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成果不仅限于书面成绩,更多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新课改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用以满足现实社会的用人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技能。在中职的学前教育专业中,手工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动手操作程度很强的课程,手工课程要在练习中学习,决不能拘泥于理论技巧,不然理论学习得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重视中职学前专业手工课程的教学工作十分必要。本文将阐述分析当前中职学前手工课程的教学现状,并为优化中职学前手工课程教学发展趋势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希望能对我国各中职校园的学前教育专业有所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应用型培养目标;中职教育;学前手工课程
引言:
手工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一门重点科目,属于美术课的范围之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中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十分有利。学前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幼儿教育行业的专业人才,而玩耍是孩子天性,手工课对孩子来说更像是一种游戏。教育者应该在孩子学前教育阶段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帮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手工课就是一门寓教于乐的课程,做手工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孩子的想象设计和自主创造能力。另外,在中职学习中学好手工课程,为自己增加一种技能,在进入社会和职业生活时也能展现出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社会价值,成功实现中职教育的人才输送目标。
中职学前手工程课程的教学现状
教学内容缺乏精准性
在我国许多中职学前专业的手工课堂中,都存在着教学内容缺乏精准性的现象。中职学前专业学生就业后需要面对的是幼儿人群,手工课程的教学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处于幼儿阶段的学生动手能力有限,生活常识也比较欠缺,但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中职教师应该分析幼儿的心理和特点后结合实际进行手工教学,例如教学生剪各种动物的贴纸,狮子、老虎、大象、兔子、小狗等动物都是符合儿童操作能力且能令儿童产生参与兴趣的剪纸活动,还实现了教会儿童认识动物的教学目的。但是许多中职教师的手工教学过于复杂,或选择的剪纸、拼贴、折纸等素材无法引起儿童的兴趣。
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手工课程不是老师演示学生进行模仿的教学活动,而应该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自主创造能力。而在实际的中职学前专业的手工课堂中,许多教师将课程学习沦为僵化的手把手教学,为学生示范每个操作步骤,导致学生依赖心理过强而创造能力欠缺[1]。学生学习到的只能是教师在课堂上操作过的东西,无法进行举一反三和自主创造。这种教学方式与新课改要求培养创造型和应用型人才的理念背道而驰。
教学素材较为落后
手工课的创作素材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和人们的喜好进行调整,在一些中职学前专业的手工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常年都是老一套,对学生来说过于陈旧,在实际应用中也显得十分落后。动漫、游戏等都是儿童喜欢的内容,在手工课堂中增添对当前流行元素的设计,与时俱进,才能改变教学素材的落后局面。例如,当某个动画片风靡一时,就可以在手工教学中设计对此动画片中动画人物的创造。此外,手工的类型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然而许多中职教师在学前教育的手工课堂中只进行传统的手工类型教学,如剪纸、拼贴等,未引入更加丰富的手工活动,如泥塑、编制、制作风筝等。
优化中职学前手工程课程教学发展趋势的建议
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手工比赛活动
为激发中职学前专业学生对手工课程的学习热情,学校和专业教师应该营造出浓厚的手工氛围,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手工比赛活动就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例如,将学生的手工作品用于班级墙建设,向全校的师生进行展示。手工作品要进行定期更换,以节日、节气或社会热点等为主题要求学生进行手工创作,并设立投票评奖机制,使全部学生都能参与到手工活动中。同时还可以举办手工作品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创作积极性。
设定教学情境,创造生动的教学环境
中职学前专业的手工课程教学难度较大,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虽然手工课程是一门重点培养方案,但是大部分都不具备美术功底和丰富的想象能力,课堂内容很難开展下去。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设定特定教学情境,创造生动的教学环境,辅助引导学生找到创作理念和主动创作意图[2]。另外,由于中职学前专业的学生在工作中要面对的是学龄前儿童,所以对教学情境的设定要符合学龄前儿童的特征。不能以写实性作为创作标准,而应该培养儿童多元化的创造思维。不对教学内容设限,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作自由,有利于优化中职学前专业的手工课程教学。
设置小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集体创作能力
中职学前专业的学生在工作中要和幼儿共同参与手工活动,所以在日常的手工课程教学中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體创作能力。例如在班级中设置学习小组,让学生在沟通合作中互相借鉴经验、互相学习。通过小组合作,难度较大的课程任务也能更容易的完成,提高了作业的完成效率,增强了作业质量。
结束语
应用型培养目标下中职学前手工课程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通过分析当下中职手工课堂中的缺陷和不断改善教学体制,教学质量上将一定能够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娜. 中职学前教育创意手工课教学探讨[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8, No.477(06):63-64.
[2]刘芬. 中职与应用型本科“3+4”分段培养模式下公共基础课程衔接研究[J]. 现代教育, 2018, No.632(03):49-51.
关键词:应用型培养目标;中职教育;学前手工课程
引言:
手工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一门重点科目,属于美术课的范围之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中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十分有利。学前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幼儿教育行业的专业人才,而玩耍是孩子天性,手工课对孩子来说更像是一种游戏。教育者应该在孩子学前教育阶段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帮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手工课就是一门寓教于乐的课程,做手工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孩子的想象设计和自主创造能力。另外,在中职学习中学好手工课程,为自己增加一种技能,在进入社会和职业生活时也能展现出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社会价值,成功实现中职教育的人才输送目标。
中职学前手工程课程的教学现状
教学内容缺乏精准性
在我国许多中职学前专业的手工课堂中,都存在着教学内容缺乏精准性的现象。中职学前专业学生就业后需要面对的是幼儿人群,手工课程的教学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处于幼儿阶段的学生动手能力有限,生活常识也比较欠缺,但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中职教师应该分析幼儿的心理和特点后结合实际进行手工教学,例如教学生剪各种动物的贴纸,狮子、老虎、大象、兔子、小狗等动物都是符合儿童操作能力且能令儿童产生参与兴趣的剪纸活动,还实现了教会儿童认识动物的教学目的。但是许多中职教师的手工教学过于复杂,或选择的剪纸、拼贴、折纸等素材无法引起儿童的兴趣。
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手工课程不是老师演示学生进行模仿的教学活动,而应该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自主创造能力。而在实际的中职学前专业的手工课堂中,许多教师将课程学习沦为僵化的手把手教学,为学生示范每个操作步骤,导致学生依赖心理过强而创造能力欠缺[1]。学生学习到的只能是教师在课堂上操作过的东西,无法进行举一反三和自主创造。这种教学方式与新课改要求培养创造型和应用型人才的理念背道而驰。
教学素材较为落后
手工课的创作素材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和人们的喜好进行调整,在一些中职学前专业的手工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常年都是老一套,对学生来说过于陈旧,在实际应用中也显得十分落后。动漫、游戏等都是儿童喜欢的内容,在手工课堂中增添对当前流行元素的设计,与时俱进,才能改变教学素材的落后局面。例如,当某个动画片风靡一时,就可以在手工教学中设计对此动画片中动画人物的创造。此外,手工的类型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然而许多中职教师在学前教育的手工课堂中只进行传统的手工类型教学,如剪纸、拼贴等,未引入更加丰富的手工活动,如泥塑、编制、制作风筝等。
优化中职学前手工程课程教学发展趋势的建议
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手工比赛活动
为激发中职学前专业学生对手工课程的学习热情,学校和专业教师应该营造出浓厚的手工氛围,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手工比赛活动就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例如,将学生的手工作品用于班级墙建设,向全校的师生进行展示。手工作品要进行定期更换,以节日、节气或社会热点等为主题要求学生进行手工创作,并设立投票评奖机制,使全部学生都能参与到手工活动中。同时还可以举办手工作品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创作积极性。
设定教学情境,创造生动的教学环境
中职学前专业的手工课程教学难度较大,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虽然手工课程是一门重点培养方案,但是大部分都不具备美术功底和丰富的想象能力,课堂内容很難开展下去。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设定特定教学情境,创造生动的教学环境,辅助引导学生找到创作理念和主动创作意图[2]。另外,由于中职学前专业的学生在工作中要面对的是学龄前儿童,所以对教学情境的设定要符合学龄前儿童的特征。不能以写实性作为创作标准,而应该培养儿童多元化的创造思维。不对教学内容设限,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作自由,有利于优化中职学前专业的手工课程教学。
设置小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集体创作能力
中职学前专业的学生在工作中要和幼儿共同参与手工活动,所以在日常的手工课程教学中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體创作能力。例如在班级中设置学习小组,让学生在沟通合作中互相借鉴经验、互相学习。通过小组合作,难度较大的课程任务也能更容易的完成,提高了作业的完成效率,增强了作业质量。
结束语
应用型培养目标下中职学前手工课程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通过分析当下中职手工课堂中的缺陷和不断改善教学体制,教学质量上将一定能够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娜. 中职学前教育创意手工课教学探讨[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8, No.477(06):63-64.
[2]刘芬. 中职与应用型本科“3+4”分段培养模式下公共基础课程衔接研究[J]. 现代教育, 2018, No.632(03):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