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新兴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家乐旅游近年来逐渐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旅游市场中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农家乐旅游充分利用了地方特有的自然、地理、人文及农业等优势资源,实现了旅游景点的有效开发和经营。但我国农家乐旅游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带动了农民经营实践创新和农业旅游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如管理混乱、开发无序以及资源利用单一等现状问题,导致农家乐旅游开发面临一定的发展困境。本文以安徽宣城为例,系统分析了当前农家乐旅游开发过程中面临的发展困境,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期对促进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农家乐 旅游开发 安徽宣城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8(c)-050-0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的旅游消费理念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近些年来农家乐旅游以其独特的休闲娱乐和旅游度假形式逐渐成为一大消费热点。合理开发农家乐旅游不仅能有力推动我国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其作为旅游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亮点,也能有效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进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目前我国农家乐旅游正处于持续开发状态,在发展规划和经营管理方面经验仍然较为缺乏。因此总的来说,农家乐旅游前景广阔,但开发困境问题也不容忽视。只有从地方农家乐旅游开发现状入手,提出具体的可行性的应对策略并得以有效实施,才能切实促进其良性发展。
1 农家乐旅游概述
1.1 农家乐旅游的内涵
“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度假方式,近些年来逐渐受到城市居民的青睐,在旅游市场中迅速崛起。顾名思义,其指的是以农民家庭为接待单位,充分利用了地方特有的自然生态、田园景观及农村文化生活等资源,让游客在享受农家风光的同时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充分体验农家乐趣的乡村旅游活动。
1.2 农家乐旅游开发的意义
开发农家乐旅游,对带动地方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农家乐”旅游的兴起必将推动农民增收、推动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发展农家乐旅游有示范和带动的作用。再者,旅游业本身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农家乐旅游的发展也必将带动商场、交通、饮食、文化的行业的发展,进而吸引大量的劳动力就业,有效缓解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为当地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得知,在国内,近几年学术界对农家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现状、发展模式、空间分布、影响因子及相关分析方面;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比较多,但安徽省内以地域为研究对象的微观分析却比较少。所以本文针对性的以安徽宣城为例,分析目前存在的现象,提出相应地发展对策,以期给宣城市的旅游发展带来帮助。
2.2 实证研究
本研究以安徽省宣城市五县一区一市星级农家乐及农家乐经营户为例,分别对农家乐规模、生存现状、管理模式、发展机遇、从业人员培训及政策扶持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
2.3 实地调研
本文通过对宣城市2000多家乡村住宿单位及餐饮机构的实地抽样调查(用一年多时间,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式抽出五星级农家乐6家、四星级农家乐8家、三星级农家乐13家及三星级以下农家乐58家),对农家乐经营户进行深度访谈及问卷调查、对农家乐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经过对調研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为宣城市农家乐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4 对比分析
通过对宣城市85家农家乐的调研结果,结合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四川省、浙江省部分优秀农家乐对比分析,得出适合宣城市农家乐健康有序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宣城市更好地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作贡献。
3 安徽宣城农家乐旅游开发现状
3.1 发展模式简单落后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目前有“农户+农户”模式、个体农庄模式、村集体模式、公司制模式、“公司+农户”模式、“政府+公司+农户”模式、“公司+村委会+农户”模式、股份制模式、股份合作制模式九类。在调查的85家农家乐中,有76家采取的是“农户+农户”模式,占比89.5%,虽然该模式具有短平快优势,往往注重揣摩、迎合游客心理,极具个性化服务,而且游客花费不多,能体验最原生态的本地习俗和文化,但是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旅游者需求的不断提高。
3.2 产品形式单一,特色不足
当前宣城市进行农家乐旅游的开发,仍然是以传统意义上的吃农家饭为主,相关的旅游产品也往往多呈现出“你有我也有”的大众化趋势,包括娱乐项目、室内陈设、建筑样式以及菜肴品种等。且目前多数农家乐的主要形式几乎都是吃农家饭、下棋打牌、烧烤、钓鱼、赏花采果等。
3.3 管理制度不规范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有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保障,农家乐旅游也不例外。从宣城目前的农家乐开发情况来看,多数农家乐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缺乏长远的考虑和全局的规划,再加上缺乏相关机制和产业政策的有利扶持,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
3.4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宣城农家乐旅游的开发地点多是农村、山村和城市近郊,普遍缺乏完善的配套措施和基础设置,主要表现在观赏休息、垃圾收集、厕所、消防等基础服务设施方面建设较为滞后。随着游客的逐渐增多,一些旅游景点的环境及卫生状况逐渐不堪重负,出现“脏乱差”现象。这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也容易存在诸如消防、卫生、治安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影响和限制农家乐的长远发展。
3.5 经营管理人才较为缺乏
由于农家乐旅游开发者多是本地的农民,往往处于较低层次的粗放式经营状态,缺乏有效地针对性的从业培训,因而管理水平较低。这种情况导致农家乐旅游开发处于无序状态,多是根据开发者的主观意志进行自我运作和经营管理,家庭经营色彩浓厚,管理效率低下。再者由于缺乏培训而导致的服务标准不统一、不规范,游客服务不满意的现象也较多,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游客的回头率。近年来,宣城市文旅委对农家乐旅游发展越来越重视,也陆续组织了几次培训下乡活动,局部提高了农家乐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但远没达到农家乐发展的需要。 3.6 旅游市场营销资源整合不够
宣城市农家乐网络覆盖工作滞后,在85家农家乐中,有61家没有网络覆盖。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促销是十分廉价有效的促销方式,而且还是一个地区旅游营销理念是否与时俱进的标志。游客到哪去旅游都随身携带智能手机,这已是游客生活的一部分,是没办法割舍的。他们喜欢把自己旅游生活和心情随时通过网络分享给朋友亲人,所以网络覆盖对游客满意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4 开发农家乐旅游的应对策略
4.1 改变理念与目标
宣城市农家乐旅游的发展要以政府为主导,培训农家乐管理人员,树立以下六大理念:(1)保持乡村风格(天趣、闲趣、野趣);(2)挖掘本地资源;(3)现实长远结合;(4)合作发展(专业化、分工协作,降低成本);(5)打造特色品牌;(6)满足个性需求。同时,设定经营目标的核心就是满足游客需求。做到让游客可吃、可住、可赏、可看、可游、可购、可做,充分让游客参与体验,从而提升游客农家乐旅游的整体效果。
4.2 打造特色化产品
农家乐旅游开发的特色在于要突出“农”味,不要一味求全,突出农家的乐趣,因此娱乐项目的设置不应该限制在打牌、唱歌等方面,而要结合本地特色,有重点地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
4.3 实现集约化经营
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农家乐旅游发展应促进传统的家庭经营向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转变,有力提高集约化管理水平。目前,宣城农家乐旅游开发还存在着管理分散、多为家庭经营的现状。结合全城旅游的时代背景,宣城农家乐发展规划指出,要致力于打造城郊休闲、民俗文化、景区观光、乡村体验等多个不同的旅游类型相结合的农家乐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并在经营方式上逐步形成政府+协会+农户、景区+旅行社+农户等多样化的发展格局,实现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
4.4 完善配套体系建设
对于农家乐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来讲,应准确找准自身农家乐发展的定位,较好地体现出特色化和乡村性的特点,同时完善相关的配套体系建设。
4.5 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鉴于上述农家乐旅游开发中出现的困境问题,笔者认为促进农家乐旅游繁荣的关键在于规范的管理和科学的规划,实现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利用。而在此期间,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及优质的服务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4.6 做好经营创新工作
在农家乐经营过程中,坚持农家风格,不断改造,满足消费者对住宿的需求。应吸取其他地区农舍建造经验,结合本地民风民宿,加以改造;应为游客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绿色停车场地,绿色植物、走廊,树荫;宽敞、整洁的室内居住环境,冲洗干净的厕所、洗浴条件等;还可以修建特殊需求居所——满足长期租住的客户(作家、画家、艺术创作者、健康恢复者等)。同时注意农舍居住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和周边特色环境的整体融合和农舍的亮化工程。
4.7 注重开发旅游客源
宣城市农家乐开发应在政府相关部门指导下,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同村庄、景观区合作,打造吸引游客的自然与艺术和谐的特色环境;要组织团队,进社区、企业、学校开展乡村文化游公关;要同旅游企事业单位建立乡村游合作,同时可以开展租赁农舍,实施民宿经营,进一步缓解城市压力,开展民俗养老经营等。当然,在开发过程中更要抓住各种节日开展吸引游客的活动。
4.8 充分利用“互联网+营销”
21世纪是信息网络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搜索成为普通老百姓出门旅游观光的主要资讯来源,这也使乡村农家乐旅游网络营销成为了覆盖面最广、投入经费最低、收益较大的营销手段。目前,由于宣城市农家乐发展普遍存在规模小、宣传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其“养在深闺人未识”。仅依靠人际口碑传播,影响小、见效慢,所以为了提高宣城农家乐旅游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应当组织全市农家乐景点开展促销宣传活动,整合农家乐资源,做到区域网络全覆盖,充分利用网络宽覆盖的影响力,及时创建本土的乡村农家乐旅游网站等。
5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农家乐旅游开发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产业调整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我国农家乐旅游尚处于初级阶段,面临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和不足,开发者应积极实现经营模式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同时积极进行改进措施的探索,实现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薇薇,吴悦,沈非.边缘型旅游地特征、形成机制与发展路径——以安徽省宣城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01).
[2] 劉国明,杨效忠,林艳,等.安徽省乡村旅游产品提升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06).
①基金项目:2016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SK2016A1019)。
作者简介:闵勇(1974-),男,安徽宣城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与职业教育。
关键词:农家乐 旅游开发 安徽宣城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8(c)-050-0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的旅游消费理念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近些年来农家乐旅游以其独特的休闲娱乐和旅游度假形式逐渐成为一大消费热点。合理开发农家乐旅游不仅能有力推动我国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其作为旅游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亮点,也能有效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进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目前我国农家乐旅游正处于持续开发状态,在发展规划和经营管理方面经验仍然较为缺乏。因此总的来说,农家乐旅游前景广阔,但开发困境问题也不容忽视。只有从地方农家乐旅游开发现状入手,提出具体的可行性的应对策略并得以有效实施,才能切实促进其良性发展。
1 农家乐旅游概述
1.1 农家乐旅游的内涵
“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度假方式,近些年来逐渐受到城市居民的青睐,在旅游市场中迅速崛起。顾名思义,其指的是以农民家庭为接待单位,充分利用了地方特有的自然生态、田园景观及农村文化生活等资源,让游客在享受农家风光的同时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充分体验农家乐趣的乡村旅游活动。
1.2 农家乐旅游开发的意义
开发农家乐旅游,对带动地方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农家乐”旅游的兴起必将推动农民增收、推动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发展农家乐旅游有示范和带动的作用。再者,旅游业本身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农家乐旅游的发展也必将带动商场、交通、饮食、文化的行业的发展,进而吸引大量的劳动力就业,有效缓解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为当地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得知,在国内,近几年学术界对农家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现状、发展模式、空间分布、影响因子及相关分析方面;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比较多,但安徽省内以地域为研究对象的微观分析却比较少。所以本文针对性的以安徽宣城为例,分析目前存在的现象,提出相应地发展对策,以期给宣城市的旅游发展带来帮助。
2.2 实证研究
本研究以安徽省宣城市五县一区一市星级农家乐及农家乐经营户为例,分别对农家乐规模、生存现状、管理模式、发展机遇、从业人员培训及政策扶持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
2.3 实地调研
本文通过对宣城市2000多家乡村住宿单位及餐饮机构的实地抽样调查(用一年多时间,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式抽出五星级农家乐6家、四星级农家乐8家、三星级农家乐13家及三星级以下农家乐58家),对农家乐经营户进行深度访谈及问卷调查、对农家乐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经过对調研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为宣城市农家乐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4 对比分析
通过对宣城市85家农家乐的调研结果,结合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四川省、浙江省部分优秀农家乐对比分析,得出适合宣城市农家乐健康有序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宣城市更好地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作贡献。
3 安徽宣城农家乐旅游开发现状
3.1 发展模式简单落后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目前有“农户+农户”模式、个体农庄模式、村集体模式、公司制模式、“公司+农户”模式、“政府+公司+农户”模式、“公司+村委会+农户”模式、股份制模式、股份合作制模式九类。在调查的85家农家乐中,有76家采取的是“农户+农户”模式,占比89.5%,虽然该模式具有短平快优势,往往注重揣摩、迎合游客心理,极具个性化服务,而且游客花费不多,能体验最原生态的本地习俗和文化,但是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旅游者需求的不断提高。
3.2 产品形式单一,特色不足
当前宣城市进行农家乐旅游的开发,仍然是以传统意义上的吃农家饭为主,相关的旅游产品也往往多呈现出“你有我也有”的大众化趋势,包括娱乐项目、室内陈设、建筑样式以及菜肴品种等。且目前多数农家乐的主要形式几乎都是吃农家饭、下棋打牌、烧烤、钓鱼、赏花采果等。
3.3 管理制度不规范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有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保障,农家乐旅游也不例外。从宣城目前的农家乐开发情况来看,多数农家乐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缺乏长远的考虑和全局的规划,再加上缺乏相关机制和产业政策的有利扶持,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
3.4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宣城农家乐旅游的开发地点多是农村、山村和城市近郊,普遍缺乏完善的配套措施和基础设置,主要表现在观赏休息、垃圾收集、厕所、消防等基础服务设施方面建设较为滞后。随着游客的逐渐增多,一些旅游景点的环境及卫生状况逐渐不堪重负,出现“脏乱差”现象。这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也容易存在诸如消防、卫生、治安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影响和限制农家乐的长远发展。
3.5 经营管理人才较为缺乏
由于农家乐旅游开发者多是本地的农民,往往处于较低层次的粗放式经营状态,缺乏有效地针对性的从业培训,因而管理水平较低。这种情况导致农家乐旅游开发处于无序状态,多是根据开发者的主观意志进行自我运作和经营管理,家庭经营色彩浓厚,管理效率低下。再者由于缺乏培训而导致的服务标准不统一、不规范,游客服务不满意的现象也较多,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游客的回头率。近年来,宣城市文旅委对农家乐旅游发展越来越重视,也陆续组织了几次培训下乡活动,局部提高了农家乐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但远没达到农家乐发展的需要。 3.6 旅游市场营销资源整合不够
宣城市农家乐网络覆盖工作滞后,在85家农家乐中,有61家没有网络覆盖。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促销是十分廉价有效的促销方式,而且还是一个地区旅游营销理念是否与时俱进的标志。游客到哪去旅游都随身携带智能手机,这已是游客生活的一部分,是没办法割舍的。他们喜欢把自己旅游生活和心情随时通过网络分享给朋友亲人,所以网络覆盖对游客满意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4 开发农家乐旅游的应对策略
4.1 改变理念与目标
宣城市农家乐旅游的发展要以政府为主导,培训农家乐管理人员,树立以下六大理念:(1)保持乡村风格(天趣、闲趣、野趣);(2)挖掘本地资源;(3)现实长远结合;(4)合作发展(专业化、分工协作,降低成本);(5)打造特色品牌;(6)满足个性需求。同时,设定经营目标的核心就是满足游客需求。做到让游客可吃、可住、可赏、可看、可游、可购、可做,充分让游客参与体验,从而提升游客农家乐旅游的整体效果。
4.2 打造特色化产品
农家乐旅游开发的特色在于要突出“农”味,不要一味求全,突出农家的乐趣,因此娱乐项目的设置不应该限制在打牌、唱歌等方面,而要结合本地特色,有重点地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
4.3 实现集约化经营
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农家乐旅游发展应促进传统的家庭经营向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转变,有力提高集约化管理水平。目前,宣城农家乐旅游开发还存在着管理分散、多为家庭经营的现状。结合全城旅游的时代背景,宣城农家乐发展规划指出,要致力于打造城郊休闲、民俗文化、景区观光、乡村体验等多个不同的旅游类型相结合的农家乐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并在经营方式上逐步形成政府+协会+农户、景区+旅行社+农户等多样化的发展格局,实现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
4.4 完善配套体系建设
对于农家乐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来讲,应准确找准自身农家乐发展的定位,较好地体现出特色化和乡村性的特点,同时完善相关的配套体系建设。
4.5 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鉴于上述农家乐旅游开发中出现的困境问题,笔者认为促进农家乐旅游繁荣的关键在于规范的管理和科学的规划,实现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利用。而在此期间,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及优质的服务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4.6 做好经营创新工作
在农家乐经营过程中,坚持农家风格,不断改造,满足消费者对住宿的需求。应吸取其他地区农舍建造经验,结合本地民风民宿,加以改造;应为游客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绿色停车场地,绿色植物、走廊,树荫;宽敞、整洁的室内居住环境,冲洗干净的厕所、洗浴条件等;还可以修建特殊需求居所——满足长期租住的客户(作家、画家、艺术创作者、健康恢复者等)。同时注意农舍居住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和周边特色环境的整体融合和农舍的亮化工程。
4.7 注重开发旅游客源
宣城市农家乐开发应在政府相关部门指导下,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同村庄、景观区合作,打造吸引游客的自然与艺术和谐的特色环境;要组织团队,进社区、企业、学校开展乡村文化游公关;要同旅游企事业单位建立乡村游合作,同时可以开展租赁农舍,实施民宿经营,进一步缓解城市压力,开展民俗养老经营等。当然,在开发过程中更要抓住各种节日开展吸引游客的活动。
4.8 充分利用“互联网+营销”
21世纪是信息网络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搜索成为普通老百姓出门旅游观光的主要资讯来源,这也使乡村农家乐旅游网络营销成为了覆盖面最广、投入经费最低、收益较大的营销手段。目前,由于宣城市农家乐发展普遍存在规模小、宣传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其“养在深闺人未识”。仅依靠人际口碑传播,影响小、见效慢,所以为了提高宣城农家乐旅游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应当组织全市农家乐景点开展促销宣传活动,整合农家乐资源,做到区域网络全覆盖,充分利用网络宽覆盖的影响力,及时创建本土的乡村农家乐旅游网站等。
5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农家乐旅游开发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产业调整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我国农家乐旅游尚处于初级阶段,面临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和不足,开发者应积极实现经营模式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同时积极进行改进措施的探索,实现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薇薇,吴悦,沈非.边缘型旅游地特征、形成机制与发展路径——以安徽省宣城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01).
[2] 劉国明,杨效忠,林艳,等.安徽省乡村旅游产品提升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06).
①基金项目:2016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SK2016A1019)。
作者简介:闵勇(1974-),男,安徽宣城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与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