑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在目前的期刊出版模式下,编辑作为学术成果的把关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术论文的传播路径及传播质量。而影响把关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的认识结构,二是动机,包括选择的价值判断、需求和要克服的干扰或者障碍 [5]。编辑的判断力与辨别力就是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世界,始终坚持辩证科学的方法看待事物,分析问题,不被表象所迷惑,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面对大量来稿,编辑要对稿件的政治性、学术性和创新性等进行把关。在此过程中,编辑要擦亮双眼,不能被隐藏其中的错误、虚假观点和信息所迷惑。编辑要把握好正确的舆论方向,把期刊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除此之外,在稿件编辑过程中,编辑还要对具体细节进行把关,及时修正稿件中隐藏的错误,提高文章的质量。因此,编辑是否具有慧眼,将直接影响刊物稿件的质量。
编辑要增强眼力,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编辑要有明辨是非的政治观念和责任意识。编辑的责任意识指以提供具有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优秀作品为己任,在工作过程中,要秉持工匠精神,提高辨别力,精益求精。这种责任意识要求编辑认真审读每一篇稿件,仔细编辑校对每一篇稿件,不让细枝末节的差错逃过自己的眼睛。其次,编辑要有辩证的思维方法。面对选题和来稿时,编辑要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编辑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编辑出版工作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合乎历史发展规律。最后,编辑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指个人不仅具有某一方面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广博的知识面。编辑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但要掌握国家的各类法律法规,而且要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只有这样,编辑才能在工作中树立大局意识。
3.增强脑力——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编辑的个人知识系统中,存在大量隐性知识。编辑要利用自己长期以来的知识积累,将这些知识显性化,以实现知识创新。
编辑出版活动是一种多种思维相结合的脑力活动。编辑的思考能力就是在推出优秀社会主义文化成果的目标指引下,所具有的发现规律的能力。它表现在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既表现为对稿件整体质量的把握能力,也表现为对栏目的策划能力。这就要求编辑具有坚定的党性原则、较高的理论素养和过硬的政治能力,要始终具有问题意识,把握时代脉搏,进行有效思考。在媒体融合时代,编辑的思考力还表现在对新媒体的使用能力上。比如,编辑要不囿于期刊传统的编辑出版模式,借助微博、微信和期刊APP等,采用多种信息展现方式拓展读者的阅读渠道。
编辑要增强策划能力。目前,人工智能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新闻出版领域,语音录入、机器校对和机器写作等已成为常态 [6] 。在期刊出版工作中,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对字词、句子、科技名词和古籍等进行校对,并且未来有望向更多领域拓展。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编辑应侧重自身策划能力的提升。选题策划能力与编辑个人的脑力密切相关,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短期内难以被人工智能取代。
编辑要增强脑力,首先要勤于思考。当今时代,知识日新月异,编辑作为最前沿学术知识的传播者,要勤于思考,不仅要对某一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而且要能预测其发展趋势。只有多思考,编辑才能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不固守现状,策划出新颖的选题,发现稿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其次,编辑要采用科学的思考方法。编辑要坚持问题导向,采用科学的方法。比如,在策划选题时,编辑要从本刊可用的特色与优势资源出发,从推出优秀学术成果、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出发,策划有持续性、可行性的选题。最后,编辑要善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使得知识的传播突破了时空的界限,推动了期刊编辑出版模式的变革。编辑可以借助互联网提供的海量資源,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还可以借助互联网的搜索、分析工具,对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发挥主观能动性,策划选题和组稿。
4.增强笔力——运用知识
编辑脚力、眼力、脑力的增强,都要体现在笔力上。编辑的笔力体现了个人的政治素质、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编辑的校对能力,二是编辑自身的学术研究与学术表达能力。
编辑校对能力是编辑基本的职业技能。在面对稿件时,编辑要对其中的字词句和其他标点、图表进行规范化处理。语言文字的笔力既是编辑的基本职业能力,也是需要终身学习与提高的能力。编辑的笔力还体现在自身的学术研究与学术表达方面。编辑一方面要能撰写出具有一定见解的审稿意见,给作者以启发;另一方面,编辑还应提升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撰写高水平的学术文章,并将自己的这种笔力运用于期刊的选题策划中。
要增强笔力,编辑要具有创新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只有不断创新,编辑才能适应媒介融合的现状,推出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在内容方面,编辑要坚持内容创新,刊载集学术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学术成果,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而努力;在形式方面,编辑要掌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传播形式,借助新媒体拓展传播渠道。
编辑增强笔力的重要路径就是成为学者型编辑。学术期刊的学术性决定了期刊编辑必须是某一个专业的行家,要具有学术敏感性,并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编辑只有成为学者型编辑,才能把握本专业的学术热点,预测研究趋势,策划具有影响力的选题;才能与业界的专家学者进行平等的学术对话,甚至能够主动设置议题,为期刊约到高质量稿件。
编辑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劳动。编辑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提升是一个相互关联、有机统一的整体。编辑只有这四个方面都得到增强,才能成为新时代的合格编辑。编辑只有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实现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才能顺应历史发展规律,推出具有学术深度和社会影响力的稿件,推动期刊质量的提升,增强我国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蔡名照.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更好完成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EB/OL]. (2019-04-02)[2019-09-1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4/02/c_1124314854.htm.
[2]张积玉. 文化强国战略下学术期刊的地位与作用[J].思想战线,2013(6):131-136.
[3]陈鹏. 论编辑的个人知识管理[J]. 编辑之友,2006(3):39-41.
[4]李芸. 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把“四力”融入媒体融合全过程[J]. 新闻战线,2019(7):8-10.
[5]黄旦.“把关人”研究及其演变[J]. 国际新闻界,1996(4):27-31.
[6]武菲菲. 人工智能技术与出版行业的融合应用[J].出版广角,2018(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