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东巴纸,哪来东巴经

来源 :自然与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aich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丽江之美,自不待言。每个没来过丽江的人,都期待造访丽江,而且每个曾来过丽江的人,都盼望重回丽江。套用一句话来形容这种感觉:一个人不是在丽江,就是在去丽江的路上。
  丽江为何如此独特?因为丽江是千百年的纳西族传统文化与滇西北生态环境相互浸润而成的。丽江仿佛一块璞玉,经过纳西族劳动人民的切磋琢磨,积淀出无以伦比的美感,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文化特征。正是这种独特性,使得丽江所代表的纳西族传统文化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中的不可缺少的代表。
  然而,丽江也正处在消逝的地平线上。走在丽江的大街小巷,看到路边的商铺,虽然都显得古香古色,但商品都日趋均一,旅游区的纪念品也与全国其他地方毫无二致。唯独还能让人感受到纳西族传统的,就只剩下几家手工造纸的店铺了,这里销售着纳西族特有的东巴纸。可是,就是这些最后的遗存,也多数是赝品,并非真正的东巴纸。
  东巴纸凝聚了东巴人的文化
  丽江是纳西族的聚居地,纳西族人传统上是信仰东巴教的,东巴教的祭司被称为东巴,他们是纳西族传统文化和信仰的守护者。这些东巴们掌握着一套特有的文字,叫东巴文,是世界记忆遗产。这些文字都抄写在一种特有的、名叫东巴纸的纸张上,东巴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巴们相信,东巴经必须是东巴文抄写在东巴纸上,否则就不是真正的东巴经。只有东巴们才诵东巴经,才懂东巴文,才造东巴纸。东巴、东巴经和东巴仪式,是东巴教信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真正的东巴经所用的东巴纸必须符合如下几个条件:1,以主要分布在丽江的荛花为原材料;2,由东巴制作;3,采用纳西族传统造纸工艺处理。这里的每一个条件都限制了东巴纸产量,也造成东巴纸成本高昂,售价不菲。
  荛花是一种矮小的、多年生直立灌木,即便在丽江,也是很少见的植物。造纸所用的,是其3龄或4龄阶段的树皮,由此可见其原材料的稀缺了。虽然东巴纸可以使用6种荛花属植物,但是经常被东巴用来造纸的只有两种,就是澜沧荛花(Wikstroemia delavayi)和丽江荛花(Wikstroemia lichiangensis),当地纳西语称之为“Rewaider”和“Guowaider”。这两种荛花韧皮纤维均发达,还有微毒,所以东巴纸抗虫、抗蛀,保存时间久。
  传统的东巴纸制作工艺
  作为纳西族传统信仰的祭司,数量一直不多,即便如此,掌握制造东巴纸的东巴更是其中的少数。这些掌握东巴纸制造技艺的东巴,年复一年地采集荛花的树皮,采用传统的工艺进行制造。这项技艺曾经长期是父子相传,女性被排除在外,现在已经有所改变,部分流程允许女性参与。
  纳西族传统造纸技术目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国家级代表性的传承人是生活在香格里拉三坝乡白地村的老东巴和志本。笔者曾经造访过老东巴,并在他家小住数日,闲来无事,每日以抄写东巴经消磨时光。其实,来拜访老东巴的人可谓络绎不绝,但是像笔者这样住下来,以抄经书为乐的,倒是少见。于是,老东巴经常和笔者在火塘边吃着糍粑,喝着酥油茶闲话家常,慢慢地熟悉起来,好像一家人一样自在。老人家的两个孙子,都是极其聪明的孩子,虽然只有10岁左右,却跟在老人身边,学习各种东巴教仪轨,深得老东巴真传。融入这个家庭,是民族生态学工作的一部分,这要求研究人员不能功利性地仅把调研作为目的,利用当地人的朴实友好为自己的科研服务,而应该将心比心,踏实真诚地与他们对等交往,把自己当成一个学生,谦虚地学习、谨慎地思考,从而获得最具有真实意义和价值的研究材料,并在研究结果中,体现这些人的贡献。
  传统的东巴纸制造工艺并不神秘,基本属于浇纸法的一种,基本工具包括大盆、树墩、杵杆、木槽等,而生产工序相对复杂,共经过树皮的采集、剥皮、运输、晒干、浸泡、清洗、煮料、搓洗、砸料、调浆、浇纸、平整、晾晒等程序。这些工序每一步都耗时费力,例如煮料一般需要数日,因此不仅消耗时间,更是需要大量的薪柴。制作流程中,很多步骤都需要用到清洁的水,并产生一定量的废水,故此也可能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对于荛花的采集,也可能毁坏植被,破坏生态环境。
  然而,实际上东巴纸的生产并未给当地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这是一个很值得民族生态学深入调查研究的现象,传统的造纸为什么能与环境友好共存?2007年,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杨立新经过研究发现,丽江的纳西族同胞对于荛花有着丰富的传统知识,这些知识代代相传,是他们自古以来的宝贵财富。由于周期性的采集频率并不高,约3?4年一次,这样的荛花采集并没有造成荛花的资源量下降,反而促进了荛花资源的新陈代谢,在有东巴采集的地方,荛花的生物多样性呈现上升趋势,资源量可得到有效更新。故此,东巴基于传统知识对于荛花的采集和利用,有助于荛花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这一研究再次确认了民族生态学的一种理论,即通过适应性的生态管理,传统地利用生物资源方式,有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而一刀切的禁止使用,很可能对于生物的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发展不利。
  笔者的研究显示,由于荛花制备的东巴纸,仅由东巴用来抄写东巴经,故此其需求非常有限。由于荛花的微毒性和韧性,东巴纸寿命极长,东巴经在没有人为故意破坏的情况下,往往数代相传,不需反复抄写,因此消费的东巴纸也少。东巴抄写在东巴纸上的东巴文才产生东巴经,东巴人数的稀少也限制了对于东巴纸的使用。同时,传统的制造工艺极其费时费力,一般耗时5个月以上。故此,只有凭借东巴教信仰的支撑,东巴才从事这一繁琐的工序,这一点又进一步限制了东巴纸的生产和使用,从而对于荛花的采集也没有造成很大的压力。这样有限的采集量和生产量,且不是集中在一个时段进行清洗,也没有工业造纸的漂白工序,故此,对于水体的污染分布在一个长时段,尚处在水体的自洁能力范围之内。
  在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夹缝中生存
  通过漫长、繁琐的工艺生产的东巴纸,价格自然不菲,大约一个平板电脑大小的东巴纸,就需要50元以上。如果由东巴抄写了东巴经,就超过100元了。不过,如果你在丽江城闲逛,却发现东巴纸价格并没有这么昂贵,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丽江城店铺销售的东巴纸,多数不是真的,而是赝品。有意思的是,赝品曾经登堂入室,获得国家的专利保护,并堂而皇之地将正品驱逐出了丽江市场。
  在10年前,社科院国情研究组曾经调查过丽江的东巴纸,让人大吃一惊的是,在丽江城里一些赫赫有名的东巴纸销售点,销售的是银行用来捆钞票的“三道水三合一”的捆钞纸或者云龙纸。而云龙纸其实是一种机器生产的工业纸,里面还有化纤成分。这些东巴纸的销售点,不仅将云龙纸称为东巴纸,还为其申请了国家专利。当地的知情人都不愿意站出来反驳这一商业的欺诈行为,毕竟这是一件损人不利己的事。后来,竟然是同在云南省,却地处西南角的腾冲县手工造纸者们,向国家知识产权局起诉,申请这一东巴纸的专利无效。国家知识产权局两次派人到丽江、香格里拉进行实地调查,认为该专利“没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明显的进步”,“并且违反了国家法律、社会公德及妨害公共利益”,最后宣告该专利无效。
  时至今日,在丽江的大街小巷,仍然可以看到这种赝品大行其道,而正品的东巴纸,只能躲在一些角落里,等待识货的行家。也许,东巴纸本来就是和高曲寡,这样,才能维持住其稀有的荛花资源,以及独特的文化身份。民族生态学的研究,显示这样的状态,才是东巴纸和东巴们得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处境。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其他文献
竹子与人类的关系历史悠久,它经历了众多文化,横跨数千年之久。随着时代的发展,竹子的用途也在不断变化,甚至到了21世纪,竹子也被用于许多方面。下面介绍这种可再生植物的一些富有创意的新用途。  01 制作音箱  俄罗斯人阿纳托利·奥梅利琴科利用竹子制作了iPhone音乐底座。这种名为iBamboo的音箱是由激光切割,然后手工制作而成的,竹子中间的空心部分可以实现对iPhone的扬声器进行自然扩音,声波
在这个信息化、科技化时代,社会各个领域都在努力实现科技的融合和交叉,电力系统发展深受其影响。就目前而言,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
近日,日本“曉”号金星探测器观测数据显示,金星赤道附近的中低云层中存在“赤道急流”,风速超过80米每秒。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揭开金星大气的“超级旋转”之谜。  研究人员分析了日本“晓”号金星探测器去年7月至8月观测到的最新图像数据后发现,金星低纬度地区存在风速超过80米每秒的“赤道急流”。  研究人员说,“赤道急流”如何形成目前还不清楚,但这一发现体现出金星中低云层气流的变化性,为探究金星大气“超级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互联网新锐马化腾,把一个SNS聊天工具打造成不可或缺的QQ,将腾讯变成了互联网商业帝国;马云,将网购打造成了不可或缺的购物方式,将阿里
唯一能够有效阻止海洋酸化的办法,就是减少甚至停止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  海洋的快速酸化引起了全世界的密切关注,人们担忧这种变化在未来几十年内将对海洋食物链、生物多样性和渔业产生严重影响。暖水域的珊瑚礁自然前景堪忧,然而二氧化碳更容易溶解于冷水,因此酸化最严重的海域是接近两极的海洋。现已发现,南北两极海域中的翼足类动物已经遭受酸化海水的侵蚀,以翼足类为食物的鱼类、鲸类也将受到影响。  科学界不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