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写字;阅读能力;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8—0109—01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个突出的弊端,即重“学”轻“用”、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只是机械地教,学生只能被动地学,学生的创新能力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下面,笔者就如何引导中小学生将读写训练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以读促教,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古人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的学是为了自己能够独立地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然而阅读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的情节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读了好文章却不懂得积累,并将文中的优美词句化为己用,用到自己的写作上。显然这样的阅读收效甚微。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要爱读,而且要会读,要讀得有成效。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首先,掌握基本的读书方法是培养学生进行“独立阅读”的基础,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是形成学生自读能力的过程。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前,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自身情况有选择性地读,可以给学生推荐一本杂志、一篇精彩的课文、一本名人传记等,再根据阅读的不同内容,教给学生相应的精读与略读方法。
其次,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之后,教师要抓住“大阅读”这一社会热点现象,经常开展一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心得交流会”“知识竞赛”“朗读比赛”“亲子共读”等读书经验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和舞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仅靠教材、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加大课外阅读量。一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二是阅读时,学生要随时将书中的优美词句、点滴感悟抄录到笔记本上,并时常翻看,做到熟记于心。三是每读一本书、一篇美文、一段文字后练习写读后感、下水作文,表达自己的见解或对文章的疑惑,从而培养自身的阅读能力,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二、以写带读,夯实学生基本功
教育部2013年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汉字书写必须从小抓起、从学生抓起,在教学中做到“以写带读”。
1. 认真上好写字课。写正确的字,写好字,是写字的目的。教师要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汉字书写规范要求和编写的课本要求,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规范字,特别是对那些不用心学习、不专心写字的学生,要给予悉心的指导,让学生认真写好每一笔画。
2. 切实提高写字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写字产生了兴趣,就一定能把字写好。为此,语文教师要带头练习书法,学校可聘请书法名家担任讲师,定期开设书法讲座,也可通过举办学生书法展、多媒体展示评选、办板报和手抄报等活动,提高学生写字的兴趣。
3. 努力激发自信心。指导学生写字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每个学生的字都有写得较好的几个,对写得差的字,也可以挑出相对好一点的,写得再差的字,也总可以找出写得工整一点的笔画,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4. 注重字帖的临摹。把字写好的一个捷径,就是临摹书法名家的字帖。教师要引导学生临摹字帖,每天坚持练笔,在习帖中学习书法家的笔法技巧,欣赏书法名家的作品,陶冶自己的情操,促进自身心理健康发展。
三、以用督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学会阅读,能写一笔好字,学生基本素养提升的落脚点就落在了“用”上,即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学有所用。其间,让学生学会勾、画、圈、点、批的技巧,就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是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笔在文中的重要或关键字句上圈、点、勾、画、批。二是在读的过程中,摘录佳词妙句,写读书笔记或作简要批注。三是会查工具书,除了自觉查字词典外,还应学会查阅图书目录和参考资料。勾、画、圈、点、批不仅是对学生的课内要求,课外也要如此,以逐渐内化为学生的习惯和能力。四是经常练笔、勤写作,将所见所思、所读之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继而将读、写、用综合到一起,达到三者的有机统一。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中转站——读、写、练、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Z047)
编辑:孟 刚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8—0109—01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个突出的弊端,即重“学”轻“用”、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只是机械地教,学生只能被动地学,学生的创新能力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下面,笔者就如何引导中小学生将读写训练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以读促教,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古人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的学是为了自己能够独立地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然而阅读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的情节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读了好文章却不懂得积累,并将文中的优美词句化为己用,用到自己的写作上。显然这样的阅读收效甚微。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要爱读,而且要会读,要讀得有成效。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首先,掌握基本的读书方法是培养学生进行“独立阅读”的基础,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是形成学生自读能力的过程。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前,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自身情况有选择性地读,可以给学生推荐一本杂志、一篇精彩的课文、一本名人传记等,再根据阅读的不同内容,教给学生相应的精读与略读方法。
其次,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之后,教师要抓住“大阅读”这一社会热点现象,经常开展一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心得交流会”“知识竞赛”“朗读比赛”“亲子共读”等读书经验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和舞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仅靠教材、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加大课外阅读量。一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二是阅读时,学生要随时将书中的优美词句、点滴感悟抄录到笔记本上,并时常翻看,做到熟记于心。三是每读一本书、一篇美文、一段文字后练习写读后感、下水作文,表达自己的见解或对文章的疑惑,从而培养自身的阅读能力,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二、以写带读,夯实学生基本功
教育部2013年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汉字书写必须从小抓起、从学生抓起,在教学中做到“以写带读”。
1. 认真上好写字课。写正确的字,写好字,是写字的目的。教师要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汉字书写规范要求和编写的课本要求,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规范字,特别是对那些不用心学习、不专心写字的学生,要给予悉心的指导,让学生认真写好每一笔画。
2. 切实提高写字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写字产生了兴趣,就一定能把字写好。为此,语文教师要带头练习书法,学校可聘请书法名家担任讲师,定期开设书法讲座,也可通过举办学生书法展、多媒体展示评选、办板报和手抄报等活动,提高学生写字的兴趣。
3. 努力激发自信心。指导学生写字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每个学生的字都有写得较好的几个,对写得差的字,也可以挑出相对好一点的,写得再差的字,也总可以找出写得工整一点的笔画,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4. 注重字帖的临摹。把字写好的一个捷径,就是临摹书法名家的字帖。教师要引导学生临摹字帖,每天坚持练笔,在习帖中学习书法家的笔法技巧,欣赏书法名家的作品,陶冶自己的情操,促进自身心理健康发展。
三、以用督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学会阅读,能写一笔好字,学生基本素养提升的落脚点就落在了“用”上,即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学有所用。其间,让学生学会勾、画、圈、点、批的技巧,就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是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笔在文中的重要或关键字句上圈、点、勾、画、批。二是在读的过程中,摘录佳词妙句,写读书笔记或作简要批注。三是会查工具书,除了自觉查字词典外,还应学会查阅图书目录和参考资料。勾、画、圈、点、批不仅是对学生的课内要求,课外也要如此,以逐渐内化为学生的习惯和能力。四是经常练笔、勤写作,将所见所思、所读之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继而将读、写、用综合到一起,达到三者的有机统一。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中转站——读、写、练、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Z047)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