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0月27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六部委批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区列入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这一决定为海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机遇,注入了新的发展理念与方向,也为金融系统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和挑战。本文就金融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的利弊因素及支持的方式、途径、政策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
一、柴达木循环经济的实际意义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素有“聚宝盆”的美称。柴达木盆地现已发现矿产86种,占青海省发现矿种的69%;产地1050处,探明储量的矿产57种,矿产地281处,其中大型矿床72处,中型矿床61处,优势矿床189处,占青海省的60.4%;矿产资源的潜在经济价值约16.27万亿元,占青海省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的95%。
柴达木盆地不仅有着非常丰富矿藏资源,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再生能源资源。盆地周边的山间向汇水中央奔流的条条清澈的河流,不仅为工农牧业生产提供良好的水源,而且水电资源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盆地年日照时数为3000个小时以上,年总辐射量约为600-750千焦/厘米2,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
柴达木盆地这一特殊地理自然环境中,还生存着种类繁多的珍禽异兽。有动物王国、鸟的乐园;也有千姿百态经济价值极高的特有野生植物。盆地有皑皑雪山、博大冰川;有茫茫戈壁、辽阔草原;有北国的风土,南国的湖水;有高原温泉,雅丹地貌,这些都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在看到资源丰富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柴达木是一个生态非常脆弱的地区。柴达木地区建政以来,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柴达木资源开发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资源开发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资金积累的同时,也给这里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由于受自然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柴达木地区的企业大多采取粗放型、掠夺式资源开发模式,相当数量的传统企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加上业主采富弃贫、单一开采、乱挖滥采、浪费严重,使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水平。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资源约束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国家的发展迫切需要有柴达木这样的增长区、增长极,形成对国家的新支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环保已成为柴达木资源开发建设非常严格的前置条件和各环节的刚性约束。
柴达木循环经济区列入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工业园,为柴达木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在国外,发达国家开展循环经济首先从解决消费领域的废弃物问题入手,向生产领域延伸,最终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引入循环经济和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经营、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是柴达木开发的必由之路。
二、金融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的有利因素
1.金融机构设置相对较为齐全,目前,辖内设有中央银行、银监局、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中国财险、人寿险、新华人寿、证券营业服务部等分支机构。共有各类金融机构126家,从业人员1562人,为金融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2.信贷资金来源比较充裕。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柴达木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柴达木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统计资料显示,十五期间海西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柴达木地区各项存款快速增加,十五期间,全地区金融机构存款年均增长17.4%,2005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917249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为448955万元,存差为468294万元。“十一五”期间,随着柴达木资源的更大规模的开发及国家重点项目在盆地的开工建设,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还会迅速增长,预计年增长约20%。这给金融机构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保障。
3.近年来,随着柴达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发展亦日新月异金融经营管理能力不断加强,金融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金融业务不断发展,金融新业务、新产品不断推出,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金融科技水平不断升级,信息平台不断完善,为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融资、结算等条件。
4.柴达木资源的开发及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给金融业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据调查,柴达木循环经济区工业发展规划初步安排项目152个,总投资为906.74亿元。其中近期规划项目投资额为455.96亿元,中远期规划项目新增投资为460.8亿元。项目包括石油天然气、盐湖化工、煤炭及煤化工、金属及冶金、建材及其他、农畜产品的开发及深加工等。国家一批重要基础设施项目也将在柴达木开发建设,如青藏铁路西格段复线电气化工程;格尔木——库尔勒、格尔木一柳沟铁路;109国道日月山—格尔木高等级公路建设等,随着柴达木资源开发及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会吸引大量国内外有实力的投资开发企业来柴达木投资建设,区域外金融资金将会大量流入,带来先进的管理手段。这些给柴达木地区金融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只要金融机构抓住机遇,发展自我,柴达木金融业就一定能够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只有金融业的大力支持,建设柴达木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区才能成功。
三,金融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的不利条件
1,金融机构布局不合理的影响。就全国而言,金融改革不断完善了我国金融体制,增强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和盈利能力,但从柴达木地区情况来看,金融改革使本地区的金融体系更加不合理。2000年以来,各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共撤并辖内机构40多家。目前,柴达木地区八个县市(行委),有五个县(行委)只有一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一个县只有农村信用社,没有任何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八个县市(行委)只有格尔木地区有一家证券服务部。全地区没有区域性或地方性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减少造成了金融市场功能弱化,金融服务水平下降,大部分地区信贷总量严重萎缩,如辖内天峻县有丰富的畜牧业资源和煤炭资源,但该县没有一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造成该县经济融资困难。
2.金融管理体制的影响。一是各家商业银行按照一级法人实行授权授信的集权管理,层层上收贷款和客户信用评级权、贷款的发放权。一些地区的商业银行只吸收存款和清收不良贷款,不发放新增贷款,弱化了基层商业银行的信贷动力和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到自身生存发展的问题;二是商业银行调整经营 策略后均实行了“双优”、“双大”策略,贷款投放重点向优势产业优良客户和大企业、大项目集中,对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实行信贷弱化或信贷退出机制,使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融资难的问题非常突出;三是信贷观念陈旧,存在重城市轻农村,重大型企业轻小型企业,重生产经营轻消费,重重点项目轻非重点项目,使银行支持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窄。
3.投资环境的影响。投资环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政治法律、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以及人们文化道德素质的总和,它的优势实际上直接影响金融支持的能力。近年来,柴达木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在改善投资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投资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软硬环境的改善程度仍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资源环境不尽人意。虽然柴达木盆地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能源,但科技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生产资源、生活资源的利用和拥有程度都比较低,这就影响了金融支持的力度;二是基础设施环境不尽人意。柴达木地区总面积30万平方公里,地域辽阔,自然环境比较艰苦。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交通不够畅、城市不够靓、环境不够美。尤其是广大偏远的农村牧区生产经营比较落后,道路不平,水利设施破旧,自然灾害频繁,农牧民生活还比较困难,这些严重影响了柴达木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能力;三是信用环境不尽人意。当前柴达木一些地区信用缺失是全方位的,是信用制度、信用市场、信用道德“三位一体”的缺失,如此信用环境必然引起银行惜贷、慎贷、恐贷、少贷甚至不贷。有些商业银行因此而撤销机构,收缩业务、上收贷款权限,导致地方经济发展中融资“瓶颈”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四是政府行政服务环境不尽人意。有些地方政府角色转换不明显,服务意识、金融意识比较差,对金融常识不甚了解、不掌握,一些由政府协调主导的工作做得不到位,缺乏用市场手段指导金融工作的能力;五是金融司法环境不尽人意。金融债权得不到充分有效的法律保护,破坏了资金的正常循环,对金融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加了难度,也增加了出现金融支付风险而造成了柴达木地区金融供给不足。
四、金融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
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动力,金融的支持是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要明确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全力支持,这样才能确保建设柴达木循环经济的成功,才能更好地体现金融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各金融机构要加强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的组织领导,并根据自身工作的特点,积极编制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划。一是要研究制订行业信贷政策,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新兴行业、“朝阳”行业、成长行业的发展;二是要研究市场供给状况,制订产品信贷政策,支持名牌产品、供不应求产品、有较大市场占有率产品的发展;三是研究企业经营发展情况、制订企业信贷政策,支持经营管理强、经济效益好、信用等级高、市场前景广的企业发展;四是研究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的优势,制订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的贷款科学决策管理机制及贷款营销手段、方式、品种、利率定价等问题,提高贷款项目的技术水准,推动产业技术进步。
五、营造柴达木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1.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加强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定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评价监测制度,及时反映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建议政府尽快形成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原则性框架,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评价纳入到各级政府考核范围,逐步形成政府考核金融,金融考核政府的“双考核”局面,从而为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打下基础。同时,要加强窗口指导,引导各金融机构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改进信贷方式,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服务,加大对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外向型经济和“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
2.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措施、多种手段大力开展金融生态环境知识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工作人员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认知度,争取政府、社会公众支持金融生态建设,维护金融生态环境,理解金融工作。
3.各金融机构要以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为契机,促进思想观念,转变经营思路,牢固确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经营理念。重新构建考核、奖惩、约束机制,创新授权授信制度和放贷形式,切实为基层金融机构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松绑。基层金融机构根据“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扶优限劣”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优先支持缓解制约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优先支持资源能源开发项目;优先支持改善环境污染、降低资源消耗项目;优先支持技术改造项目;优先支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型工业和高新技术项目。同时,要严格限制国家禁止和高消耗、高污染项目。
4.改善行政司法环境,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金融、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大对社会信用意识的教育力度,加大对执法情况的检查力度,加大企业破产改制的规范力度,为金融业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司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有效保护金融资源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惩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当事人和负责人,规范有关当事人的金融行为,降低金融债权案件的诉讼费用,、提高金融债权的执行回收率,保证金融债权得到公平清偿。
5.加快推进征信系统建设,加大银行信贷咨询系统建设力度,加快建立个人征信信息档案,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防范信贷风险和和信用风险。
六、建立健全金融组织体系
1.在充分发挥现有国有商业银行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作用的基础上,寻求金融多元化支持,吸引发展信托、保险、证券、租赁、典当、财务公司、投资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
2.组建和引进地方性商业银行或区域性银行在柴达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弥补国有商业银行从辖内一些地区部分或全部退出后的金融服务空缺,以支持整个柴达木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3.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功能。农发行在确保政策性银行农副产品收购的同时,要积极拓宽服务领域,探索开展对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产品加工企业、环保旅游等行业的信贷服务。
4. 抓住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契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壮大资金实力,增强金融服务功能,真正成为金融支持“三农”的主力军,为柴达木地区广大农牧区农牧民增产增收作贡献。
5.引导规范发展民间借贷,积极推动合理、合法民间金融业务的发展,逐步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限制,允许民间资本在一定条件下从事金融服务,减轻银行、信用社的信贷压力,提高社会资本的配置效率,拓宽投资渠道,满足正规金融无法满足的合理金融需求,发挥其补充作用。
七、完善社会金融服务体系
1.大力推广担保公司制度,完善担保体系和机制,建立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并依照市场规律,行使担保职责,使中小企业通过担保机构的运作,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2.规范抵押评估、登记程序和操作规程,减少贷款营销费用。
3.大力培育中介机构,制定优惠政策方面,多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国内有实力的项目咨询管理机构、评估机构、会计审计机构等中介组织和经纪人机构在柴达木落户,为金融机构准确掌握企业信用状况,实现银企互信合作、共谋发展提供信息资源保障。
(作者系人民银行青海海西中心支行行长)
一、柴达木循环经济的实际意义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素有“聚宝盆”的美称。柴达木盆地现已发现矿产86种,占青海省发现矿种的69%;产地1050处,探明储量的矿产57种,矿产地281处,其中大型矿床72处,中型矿床61处,优势矿床189处,占青海省的60.4%;矿产资源的潜在经济价值约16.27万亿元,占青海省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的95%。
柴达木盆地不仅有着非常丰富矿藏资源,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再生能源资源。盆地周边的山间向汇水中央奔流的条条清澈的河流,不仅为工农牧业生产提供良好的水源,而且水电资源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盆地年日照时数为3000个小时以上,年总辐射量约为600-750千焦/厘米2,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
柴达木盆地这一特殊地理自然环境中,还生存着种类繁多的珍禽异兽。有动物王国、鸟的乐园;也有千姿百态经济价值极高的特有野生植物。盆地有皑皑雪山、博大冰川;有茫茫戈壁、辽阔草原;有北国的风土,南国的湖水;有高原温泉,雅丹地貌,这些都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在看到资源丰富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柴达木是一个生态非常脆弱的地区。柴达木地区建政以来,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柴达木资源开发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资源开发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资金积累的同时,也给这里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由于受自然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柴达木地区的企业大多采取粗放型、掠夺式资源开发模式,相当数量的传统企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加上业主采富弃贫、单一开采、乱挖滥采、浪费严重,使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水平。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资源约束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国家的发展迫切需要有柴达木这样的增长区、增长极,形成对国家的新支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环保已成为柴达木资源开发建设非常严格的前置条件和各环节的刚性约束。
柴达木循环经济区列入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工业园,为柴达木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在国外,发达国家开展循环经济首先从解决消费领域的废弃物问题入手,向生产领域延伸,最终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引入循环经济和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经营、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是柴达木开发的必由之路。
二、金融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的有利因素
1.金融机构设置相对较为齐全,目前,辖内设有中央银行、银监局、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中国财险、人寿险、新华人寿、证券营业服务部等分支机构。共有各类金融机构126家,从业人员1562人,为金融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2.信贷资金来源比较充裕。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柴达木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柴达木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统计资料显示,十五期间海西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柴达木地区各项存款快速增加,十五期间,全地区金融机构存款年均增长17.4%,2005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917249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为448955万元,存差为468294万元。“十一五”期间,随着柴达木资源的更大规模的开发及国家重点项目在盆地的开工建设,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还会迅速增长,预计年增长约20%。这给金融机构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保障。
3.近年来,随着柴达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发展亦日新月异金融经营管理能力不断加强,金融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金融业务不断发展,金融新业务、新产品不断推出,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金融科技水平不断升级,信息平台不断完善,为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融资、结算等条件。
4.柴达木资源的开发及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给金融业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据调查,柴达木循环经济区工业发展规划初步安排项目152个,总投资为906.74亿元。其中近期规划项目投资额为455.96亿元,中远期规划项目新增投资为460.8亿元。项目包括石油天然气、盐湖化工、煤炭及煤化工、金属及冶金、建材及其他、农畜产品的开发及深加工等。国家一批重要基础设施项目也将在柴达木开发建设,如青藏铁路西格段复线电气化工程;格尔木——库尔勒、格尔木一柳沟铁路;109国道日月山—格尔木高等级公路建设等,随着柴达木资源开发及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会吸引大量国内外有实力的投资开发企业来柴达木投资建设,区域外金融资金将会大量流入,带来先进的管理手段。这些给柴达木地区金融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只要金融机构抓住机遇,发展自我,柴达木金融业就一定能够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只有金融业的大力支持,建设柴达木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区才能成功。
三,金融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的不利条件
1,金融机构布局不合理的影响。就全国而言,金融改革不断完善了我国金融体制,增强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和盈利能力,但从柴达木地区情况来看,金融改革使本地区的金融体系更加不合理。2000年以来,各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共撤并辖内机构40多家。目前,柴达木地区八个县市(行委),有五个县(行委)只有一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一个县只有农村信用社,没有任何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八个县市(行委)只有格尔木地区有一家证券服务部。全地区没有区域性或地方性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减少造成了金融市场功能弱化,金融服务水平下降,大部分地区信贷总量严重萎缩,如辖内天峻县有丰富的畜牧业资源和煤炭资源,但该县没有一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造成该县经济融资困难。
2.金融管理体制的影响。一是各家商业银行按照一级法人实行授权授信的集权管理,层层上收贷款和客户信用评级权、贷款的发放权。一些地区的商业银行只吸收存款和清收不良贷款,不发放新增贷款,弱化了基层商业银行的信贷动力和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到自身生存发展的问题;二是商业银行调整经营 策略后均实行了“双优”、“双大”策略,贷款投放重点向优势产业优良客户和大企业、大项目集中,对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实行信贷弱化或信贷退出机制,使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融资难的问题非常突出;三是信贷观念陈旧,存在重城市轻农村,重大型企业轻小型企业,重生产经营轻消费,重重点项目轻非重点项目,使银行支持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窄。
3.投资环境的影响。投资环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政治法律、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以及人们文化道德素质的总和,它的优势实际上直接影响金融支持的能力。近年来,柴达木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在改善投资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投资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软硬环境的改善程度仍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资源环境不尽人意。虽然柴达木盆地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能源,但科技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生产资源、生活资源的利用和拥有程度都比较低,这就影响了金融支持的力度;二是基础设施环境不尽人意。柴达木地区总面积30万平方公里,地域辽阔,自然环境比较艰苦。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交通不够畅、城市不够靓、环境不够美。尤其是广大偏远的农村牧区生产经营比较落后,道路不平,水利设施破旧,自然灾害频繁,农牧民生活还比较困难,这些严重影响了柴达木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能力;三是信用环境不尽人意。当前柴达木一些地区信用缺失是全方位的,是信用制度、信用市场、信用道德“三位一体”的缺失,如此信用环境必然引起银行惜贷、慎贷、恐贷、少贷甚至不贷。有些商业银行因此而撤销机构,收缩业务、上收贷款权限,导致地方经济发展中融资“瓶颈”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四是政府行政服务环境不尽人意。有些地方政府角色转换不明显,服务意识、金融意识比较差,对金融常识不甚了解、不掌握,一些由政府协调主导的工作做得不到位,缺乏用市场手段指导金融工作的能力;五是金融司法环境不尽人意。金融债权得不到充分有效的法律保护,破坏了资金的正常循环,对金融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加了难度,也增加了出现金融支付风险而造成了柴达木地区金融供给不足。
四、金融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
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动力,金融的支持是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要明确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全力支持,这样才能确保建设柴达木循环经济的成功,才能更好地体现金融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各金融机构要加强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的组织领导,并根据自身工作的特点,积极编制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划。一是要研究制订行业信贷政策,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新兴行业、“朝阳”行业、成长行业的发展;二是要研究市场供给状况,制订产品信贷政策,支持名牌产品、供不应求产品、有较大市场占有率产品的发展;三是研究企业经营发展情况、制订企业信贷政策,支持经营管理强、经济效益好、信用等级高、市场前景广的企业发展;四是研究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的优势,制订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的贷款科学决策管理机制及贷款营销手段、方式、品种、利率定价等问题,提高贷款项目的技术水准,推动产业技术进步。
五、营造柴达木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1.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加强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定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评价监测制度,及时反映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建议政府尽快形成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原则性框架,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评价纳入到各级政府考核范围,逐步形成政府考核金融,金融考核政府的“双考核”局面,从而为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打下基础。同时,要加强窗口指导,引导各金融机构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改进信贷方式,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服务,加大对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外向型经济和“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
2.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措施、多种手段大力开展金融生态环境知识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工作人员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认知度,争取政府、社会公众支持金融生态建设,维护金融生态环境,理解金融工作。
3.各金融机构要以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为契机,促进思想观念,转变经营思路,牢固确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经营理念。重新构建考核、奖惩、约束机制,创新授权授信制度和放贷形式,切实为基层金融机构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松绑。基层金融机构根据“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扶优限劣”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优先支持缓解制约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优先支持资源能源开发项目;优先支持改善环境污染、降低资源消耗项目;优先支持技术改造项目;优先支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型工业和高新技术项目。同时,要严格限制国家禁止和高消耗、高污染项目。
4.改善行政司法环境,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金融、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大对社会信用意识的教育力度,加大对执法情况的检查力度,加大企业破产改制的规范力度,为金融业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司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有效保护金融资源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惩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当事人和负责人,规范有关当事人的金融行为,降低金融债权案件的诉讼费用,、提高金融债权的执行回收率,保证金融债权得到公平清偿。
5.加快推进征信系统建设,加大银行信贷咨询系统建设力度,加快建立个人征信信息档案,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防范信贷风险和和信用风险。
六、建立健全金融组织体系
1.在充分发挥现有国有商业银行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作用的基础上,寻求金融多元化支持,吸引发展信托、保险、证券、租赁、典当、财务公司、投资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
2.组建和引进地方性商业银行或区域性银行在柴达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弥补国有商业银行从辖内一些地区部分或全部退出后的金融服务空缺,以支持整个柴达木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3.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功能。农发行在确保政策性银行农副产品收购的同时,要积极拓宽服务领域,探索开展对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产品加工企业、环保旅游等行业的信贷服务。
4. 抓住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契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壮大资金实力,增强金融服务功能,真正成为金融支持“三农”的主力军,为柴达木地区广大农牧区农牧民增产增收作贡献。
5.引导规范发展民间借贷,积极推动合理、合法民间金融业务的发展,逐步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限制,允许民间资本在一定条件下从事金融服务,减轻银行、信用社的信贷压力,提高社会资本的配置效率,拓宽投资渠道,满足正规金融无法满足的合理金融需求,发挥其补充作用。
七、完善社会金融服务体系
1.大力推广担保公司制度,完善担保体系和机制,建立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并依照市场规律,行使担保职责,使中小企业通过担保机构的运作,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2.规范抵押评估、登记程序和操作规程,减少贷款营销费用。
3.大力培育中介机构,制定优惠政策方面,多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国内有实力的项目咨询管理机构、评估机构、会计审计机构等中介组织和经纪人机构在柴达木落户,为金融机构准确掌握企业信用状况,实现银企互信合作、共谋发展提供信息资源保障。
(作者系人民银行青海海西中心支行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