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弹性学制的实施需要一系列的制度规范作为保障,本文从学籍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业评价制度和招就业制度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制度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弹性学制;技工院校;制度建设
弹性学制的实施需要一系列的制度规范作为保障,通过改革建立相应的学籍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业评价制度和招生就业制度,推进弹性学制的实施。
一、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加快学籍制度改革。
2017年9月1日实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章关于学籍的规定给与学校充分的授权,结合山东省《关于加快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学校在制定弹性学制的管理制度方面就有据可依了。比如新生可以保留入学资格、学分折算、提前毕业的原则性规定等,为弹性学制预留了政策空间。
1、在新生录取时,随同录取通知书发放学校弹性学制的规定文件,同时在学校网站开辟专栏,方便学生及家长学习应用弹性学制安排自己的学业规划。比如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同学可以先打工或其他社会实践,积攒一些学费再上学,或者带着项目上学,实行助学扶贫和精神扶贫多元化,推动教育扶贫的实现。
2、充分调研,建立可行的学分折算制度。对于跨专业学习的学分认定,只要达到所在学校(或者院系)的考核要求,就应该认定该学分,帮助学生实现教育互通和有更宽阔的视野、有更好的就业适应能力。
3、协调人社部门,建立提前或延迟毕业名单制度。原则上提前毕业不超过一年,延迟毕业不超过两年。由所在学校提出名单交由人社部门审核,学校应在提前期的学期末提出申请,人社部门在下学期开学前作出认定。
二、升级教学管理软件,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弹性学制的学习过程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习形式可以是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学习地点有校内校外,学习内容有必修和选修之分。这样看来弹性学制的教学管理比传统的学年制要复杂许多,因而要求学校改造教学管理系统,用不同的功能模块实现对教学过程的跟踪管理。
1、课程模块。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教学进度安排等作为资源是有条件开放的,应方便学生和家长查询,以利于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群体和家长群体自主进行学业规划。技工教育必须面向企业,面向受众,面向家长,才能发展下去。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由教师和企业共同确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范围,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有条件的学校采用模块化教学,把学期授课变成集中授课,更有利于学生弹性学习。
2、学习进程模块。弹性学制会导致学生们的学习内容和进度不同,会导致学生群体的迷茫和竞争,合理引导将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学习进程模块中,每一个学生将有一个账户,里面有“项目存款”、正在进行的学习项目、将要获得的“存款”、“奖励存款”等。为方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在本模块中要设置一个专门入口,可以查看不同专业规定学分和奖励学分的详细项目。作为教学管理部门,在学期初将已经结束的项目和即将开始的项目分享给教师、辅导员、合作企业等,也作为协同教育教学的依据。
3、学业评价模块。弹性学制的学业评价比传统学业评价更全面,需要改革现有的制度,在下一个内容里面详述。
三、站在社会需求的角度评价学生。
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技工人才,学生也是有不同个性的群体,不同的工作岗位也需要相应的技能。在教育环节给予学生准确的评价对学生和用人单位都是必要的。
1、提高实践操作考核在学分制中的折算比例,鼓励学生在学习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同时积极参与工作岗位锻炼,通过职业资格认证提高职业能力,通过参加技能大赛互相学习、提高技能。比如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中,对于获得市赛前三名、省赛前三名、代表国家参赛获奖者分别给予10分、20分、40分的奖励学分。社会上对于高技能人才也非常欢迎,给予很高的待遇,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2、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纳入学业评价体系。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与职业能力接轨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企业认识学生职业能力的直接工具。目前技工院校鼓励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但是并不强制,以自愿为主。在弹性学制下,学校应将职业资格证制度化,让学生入学后就有清晰的认识,积极准备,适时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3、给教师提供更多的评价手段,每种评价手段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是有学校和企业共同验证的,由教师根据考核项目自主选用。比如口试、现场操作、样品、专业报告、视频等。
4、建立过程评价制度。改革单一的期中、期末考试定成绩的方式,采用平时作业任务法考核。平时作业任务来自于课程包含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要形成的职业能力。评价依据有书面报告、自我评价等;还有企业、同学、学校的评价、证明信;再就是课件、作品等综合成果。
四、开门办学,招生就业有效衔接。
制约弹性学制实施的瓶颈之一是企业群体、家长群体和学生群体的观念和认识偏差,开门办学,广泛宣传与沟通,特别是有效地就业出口能带动技工教育形成良性循环。
1、重视企业群体和家长群体的宣传教育。通过传统媒介、新媒体、自媒体等形式宣传学校的弹性学制教育教学,组织企业和家长到学校参观指导、与老师学生交流,提高社会力量和资源参与技工教育的积极性。
2、拓展多元招生与就业渠道。在坚持面向城乡初高中毕业生、青年求职人员开展学制技能教育的同时,积极扩展培训对象,面向企业在职职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失业人员、高校畢业生、退役士兵等群体,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利用弹性学制的特点,促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吸引更多青年到技工院校学习。
综上,弹性学制的制度建设首先需要人社部、财政部等职能部门推动政策落地,并传导到企业群体和家长群体,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其次技工院校改革内部管理制度,向社会输送合格的技能人才,解决人才应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颖森.吴雪莲.《弹性学制下高职高专财经类人才培养方案考评体系探讨》惠州学院学报.第2期.2011.4
作者简介:李福烨(1970.8-),女,汉族,烟台市,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职称: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
关键词:弹性学制;技工院校;制度建设
弹性学制的实施需要一系列的制度规范作为保障,通过改革建立相应的学籍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业评价制度和招生就业制度,推进弹性学制的实施。
一、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加快学籍制度改革。
2017年9月1日实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章关于学籍的规定给与学校充分的授权,结合山东省《关于加快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学校在制定弹性学制的管理制度方面就有据可依了。比如新生可以保留入学资格、学分折算、提前毕业的原则性规定等,为弹性学制预留了政策空间。
1、在新生录取时,随同录取通知书发放学校弹性学制的规定文件,同时在学校网站开辟专栏,方便学生及家长学习应用弹性学制安排自己的学业规划。比如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同学可以先打工或其他社会实践,积攒一些学费再上学,或者带着项目上学,实行助学扶贫和精神扶贫多元化,推动教育扶贫的实现。
2、充分调研,建立可行的学分折算制度。对于跨专业学习的学分认定,只要达到所在学校(或者院系)的考核要求,就应该认定该学分,帮助学生实现教育互通和有更宽阔的视野、有更好的就业适应能力。
3、协调人社部门,建立提前或延迟毕业名单制度。原则上提前毕业不超过一年,延迟毕业不超过两年。由所在学校提出名单交由人社部门审核,学校应在提前期的学期末提出申请,人社部门在下学期开学前作出认定。
二、升级教学管理软件,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弹性学制的学习过程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习形式可以是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学习地点有校内校外,学习内容有必修和选修之分。这样看来弹性学制的教学管理比传统的学年制要复杂许多,因而要求学校改造教学管理系统,用不同的功能模块实现对教学过程的跟踪管理。
1、课程模块。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教学进度安排等作为资源是有条件开放的,应方便学生和家长查询,以利于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群体和家长群体自主进行学业规划。技工教育必须面向企业,面向受众,面向家长,才能发展下去。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由教师和企业共同确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范围,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有条件的学校采用模块化教学,把学期授课变成集中授课,更有利于学生弹性学习。
2、学习进程模块。弹性学制会导致学生们的学习内容和进度不同,会导致学生群体的迷茫和竞争,合理引导将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学习进程模块中,每一个学生将有一个账户,里面有“项目存款”、正在进行的学习项目、将要获得的“存款”、“奖励存款”等。为方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在本模块中要设置一个专门入口,可以查看不同专业规定学分和奖励学分的详细项目。作为教学管理部门,在学期初将已经结束的项目和即将开始的项目分享给教师、辅导员、合作企业等,也作为协同教育教学的依据。
3、学业评价模块。弹性学制的学业评价比传统学业评价更全面,需要改革现有的制度,在下一个内容里面详述。
三、站在社会需求的角度评价学生。
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技工人才,学生也是有不同个性的群体,不同的工作岗位也需要相应的技能。在教育环节给予学生准确的评价对学生和用人单位都是必要的。
1、提高实践操作考核在学分制中的折算比例,鼓励学生在学习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同时积极参与工作岗位锻炼,通过职业资格认证提高职业能力,通过参加技能大赛互相学习、提高技能。比如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中,对于获得市赛前三名、省赛前三名、代表国家参赛获奖者分别给予10分、20分、40分的奖励学分。社会上对于高技能人才也非常欢迎,给予很高的待遇,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2、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纳入学业评价体系。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与职业能力接轨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企业认识学生职业能力的直接工具。目前技工院校鼓励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但是并不强制,以自愿为主。在弹性学制下,学校应将职业资格证制度化,让学生入学后就有清晰的认识,积极准备,适时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3、给教师提供更多的评价手段,每种评价手段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是有学校和企业共同验证的,由教师根据考核项目自主选用。比如口试、现场操作、样品、专业报告、视频等。
4、建立过程评价制度。改革单一的期中、期末考试定成绩的方式,采用平时作业任务法考核。平时作业任务来自于课程包含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要形成的职业能力。评价依据有书面报告、自我评价等;还有企业、同学、学校的评价、证明信;再就是课件、作品等综合成果。
四、开门办学,招生就业有效衔接。
制约弹性学制实施的瓶颈之一是企业群体、家长群体和学生群体的观念和认识偏差,开门办学,广泛宣传与沟通,特别是有效地就业出口能带动技工教育形成良性循环。
1、重视企业群体和家长群体的宣传教育。通过传统媒介、新媒体、自媒体等形式宣传学校的弹性学制教育教学,组织企业和家长到学校参观指导、与老师学生交流,提高社会力量和资源参与技工教育的积极性。
2、拓展多元招生与就业渠道。在坚持面向城乡初高中毕业生、青年求职人员开展学制技能教育的同时,积极扩展培训对象,面向企业在职职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失业人员、高校畢业生、退役士兵等群体,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利用弹性学制的特点,促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吸引更多青年到技工院校学习。
综上,弹性学制的制度建设首先需要人社部、财政部等职能部门推动政策落地,并传导到企业群体和家长群体,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其次技工院校改革内部管理制度,向社会输送合格的技能人才,解决人才应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颖森.吴雪莲.《弹性学制下高职高专财经类人才培养方案考评体系探讨》惠州学院学报.第2期.2011.4
作者简介:李福烨(1970.8-),女,汉族,烟台市,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职称: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