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业单位是我国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主要载体,它与行政单位、企业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以服务社会,实现社会效益为宗旨,不以盈利为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的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弊端日益尖锐,如财务管理模式、理财观念以及管理人员的思想、业务能力、个人素质等问题都严重的影响着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因此,要尽快找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促进其持续发展。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事业单位缺乏一套科学而又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造成财务管理和实际工作脱节。在事业单位的改革中发现,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企不分、机制不活,在公益服务方面的制度不完善,无法有效地服务于公益事业、推动其发展,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事业单位缺乏相对完善且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和监督机制,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不断地推进事业单位的改革,加强其服务社会、服务政府的职能,建立一套与时俱进、切合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
(二)预算编制与评价体系不科学 主要表现在:
(1)为了保证预算的准确性,减少资金的损失,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在编制收入预算的时候要参考前一年的预算执行情况、年度预算收入状况,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必须考虑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需要和财务能力。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一些财务人员并没有根据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操作,单纯地按照基数加增量编制模式进行简单预算,而且出现编制赤字预算的现象导致预算不准确,收支失衡。
(2)未设立专门的预算监督机构对单位的各项支出进行评价与监督,造成单位资金使用的随意性,便会有人利用监督空缺私自挪用公款,改变资金的用途,还有的部门为了追求目标而超标使用资金,这些最终都会造成资金的浪费,使得经济活动不能切实的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
(三)会计科目不清,资金管理环境混乱 事业单位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其资金来源不仅包括自己的收入,还包括很多的政府补助、财政拨款等,其资金支出也包括了事业、经营、上缴和下级补助支出等各个方面。其资金管理范围的广泛和内容的复杂决定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其不仅要理清自身的资金收支,还要计量上下级的资金流通状况。可见,传统单一会计管理制度不能够适合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复杂性,其管理中缺乏对上缴纳以及对下补助的科目,造成了单位资金管理的难度。还有的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会计、出纳职位没有进行严格划分,造成岗位互串,且较少对库存资金进行盘点,这都造成了财务管理环境的混乱。
(四)资产管理中存在漏洞,缺乏足够的监督力度 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靠财务人员统计入账不能确保各项资产的安全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资产的使用与管理脱节,资产利用率低。如在建的固定资产、已完工项目未履行相关手续,未及时结转固定资产账;固定资产出租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自行处置的资产,收入未列入预算,形成了账外资金。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固定资产,没有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有关规定和招投标程序。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资产的安全,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缺乏相应的内外部监督,对于财务的预算的制定、实施和核算都没有相应的监督,使一些单位滥用资金、擅自夸大开支的范围、假公济私,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不利于社会效益的实现。
(五)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管理不规范 事业单位中的人员受到明确的编制限制,处于人员配置以及职能设置等方面的问题,使得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出现兼职的现象,导致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大且繁杂。而财务管理就是一项需要耗费较多的精力的工作,因此难免的出现财务问题。另外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的业务水平和素质不高,他们甚至没有经过相关的会计从业人员的考试并获得担任会计职位的资格证书,或者是知识结构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会导致财务管理中的不规范。据调查,很多事业单位报表中没有详细的财务情况说明书,其财务数据缺乏准确性、真实性,其财务人员的工作主要是采取估算、推算等方式,造成了账目与实际不符。财务人员的工作水平将影响着财政主管部门对基层财务工作的总结,并影响着政策制定者提供体制改革的正确性。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展对策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行为 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实现财务科学、规范管理的保证,因此各个事业单位要在国家宏观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流程,其一定要具有可行性和适应性。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关于资金方面的管理也不能够违反单位整体的财务制度。财务制度中要对资金、票据管理、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核算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例如内部审计、财务公开以及预算管理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使各项财务活动有法可依。
(二)健全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制度,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全面、准确 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制度的建立首先要遵循“综合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对单位内部的经费预算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时刻坚持成本效益的原则,力争将事业单位的各项收支活动都纳入到预算管理之中,这样才能够给各项活动提供一定的约束力。其次要严格预算的审批、调整程序,建立起责任到人的预算执行体系,严禁单位的领导随意的更改预算或者追加预算。最后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加强对预算的编制、执行的考核,对单位的各项活动都得到监督,在执行中发现问题,应当及时的进行改正,以提高预算的管理水平。
财务预算编制涉及到单位的各部门,因此其工作不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还需要各部门共同的参与,认真分析本部门的工作发展,对可能发生的重大支出需求进行统筹安排,报给财务部门,这样才能够保证财务部门的预算编制能够更加的精细化、科学化。预算编制的工作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岗、互相配合、规范程序,以保证本单位的预算编制顺利的开展。另外在财务管理改革之中,还要注意预算编制手段方法的改进,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建立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收支管理 针对当前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强度不够,必须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加强财务内部管理。对预算的执行进行严格的指导,严格地按照预算编制,控制支出的标准。加强对会计工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审核监督,对于重要的岗位和一些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应当加大监督与控制的力度,责任落实到人。对财务的管理人员的职能进行明确的划分,真正的落实内部的制约和监督,保证资金安全。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一般的企业不同,其涉及面较广,内容复杂,因此在收支管理中,要充分的利用其自身的潜力,拓宽收入的渠道,扩大资金的收入,以改变其经济基础薄弱的现状。另外还要严格地对支出的项目、范围以及标准进行管理,确定支出的资金能够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实现其服务价值。在资金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要根据收支的不同性质作出全面细致的划分与规定,最终按照规定进行分类管理,统一核算。
(四)推进财务公开,接受民主监督 严格地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财务公开,并保证公开内容的真实性,注重突出重大的财务事项。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财务预算、经费收支以及审批程序都要公开,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以保证财务管理的真实性、科学性,促进廉政建设。
(五)加强固定财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要从以下几点做起:首选要对企业的财产管理进行划分,坚持财务分离、互相牵制、责任到人的原则,进行合理的分工,对各个部门、各个级别的责任进行明确的责任安排,由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项目进行统一的管理。其次要建立管理固定资产的相关制度,对于一些价值较大的资产,在购买之前要进行其可行性和效益性科学评估,坚持固定资产的投资的决策、监督和执行三个环节的有效结合,以实现资产的合理利用,实现较大的社会价值,避免浪费。最后在一些大宗物品的采购中尽量采用投招标的形式,增加设备购置的透明度,坚持政府采购的执行,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职业素质 财务管理的主体是人,他们的业务水平与素质直接影响着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因此事业单位应当不断的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水平。首先要定期的组织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职业培训,认真学习财务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制度,明白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其财务管理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其次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提高财务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事业单位要对财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技能培训,严格财务处理的程序,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严密性。最后是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提高其责任意识,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提高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金小娟:《公益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会通讯》2009年第32期。
(编辑 杜 昌)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事业单位缺乏一套科学而又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造成财务管理和实际工作脱节。在事业单位的改革中发现,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企不分、机制不活,在公益服务方面的制度不完善,无法有效地服务于公益事业、推动其发展,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事业单位缺乏相对完善且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和监督机制,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不断地推进事业单位的改革,加强其服务社会、服务政府的职能,建立一套与时俱进、切合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
(二)预算编制与评价体系不科学 主要表现在:
(1)为了保证预算的准确性,减少资金的损失,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在编制收入预算的时候要参考前一年的预算执行情况、年度预算收入状况,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必须考虑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需要和财务能力。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一些财务人员并没有根据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操作,单纯地按照基数加增量编制模式进行简单预算,而且出现编制赤字预算的现象导致预算不准确,收支失衡。
(2)未设立专门的预算监督机构对单位的各项支出进行评价与监督,造成单位资金使用的随意性,便会有人利用监督空缺私自挪用公款,改变资金的用途,还有的部门为了追求目标而超标使用资金,这些最终都会造成资金的浪费,使得经济活动不能切实的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
(三)会计科目不清,资金管理环境混乱 事业单位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其资金来源不仅包括自己的收入,还包括很多的政府补助、财政拨款等,其资金支出也包括了事业、经营、上缴和下级补助支出等各个方面。其资金管理范围的广泛和内容的复杂决定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其不仅要理清自身的资金收支,还要计量上下级的资金流通状况。可见,传统单一会计管理制度不能够适合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复杂性,其管理中缺乏对上缴纳以及对下补助的科目,造成了单位资金管理的难度。还有的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会计、出纳职位没有进行严格划分,造成岗位互串,且较少对库存资金进行盘点,这都造成了财务管理环境的混乱。
(四)资产管理中存在漏洞,缺乏足够的监督力度 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靠财务人员统计入账不能确保各项资产的安全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资产的使用与管理脱节,资产利用率低。如在建的固定资产、已完工项目未履行相关手续,未及时结转固定资产账;固定资产出租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自行处置的资产,收入未列入预算,形成了账外资金。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固定资产,没有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有关规定和招投标程序。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资产的安全,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缺乏相应的内外部监督,对于财务的预算的制定、实施和核算都没有相应的监督,使一些单位滥用资金、擅自夸大开支的范围、假公济私,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不利于社会效益的实现。
(五)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管理不规范 事业单位中的人员受到明确的编制限制,处于人员配置以及职能设置等方面的问题,使得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出现兼职的现象,导致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大且繁杂。而财务管理就是一项需要耗费较多的精力的工作,因此难免的出现财务问题。另外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的业务水平和素质不高,他们甚至没有经过相关的会计从业人员的考试并获得担任会计职位的资格证书,或者是知识结构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会导致财务管理中的不规范。据调查,很多事业单位报表中没有详细的财务情况说明书,其财务数据缺乏准确性、真实性,其财务人员的工作主要是采取估算、推算等方式,造成了账目与实际不符。财务人员的工作水平将影响着财政主管部门对基层财务工作的总结,并影响着政策制定者提供体制改革的正确性。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展对策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行为 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实现财务科学、规范管理的保证,因此各个事业单位要在国家宏观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流程,其一定要具有可行性和适应性。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关于资金方面的管理也不能够违反单位整体的财务制度。财务制度中要对资金、票据管理、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核算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例如内部审计、财务公开以及预算管理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使各项财务活动有法可依。
(二)健全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制度,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全面、准确 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制度的建立首先要遵循“综合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对单位内部的经费预算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时刻坚持成本效益的原则,力争将事业单位的各项收支活动都纳入到预算管理之中,这样才能够给各项活动提供一定的约束力。其次要严格预算的审批、调整程序,建立起责任到人的预算执行体系,严禁单位的领导随意的更改预算或者追加预算。最后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加强对预算的编制、执行的考核,对单位的各项活动都得到监督,在执行中发现问题,应当及时的进行改正,以提高预算的管理水平。
财务预算编制涉及到单位的各部门,因此其工作不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还需要各部门共同的参与,认真分析本部门的工作发展,对可能发生的重大支出需求进行统筹安排,报给财务部门,这样才能够保证财务部门的预算编制能够更加的精细化、科学化。预算编制的工作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岗、互相配合、规范程序,以保证本单位的预算编制顺利的开展。另外在财务管理改革之中,还要注意预算编制手段方法的改进,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建立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收支管理 针对当前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强度不够,必须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加强财务内部管理。对预算的执行进行严格的指导,严格地按照预算编制,控制支出的标准。加强对会计工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审核监督,对于重要的岗位和一些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应当加大监督与控制的力度,责任落实到人。对财务的管理人员的职能进行明确的划分,真正的落实内部的制约和监督,保证资金安全。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一般的企业不同,其涉及面较广,内容复杂,因此在收支管理中,要充分的利用其自身的潜力,拓宽收入的渠道,扩大资金的收入,以改变其经济基础薄弱的现状。另外还要严格地对支出的项目、范围以及标准进行管理,确定支出的资金能够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实现其服务价值。在资金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要根据收支的不同性质作出全面细致的划分与规定,最终按照规定进行分类管理,统一核算。
(四)推进财务公开,接受民主监督 严格地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财务公开,并保证公开内容的真实性,注重突出重大的财务事项。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财务预算、经费收支以及审批程序都要公开,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以保证财务管理的真实性、科学性,促进廉政建设。
(五)加强固定财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要从以下几点做起:首选要对企业的财产管理进行划分,坚持财务分离、互相牵制、责任到人的原则,进行合理的分工,对各个部门、各个级别的责任进行明确的责任安排,由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项目进行统一的管理。其次要建立管理固定资产的相关制度,对于一些价值较大的资产,在购买之前要进行其可行性和效益性科学评估,坚持固定资产的投资的决策、监督和执行三个环节的有效结合,以实现资产的合理利用,实现较大的社会价值,避免浪费。最后在一些大宗物品的采购中尽量采用投招标的形式,增加设备购置的透明度,坚持政府采购的执行,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职业素质 财务管理的主体是人,他们的业务水平与素质直接影响着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因此事业单位应当不断的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水平。首先要定期的组织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职业培训,认真学习财务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制度,明白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其财务管理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其次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提高财务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事业单位要对财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技能培训,严格财务处理的程序,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严密性。最后是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提高其责任意识,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提高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金小娟:《公益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会通讯》2009年第32期。
(编辑 杜 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