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米绝对算得上是一个“现象级”公司,它的融资速度和融资规模让人心惊肉跳。
2010年4月,雷军及团队、晨兴创投、启明创投投资创立小米,同年年底又完成一轮新的融资,投资方多了IDG,公司估值2.5亿美元,全年累计融资4100万美元。2011年12月,小米 C轮融资9000万美元,估值10亿美元,新增投资方有顺为基金、淡马锡、高通。2012年6月底,小米宣布D轮融资2.16亿美元,俄罗斯知名风险投资机构数字天空技术投资集团(DST)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领投,小米估值达到40亿美元。2013年8月,雷军在微博上表示完成E轮融资,投资方和金额都没有公开,唯一可以查到的是,这次小米的估值达到了100亿美元。
“过去5年新创公司里融资最多的是我们。”雷军对《创业家》说,“原来我很羡慕马云、陈一舟的融资,我做金山软件、做卓越都融得磕磕碰碰的。现在这方面我应该算是专家,非常了解投资者怎么想,因为我就是投资者。”
那么,在投资人眼里,“融资家”雷军什么样?
晨兴创投合伙人刘芹和IDG合伙人李骁军是小米的投资人,一直持有小米没有退出。赛富基金合伙人阎焱和羊东则是投资过雷军天使的凡客。
对我来讲,雷军不管是做小米还是做另外一件事,都会取得成功,当然这个成功会不会像小米今天这样我并不确定。
现在的创业环境和马云、丁磊、马化腾、张朝阳那个时代已经完全不同。2000年的中国,整个资本市场的发育还处于一种很原始的状态,风险投资因此也处于早期摸索的阶段,总的来讲资本还是稀缺的。另一方面,那个阶段的创业者也不是很有经验,对资本市场、创业过程的理解也处于非常混沌的时期,创业也不是那么多人都追捧的事。但那个时代有一个好处,就是虽然处在蛮荒之地,但只要创业公司能够“长”出来,基本上就能“长”得很大。也就是说,虽然当时公司的存活率很低,但是生存下来之后如果想做大,相对来说阻力很小。
雷军做小米的时候,虽然拿到投资的机会很多,但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大公司在互联网生态里已经占有非常强势的位置,创业者想要冒头很容易,要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比以前要难很多倍。
所以在创业环境已经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时候,要求创业者具备的素质也就不一样了。创业者首先要掂量一下自己要不要站在巨头的核心业务方向里,如腾讯的IM、百度的搜索。离大公司的核心业务方向越近,危险系数就越大。第二,现在想要创业,必须得有足够的创新,创新度不够意味着你能让巨头很舒服地进入到你的领域里,然后把你打败。第三,就是速度一定要快,才能让别人反应不过来。如果你不够优秀,不够创新,跑得不够快,执行力不够,你就活不下来。
比如像小米的做法,既有硬件又有软件,还有生态系统,这种打法很多巨头都不适应,这就说明它有颠覆度、创新度,使得巨头不能舒适地切入到小米做的方向上来。反过来讲,我们做米聊,就离腾讯的核心业务太近。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我投资小米主要是看好雷军。我们一直寻找的都是在一个正确的时机投一个特别大的趋势性的商业机会,同时尽可能地选择最优秀的创业者,小米和雷军就比较符合。互联网这个行业里面最稀缺的资源不是其他的东西,而是人。
我认识雷军是2003年,小米创业是2010年,中间有7年多的时间,我能感觉到他一直在寻找一次新的趋势性的大机会,同时他对创业这件事情有非常深刻的反思。大家都以为小米好像是一夜之间就成功了,其实忽略了这是一个优秀创业者通过转变自己心态二次创业的过程。
在金山,雷军通过自我造血的方式,在小部分资本的支持下,把公司带到了上市。他跟我聊过怎么通过“8年抗战”把金山做上市的故事,这不是一般人能够有的历练。并且在此之后,他有一个长达四五年的冷静思考期,非常专注地通过亲自做天使去理解什么叫资本市场、什么叫创业过程。
聪明的创业者应该追逐大的商业机会,放弃短期盈利压力,专注在几个成功要素上,然后让公司的价值通过每一轮融资被认可。这是一种全新的创业方法,和当年金山一点一点靠自己积累的成长方式完全不同。
比如,雷军选择在2010年进入安卓市场,是出于自己对市场的判断和把握,他相信接下来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他一上来选了7位联合创始人,而且选择找VC来支持创业,而不是一个人持有全部股份。他其实不缺初期的钱,只是他意识到今天的创业不是一个人能做成的,要尽可能地聚合优秀的人力资源、资本资源、行业资源。最后,他选择了把小米做到极致,把用户口碑放到第一位,把产品的演进和迭代的速度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这是他总结了很多东西之后选择的一种公司成长路径,并不是偶然的即兴之作。大家不要把小米想得很浪漫,创业不是那么简单的。
雷军做小米的时候特别低调,最先开始做的只有米聊和MIUI。但后来,小米从Google、微软、金山挖来很多人,加上后来引进摩托罗拉的员工,我们大胆推测,小米肯定是想做一些跟别人不同的事情,不然不会需要这么多人才。所以我们找到了雷军,希望能投资进去。雷军自己也很奇怪我们能找到他,因为小米开始时一直很低调。
中国前前后后很多人做过手机,大多都失败了,大家对小米也有很多质疑。但实际上,小米在每一个阶段都实现了对投资人的承诺,而且都是超额完成任务,证明了小米团队的实力和执行力。
雷军是个很勤奋的人。我每次跟他开会,都是晚上10点以后,跟我聊完,他还要跟别人开会,基本上要到晚上12点。从金山出来,到天使投资,再到后来全情投入做小米,他做了充分的准备,他自己也放了很多钱在这个事情上。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成功的创业者,要对团队有良好的控制力,对市场有迅速反应能力,要有快速的执行力。雷军具备我们选择创业者的所有标准,从接触到决定投资,整个过程很快,而且接下来的几轮,IDG都追加了投资。我们相信雷军的小米能够成功。
雷军是一个很有激情的人,也很努力,同时有很强的感染力,特别符合“中关村劳模”这个称号。我跟他聊过怎么做天使投资,他想得很明白,主要有两个思路,一是投资熟悉的人和事,二是帮忙不添乱。他这么说,一直也是这么做的。
雷军在中关村的很多年里,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行业和人脉资源。从软件到网游再到电商,他涉及的领域非常广,认识的人也很多,这些经历一般人是很难有的。
所以在我看来,雷军的天使投资成功率很高,是因为他过去多年的积累,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他有大量对行业的思考、对人的判断,在总结了一套方法论之后,他投了很多优秀的公司,比如UC、YY等。
有时候做投资真的很辛苦,因为投资人和创业者双方信息不对称,创业者证明自己不是骗子的过程是很累的,所以要投熟悉的人和事。
至于帮忙不添乱,雷军是一个很明白的人,投了以后就不要跟创业者太拧巴了。的确,我觉得天使投资就要这么做,全都放下去,能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也别添乱。能做到这一点,跟雷军自己是企业家有关。作为企业家,做事就不会斤斤计较,因为企业今天赚明天亏是很正常的事情。另一方面,成功的企业家觉得扶持另外一个企业家是很好的事情。如果让一个富二代去做天使投资,开着宾利进去开着QQ出来,他们会想这个项目不投就能多买一辆宾利,最次也是奔驰,整天这么想的话会很痛苦。
像雷军,像徐小平、曾李青,比大多数人都想得明白,所以他们也更成功。
雷军过去20年处于“输入”的状态,试过各种行业见过各种人,天使投资就是他的一个“输出”方式,把积累的所有思想通过投资的方式去验证,现在已经达到输入输出平衡的状态。10年之后,当他认识的人和事消化得差不多的时候,要怎样保持输入?
还有,现在他有了小米,很大精力放在上面。投资是一件很累的事情,每天看无数项目,跟无数人谈,别人都希望你给他们指点,你还要保持激情。那么,雷军怎样才能把天使投资作为一个毕生追求的事业呢?
把个人行为变成机构行为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比如雷军成立了顺为。但机构投资意味着项目来源分散,差异也比较多,他会不会觉得没意思?这不是雷军的能力问题,而是兴趣问题。
米聊不是第一个布局移动互联网的,小米也不是第一个做手机的,雷军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他通过小米打造了一个互联网生态,这个生态里有软件、有硬件,还有操作系统。同时他意识到口碑的重要性,在推出小米的时候最大程度地利用了粉丝经济。所有的一切连在一起,成就了今天的小米。
雷军是个非常理性的人,同时特别具有反思精神,非常适合当下的IT环境。他不张扬,不像有的创业者成功以后就忘了原来的自己。我们坐在一起聊天,一次能聊4个小时,你能看到雷军对自己过去做的事情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对的、错的他都能分辨。
意识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最直接的入口就是手机,他很快就去做了,并且现在很成功。做手机比他早的多着呢,我现在也一直强调要把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结合起来,但就是做不到。小米刚出来的时候,我还真没考虑过投资,因为当时对硬件不是特别看好。我曾经跟雷军讲,你对我最大的改变就是改变了我对硬件的看法。
2010年4月,雷军及团队、晨兴创投、启明创投投资创立小米,同年年底又完成一轮新的融资,投资方多了IDG,公司估值2.5亿美元,全年累计融资4100万美元。2011年12月,小米 C轮融资9000万美元,估值10亿美元,新增投资方有顺为基金、淡马锡、高通。2012年6月底,小米宣布D轮融资2.16亿美元,俄罗斯知名风险投资机构数字天空技术投资集团(DST)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领投,小米估值达到40亿美元。2013年8月,雷军在微博上表示完成E轮融资,投资方和金额都没有公开,唯一可以查到的是,这次小米的估值达到了100亿美元。
“过去5年新创公司里融资最多的是我们。”雷军对《创业家》说,“原来我很羡慕马云、陈一舟的融资,我做金山软件、做卓越都融得磕磕碰碰的。现在这方面我应该算是专家,非常了解投资者怎么想,因为我就是投资者。”
那么,在投资人眼里,“融资家”雷军什么样?
晨兴创投合伙人刘芹和IDG合伙人李骁军是小米的投资人,一直持有小米没有退出。赛富基金合伙人阎焱和羊东则是投资过雷军天使的凡客。
刘芹:我为什么投二次创业的雷军
对我来讲,雷军不管是做小米还是做另外一件事,都会取得成功,当然这个成功会不会像小米今天这样我并不确定。
现在的创业环境和马云、丁磊、马化腾、张朝阳那个时代已经完全不同。2000年的中国,整个资本市场的发育还处于一种很原始的状态,风险投资因此也处于早期摸索的阶段,总的来讲资本还是稀缺的。另一方面,那个阶段的创业者也不是很有经验,对资本市场、创业过程的理解也处于非常混沌的时期,创业也不是那么多人都追捧的事。但那个时代有一个好处,就是虽然处在蛮荒之地,但只要创业公司能够“长”出来,基本上就能“长”得很大。也就是说,虽然当时公司的存活率很低,但是生存下来之后如果想做大,相对来说阻力很小。
雷军做小米的时候,虽然拿到投资的机会很多,但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大公司在互联网生态里已经占有非常强势的位置,创业者想要冒头很容易,要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比以前要难很多倍。
所以在创业环境已经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时候,要求创业者具备的素质也就不一样了。创业者首先要掂量一下自己要不要站在巨头的核心业务方向里,如腾讯的IM、百度的搜索。离大公司的核心业务方向越近,危险系数就越大。第二,现在想要创业,必须得有足够的创新,创新度不够意味着你能让巨头很舒服地进入到你的领域里,然后把你打败。第三,就是速度一定要快,才能让别人反应不过来。如果你不够优秀,不够创新,跑得不够快,执行力不够,你就活不下来。
比如像小米的做法,既有硬件又有软件,还有生态系统,这种打法很多巨头都不适应,这就说明它有颠覆度、创新度,使得巨头不能舒适地切入到小米做的方向上来。反过来讲,我们做米聊,就离腾讯的核心业务太近。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我投资小米主要是看好雷军。我们一直寻找的都是在一个正确的时机投一个特别大的趋势性的商业机会,同时尽可能地选择最优秀的创业者,小米和雷军就比较符合。互联网这个行业里面最稀缺的资源不是其他的东西,而是人。
我认识雷军是2003年,小米创业是2010年,中间有7年多的时间,我能感觉到他一直在寻找一次新的趋势性的大机会,同时他对创业这件事情有非常深刻的反思。大家都以为小米好像是一夜之间就成功了,其实忽略了这是一个优秀创业者通过转变自己心态二次创业的过程。
在金山,雷军通过自我造血的方式,在小部分资本的支持下,把公司带到了上市。他跟我聊过怎么通过“8年抗战”把金山做上市的故事,这不是一般人能够有的历练。并且在此之后,他有一个长达四五年的冷静思考期,非常专注地通过亲自做天使去理解什么叫资本市场、什么叫创业过程。
聪明的创业者应该追逐大的商业机会,放弃短期盈利压力,专注在几个成功要素上,然后让公司的价值通过每一轮融资被认可。这是一种全新的创业方法,和当年金山一点一点靠自己积累的成长方式完全不同。
比如,雷军选择在2010年进入安卓市场,是出于自己对市场的判断和把握,他相信接下来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他一上来选了7位联合创始人,而且选择找VC来支持创业,而不是一个人持有全部股份。他其实不缺初期的钱,只是他意识到今天的创业不是一个人能做成的,要尽可能地聚合优秀的人力资源、资本资源、行业资源。最后,他选择了把小米做到极致,把用户口碑放到第一位,把产品的演进和迭代的速度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这是他总结了很多东西之后选择的一种公司成长路径,并不是偶然的即兴之作。大家不要把小米想得很浪漫,创业不是那么简单的。
李骁军:我眼中的雷军
雷军做小米的时候特别低调,最先开始做的只有米聊和MIUI。但后来,小米从Google、微软、金山挖来很多人,加上后来引进摩托罗拉的员工,我们大胆推测,小米肯定是想做一些跟别人不同的事情,不然不会需要这么多人才。所以我们找到了雷军,希望能投资进去。雷军自己也很奇怪我们能找到他,因为小米开始时一直很低调。
中国前前后后很多人做过手机,大多都失败了,大家对小米也有很多质疑。但实际上,小米在每一个阶段都实现了对投资人的承诺,而且都是超额完成任务,证明了小米团队的实力和执行力。
雷军是个很勤奋的人。我每次跟他开会,都是晚上10点以后,跟我聊完,他还要跟别人开会,基本上要到晚上12点。从金山出来,到天使投资,再到后来全情投入做小米,他做了充分的准备,他自己也放了很多钱在这个事情上。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成功的创业者,要对团队有良好的控制力,对市场有迅速反应能力,要有快速的执行力。雷军具备我们选择创业者的所有标准,从接触到决定投资,整个过程很快,而且接下来的几轮,IDG都追加了投资。我们相信雷军的小米能够成功。
羊东:我知道的天使投资人雷军
雷军是一个很有激情的人,也很努力,同时有很强的感染力,特别符合“中关村劳模”这个称号。我跟他聊过怎么做天使投资,他想得很明白,主要有两个思路,一是投资熟悉的人和事,二是帮忙不添乱。他这么说,一直也是这么做的。
雷军在中关村的很多年里,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行业和人脉资源。从软件到网游再到电商,他涉及的领域非常广,认识的人也很多,这些经历一般人是很难有的。
所以在我看来,雷军的天使投资成功率很高,是因为他过去多年的积累,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他有大量对行业的思考、对人的判断,在总结了一套方法论之后,他投了很多优秀的公司,比如UC、YY等。
有时候做投资真的很辛苦,因为投资人和创业者双方信息不对称,创业者证明自己不是骗子的过程是很累的,所以要投熟悉的人和事。
至于帮忙不添乱,雷军是一个很明白的人,投了以后就不要跟创业者太拧巴了。的确,我觉得天使投资就要这么做,全都放下去,能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也别添乱。能做到这一点,跟雷军自己是企业家有关。作为企业家,做事就不会斤斤计较,因为企业今天赚明天亏是很正常的事情。另一方面,成功的企业家觉得扶持另外一个企业家是很好的事情。如果让一个富二代去做天使投资,开着宾利进去开着QQ出来,他们会想这个项目不投就能多买一辆宾利,最次也是奔驰,整天这么想的话会很痛苦。
像雷军,像徐小平、曾李青,比大多数人都想得明白,所以他们也更成功。
雷军过去20年处于“输入”的状态,试过各种行业见过各种人,天使投资就是他的一个“输出”方式,把积累的所有思想通过投资的方式去验证,现在已经达到输入输出平衡的状态。10年之后,当他认识的人和事消化得差不多的时候,要怎样保持输入?
还有,现在他有了小米,很大精力放在上面。投资是一件很累的事情,每天看无数项目,跟无数人谈,别人都希望你给他们指点,你还要保持激情。那么,雷军怎样才能把天使投资作为一个毕生追求的事业呢?
把个人行为变成机构行为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比如雷军成立了顺为。但机构投资意味着项目来源分散,差异也比较多,他会不会觉得没意思?这不是雷军的能力问题,而是兴趣问题。
阎焱:雷军改变了我对硬件的看法
米聊不是第一个布局移动互联网的,小米也不是第一个做手机的,雷军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他通过小米打造了一个互联网生态,这个生态里有软件、有硬件,还有操作系统。同时他意识到口碑的重要性,在推出小米的时候最大程度地利用了粉丝经济。所有的一切连在一起,成就了今天的小米。
雷军是个非常理性的人,同时特别具有反思精神,非常适合当下的IT环境。他不张扬,不像有的创业者成功以后就忘了原来的自己。我们坐在一起聊天,一次能聊4个小时,你能看到雷军对自己过去做的事情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对的、错的他都能分辨。
意识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最直接的入口就是手机,他很快就去做了,并且现在很成功。做手机比他早的多着呢,我现在也一直强调要把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结合起来,但就是做不到。小米刚出来的时候,我还真没考虑过投资,因为当时对硬件不是特别看好。我曾经跟雷军讲,你对我最大的改变就是改变了我对硬件的看法。