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活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q5157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标把情感因素提到甚至比认知因素更为重要的地位,依据新理念,我在课堂上力求做到“四活”:“活动”、“快活”、“灵活”、“生活”。
  
  一、“活动”课堂,学生“快活”
  
  据哈佛大学心理学院统计,在科学、社会管理、艺术、运动、商业等活动中,快乐状态的人的成功率高出不快乐状态人的10倍。
  爱玩好动是低年级孩子的特性,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以形象思维见长,喜欢生动、形象的感性事物。在教学时,我们必须顺其“天性”,以童趣为本,凭借教材以故事、游戏、表演为载体,自始至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在个体的自我满足与愉悦中,达到学习的高效。
  教学伊始,我借助音乐、故事、动画等吸引学生注意。如教“认数”时,我制作了“孙悟空从天而降”的动画,以孙悟空来我班“取经”为线,贯穿全课;再如“认识乘法”时,我边出示画面边讲故事:“美丽的春天来到了,小动物们高高兴兴地在草地上做游戏……”讲时配上悦耳的笛声,使学生听后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优美的情境,能让学生心情愉快,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低年级学生对于老师的单一教学形式很快会觉得乏味,而无兴趣再听。感兴趣的内容,学生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兴趣的内容,他们则会熟视无睹。因此我灵活地变换教学形式,把数学学习与游戏活动融于一体。教“乘法口诀”时,我把一些乘法算式写在卡片上,然后像抓扑克牌一样,让学生闭眼从我手上抽一张“牌”,睁眼看所抽“牌”上的算式,说出口诀,算出得数。学生一个个兴趣十足,跃跃欲试,他们是对“摸牌”的游戏很感兴趣。于是,我以游戏为载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学习知识;“认识乘法”时我让一学生戴上头饰扮演“乘号”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通过“乘号”的自我介绍:“我叫‘乘号’,我和‘加号’是一对好兄弟,有一天,我正在睡觉,被外面的声音吵醒了,推开门一看,嗬!外面排着好长的队伍:8 8 8 8 8 8 …我的‘加号’兄弟在中间忙得满头大汗,我应该帮助他!我让所有的加数报数:‘1、2、3……30’。好,只要留一个‘8’做代表就行了,其余回家休息……”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从中知道了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认识了乘法的意义。这样,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学得深刻。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我们也常开展一些竞赛性游戏。如我把学生根据座位分成三大组,把组号1、2、3写在黑板角落上,答对问题的便给该组加20分,答错的加10分。我每天累计积分,放晚学前评出“最佳小组”,一周内评出“冠军小组”。这样举手的学生陡然增加,下课后,学生仍在津津乐道。
  此外,音乐在学生快乐学习中,功不可没。音乐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像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脑专家认为在学数学抽象知识的同时,如果听听音乐,激活脑的另一半球,将更有利于数学概念的形成、知识的掌握。因此,我尝试用音乐创设情境,在动手操作、作业练习时,配上一段轻音乐。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情感是左右课堂气氛的关键。我每次上课都能用饱满的激情去激发学生的热情。一走进课堂,我便进入状态,微笑着面对学生。长此以往,已成习惯。“教师的微笑是学生最大的快乐”。微笑着的教师恰似一股春风,给儿童心田注入和煦阳光,让儿童沐浴在友好、平等的氛围之中快乐地学习。
  在我的课堂上,笑声、掌声、音乐声不绝于耳,课堂效率较高,学生课后也没有了作业的负担。
  
  二、“灵活”选材,贴近“生活”
  
  新课标指出:“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更多地应该强调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
  “认识乘法”教材的前半部分,我要求学生反复看图列出一些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再让学生找出这些算式的共同点。待学生充分感受之后,“大卡通豆角”说:“还可以用乘法算。”然后介绍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我们知道,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在列了一些加法算式,找到算式共同点后,一堂课差不多已经过去二十多分钟了。这时学生有些坐不住了,他们的注意易分散,而此时,老师如果“照本宣读”地说:“我们还可以用‘乘法算’……”来学习新知识,学习本课的重难点部分,试想,效果会好吗?而我让学生戴上“乘号”头饰扮演角色,通过“乘号”讲故事、自我介绍的新颖形式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性地改编教材,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凭借一双“慧眼”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暗藏的“契合点”挖掘出来,并以此为基础,巧妙地组织教学,一定能将课堂与生活“链接”起来,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一个更为开阔的世界。
  教学第二册教材“比多少”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作为教学资源。上课时,我带着几根绳子走进课堂,我说:“这一课,我们将分组开展跳绳比赛。”学生一下子雀跃起来。我先请两学生分别上来跳,其余学生齐数。我在黑板上记下他们的成绩,然后引导学生看着两个数,提一些数学问题。生甲问:“他们谁跳得多?”生乙问:“他们一共跳了多少个?”“××比××多跳幾个?”……然后我组织学生逐一讨论解决问题。学生在玩中学知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再如,教学第一册“9的分成”时,我从菜市场找来了许多蛤蜊壳。课前我把学生分成6人小组,每组准备了9个贝壳,并用布袋装好以保证用时的新鲜感。活动时,我让学生轮流捧起9个贝壳抛在桌上,并说出几个朝上,几个朝下。组长记下结果,这便是9的一种分成。由于抛带有随意性,每个人抛的结果可能不同。9的几种分成便在玩中习得,学生兴趣盎然。教师重视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学习活动,能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理解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更加喜欢学数学。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辛的任务要使他们负担。”新课程,呼唤“活课堂”,教师应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引导学生快乐地享受学习。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务管理系统中的课程库及其管理的科学、规范与否直接影响课程能否顺利实施。本文主要针对教务管理系统中课程数据的规范性及课程实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一课多号、课程名称不规范、课程学分不合理、课程归口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教务系统内课程管理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 课程库 问题 原因 对策    一、高校课程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高校教
摘 要: 写景与抒情是中国文学的两大主要内容。情景交融着眼点在于,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皆着我色,就是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是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本文作者在《我与地坛》的教学活动中,依据叶圣陶先生“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原理,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写景抒情皆着“我”色的艺术魅力,带领学生真切感受作家史铁生的人格魅力。同时总结规律,并在一体化
摘 要: 身处基层教育教学一线的思想品德教师若想在新课程改革中有所作为,通常要经历一个观察、模仿、反思、创新的过程。首先,要认真观察,虚心学习,仔细研究,为课堂试验做准备;其次,要大胆试验,及时反思,修正失误,弘扬亮点,追求创新。只有这样,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才能越来越精彩,思想品德教师才能不断获得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 观察 模仿 反思 创新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古人的
摘 要: 本文作者在对迈克尔·富兰《教育变革新意义》一书阅读,以及结合Huberman提出的教师在教育变革中经历的三阶段假设的基础上,分析了教师如何在教育变革中实现自身变革这一问题。作者认为只有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师培训,在充分了解教育变革意义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结合长期的教育实践学习教育理论和变革理论,以及在学习共同体中的交流与实践,才能完成教师自身的变革,从而更好地担当起教育变革实施者的角色。  
摘 要: 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素来被外界认为是反乌托邦文学、反极权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对于这部作品里的政治寓意,已经有很多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批评。本文力图从“人性”的角度,对《一九八四》中所表现出的作者对于个人自由和基本权利的观点进行阐述,揭示奥威尔作品带给读者的人性震撼力。  关键词: 《一九八四》 极权主义 人性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本名埃里克·阿瑟·布莱尔,是二十世纪
摘 要: 泰勒原理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人们的关注。由于不同的“经验”,人们对泰勒原理的理解也有不同。这也正体现了泰勒在《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第二章中“学习经验的选择”的原则。而泰勒的“学习经验”的选择对新课程的理论者与实践者也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泰勒原理 学习经验 《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    一、大处着眼——有关“泰勒原理”  泰勒在其所著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的导言里开宗明义地介
摘 要: 本文从研究论的角度分析并评述了一篇有关词汇学习策略的硕士论文,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这篇硕士论文在研究设计、数据采集及分析上都做得比较好,但是在被试的选择和问卷的使用上还有待改进。  关键词: 研究方法论 优秀硕士论文 评述    本文首先将对研究的分类和不同的研究方法作一简单介绍,然后以一篇由曲阜师范学院的房萍在康淑敏教授的指导下写的题为“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语法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的硕士论文
好多年前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老师分为四种类型:智慧爱心型、爱心勤劳型、勤劳良心型、良心应付型。当时我就在想,我会成为哪一类型的班主任?记得一个优秀班主任在作经验报告时说:班主任不在时,学生能做好,那么,这就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几年来,我日复一日地思考着同一个问题——我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班主任?这种探索如盲人前行,一路走来,磕磕绊绊……  一、以班为“家”  从初一军训开始,我就让学生都认识
摘 要: 本文从“静”、“寂”两方面对日本文学作品的特征进行了详尽的探讨,主要从《阴翳礼赞》和《源氏物语》中分析“静”、“寂”之独特美学观。  关键词: 日本文学作品 《阴翳礼赞》 《源氏物语》 静寂    一、引言  大多日本文学作品给人种“静,寂”之感。这一点和日本传统文化中的さび、侘び一脉相承。さび是日本近世文学的中心理论,也是松尾芭蕉俳句的根本理论,强调天人合一,超越世俗的个人道德情操,类
摘 要: 语言哲学家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大大拓展了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成为话语分析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以该理论为框架的话语分析,其思路主要有两个,一是微观语言单位在整体语篇中的作用,考察词语句子怎样体现文章整体脉络;二是将整体理论话语作为分析单位,考察话语与宏观历史文化语境的互动。本文以《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课本中的语篇为例,阐述了大学英语语篇教学中两个思路的应用,从而体现新世纪公共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