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爱喝茶,也喜欢到处喝茶。
翻阅《茶经》时,我常常在想,是什么样的感受让作者写下中国第一本茶艺的书?是因为喜欢喝茶?还是在品茗之中体会茶水缓缓向下,与血肉之躯相结合的那股香醇?
我不知道。
当然,也不如李白、东坡的才情,焚香小坐,静心品茗,给茶取个响亮的名字——“仙人掌”“月兔茶”,满座皆叹服好茶好茶名,谁晓得两位高士安的什么心?
喜欢读茶名。茶树不管长得怎么样,其实也就是一棵树,无非就是一些枝枝叶叶,本来无名无姓,人们给它们取了名,是拟人化了。不管名字背后代表的是它的出身,制造過程,抑或是冲泡时的形态或香味,总是人们的自作多情。反正,人就是霸道,喜欢把构建社会的逻辑转嫁到茶身上,必要时还需改良品种,也是因为人,茶就有了卑尊高低。既然是写茶,自然无法避免使用现有的茶品,这是基础语言。但我纯粹想象,用旧躯壳装新灵魂。
每次喝茶,通常一杯从早到晚只添水不换茶,所以浓烈的是早晨,清香已到了中午,淡如白水时就该熄灯睡了。喝茶时看杯中茶,蜷缩的是婴儿,收放自如则到了豆蔻年华,肥硕已是到了尽头。一撮叶中看得到人生。看久了,说心花怒放可以,说不动声色亦可。
平日出去玩,看到茶店总会不自觉地抬脚溜进去,不一定买,叫些熟悉的茶名也很是过瘾,要是买了,买回来先独品。乌龙茶好比高人,喝了能指点迷津。花茶非常精妙,可是少了雍容气度。冰的柠檬红茶有点志不同而道不合。白毫乌龙耐品,像温厚而睿智的长者。加味茶里,薄荷最是天真可爱,月桂有点城府,玫瑰妖娆,英国皇家红茶,恕我直言,镀金皇冠。
还是爱喝中国的茶,铁观音外刚内柔,喝来春暖花开。柚子茶苦口婆心。至于陈年普洱,好比走进王谢堂内,蛛网恢恢疏而不漏。龙须茶,真像圣旨驾到,五脏六腑都得下跪。
每当薄云小雨天气,窗外竹树烟翠,花含苞,人悠闲,案头小灯晶莹。此时净手沏茶,就像粗茶配了个缺角杯,也格外耳聪目明。
所以,我随心所欲饮茶。
然后,我回到我自己,安静的我自己。
煮水,沏茶。夜晚的街道偶有猫的叫声,像梦境边缘的巡更人,白日的喧嚣已随风而去,变成遥远的过去。我只是单纯地喝茶,写与不写,想与不想,存在与不存在都与我无关。
记起禅师的叮咛:“吃茶去!”
茶吃完了呢?
洗杯去!
(指导老师:赵文静)
想来作者已将各种茶研究到了一定的境界,对茶的历史,茶的品种,茶的味道都了然于胸,所以写的时候如信手拈来,自然、流畅。中国人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茶里有中国人的精神,也有中国人的文化。作者对于茶的品读,俨然已有了旧时文人的气象。本文所流露出的,是一种平静淡泊的气质,加之文采斐然,令人心动。茶禅一味,品茶往往也带有禅味。这篇文章,读罢让人心朗气清,尤其最后两句“吃茶去”“洗杯去!”,意味无穷。(寒云)
翻阅《茶经》时,我常常在想,是什么样的感受让作者写下中国第一本茶艺的书?是因为喜欢喝茶?还是在品茗之中体会茶水缓缓向下,与血肉之躯相结合的那股香醇?
我不知道。
当然,也不如李白、东坡的才情,焚香小坐,静心品茗,给茶取个响亮的名字——“仙人掌”“月兔茶”,满座皆叹服好茶好茶名,谁晓得两位高士安的什么心?
喜欢读茶名。茶树不管长得怎么样,其实也就是一棵树,无非就是一些枝枝叶叶,本来无名无姓,人们给它们取了名,是拟人化了。不管名字背后代表的是它的出身,制造過程,抑或是冲泡时的形态或香味,总是人们的自作多情。反正,人就是霸道,喜欢把构建社会的逻辑转嫁到茶身上,必要时还需改良品种,也是因为人,茶就有了卑尊高低。既然是写茶,自然无法避免使用现有的茶品,这是基础语言。但我纯粹想象,用旧躯壳装新灵魂。
每次喝茶,通常一杯从早到晚只添水不换茶,所以浓烈的是早晨,清香已到了中午,淡如白水时就该熄灯睡了。喝茶时看杯中茶,蜷缩的是婴儿,收放自如则到了豆蔻年华,肥硕已是到了尽头。一撮叶中看得到人生。看久了,说心花怒放可以,说不动声色亦可。
平日出去玩,看到茶店总会不自觉地抬脚溜进去,不一定买,叫些熟悉的茶名也很是过瘾,要是买了,买回来先独品。乌龙茶好比高人,喝了能指点迷津。花茶非常精妙,可是少了雍容气度。冰的柠檬红茶有点志不同而道不合。白毫乌龙耐品,像温厚而睿智的长者。加味茶里,薄荷最是天真可爱,月桂有点城府,玫瑰妖娆,英国皇家红茶,恕我直言,镀金皇冠。
还是爱喝中国的茶,铁观音外刚内柔,喝来春暖花开。柚子茶苦口婆心。至于陈年普洱,好比走进王谢堂内,蛛网恢恢疏而不漏。龙须茶,真像圣旨驾到,五脏六腑都得下跪。
每当薄云小雨天气,窗外竹树烟翠,花含苞,人悠闲,案头小灯晶莹。此时净手沏茶,就像粗茶配了个缺角杯,也格外耳聪目明。
所以,我随心所欲饮茶。
然后,我回到我自己,安静的我自己。
煮水,沏茶。夜晚的街道偶有猫的叫声,像梦境边缘的巡更人,白日的喧嚣已随风而去,变成遥远的过去。我只是单纯地喝茶,写与不写,想与不想,存在与不存在都与我无关。
记起禅师的叮咛:“吃茶去!”
茶吃完了呢?
洗杯去!
(指导老师:赵文静)
想来作者已将各种茶研究到了一定的境界,对茶的历史,茶的品种,茶的味道都了然于胸,所以写的时候如信手拈来,自然、流畅。中国人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茶里有中国人的精神,也有中国人的文化。作者对于茶的品读,俨然已有了旧时文人的气象。本文所流露出的,是一种平静淡泊的气质,加之文采斐然,令人心动。茶禅一味,品茶往往也带有禅味。这篇文章,读罢让人心朗气清,尤其最后两句“吃茶去”“洗杯去!”,意味无穷。(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