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人们长期处于潮湿、寒冷、劳累、暴饮暴食、食不习惯等引起胃消化功能“三火”失调,产生胃部疾病,总结三十年来治疗胃病的一点经验。
关键词:藏医治疗胃病;病因;分类;症状;诊断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9-183-01
置于胃部的能磨培根,能消赤巴等火隆“三火”消化功能失调所致的胃部疾病。
一、病因
劳累、潮湿、寒冷、暴饮,食不习惯及不易消化等引起。
①寒性体质及隆偏盛者易患。
②饮食不规律,半夜进餐或不习惯食物。
③不易消化食物,又如同时食用乳制品、酸性食物、蔬菜、奶、鱼肉等,前餐未待消化又进后餐等易患病。
④易引起病食物:未成熟谷物,腐烂食物,脂肪、瘦肉、生奶、生菜、未成 熟的食物,发馊、烧焦的食物。
二、分类
1.按种类分类(按病因不同分为八类)
(1)胃隆 (2)培根 (3)赤巴 (4)普岔
(5)毒塔 (6)普咯 (7)咯巴 (8)庸唔
三、症状
1:总症状:
(1)胃隆:胃胀嗳气,胃疼如鞭击,作空呕,或肠鸣腹泻;(2)胃培根病:胃部壅寒,呃逆,饮食不易消化,特别是进食难消化之物和出汗受凉后胃疼,贪吃食物,但进食后疼痛尤甚,呕吐粘腻状物或下泻谷不化;(3)胃赤巴病:饮食消化不良,进食不规则胃痛,有时泄泻黄红液或呕吐黄液;(4)胃血病:经常过度进食热性食物,过度烤火日晒或受寒冷,进食凉性食物,遇风等,总之过热或过寒皆会引起此病,症状为胸部灼痛,呕吐腐败坏血,心慌头晕等;(5)胃病毒塔:饮食不易消化,呃逆,食管痛,胸痛,反酸,肌萎縮,进食后而呕吐;(6)胃病普咯:胃胀嗳气,剧烈疼痛,反跳痛;(7)胃病咯巴:高蛋白食物不易消化,吐白泡,饮酒时感觉舒服;(8)胃病庸唔:胃和腹部不舒服,隐痛。
2:分症状:
胃内粘液增加,积聚于剑突以下部位而发病。症见自觉胃部有痞块,隐隐作痛,但手按之则无痞块。食欲不佳,消化不良,进食则疼痛,饥饿时略感舒服。胃部胀满,有时下泻,大便干湿不均,脉弱而沉慢,有些深部脉微紧,关脉弱,尿色白而青,易消失。
进食不习惯和不适宜的饮食等原因引起胃火衰弱,食物不消化,粘液増多,胃内壁结成铁锈样垢物。症见胃火衰弱,打嗝不止,胃部胀满,灼痛,食欲不佳,肌肉消瘦,倦怠懒动,突出食物和粘液状物。餐后急时吐出,有时大便干而不通,时而下泻,味觉不良,脉弱沉、寸脉空而关脉特弱、慢尿色白而清,无沉淀及浮皮。
身体受寒引起胃病,如过食凉性和难以消化的食物,涉冷水,水中作业过久;患热病后,服凉药,放血过度,体内能消赤巴和伴火隆的功能衰弱而发此病。症:见体温下降,消化不良,腹胀作鸣,胃中痞满,打嗝频繁,下泻完谷不化,体力 衰弱,肌肉干瘦。以病迁延陈旧后易产生腹水或变为胃痞。
吐黄绿色胆汁为胆汁逆流症状,胀满、胃部疼痛、不消化、有呕吐感、口苦、头痛、大嗝,有时下泻胆汁色大便、时而大便千燥而不通,尿色黄而清、泡细易 消失、沉淀物及浮物薄,脉上弱下紧,关脉弱、舌苔灰白结黄腻胃部疼痛难忍,灼痛、绞痛、胸及后背疼痛、大嗝、胀满、食欲减退、吐咖啡色胭汁样液体,大便黑褐色,有时大便干而不通、时而不泻,脉紧关脉弱。尿色红黄(紫)清,泡沫 大而消失快,沉淀物漂浮物薄而少。
四、诊断
主要通过藏医普呐(胃病)的临床症状及脉诊、舌诊尿象进行辨证诊断,其次结合现代技术依靠胃镜发现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的病理所见诊断最为确切。
五、鉴别诊断
胃隆病,胃胀嗳气,胃病如鞭击,作空呕。或肠鸣腹泻胃培根症状:胃部雍塞,呃逆、饮食不易消化,但进食后疼痛尤甚,呕吐粘腻状物或下泻完谷不化。胃赤巴病胆汁落于胃引起的一种热性胃病症见有时泄泻黄红液或呕吐黄液。胃血病;肝中的坏血落于胃部所引起的一种疾病,症见过热过寒皆会引起本病,胃及肝区、锁骨、有疼痛、沉下肢难伸,脊椎疼痛,胃酸,有呕吐感而不易吐出,大便色紫而干燥,气浓臊。无论饥与饱,不分冷与暖,腹均疼痛,春秋两季易发作,舌苔粘腻,舌不知味、口含鱼腥味,病情严重时吐出烟汁样坏血。以上症状为普如总症状,因于木布及培根斯布脉、舌、尿象鉴别。
六、治疗
(1)热性引起的普呐:进食鱼、猪、犏牛、奶酪、酪浆等。寒性:食鱼肉、野牛肉、新鲜肉及生长干旱地带青稞磨制的糌粑等新鲜性缓,易消化食物。
(2)生活起居治疗,热性忌剧烈活动;寒性忌白昼睡眠,身体受寒等、宜在热处和干燥地方进行不出汗活动。
(3)药物:仁青芒觉、坐珠达西、夏萨德西丸、赛志当尼丸石榴普安丸、智托洁白丸、二十五味大汤散等。
参考文献
[1]《四部医典》对勘本,2010 年四川民族出版社
[2]《月王药诊》,1985 年民族出版社
[3]《藏医医诀补遗》,1991 年青海民族出版社
[4]《疾病诊断明镜》,1991 年甘肃民族出版社
作者单位:
四川省若尔盖县藏医院 624599
关键词:藏医治疗胃病;病因;分类;症状;诊断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9-183-01
置于胃部的能磨培根,能消赤巴等火隆“三火”消化功能失调所致的胃部疾病。
一、病因
劳累、潮湿、寒冷、暴饮,食不习惯及不易消化等引起。
①寒性体质及隆偏盛者易患。
②饮食不规律,半夜进餐或不习惯食物。
③不易消化食物,又如同时食用乳制品、酸性食物、蔬菜、奶、鱼肉等,前餐未待消化又进后餐等易患病。
④易引起病食物:未成熟谷物,腐烂食物,脂肪、瘦肉、生奶、生菜、未成 熟的食物,发馊、烧焦的食物。
二、分类
1.按种类分类(按病因不同分为八类)
(1)胃隆 (2)培根 (3)赤巴 (4)普岔
(5)毒塔 (6)普咯 (7)咯巴 (8)庸唔
三、症状
1:总症状:
(1)胃隆:胃胀嗳气,胃疼如鞭击,作空呕,或肠鸣腹泻;(2)胃培根病:胃部壅寒,呃逆,饮食不易消化,特别是进食难消化之物和出汗受凉后胃疼,贪吃食物,但进食后疼痛尤甚,呕吐粘腻状物或下泻谷不化;(3)胃赤巴病:饮食消化不良,进食不规则胃痛,有时泄泻黄红液或呕吐黄液;(4)胃血病:经常过度进食热性食物,过度烤火日晒或受寒冷,进食凉性食物,遇风等,总之过热或过寒皆会引起此病,症状为胸部灼痛,呕吐腐败坏血,心慌头晕等;(5)胃病毒塔:饮食不易消化,呃逆,食管痛,胸痛,反酸,肌萎縮,进食后而呕吐;(6)胃病普咯:胃胀嗳气,剧烈疼痛,反跳痛;(7)胃病咯巴:高蛋白食物不易消化,吐白泡,饮酒时感觉舒服;(8)胃病庸唔:胃和腹部不舒服,隐痛。
2:分症状:
胃内粘液增加,积聚于剑突以下部位而发病。症见自觉胃部有痞块,隐隐作痛,但手按之则无痞块。食欲不佳,消化不良,进食则疼痛,饥饿时略感舒服。胃部胀满,有时下泻,大便干湿不均,脉弱而沉慢,有些深部脉微紧,关脉弱,尿色白而青,易消失。
进食不习惯和不适宜的饮食等原因引起胃火衰弱,食物不消化,粘液増多,胃内壁结成铁锈样垢物。症见胃火衰弱,打嗝不止,胃部胀满,灼痛,食欲不佳,肌肉消瘦,倦怠懒动,突出食物和粘液状物。餐后急时吐出,有时大便干而不通,时而下泻,味觉不良,脉弱沉、寸脉空而关脉特弱、慢尿色白而清,无沉淀及浮皮。
身体受寒引起胃病,如过食凉性和难以消化的食物,涉冷水,水中作业过久;患热病后,服凉药,放血过度,体内能消赤巴和伴火隆的功能衰弱而发此病。症:见体温下降,消化不良,腹胀作鸣,胃中痞满,打嗝频繁,下泻完谷不化,体力 衰弱,肌肉干瘦。以病迁延陈旧后易产生腹水或变为胃痞。
吐黄绿色胆汁为胆汁逆流症状,胀满、胃部疼痛、不消化、有呕吐感、口苦、头痛、大嗝,有时下泻胆汁色大便、时而大便千燥而不通,尿色黄而清、泡细易 消失、沉淀物及浮物薄,脉上弱下紧,关脉弱、舌苔灰白结黄腻胃部疼痛难忍,灼痛、绞痛、胸及后背疼痛、大嗝、胀满、食欲减退、吐咖啡色胭汁样液体,大便黑褐色,有时大便干而不通、时而不泻,脉紧关脉弱。尿色红黄(紫)清,泡沫 大而消失快,沉淀物漂浮物薄而少。
四、诊断
主要通过藏医普呐(胃病)的临床症状及脉诊、舌诊尿象进行辨证诊断,其次结合现代技术依靠胃镜发现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的病理所见诊断最为确切。
五、鉴别诊断
胃隆病,胃胀嗳气,胃病如鞭击,作空呕。或肠鸣腹泻胃培根症状:胃部雍塞,呃逆、饮食不易消化,但进食后疼痛尤甚,呕吐粘腻状物或下泻完谷不化。胃赤巴病胆汁落于胃引起的一种热性胃病症见有时泄泻黄红液或呕吐黄液。胃血病;肝中的坏血落于胃部所引起的一种疾病,症见过热过寒皆会引起本病,胃及肝区、锁骨、有疼痛、沉下肢难伸,脊椎疼痛,胃酸,有呕吐感而不易吐出,大便色紫而干燥,气浓臊。无论饥与饱,不分冷与暖,腹均疼痛,春秋两季易发作,舌苔粘腻,舌不知味、口含鱼腥味,病情严重时吐出烟汁样坏血。以上症状为普如总症状,因于木布及培根斯布脉、舌、尿象鉴别。
六、治疗
(1)热性引起的普呐:进食鱼、猪、犏牛、奶酪、酪浆等。寒性:食鱼肉、野牛肉、新鲜肉及生长干旱地带青稞磨制的糌粑等新鲜性缓,易消化食物。
(2)生活起居治疗,热性忌剧烈活动;寒性忌白昼睡眠,身体受寒等、宜在热处和干燥地方进行不出汗活动。
(3)药物:仁青芒觉、坐珠达西、夏萨德西丸、赛志当尼丸石榴普安丸、智托洁白丸、二十五味大汤散等。
参考文献
[1]《四部医典》对勘本,2010 年四川民族出版社
[2]《月王药诊》,1985 年民族出版社
[3]《藏医医诀补遗》,1991 年青海民族出版社
[4]《疾病诊断明镜》,1991 年甘肃民族出版社
作者单位:
四川省若尔盖县藏医院 624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