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方针政策,全体国民的法律意识培养任务迫在眉睫,而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增强更是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高低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进展、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的进度。所以现在我们来探讨有关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方法和途径,实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文章将会对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情况及其成因做系统的分析,然后提出有关如何培养和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方法和途径,达到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成因;教育策略
当代大学生是沐浴在改革开放春风下成长的一代,切身体会到了国家的经济发展还有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带来的优越之处。这一代的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追求自我的优良品质,但是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而导致法律意识存在一些问题。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需要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氛围,加强并且改进学校的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成因
(一)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中积极点
从1986年我国逐渐在各大高校开设法律基础课程,我们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都接受到了法律观念的熏陶,经过十几年时间的潜移默化,大学生普遍的法律意识都已经得到比较大的提高,有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法律素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项目内容,这说明大学生们已经认识到学法的重要性,主动掌握一些法律条文知识,对了解和掌握法律有一定的渴求。大学生学习法律的知识主要目的是“知法、守法、用法”,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利,特别是法律系或专业的大学生,当自身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能够勇敢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再者,现今的依法治国方略已经逐步深入人心,国家已经将法律的知识提升到法律行为还有法律意识。
(二)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中消极点
1.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基础层面,是度量法律意识高低的一个重要根据。在我国高校的大部分学生虽然接触过部分的法律知识,但是整体的理解水平比较低。在调查问卷当中我们出示了两道考题:某人和他14岁的大儿子一起跑去抢劫,他的儿子行为是否算得上犯罪?这是在刑法上关于犯罪主体的问题,答案当然是不构成犯罪。但是结果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回答正确。另外一道题是:10岁的外甥是个天才的画家,收入很多,因为小姑生病要花钱,外甥的爸爸将儿子的存款借给小姑,这种行为在法律上可否成立?了解民法的人会知道监护人是没有权力去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而超过75%的同学都认为这行为是成立的。所以这些问题反映出了当代的大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点理解的欠缺。
2.法律的观点、观念是法律意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的主要依据。所以它们与法律知识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大学生们对于法律知识的薄弱认识、浅薄的法制观念使得他们对法律的实现抱有一种怀疑、不相信的态度在内。有时会将社会一些局部的现象放大到对整个法律现状的理解。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在认识和理解它的前提要有正确的理论基础作为指引。大部分学生认为法律是对人行为的束缚,只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使人臣服的工具和手段,是统治阶级意志的玩偶。觉得现代社会的法治只不过是国家特别是司法机关用来严惩犯罪分子和制裁违法犯罪的有效方式,但是都忽略法在调整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有效作用。大学生忽略了深层次法律的底蕴,形成对于正确法律现代意识的潜意识抵制观念。
3.还有一个方面是对于权利义务的认识片面性和局限性。权利和义务是法律最为核心的内容,任何法律的规定都是对于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的规定,而法律观念和法治观念的强弱重点取决于主体认识权力观念的强弱之分。当代大学生在对我国法律规定的有关权利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能够强烈要求保护自己的切身正当权利,却是在不断消极地回避着个人对于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通常会将自己的人身自由权利、物质帮助权利、受教育的权利、人格尊严权利、自由恋爱权利还有参与社会活动权利放到自己确定的重要位置上,会要求社会、国家、他人能够给自己实现权利和自身价值加以保障,却在行使权利与得到自我价值实现中没有考虑是否已经侵害到别人的权利、是否会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一定危害。不明白不清楚自己应该承担哪些该承担的法律义务,在权利与义务的认识上发生严重偏差,责任心不够强,比方在学校之时晚上熄灯后还大声喧哗、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在考试中作弊等等。
4.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相对比较偏激,缺乏足够的辨别是非能力,会让法治走向功利化的道路。而且大学生犯罪也不是少见的事故,特别是高智能型的犯罪更是多见,用一些学习过的法律知识用在犯罪,导致违法犯罪的行为具备坚定性还有连续性,只要不在法律前暴露,他们就会越陷越深,对其教育工作任务也是很艰巨的。
(三)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形成的主要原因
法治主要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我们可以说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能够推使人们对法治社会的追求,但由于现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并不完备。再加上法制教育存在部分偏差问题,法律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并不强,对于学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某些教师在政治课上只是硬性要求学生背诵法律条文而忽略了法律重要观点、理念和精神的实质宣传。
二、大學生的法律意识有关培养途径和方式
(一)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环境
1.强化家长的综合素质,不断完善家庭的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的成长和终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应该加强家长的法治意识观念、树立起依法办事的法律观念,不断提高家长的行为准则,让家长的行为“纯净”,进一步感染孩子。
2.实行“依法治校”方案
一个现代化的文明国家应该是一个法治国家、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所以在学生大部分时间学习的地方,学校应该实施“依法治校”的方式,学校的有关管理者应该认识到法律治校的意义并进一步实施到学校有关制度的制定当中。 3.重视和指引社会舆论的宣传
注意整合全国各大舆论的资源材料,进一步推行法律知识的普及。大众媒体具备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所以可以担负社会公众对于长期不间断的法律培新任务。另外还要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不断净化舆论环境,从而正面地来引导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4.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加快立法工作的进度,提高立法工作的质量,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严格地去执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完善依法行政制度还有司法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还有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物质条件才能够为法律意识提高奠定基础。
(二)改进和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课程
培养重视教师的师风还有师德问题,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教师要求能够做到追求和信仰法治,不遗余力地帮助推行法治社会制度,保持自己在学生心目当中的良好形象,怀着一份超然的心态。另外还要进一步改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做到以教材为依据来选择和组织教学的内容,并且革新教学的观念,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达到教学的目的。注重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还有采用合适的考试考核方式。鼓励学生多参加与社会的实践活动,在校内开辟更多的第二课堂,举行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
(三)加强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辨别力
让学生能够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不断强化道德自律问题,明确好学生的责任,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能力,成立社团协会帮助学生自律行为。在学生群体中自发引导进行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首先,弘扬自我道德意识。所谓自我道德意识,主要指的是以思想政治标准以及自身发展需求为依据,个体自觉制定规划,并提出任务,将自身置于认识和改造对象位置,通过自我认识、选择、反省以及控制等途径,促进自身道德品质及道德素质不断提升的意识活动。作为人类社会所独有的精神现象,道德是人类自觉认识及选择的结果,外界强制对此无能为力。外界因素充其量是影响个体道德品质养成的因素之一,道德作用的真正发挥主要还是取决于个体的内在选择。通常情况下,个体思想道德的养成并非一次性的,而是需要经历一个认识到行为过渡的过程,个体自我动力将是促成这一过渡过程的主要动力,个体自我教育自觉性高低于自我内驱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所以,在矫正未成年人品德行为偏差的过程中,对于未成年人自身而言,要对内部矫正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促进自我道德意识的不断提升;其次,进行道德意识的自我磨练,未成年人要充分认识到这一过程的艰苦性,坚强的道德意志占据主导性地位,并需要进行反复实践才能够养成。对于未成年人而言,在成长过程中,自我磨练道德意志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这就要求广大未成年人怀有远大抱负,保持坚定信念,树立坚强意志,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严格要求自己,用正确的是非观及善恶观审视身边事;再次,要努力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习惯可以使偶然行为就有必然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良好的道德品行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需要付出长期努力,同时要将其与思想道德意识的不断提升联系起来,以思想道德意识为基础,开展行为联系,不断增强自觉性。注重身边小事,从点滴做起,促进自觉道德品行习惯的养成;最后,要对自我道德实践予以足够的关注,只有经历实践的磨練,才能促进良好道德品行习惯的尽快养成,从这一意义上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行养成的重要基础在于道德实践,广大未成年人要树立自我道德实践意识,积极参与道德实践活动,促进道德水平不断提升。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将道德认识及实践有效融合,促进道德原则向自我道德信念的转化。
三、结语
培养大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过程,怎样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通过哪些途径,都是我们在今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希望可以在未来不断的研究和努力中,使这些问题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李枚举.中国经济伦理的传统与现实.传统文化与中日经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
[2]魏盛熙,樊美琳等.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概况及特点.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及设想[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增刊.
[3]冷庆静.论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培养[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4]任彩霞.法律意识低下、法制建设的切要问题[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9,7.
[作者简介]王晓露,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成因;教育策略
当代大学生是沐浴在改革开放春风下成长的一代,切身体会到了国家的经济发展还有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带来的优越之处。这一代的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追求自我的优良品质,但是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而导致法律意识存在一些问题。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需要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氛围,加强并且改进学校的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成因
(一)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中积极点
从1986年我国逐渐在各大高校开设法律基础课程,我们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都接受到了法律观念的熏陶,经过十几年时间的潜移默化,大学生普遍的法律意识都已经得到比较大的提高,有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法律素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项目内容,这说明大学生们已经认识到学法的重要性,主动掌握一些法律条文知识,对了解和掌握法律有一定的渴求。大学生学习法律的知识主要目的是“知法、守法、用法”,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利,特别是法律系或专业的大学生,当自身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能够勇敢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再者,现今的依法治国方略已经逐步深入人心,国家已经将法律的知识提升到法律行为还有法律意识。
(二)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中消极点
1.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基础层面,是度量法律意识高低的一个重要根据。在我国高校的大部分学生虽然接触过部分的法律知识,但是整体的理解水平比较低。在调查问卷当中我们出示了两道考题:某人和他14岁的大儿子一起跑去抢劫,他的儿子行为是否算得上犯罪?这是在刑法上关于犯罪主体的问题,答案当然是不构成犯罪。但是结果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回答正确。另外一道题是:10岁的外甥是个天才的画家,收入很多,因为小姑生病要花钱,外甥的爸爸将儿子的存款借给小姑,这种行为在法律上可否成立?了解民法的人会知道监护人是没有权力去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而超过75%的同学都认为这行为是成立的。所以这些问题反映出了当代的大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点理解的欠缺。
2.法律的观点、观念是法律意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的主要依据。所以它们与法律知识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大学生们对于法律知识的薄弱认识、浅薄的法制观念使得他们对法律的实现抱有一种怀疑、不相信的态度在内。有时会将社会一些局部的现象放大到对整个法律现状的理解。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在认识和理解它的前提要有正确的理论基础作为指引。大部分学生认为法律是对人行为的束缚,只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使人臣服的工具和手段,是统治阶级意志的玩偶。觉得现代社会的法治只不过是国家特别是司法机关用来严惩犯罪分子和制裁违法犯罪的有效方式,但是都忽略法在调整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有效作用。大学生忽略了深层次法律的底蕴,形成对于正确法律现代意识的潜意识抵制观念。
3.还有一个方面是对于权利义务的认识片面性和局限性。权利和义务是法律最为核心的内容,任何法律的规定都是对于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的规定,而法律观念和法治观念的强弱重点取决于主体认识权力观念的强弱之分。当代大学生在对我国法律规定的有关权利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能够强烈要求保护自己的切身正当权利,却是在不断消极地回避着个人对于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通常会将自己的人身自由权利、物质帮助权利、受教育的权利、人格尊严权利、自由恋爱权利还有参与社会活动权利放到自己确定的重要位置上,会要求社会、国家、他人能够给自己实现权利和自身价值加以保障,却在行使权利与得到自我价值实现中没有考虑是否已经侵害到别人的权利、是否会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一定危害。不明白不清楚自己应该承担哪些该承担的法律义务,在权利与义务的认识上发生严重偏差,责任心不够强,比方在学校之时晚上熄灯后还大声喧哗、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在考试中作弊等等。
4.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相对比较偏激,缺乏足够的辨别是非能力,会让法治走向功利化的道路。而且大学生犯罪也不是少见的事故,特别是高智能型的犯罪更是多见,用一些学习过的法律知识用在犯罪,导致违法犯罪的行为具备坚定性还有连续性,只要不在法律前暴露,他们就会越陷越深,对其教育工作任务也是很艰巨的。
(三)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形成的主要原因
法治主要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我们可以说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能够推使人们对法治社会的追求,但由于现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并不完备。再加上法制教育存在部分偏差问题,法律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并不强,对于学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某些教师在政治课上只是硬性要求学生背诵法律条文而忽略了法律重要观点、理念和精神的实质宣传。
二、大學生的法律意识有关培养途径和方式
(一)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环境
1.强化家长的综合素质,不断完善家庭的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的成长和终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应该加强家长的法治意识观念、树立起依法办事的法律观念,不断提高家长的行为准则,让家长的行为“纯净”,进一步感染孩子。
2.实行“依法治校”方案
一个现代化的文明国家应该是一个法治国家、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所以在学生大部分时间学习的地方,学校应该实施“依法治校”的方式,学校的有关管理者应该认识到法律治校的意义并进一步实施到学校有关制度的制定当中。 3.重视和指引社会舆论的宣传
注意整合全国各大舆论的资源材料,进一步推行法律知识的普及。大众媒体具备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所以可以担负社会公众对于长期不间断的法律培新任务。另外还要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不断净化舆论环境,从而正面地来引导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4.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加快立法工作的进度,提高立法工作的质量,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严格地去执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完善依法行政制度还有司法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还有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物质条件才能够为法律意识提高奠定基础。
(二)改进和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课程
培养重视教师的师风还有师德问题,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教师要求能够做到追求和信仰法治,不遗余力地帮助推行法治社会制度,保持自己在学生心目当中的良好形象,怀着一份超然的心态。另外还要进一步改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做到以教材为依据来选择和组织教学的内容,并且革新教学的观念,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达到教学的目的。注重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还有采用合适的考试考核方式。鼓励学生多参加与社会的实践活动,在校内开辟更多的第二课堂,举行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
(三)加强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辨别力
让学生能够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不断强化道德自律问题,明确好学生的责任,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能力,成立社团协会帮助学生自律行为。在学生群体中自发引导进行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首先,弘扬自我道德意识。所谓自我道德意识,主要指的是以思想政治标准以及自身发展需求为依据,个体自觉制定规划,并提出任务,将自身置于认识和改造对象位置,通过自我认识、选择、反省以及控制等途径,促进自身道德品质及道德素质不断提升的意识活动。作为人类社会所独有的精神现象,道德是人类自觉认识及选择的结果,外界强制对此无能为力。外界因素充其量是影响个体道德品质养成的因素之一,道德作用的真正发挥主要还是取决于个体的内在选择。通常情况下,个体思想道德的养成并非一次性的,而是需要经历一个认识到行为过渡的过程,个体自我动力将是促成这一过渡过程的主要动力,个体自我教育自觉性高低于自我内驱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所以,在矫正未成年人品德行为偏差的过程中,对于未成年人自身而言,要对内部矫正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促进自我道德意识的不断提升;其次,进行道德意识的自我磨练,未成年人要充分认识到这一过程的艰苦性,坚强的道德意志占据主导性地位,并需要进行反复实践才能够养成。对于未成年人而言,在成长过程中,自我磨练道德意志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这就要求广大未成年人怀有远大抱负,保持坚定信念,树立坚强意志,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严格要求自己,用正确的是非观及善恶观审视身边事;再次,要努力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习惯可以使偶然行为就有必然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良好的道德品行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需要付出长期努力,同时要将其与思想道德意识的不断提升联系起来,以思想道德意识为基础,开展行为联系,不断增强自觉性。注重身边小事,从点滴做起,促进自觉道德品行习惯的养成;最后,要对自我道德实践予以足够的关注,只有经历实践的磨練,才能促进良好道德品行习惯的尽快养成,从这一意义上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行养成的重要基础在于道德实践,广大未成年人要树立自我道德实践意识,积极参与道德实践活动,促进道德水平不断提升。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将道德认识及实践有效融合,促进道德原则向自我道德信念的转化。
三、结语
培养大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过程,怎样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通过哪些途径,都是我们在今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希望可以在未来不断的研究和努力中,使这些问题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李枚举.中国经济伦理的传统与现实.传统文化与中日经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
[2]魏盛熙,樊美琳等.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概况及特点.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及设想[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增刊.
[3]冷庆静.论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培养[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4]任彩霞.法律意识低下、法制建设的切要问题[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9,7.
[作者简介]王晓露,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