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难而上让我更出彩

来源 :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dp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与白,构成了一个水墨世界,沉溺于中国水墨画中已经十多年了。是它,让我如痴如醉,也让我出彩出众。
  垂髫之年,初遇之际,我的心神便被它独有的墨色彻底勾走了。墨对年幼的我有种特别的吸引力,初见时,它就如同磁铁般把我的心思吸走了。或许是因年幼力气不足,刚开始拿笔,先生总拿书卷打我的背。时日渐长,先生告诉母亲我并不适合学书画,不够稳重,劝我放弃。我不肯,母亲拗不过我,便顺着我。虽然没了先生的信任,虽然遇到了困难,但我仍不肯放弃。人生怎能面对困难,轻言放弃?
  渐渐长大,每日在水墨中浸染,我开始有了进步,渐渐绽放出自己的光彩。只要有空,我就会伴着清晨微风,左臂悬画袋,右手揽桌板,一路到河堤,寻一处阴凉清静之地,觅得一处心仪之景,席地而坐。手执一小毫,提笔按压,不过多施加焦墨,只是稍着淡墨,在毛宣上勾勒出群山的轮廓,描绘出天边云脚。几笔作罢,便蘸去笔上多余的墨,皴擦点染,在笔肚上稍着花青藤黄,又加以清水,在群山之间毫无拘束地渲染,空明澄澈,似真似幻,疏影摇曳,勾勒一筆柔情。终于,所作之画得到了老师的夸奖,迎难而上没有白费,我开始在同学中出彩。
  但我的目标不只是在同学中出彩。盯着画刊封底页,我想要投稿,我盼望着自己醉心的山水墨色能够让别人也为之倾倒。我细心地将画作封入牛皮纸袋中,用清秀的小楷篆上归属地,恍若干渴多年的土地祈求甘霖一般,虔诚地将信封投入信箱。几日过后,我收到的却是一则冷冰冰的退稿通知。我抬头仰望,咽下内心的苦楚,继续潜心创作,然后把心血之作精心地折起来,一如既往地装入信封……
  几周之后,一本黑白的试读版画刊寄到了我手里,里面赫然出现了我的画作。我错愕,喜悦充溢胸间,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认可,多年的迎难而上让我收获了这样的成绩。
  之后,有了这本报刊带来的肯定,我更加努力地耕耘在水墨画之间。画作开始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更加出彩。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感谢这一笔、一墨,更感谢自己迎难而上的勇气。是它,让我更出彩。
  点评
  1.积累丰富,感悟独特。这篇作文的独特之处在于选材与众不同,展示了小作者的人文素养。小作者对中国水墨画的术语信手拈来,富有专业性。对水墨画的感悟融会在字里行间,通过这一笔一墨写出了对人生的理解。
  2.语句灵动,有音律感。灵动的语言总能带给读者阅读的快感,作文描写多用短句,铿锵有力。如写作画过程,“空明澄澈,似真似幻,疏影摇曳”等语,偶用文言词句点缀,读来感觉活泼生动。
  3.结构紧凑,层层递进。围绕文题中的“更”字,小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中间按照时间顺序,从垂髫之年到慢慢长大,写出了不同年龄对水墨的理解和努力。先是不入门,再是受到老师夸奖,最后发表而更加出彩。
其他文献
作家名片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因长期客居秦淮河(今南京),自称秦淮寓客。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自号文木老人。  作品背景  吴敬梓出身望族。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科第仕宦多显者”(程晋芳《文木先生传》),共有六名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而其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吴敬梓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考取秀才,同年父亲病逝。由于不善于治理生计,他过着挥
期刊
文题亮相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朝有日光暮有霞,北有草原南有海……一路走来,风景无限。花草树木是风景,奋斗中的足迹是风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是风景,一张灿烂的笑脸、一个难忘的背影亦是风景。  请以“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  师者风范  最美的风景  已是秋分时节,可只感觉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近一个多月的干旱天
期刊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写记叙文,不单要交代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更要善于提炼一个明确又新颖的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认真地构思、选材、剪裁、描写,生动形象而又富有变化地突出中心,传达情感,感染读者。假如平铺直叙,如同流水账一般,就很容易使作文中心不明,语言无味。  病文展示  我的“傻”老爸  一大早,窗外就乱哄哄的。我的心情十分烦躁。于是,我跑下楼去,发现老爸竟然破天荒地早早起床了。①  我拉
期刊
范本呈现  胖子和瘦子  在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  胖子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他身上有一股核烈斯酒和橙花的气味。瘦子刚从车厢里下来,吃力地提着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他身上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在他背后,有个下巴很长的瘦女人不时探头张望——那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眯着一只眼的中学生,那是他的儿子。  “波尔菲里!”
期刊
作品背景  《骆驼祥子》以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人生为线索,以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详细描写了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展示了军阀混战下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的生活图景,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小说善于调动肖像描写等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口语的运用,体现了小说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精段阅读1  他
期刊
“牛人”在我班随处可见,下面就让我来晒晒这些“牛人”吧!  先来说说我班的“提问牛人”——吴钧洲。每次学新课,他总是一边奋笔疾书,一边不停地复述老师刚讲的重点,恨不得一下子全记下来。每次一下课,他就急急忙忙抓起书笔,飞一般地冲到老师跟前,开始追问:从词类的活用到诗词写作背景,从定理的论证到公式演练,从历史到地理……任何有疑问的知识点,他都不会放过。为了解决他层出不穷的问题,老师有时连喝水都顾不上。
期刊
“美丽中国走起来……”每当我听到这优美的旋律,内心都会为伟大祖国的變化感到由衷的骄傲。  以前,人民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听奶奶说,他们当年不要说吃肉了,米、面都不一定有。家里穷就不说了,几乎家家都有四五个孩子。衣服是老大不能穿了,老二继续穿,老二不能穿了,老三又接着穿,一个个接力。一年只能吃上一次大米,平时连饱腹都成问题,实在没吃的就去挖野菜吃……直到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
期刊
夜晚,乡下是那么的静,静得出奇。我和爸爸坐着长途客车,要回爷爷家。   跨过爷爷家高高的门槛,走进那熟悉的院子,环望一周,我看见了爷爷那辆破旧的老爷车,想起了那动人的声音……   八岁时的夏天,我住在爷爷家。爷爷家里有一窝燕子,每个白天都在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到了晚上七、八点钟,燕子熟睡时,“哒哒哒……”汽车引擎的声音准时响起,好像闹钟似的,永不晚点。爷爷总是开着车出去,一晚上不回来,可第二天
期刊
推开锈迹斑斑的铁门,在红白相间的大片楼宇中,总能寻找到那扇窗。无论是铺满红云的黄昏,还是月明星稀的夜晚,那扇窗,始终会亮着微微泛黄的光,为我照亮一条前行的路。  那束橙黄色的光,悠悠暖暖,浸润了我童年的每一个黄昏。小时候,姥姥常常抱着我在院中散步,每每走到那扇充满柔光的窗下,她就会拉着我的手,指向那束柔黄色的光,说:“看,那就是我们家!”我看着那一抹淡黄,心中不禁想到家中热气腾腾的炒饭、香甜可口的
期刊
人们常说“为文如造屋”,造好一座屋子,最关键的是要将屋子的框架立好。同样,要写好一篇作文,也要先架好作文的结构。如果说主题是作文的灵魂,材料是作文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作文的骨骼。因此,在动笔之前,同学们需要布局谋篇,安排好作文的结构,做到全局在胸。那么,怎样布局谋篇,安排好作文的结构呢?  病文展示  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微风吹来,你是否曾细细聆听过夏夜的声音,感受耳畔传来的声声回响,还有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