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情、党情的新发展,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建设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新矛盾,这对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加强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和实践的探讨显得十分必要与紧迫。本文通过分析、论述了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试图探讨一个适合于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和实践工作运行的新机制,以达到增强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的目的。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载体;实践
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完成高校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在高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中起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网络新媒体的普及,高校办学方式、教育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等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面对国情、校情、党情的新发展,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工作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新矛盾,这对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创新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和工作运行机制显得十分必要与紧迫。
一、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的基本经验
近期,我国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得到了新的发展,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值得肯定。
(一)把握方向统一全局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高校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头脑,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紧紧围绕高校中心工作,结合基层党组织实际,是高校基层党组织抓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方向。把握住了这个大方向,全局工作也才能顺利开展。
(二)扭住关键不放松
实践证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开展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牢牢扭住的关键。几年来,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的成绩,为高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与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做法正的过硬的干部队伍密不可分。
(三)选准载体方能强化实效
近几年的实际证明,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必须结合实际,创新活动形式,选准载体,才能更具活力,更具吸引力和时效性。
(四)发挥先锋模范带动全体的作用
党员是做好党建工作的主体,必须紧紧依靠党员,加强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充分发挥党员在全体师生员工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加强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五)必须紧紧抓住契机方能促进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推进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建设及时上台阶必须抓住的契机。自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必须继续紧紧抓住创先争优活动这个历史契机,推进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
但我们也要看到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工作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形的,有些是深层的,有些是浅层的……因为我们党是一直进步的党,严于律己的党,是创先争优的党,不管什么样的问题,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真正把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无坚不摧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
二、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工作运行机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对新形势带来的新挑战、新任务认识不足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经济利益,价值追求日趋多元化,教工党员的心理状态、价值认同也日趋复杂、多元。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所面对的对象出现了一些新状况和新特征,这无疑给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和新任务,而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对于如何应对这种新形势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市场经济下办学治教能力不强,基层教工党组织工作中难免出现问题。
(二)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工作没有得到正确定位
高校教工基层普遍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行政工作、学术工作是硬任务,实实在在的工作,容易出成绩,还可以定量考评,是“实”的工作。而基层党组织工作是针对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工作,难以量化,弹性大,是“虚”的。有些院系党政干部认为,只要院系内的教学科研上去了,学科建设取得突破,党务只要不出问题就是成绩,教学科研工作很实,党务工作就是虚的,是摆设。甚至有些院系形成一种潜规则——教学科研工作第一,党务工作为教学科研工作让道。也有党员认为党务文件看得再多,心得体会写得再好,还抵不上一篇好的学术文章实惠。基于这些错误认识,许多教工党员埋头教学科研工作,专业于学科建设等任务,把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发展、自身建设等工作淡化了。
(三)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不足
受传统、定势思维影响,有些教工党员惯用旧框框认识、处理新问题,喜欢凭旧经验办事,缺乏不断学习钻研和不断开拓创新精神,不懂服务,也不会服务,更不想服务,没有危机意识,其思维、做法完全和新时代格格不入,最终影响了教工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师生中的形象。由于缺乏养之有素,面对现实中出现的新问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就暴露出来。其实,自身建设问题主要还是学习问题,不爱学习、不善学习是教工党员自身建设不足的根源。这也是我党一直要求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学习型党组织的原因。
(四)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组织制度不健全,管理松懈,缺乏监督
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不健全不仅是问题,它还可以作为问题产生的原因来分析,可以这样说,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工作出现的绝大部分问题都是由于制度问题产生的。对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的决定、决议,缺乏具体有力的措施加以落实,造成行政工作参与多了产生矛盾,参与少了又起不了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的尴尬局面,同时,一些组织纪律观念差的党员得不到约束,一些工作的考核无标准、奖罚不分明。制度缺失是可怕的,没有一套完整、规范、有效的制度,问题的出现不但难以避免,而且还会层出不穷。 三、创新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建议
(一)寓教工支部生活于院系日常工作中
教工党员的支部生活和院系日常工作联系比较紧密,它们不是各自独立的两块工作,教工支部生活的内容可以涉及院系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科研项目、社会服务等方面,可以参与相关重大问题的论证和讨论,共同解决院系工作中的现实问题,使教工支部活动“实”化,这就需要找准院系党政工作和教工支部生活的结合点,探索教工支部生活的新载体,提高院系日常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工支部生活的质量。简而言之,就是要围绕教工支部中心任务加强党的建设,使教工支部活动渗透、融合到教学工作和行政工作中,避免党政工作“两张皮”。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支部成员的积极性、主体性、创造性,维护好他们的权益。另外,要防止院系的教学工作、行政工作代替支部活动,以致于影响支部的自身建设。
(二)积极探索支部活动新载体
理论学习是教工支部活动的一部分,现实支部活动中,理论学习往往呆板生硬,更多地运用赤裸裸的灌输,效果很不理想,使很多教工支部成员产生厌恶学习、害怕过组织生活。其实,教工支部活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交叉进行,用研讨会、报告会、论坛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提高教工支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够发挥其创造性,真正让教工党员在支部生活中取得收获。
另外,理论学习不是教工支部学习的唯一方式,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也是支部活动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高校教工基层党支部要重视这种手段的运用,充分利用学校和院系自身的资源为教工支部活动创造条件,挖掘学校所在地区的教育载体,比如:英雄人物纪念碑、历史纪念馆、校史馆、博物馆等都是实施教工支部生活的好载体,在参观活动的过程中,能重温历史,使教工学员得到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证明,“走出去”的教育形式往往最能够得到党员的欢迎,取得的教育效果也最为明显。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很多高校开始尝试利用网络平台拓展教工支部活动的新渠道, “网络支部”、“网上马克思主义阵地”、“支部QQ群’,、“支部飞信群”开始出现,在网络中过组织生活具有明显的优势,最主要的优势是是组织生活更为方便快捷,组织成员可以在网上提交自己的思想汇报,支部也可以即时了解教工党员的思想新动态,对组织新教师入党等一系列问题可以提供网络指导,针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在网上展开大讨论,因为网上交流顾虑较少,这种方式比面对面的交流更为真实。
(三)凝聚力量服务高校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和核心,高等学校教工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开展党建工作,把基层党建工作融入高校学科建设中去,推动高校学科发展,提升高校的学科水平。要积极适应新时期学科建设的需要和特点,有些高校为了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充分发挥团队承接大课题的优势,党支部设置形式由单一的学科设置变为不同学科间的研究中心、学科团队为单位,这种设置形式不仅能很好的把党政学习和专业学习结合起来,重要的是,支部活动的定期召开提供了交流思想、增进人员间了解的平台,有助于在学科交流中激发创新的灵感。有些高校基于学术团队为基础,创建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纵向的党支部,使党支部成为学科建设的战斗堡垒,这就能够充分发挥党员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和学习上的指导作用,有利保证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任务的有效完成,也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提倡学校院系间、教研室之间、研究所之间、研究中心之间、党政机关之间、不同学校同专业之间大胆尝试支部共建关系,通过共建活动来活跃思想,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促进学科发展。高校基层党组织还要勇于探索,要围绕高校的学科建设开展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
(四)提高服务意识,建设服务型教工基层党组织
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定位,确立以人为本和向下服务的服务理念,形成“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党的工作为中心和大局服务”的服务格局。也就是说,我党从根本上讲也是一个服务型党组织,所谓服务型党组织,按照一般的理解,服务型党组织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党组织,是相对于管理型、权力型、命令型党组织而言,它应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秩序的框架内,通过法定程序,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党组织。构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也要以服务为天职,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高校教工党组织成员来自于学校、植根于学校、服务于学校,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的全部任务和职责就是为实现高校师生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把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出发点。
加强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只有把理论探讨和工作实践有机地结合好,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教工基层党组织工作中的现实问题,从而增强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师生中的凝聚力、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杨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浅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2-44页.
[2]戴克林.浅谈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学生党建工作[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154-158页.
[3]程亮.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的思路及机制创新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年10期38-40页.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载体;实践
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完成高校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在高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中起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网络新媒体的普及,高校办学方式、教育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等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面对国情、校情、党情的新发展,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工作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新矛盾,这对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创新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和工作运行机制显得十分必要与紧迫。
一、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的基本经验
近期,我国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得到了新的发展,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值得肯定。
(一)把握方向统一全局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高校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头脑,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紧紧围绕高校中心工作,结合基层党组织实际,是高校基层党组织抓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方向。把握住了这个大方向,全局工作也才能顺利开展。
(二)扭住关键不放松
实践证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开展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牢牢扭住的关键。几年来,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的成绩,为高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与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做法正的过硬的干部队伍密不可分。
(三)选准载体方能强化实效
近几年的实际证明,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必须结合实际,创新活动形式,选准载体,才能更具活力,更具吸引力和时效性。
(四)发挥先锋模范带动全体的作用
党员是做好党建工作的主体,必须紧紧依靠党员,加强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充分发挥党员在全体师生员工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加强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五)必须紧紧抓住契机方能促进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推进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建设及时上台阶必须抓住的契机。自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必须继续紧紧抓住创先争优活动这个历史契机,推进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
但我们也要看到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工作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形的,有些是深层的,有些是浅层的……因为我们党是一直进步的党,严于律己的党,是创先争优的党,不管什么样的问题,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真正把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无坚不摧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
二、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工作运行机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对新形势带来的新挑战、新任务认识不足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经济利益,价值追求日趋多元化,教工党员的心理状态、价值认同也日趋复杂、多元。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所面对的对象出现了一些新状况和新特征,这无疑给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和新任务,而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对于如何应对这种新形势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市场经济下办学治教能力不强,基层教工党组织工作中难免出现问题。
(二)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工作没有得到正确定位
高校教工基层普遍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行政工作、学术工作是硬任务,实实在在的工作,容易出成绩,还可以定量考评,是“实”的工作。而基层党组织工作是针对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工作,难以量化,弹性大,是“虚”的。有些院系党政干部认为,只要院系内的教学科研上去了,学科建设取得突破,党务只要不出问题就是成绩,教学科研工作很实,党务工作就是虚的,是摆设。甚至有些院系形成一种潜规则——教学科研工作第一,党务工作为教学科研工作让道。也有党员认为党务文件看得再多,心得体会写得再好,还抵不上一篇好的学术文章实惠。基于这些错误认识,许多教工党员埋头教学科研工作,专业于学科建设等任务,把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发展、自身建设等工作淡化了。
(三)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不足
受传统、定势思维影响,有些教工党员惯用旧框框认识、处理新问题,喜欢凭旧经验办事,缺乏不断学习钻研和不断开拓创新精神,不懂服务,也不会服务,更不想服务,没有危机意识,其思维、做法完全和新时代格格不入,最终影响了教工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师生中的形象。由于缺乏养之有素,面对现实中出现的新问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就暴露出来。其实,自身建设问题主要还是学习问题,不爱学习、不善学习是教工党员自身建设不足的根源。这也是我党一直要求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学习型党组织的原因。
(四)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组织制度不健全,管理松懈,缺乏监督
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不健全不仅是问题,它还可以作为问题产生的原因来分析,可以这样说,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工作出现的绝大部分问题都是由于制度问题产生的。对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的决定、决议,缺乏具体有力的措施加以落实,造成行政工作参与多了产生矛盾,参与少了又起不了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的尴尬局面,同时,一些组织纪律观念差的党员得不到约束,一些工作的考核无标准、奖罚不分明。制度缺失是可怕的,没有一套完整、规范、有效的制度,问题的出现不但难以避免,而且还会层出不穷。 三、创新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建议
(一)寓教工支部生活于院系日常工作中
教工党员的支部生活和院系日常工作联系比较紧密,它们不是各自独立的两块工作,教工支部生活的内容可以涉及院系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科研项目、社会服务等方面,可以参与相关重大问题的论证和讨论,共同解决院系工作中的现实问题,使教工支部活动“实”化,这就需要找准院系党政工作和教工支部生活的结合点,探索教工支部生活的新载体,提高院系日常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工支部生活的质量。简而言之,就是要围绕教工支部中心任务加强党的建设,使教工支部活动渗透、融合到教学工作和行政工作中,避免党政工作“两张皮”。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支部成员的积极性、主体性、创造性,维护好他们的权益。另外,要防止院系的教学工作、行政工作代替支部活动,以致于影响支部的自身建设。
(二)积极探索支部活动新载体
理论学习是教工支部活动的一部分,现实支部活动中,理论学习往往呆板生硬,更多地运用赤裸裸的灌输,效果很不理想,使很多教工支部成员产生厌恶学习、害怕过组织生活。其实,教工支部活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交叉进行,用研讨会、报告会、论坛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提高教工支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够发挥其创造性,真正让教工党员在支部生活中取得收获。
另外,理论学习不是教工支部学习的唯一方式,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也是支部活动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高校教工基层党支部要重视这种手段的运用,充分利用学校和院系自身的资源为教工支部活动创造条件,挖掘学校所在地区的教育载体,比如:英雄人物纪念碑、历史纪念馆、校史馆、博物馆等都是实施教工支部生活的好载体,在参观活动的过程中,能重温历史,使教工学员得到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证明,“走出去”的教育形式往往最能够得到党员的欢迎,取得的教育效果也最为明显。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很多高校开始尝试利用网络平台拓展教工支部活动的新渠道, “网络支部”、“网上马克思主义阵地”、“支部QQ群’,、“支部飞信群”开始出现,在网络中过组织生活具有明显的优势,最主要的优势是是组织生活更为方便快捷,组织成员可以在网上提交自己的思想汇报,支部也可以即时了解教工党员的思想新动态,对组织新教师入党等一系列问题可以提供网络指导,针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在网上展开大讨论,因为网上交流顾虑较少,这种方式比面对面的交流更为真实。
(三)凝聚力量服务高校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和核心,高等学校教工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开展党建工作,把基层党建工作融入高校学科建设中去,推动高校学科发展,提升高校的学科水平。要积极适应新时期学科建设的需要和特点,有些高校为了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充分发挥团队承接大课题的优势,党支部设置形式由单一的学科设置变为不同学科间的研究中心、学科团队为单位,这种设置形式不仅能很好的把党政学习和专业学习结合起来,重要的是,支部活动的定期召开提供了交流思想、增进人员间了解的平台,有助于在学科交流中激发创新的灵感。有些高校基于学术团队为基础,创建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纵向的党支部,使党支部成为学科建设的战斗堡垒,这就能够充分发挥党员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和学习上的指导作用,有利保证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任务的有效完成,也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提倡学校院系间、教研室之间、研究所之间、研究中心之间、党政机关之间、不同学校同专业之间大胆尝试支部共建关系,通过共建活动来活跃思想,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促进学科发展。高校基层党组织还要勇于探索,要围绕高校的学科建设开展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
(四)提高服务意识,建设服务型教工基层党组织
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定位,确立以人为本和向下服务的服务理念,形成“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党的工作为中心和大局服务”的服务格局。也就是说,我党从根本上讲也是一个服务型党组织,所谓服务型党组织,按照一般的理解,服务型党组织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党组织,是相对于管理型、权力型、命令型党组织而言,它应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秩序的框架内,通过法定程序,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党组织。构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也要以服务为天职,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高校教工党组织成员来自于学校、植根于学校、服务于学校,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的全部任务和职责就是为实现高校师生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把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出发点。
加强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只有把理论探讨和工作实践有机地结合好,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教工基层党组织工作中的现实问题,从而增强高校教工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师生中的凝聚力、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杨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浅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2-44页.
[2]戴克林.浅谈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学生党建工作[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154-158页.
[3]程亮.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的思路及机制创新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年10期38-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