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传统的C-D生产函数,借鉴Levin和Raut(1997)的思想,建立外商直接投资内生化的技术进步模型,采用福建省1979~2005年的相关经济数据,结合现代计量分析方法进行经验分析,从中发现福建省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对当地企业产生了积极的技术溢出效应,并提出进一步促进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政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服务于福建省的外资引进工作。
关键词:FDI;技术溢出效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1-0123-02
1 引言
福建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在利用外资方面成绩卓著,福建省实际利用外资额从1979年的83万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718489万美元,截止2006年底,全省累计利用FDI协议金额达1089.21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645.89亿美元。可以说,福建省在引进FDI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福建省企业是否从引进FDI中获得了正的技术溢出效应,国家长期以来所推行的以“市场换技术”的引资策略在福建省是否成功有效,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本文运用计量模型对福建省FDI技术溢出效应进行深入研究,希望更好地服务于福建省FDI的引进工作,同时该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并且对于全国其他地区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福建省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2.1 模型的设定
在实际测算FDI 技术溢出效应对福建省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时,本文将FDI促进技术进步的渠道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效应,外资企业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指外资企业相对国内企业的要素生产率优势。另一类是间接效应,间接效应是指外资企业通过自身相对较高的要素生产率对国内企业产生技术溢出,从而通过促进这些企业的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种技术溢出的程度取决于FDI数额占我国总投资的比重,如果外资企业对国内企业存在正向的技术溢出效应,则这一比重越大,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也越明显。
本文以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本模型设立模型过程如下:
Yi=AtLaiKβi(1)
其中,Yt、Lt、Kt、At分别表示第t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α、β分别表示劳动力和资本的产出弹性。本文借鉴了Levin&Raut(1997)的思想,同时根据前文的分析,将FDI影响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因素分为两类:①外资企业相对国内企业的要素生产率优势;②外资企业对国内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也就是假定全要素生产率是由FDI、FDI占总投资比重(反映外资企
业技术溢出效应)以及剩余生产要素所反映的外生影响因素内生决定的。从而建立FDI内生化的技术进步模型如下:
At=Bk(1+ηSHAREt)FDIθt(2)
其中,Bt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的残余值,度量了影响技术进步的其它各种因素;SHAREt代表FDI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FDI代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金额;θ为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相比的相对生产率系数,反映了外资企业相对要素生产率优势促进技术进步的直接作用;η值的经济涵义是很明显的。如果,η=0表明外资企业对福建省当地企业没有产生技术溢出效应,此时FDI的技术进步的作用仅限于直接效应。如果η>0,说明流入福建省的FDI对当地企业存在正的技术溢出效应。如果η<0,则表明FDI对福建省当地企业的技术进步存在一定的阻碍效果,这种负作用的造成,可能是因为具有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的外资企业进入当地市场,可能会排挤或挤出当地企业,降低当地企业在市场中的份额,同时外资企业也可能通过其雄厚的资本和广泛的信息来源,挖走当地企业的优秀人才,占用国内的稀有资源,从而造成当地企业的生产能力下降,抑制当地企业的经济增长。
将式(2)代入式(1),得到:
Yt=Bt(1+ηSHAREt)FDIθtLαiKβt(3)
对式(3)两边同时取对数,得到:
lnYt=lnBt+αlnKt+θlnFDIt+ln(1+ηSHAREt)(4)
利用泰勒展开,当x比较小时,有ln(1+x)≈x。于是上式可以写成
lnYt=lnBt+αlnIt+βlnKt+θlnFDIt+ηSHAREt(5)
(5)式即为本文基本计算公式,它可以用来估算FDI对产出的弹性和技术进步的综合效应。
2.2 变量选取及数据描述
基于中国从1979年开始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以及统计数据可获取性两方面的原因,本文选取福建省1979年至2005年的数据,主要数据来源于《福建省统计年鉴2007》和《中国统计年鉴2007》,汇率数据则来源于中国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数据与报告》和“中国银行网”。
产出Yt,我们采用以1952年为基期的实际GDP;劳动力Lt,我们采用每年年底的全社会从业人员数;资本存量值Kt,在这里我们运用目前已被普遍采用的测算方法——戈登史密斯(Goldsmith)在1951年开创的永续盘存法,基本公式如下:
Kt=It/Pt+(1-δ)Kt-1(6)
(6)式一共涉及到四个变量,a.当年投资I的选取;b.投资品价格指数的构造,以折算到不变价格;c.经济折旧率δ的确定;d.基年资本存量K的确定。
我们采用张军、吴桂英、张吉鹏(2004)的方法,采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标衡量当年投资I;采用投资隐含平减指数作为固定资本投资价格指数Pt的代替;用9.6%作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经济折旧率δ;基年的资本存量K,我们采用杨格(Young,2000)的方法,即用各省区市1952年的固定资本形成除以10%作为该省区市的初始资本存量,得到福建省1952年的资本存量为9亿元。选择1952年作为基年,是由于在永续盘存法的意义下,如果基年的选择越早,那么基年资本存量估计的误差对后续年份的影响就会越小,所以在本文中,我们采用的基年是1952年。
统计年鉴上FDI均采用美元计算,研究中,我们用各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将FDI换算成人民币计价,再采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得到相关数据。
2.3 计量分析
为了保证利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估计的有效性,我们首先对方程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和多重共线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一方面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另一方面,模型自变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但由于lnFDI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予以剔除,其余变量5%的水平上显著。最终回归结果如下: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R2=0.999316,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良好;F值通过检验,说明方程整体有效;DW值为1.749979,其结果也比较合理,方程表达式如下:
LNGDP = 0.893548LNK + 0.041188LNL + 0.740720SHARE
方程式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的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尤其是资本的投入对福建省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0.740720,即外资企业占福建省总投资额的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带动福建省全要素生产率提高0.740720个百分点,说明流入福建省的FDI对对当地企业产生了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从而支持了“FDI对福建省产生了积极技术溢出效应”的假设。
3 结论及对策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的经济增长不僅取决于资本积累和劳动投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福建省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极大地促进了福建省的技术进步。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福建省FDI的引进工作,本文在对福建省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如下提高福建省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对策:
(1)提高引进外资质量,优先引进技术先进的外资企业。引进与本地技术水平相当的企业,容易陷入产业结构的重构,而且不利于长期的技术进步与市场完善。之所以应引进较为先进的技术,是因为他们决定了福建省可以学习的技术水平,外资企业所拥有的技术越先进,意味着福建当地企业学习的空间越大。但是也不能盲目追求高尖技术,要与自身的能力相匹配,否则会大大降低溢出效应,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鼓励本地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要更好地促进技术溢出的发生,必须提高当地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缩小与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通过内外资企业间的竞争更好地获取技术溢出的效果。要鼓励当地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这是提高当地企业吸收能力的关键,研发活动会增强企业的吸收和创新能力,加大企业基础性的研究开发,激励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当地企业从事基础研究,提高企业运用先进技术的效率,增强企业潜在的吸收能力。
(3)加强人力资本的积累。企业通过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提高企业成员的学习能力,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发达国家的经验证实,国外资本的竞争优势往往和当地人力资源的开发结合在一起,随着这些人员流向内资企业,其所掌握的技术也将随之移动,这必将迅速的提高本土企业的技术能力和竞争力。
(4)增强内外资企业间的竞争。竞争是导致技术溢出的重要因素。内外资企业间的适度竞争可以促进当地企业吸收FDI技术溢出。因此,要逐渐取消外资所享受的“超国民待遇”,为外资企业和本地企业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一方面在垄断行业适度引入竞争,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另一方面促进跨国公司在本地市场展开竞争,这样会促使它们为了获取市场份额和利润而加大研发的投入,这样既可以促进外资企业向本地企业的技术转移,使得东道国企业有更多学习和吸收外商投资企业先进生产技术的机会,又有利于本地企业获得技术的溢出效应。
参考文献
[1]BLOMSTROM M.and A. KOKKO.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Spillovers[J].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1998,(8):247-277.
[2] RAMIREZ M D.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Mexico: a cointegration analysis[J].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00,37(1):138-162.
关键词:FDI;技术溢出效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1-0123-02
1 引言
福建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在利用外资方面成绩卓著,福建省实际利用外资额从1979年的83万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718489万美元,截止2006年底,全省累计利用FDI协议金额达1089.21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645.89亿美元。可以说,福建省在引进FDI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福建省企业是否从引进FDI中获得了正的技术溢出效应,国家长期以来所推行的以“市场换技术”的引资策略在福建省是否成功有效,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本文运用计量模型对福建省FDI技术溢出效应进行深入研究,希望更好地服务于福建省FDI的引进工作,同时该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并且对于全国其他地区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福建省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2.1 模型的设定
在实际测算FDI 技术溢出效应对福建省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时,本文将FDI促进技术进步的渠道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效应,外资企业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指外资企业相对国内企业的要素生产率优势。另一类是间接效应,间接效应是指外资企业通过自身相对较高的要素生产率对国内企业产生技术溢出,从而通过促进这些企业的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种技术溢出的程度取决于FDI数额占我国总投资的比重,如果外资企业对国内企业存在正向的技术溢出效应,则这一比重越大,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也越明显。
本文以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本模型设立模型过程如下:
Yi=AtLaiKβi(1)
其中,Yt、Lt、Kt、At分别表示第t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α、β分别表示劳动力和资本的产出弹性。本文借鉴了Levin&Raut(1997)的思想,同时根据前文的分析,将FDI影响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因素分为两类:①外资企业相对国内企业的要素生产率优势;②外资企业对国内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也就是假定全要素生产率是由FDI、FDI占总投资比重(反映外资企
业技术溢出效应)以及剩余生产要素所反映的外生影响因素内生决定的。从而建立FDI内生化的技术进步模型如下:
At=Bk(1+ηSHAREt)FDIθt(2)
其中,Bt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的残余值,度量了影响技术进步的其它各种因素;SHAREt代表FDI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FDI代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金额;θ为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相比的相对生产率系数,反映了外资企业相对要素生产率优势促进技术进步的直接作用;η值的经济涵义是很明显的。如果,η=0表明外资企业对福建省当地企业没有产生技术溢出效应,此时FDI的技术进步的作用仅限于直接效应。如果η>0,说明流入福建省的FDI对当地企业存在正的技术溢出效应。如果η<0,则表明FDI对福建省当地企业的技术进步存在一定的阻碍效果,这种负作用的造成,可能是因为具有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的外资企业进入当地市场,可能会排挤或挤出当地企业,降低当地企业在市场中的份额,同时外资企业也可能通过其雄厚的资本和广泛的信息来源,挖走当地企业的优秀人才,占用国内的稀有资源,从而造成当地企业的生产能力下降,抑制当地企业的经济增长。
将式(2)代入式(1),得到:
Yt=Bt(1+ηSHAREt)FDIθtLαiKβt(3)
对式(3)两边同时取对数,得到:
lnYt=lnBt+αlnKt+θlnFDIt+ln(1+ηSHAREt)(4)
利用泰勒展开,当x比较小时,有ln(1+x)≈x。于是上式可以写成
lnYt=lnBt+αlnIt+βlnKt+θlnFDIt+ηSHAREt(5)
(5)式即为本文基本计算公式,它可以用来估算FDI对产出的弹性和技术进步的综合效应。
2.2 变量选取及数据描述
基于中国从1979年开始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以及统计数据可获取性两方面的原因,本文选取福建省1979年至2005年的数据,主要数据来源于《福建省统计年鉴2007》和《中国统计年鉴2007》,汇率数据则来源于中国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数据与报告》和“中国银行网”。
产出Yt,我们采用以1952年为基期的实际GDP;劳动力Lt,我们采用每年年底的全社会从业人员数;资本存量值Kt,在这里我们运用目前已被普遍采用的测算方法——戈登史密斯(Goldsmith)在1951年开创的永续盘存法,基本公式如下:
Kt=It/Pt+(1-δ)Kt-1(6)
(6)式一共涉及到四个变量,a.当年投资I的选取;b.投资品价格指数的构造,以折算到不变价格;c.经济折旧率δ的确定;d.基年资本存量K的确定。
我们采用张军、吴桂英、张吉鹏(2004)的方法,采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标衡量当年投资I;采用投资隐含平减指数作为固定资本投资价格指数Pt的代替;用9.6%作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经济折旧率δ;基年的资本存量K,我们采用杨格(Young,2000)的方法,即用各省区市1952年的固定资本形成除以10%作为该省区市的初始资本存量,得到福建省1952年的资本存量为9亿元。选择1952年作为基年,是由于在永续盘存法的意义下,如果基年的选择越早,那么基年资本存量估计的误差对后续年份的影响就会越小,所以在本文中,我们采用的基年是1952年。
统计年鉴上FDI均采用美元计算,研究中,我们用各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将FDI换算成人民币计价,再采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得到相关数据。
2.3 计量分析
为了保证利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估计的有效性,我们首先对方程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和多重共线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一方面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另一方面,模型自变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但由于lnFDI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予以剔除,其余变量5%的水平上显著。最终回归结果如下: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R2=0.999316,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良好;F值通过检验,说明方程整体有效;DW值为1.749979,其结果也比较合理,方程表达式如下:
LNGDP = 0.893548LNK + 0.041188LNL + 0.740720SHARE
方程式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的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尤其是资本的投入对福建省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0.740720,即外资企业占福建省总投资额的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带动福建省全要素生产率提高0.740720个百分点,说明流入福建省的FDI对对当地企业产生了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从而支持了“FDI对福建省产生了积极技术溢出效应”的假设。
3 结论及对策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的经济增长不僅取决于资本积累和劳动投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福建省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极大地促进了福建省的技术进步。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福建省FDI的引进工作,本文在对福建省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如下提高福建省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对策:
(1)提高引进外资质量,优先引进技术先进的外资企业。引进与本地技术水平相当的企业,容易陷入产业结构的重构,而且不利于长期的技术进步与市场完善。之所以应引进较为先进的技术,是因为他们决定了福建省可以学习的技术水平,外资企业所拥有的技术越先进,意味着福建当地企业学习的空间越大。但是也不能盲目追求高尖技术,要与自身的能力相匹配,否则会大大降低溢出效应,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鼓励本地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要更好地促进技术溢出的发生,必须提高当地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缩小与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通过内外资企业间的竞争更好地获取技术溢出的效果。要鼓励当地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这是提高当地企业吸收能力的关键,研发活动会增强企业的吸收和创新能力,加大企业基础性的研究开发,激励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当地企业从事基础研究,提高企业运用先进技术的效率,增强企业潜在的吸收能力。
(3)加强人力资本的积累。企业通过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提高企业成员的学习能力,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发达国家的经验证实,国外资本的竞争优势往往和当地人力资源的开发结合在一起,随着这些人员流向内资企业,其所掌握的技术也将随之移动,这必将迅速的提高本土企业的技术能力和竞争力。
(4)增强内外资企业间的竞争。竞争是导致技术溢出的重要因素。内外资企业间的适度竞争可以促进当地企业吸收FDI技术溢出。因此,要逐渐取消外资所享受的“超国民待遇”,为外资企业和本地企业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一方面在垄断行业适度引入竞争,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另一方面促进跨国公司在本地市场展开竞争,这样会促使它们为了获取市场份额和利润而加大研发的投入,这样既可以促进外资企业向本地企业的技术转移,使得东道国企业有更多学习和吸收外商投资企业先进生产技术的机会,又有利于本地企业获得技术的溢出效应。
参考文献
[1]BLOMSTROM M.and A. KOKKO.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Spillovers[J].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1998,(8):247-277.
[2] RAMIREZ M D.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Mexico: a cointegration analysis[J].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00,37(1):13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